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铵油发射药     
《气象科技》1976,(8):26-26
1975年7—9月,青海省互助县防雹工具科研组在县防雹器材厂的协作下,试制成功了铵油发射药。经试验,原装无硫火药500克、射击高度2,300米的“互助三号”火箭,换装520克铵油发射药并在结构上稍作改进后,射击高度平均可达3,100—3,600米(声光差10秒左右),部分火箭达到了4,000米以上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33型防雹火箭是毕节县化工厂在25型火箭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制作方法与25型火箭大体相同。但效能比25型火箭大,一般高度可达1600—1800公尺,空中爆炸的冲击波和震击波比25型火箭大得多。33型火箭的结构如下:全箭由箭头、箭身、尾翼三个部分组成,全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火箭催化剂性能和撒播特点的分析、确定催化剂播撒最佳温度层和高度的方法、火箭防雹作业部位和火箭发射时的角度,提出火箭防雹作业用弹量的近似计算方法,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损失,科学、高效地完成防雹减灾作业。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新型数字化火箭作业系统,选择威宁和清镇作为试验点,开展人工防雹增雨外场科学试验,研究其应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潜力。通过分析2011—2013年试验数据,中兵火箭具有作业覆盖面大、催化能力强的特点,对发展中的雹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实施人工防雹作业,更好地服务于农业防灾减灾,但增雨方面的效用及对作业时机的把握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1977,(8):26-26
河南省气象局于9月23日—28日在辉县召开1977年人工降雨、防雹及小火箭研制工作座谈会。与会代表介绍了1977年人工降雨、防雹及小火箭研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经验体会。会议期间还进行了小火箭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6,(8):27-27
河北丰润县火箭厂在县科委的指导组织下,经过多次反复试验与改进,在原来的35型和60型的火箭基础上,最近又试制出45—1型和45—2型防雹、降雨小火箭,经160部队经纬仪测量,其高度分别可达3,000米和4,000米,高度均比较稳定。该厂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在毛主席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光辉诗句鼓舞下,树雄心,立壮志,定叫火箭上九天。首先他们在总结1975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对影响飞行高度的喷火口、盖药量、压力、尾翼宽度作了详细分析研究,确定方案,  相似文献   

7.
WR-IB增雨防雹火箭系由实力雄厚的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一所研制的一种新型防雹火箭,于1994年通过国家级鉴定。该火箭与气象雷达相配合,可对各类云层进行准确、及时、有效地播撒作业。通过影响云的微物理结构,进而改变云、降水的发展过程,达到增雨防雹的目的。经专家鉴定,该火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了同类产品的国际水平,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提供了新的催化作业工具。为了使该火箭及早投入增雨防雹业务使用,航天工业总公司四院四十一所和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于今年8月在新疆农’\师1帕团联…  相似文献   

8.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幅员面积42700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800多米,地形复杂。全州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也是北中温带的气候脆弱区,一年四季气象灾害频发。延边州是全省较早开展高炮防雹增雨作业的地区之一。上世纪70年代,敦化、汪清等地为抗旱开展了高炮增雨作业,效果较好。延吉园艺农场、龙井果树农场为保护苹果梨免受冰雹灾害,组织了高炮防雹作业,保护近30000亩果园,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高炮防雹至今仍是这两个农场的主要防灾手段。进入90年代,延边州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保护烤烟、蔬菜、中药材等作物免受雹灾,各县(市)政府陆续购置了一批部队退役高炮及增雨防雹火箭发射架。敦化、安图、图们等县(市)政府设立了专门组织机构,组织领导这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州共有火箭发射架41部,其中移动发射架8部,“三七”高炮48门,8县(市)均具备作业能力。为了适应全州范围内出现的火炮、火箭数量增多,作业规模扩大的新形势,州政府于1999年批准成立了延边州防雹防雷办公室。州防雹防雷办为副县级机构,编制数10人,由州政府办公室和州气象局共管,以气象局为主,统一指挥全州的防灾减灾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目前,全州每年仅防雹作业就达几千次,保护耕地(果园)面积在15万公顷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70%。  相似文献   

9.
利用雷达指挥WR-1B型火箭进行防雹作业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施文全  李斌  胡寻伦 《气象》1996,22(7):52-56
介绍了一种新型(WR-1B型)增雨防雹火箭的结构,催化作业过程以及其性能特点同现有的三七高炮比较所具有的优越性;同时阐述了用雷达指挥火箭进行防雹作业的技术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在渭南市境内,依靠“711”雷达实施指挥,运用地面人工增雨防雹所使用的新一代WR-1B型火箭系统,开展防雹作业的实践,通过认真分析,归纳总结出WR-1B型火箭系统防雹要实现科学、有效、安全的5项技术要点,简要给出了针对不同雹云实施火箭作业的时机、部位和剂量。2004-07-10火箭防雹作业9min后,雷达回波强度减弱10.6dBz,回波顶高降低2.0km,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刘芳  贾玲 《陕西气象》2005,(3):48-48
高射炮、火箭发射系统是目前我国地面人工增雨防雹的主要作业装备。 2 0 0 4年陕西共有 447门高炮分布在 8个市 62个县 (区 )。WR- 1 B型火箭 1 33副 ,分布在 1 0个市 78个县 (区 )。面对如此规模 ,加强高射炮、火箭发射系统安全管理十分必要 ,也是确保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安全 ,促进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1 高射炮、火箭发射系统的购置购置人工增雨防雹高射炮、火箭发射系统 ,应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抗旱防雹需要提出购置申请 ,申请内容包括购置数量、布设位置、保护范围内的主要农经作物等 ,经市人…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的防雹是作为一项有组织的计划在1967年开展起来的,当时防雹覆盖的区域约1500km~2。从那以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保护了近35000km~2的耕地,事实上包括了整个塞尔维亚地区。从技术上说,这一防雹系统是建立在由12个地区雷达中心控制下的火箭发射网基础上的。发射网的密度是基于对火箭性能的考虑而确定的。因此,刚开始使用射高为1200m的小火箭时,一个发射器覆盖的面积约为5-10km~2。到1969年,引进了射高为3500m的SAKO-3型火箭,并任意地规定火箭的  相似文献   

13.
由航天部第四研究院41研究所设计研制的我国新一代WR-1B型增雨防雹火箭于今年7月15~18日在西安通过国家级鉴定,并将投入批量生产,经专家鉴定认为:WR-IB型增雨防雹火箭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国际水平。现将该火箭的结构、性能及特点简要介绍如下:WR-IB型增雨防雹火箭由火箭弹和发射架两部分组成。火箭弹由发动机、碘化根烟炉和降落伞安全着陆装置等部分组成。发射架由多联导向轨、俯仰方向机构、周角方向机构、电路检测发火控制器和固定底座等部分组成。WR-IB型增雨防雹火箭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列于附表。由表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4.
20 0 0年 11月 6~ 11日 ,WR型人工增雨防雹火箭推广讨论会在西安航天四院 41所召开 ,会议由 41所民用火箭厂召集召开 ,与会代表 5 0余人 ,航天四院副院长夏选长、41所所长王晓君等有关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及学术讨论会 ,会上民用火箭厂厂长就 WR型人工增雨防雹火箭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使用情况 ,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及对发现问题的研究情况和解决办法向与会代表作了介绍。并发布了两款新型火箭 ,一款是针对青海西藏等高地区的低成本射程 40 0 0米的防雹火箭 ,另一款是加入致导装置的针对层状云结构的高射程增雨火箭。前一款火箭已研究成功 ,可投…  相似文献   

15.
以1995年世界气象组织(WMO)提出的合理防雹物理概念为基础,依据陕西省冰雹云的结构特征和防雹火箭作业特性,为最大限度利用播云催化剂的作用和发挥防雹作业能力,将防雹火箭发射方式分为单线催化作业方式、伞型催化作业方式、垂直催化作业方式和立体催化作业方式四类。以提高火箭防雹作业的时效性为目的,对各类防雹火箭发射方式进行效率分析,提出各发射方式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要求,指导火箭防雹作业的指挥、操作和培训。  相似文献   

16.
以1995年世界气象组织(WMO)提出的合理防雹物理概念为基础,依据陕西省冰雹云的结构特征和防雹火箭作业特性,为最大限度利用播云催化剂的作用和发挥防雹作业能力,将防雹火箭发射方式分为单线催化作业方式、伞型催化作业方式、垂直催化作业方式和立体催化作业方式四类。以提高火箭防雹作业的时效性为目的,对各类防雹火箭发射方式进行效率分析,提出各发射方式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要求,指导火箭防雹作业的指挥、操作和培训。  相似文献   

17.
董晓波  王晓青  付娇  胡海涛  张权  杨洋  吕峰 《气象》2020,46(6):850-856
由于受到高空风场的影响,人工增雨防雹火箭真实的弹道轨迹和射程与理论弹道值具有不一致性。为增强实施增雨防雹作业的科学性、精准性及其作业效果评估准确性,研制了一套人工增雨防雹火箭播撒作业跟踪系统。该系统分为火箭定位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两部分,利用卫星定位模块加上数据传输电台模式将火箭飞行轨迹实时传输至地面。并开展了一次人工增雨防雹火箭弹道跟踪实弹发射试验,发射两发人工增雨防雹测试火箭,除初始阶段4~5 s卫星定位失锁而没有数据外,其余时间所有数据均接收完整。结合高空风场数据对人工增雨防雹测试火箭进行风偏修正后的实际弹道更接近于理论弹道,风偏修正意义明显,有利于增雨防雹火箭精准作业。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1975,(5):30-31
北京试制的塑料防雹火箭是在兰州制造的防雹火箭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在北京市平谷县防雹点,经过三年的试验表明,该火箭具有制造简单,使用安全,性能良好,效果明显的特点,很受群众欢迎。在开展群众性的防雹工作中,是一种比较好的防雹工具。  相似文献   

19.
《气象科技》1975,(5):29-29
遵照省革命委员会关于“搞人工降雨试验要土洋结合’便于推广使用”的指示,我们在省科委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火箭的研究试制。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经过反复试验、改进,终于试制成功了一种适合人工降雨、防雹用的火箭—“PJ-50”型。目前已定型小批生产试用的有三个型号:“FJ-50-3”型,垂直发射高度达到1800—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人工增雨防雹火箭发射弹的构造,以及火箭发射弹的工作原理,使读者对火箭的结构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