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天明  王乐力 《铀矿地质》1996,12(4):253-256
铀矿地质系统辐射环境监测仪器比对试验王天明,王乐力,余新山(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3所陕西咸阳710000)为了促进铀矿地质系统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化,比较合理的使用铀矿勘探初期地面y辐射测量资料,检验辐射环境监测仪器性能和监测方法,并为一些没有专用的...  相似文献   

2.
铀矿专家系统之一,砂岩型铀矿勘查专家系统SUES于3月16日在石家庄市通过部级鉴定。鉴定委员会由20名铀矿领域和计算机领域专家、教授组成,原总公司地质局刘兴忠总工程师任主审.地质局总工程师沈锋,军械工程学院教授、河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陈智信,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陈功任副主审。总公司地质局、北京地质研究院、南京大学、西北地勘局、203研究所、航测遥感中心等有关领导和专家30余人参加了鉴定会。该项科研课题是1990年1月由核工业西北地勘局下达的,并由213大队组成铀矿专家系统研究组承担完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系统地整理华东地区铀矿地质勘查成果,总结地质找矿经验,深化对铀成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分析铀成矿远景,提出下步地质找矿的战略选区。为今后开展铀矿地质工作提供重要依据.2002年5月。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决定由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和核工业270研究所共同组织编写《华东铀矿地质志》。  相似文献   

4.
203所研制的《炉群微机温压测控系统》正式通过评审鉴定1995年12月由西北轻工业学院微机及应用电子工程专业的有关教授、西北地质局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鉴定评审小组,对203研究所研制的《炉群微机温区测控系统》技术开发项目进行了鉴定评审,验收评...  相似文献   

5.
自90年代初我国铀矿地质系统引进地浸采铀技术和大规模开展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以来,核工业西北地质局和203所组织有关人员编写、翻译了多本专著文集,分别由原子能出版社、地震出版社和203所情报室编辑出版。现将部分书籍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1 地浸采矿技术类1-1 《溶液采矿法的地质工作研究》(夏同庆、刘家俊、白凤周译,原子能出版社出版,1991年5月)书中论述了溶浸采矿地质工艺研究的任务和方法,以及具渗透性、能用溶浸开采系统开采的金属矿床的地质工艺条件的评价及其结果的解释;叙述了为溶浸采矿而进行的地…  相似文献   

6.
营口虎皮峪绿泥石化蚀变岩带及其铀矿化特征研究赵忠华,徐洪发(核工业东北地质局240研究所,沈阳110032)(核工业东北地质局241大队)关键词蚀变岩带、铀矿化、地质特征1区域地质背景虎皮峪位于辽东早元古代裂谷的核部,总体构造呈北西西一南东东展布。出...  相似文献   

7.
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铀矿资源遥感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3月20—26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50人,大会宣读学术论文19篇。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核工业部地质局、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刘兴忠、曾卓荣同志代表  相似文献   

8.
红沟铜矿床是我国已知富矿床之一,一九五八年进行开来,先后由青海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冶金八队进行过地质勘探,我队于一九六七年在此基础上对红沟铜矿继续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在地质勘探过程中,曾得到省地质局、祁连山铜矿、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西北地质研究所、西北冶金地质研究所及北京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为本矿区提供了一些研究成果资料。  相似文献   

9.
核工业西北地质局简介核工业西北地质局(原核工业西北地质勘探局)组建于1955年,现拥有10个地质大队,1个研究所、2个修造厂、1所医院和1所技工学校,分布在陕、甘、宁、青、新疆和内蒙。现有职工万余人,专业技术人员近2000人,高级工程师100多人,仪...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1月1--20日,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组团赴捷克共和国进行了铀矿地质考察培训。考察培训团由中核地质局及下属单位的14名技术人员组成,核工业二0三研究所徐高中研究员级高工、刘昱高级工程师等2人被选派参加了此次考察培训。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战略性资源,铀矿的保障供给对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核工业地质局组织编写的《华东铀矿地质志》指出:“华东地区具有良好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是我国铀和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地区,有着极大的找矿潜力。”就如何加强铀矿资源勘查工作,记者近日采访了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副局长戴民主。  相似文献   

12.
2005年4月19至26日,核工业地质局局长李德连同志和总工程师张金带同志来我所指导铀矿地质工作并调研华东铀矿田。  相似文献   

13.
欢迎词     
本刊讯 10月17日,核工业地质局第二次放射性矿产地质管理办公室主任座谈会在华东地质办召开。核工业地质局局长李德连主持会议,华东、中南、西北、东北、西南、华南地质办主任,核工业地质局办公室梁其深副主任和各地质局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黄世杰     
黄世杰男,1936年生于福建晋江,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核工业地质局副总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理事。195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历任新疆519队第19队地质股长、江西抚州地质专科学校矿床教研室讲师、北京第三研究所科技处处长、科技委副主任,地质局黄金办公室主任等职。1956年获新疆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由他组织并参与  相似文献   

15.
林双幸,教授级高工,1960年Ic月生,陕西韩城人。198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三系放射地质专业,分配到驻扎甘肃徽县的核工业部26地质大队开始从事铀矿地质工作,1983年作为26地质大队先遣技术人员进入新疆进行铀矿选区研究,随后全队整体移师新疆从事铀矿找矿和地质勘探工作。80年代,林双幸同志主要从事新疆境内的铀矿普查、综合区域地质调查及选区工作,在南大山、东天山、阿尔泰山、塔里木盆地北缘主持了8项铀矿普查及科研项目,其中《新疆南天山铀矿带铀矿综合区调》提交远景区13片,并获得核工业西北地质局科技一等奖。这些工作为查明…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会议精神,结合当前实际需要,《铀矿地质》期刊编辑委员会于近期重新进行调整,并召开了新一届编委座谈会。《铀矿地质》主编(核工业地质局总工程师)张金带同志,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院长李子颖同志,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秘书长简晓飞同志  相似文献   

17.
自甘肃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于甘肃某超基性岩体发现铬铁矿后,经该局第二、四地质队工作,已探明为工业矿床[1].为了进一步研究该矿床成矿规律,于1972年由甘肃省地质局主持,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及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参加,组成铬铁矿成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1):F0004-F0004
核工业二八0研究所组建于1974年,原名为基建工程兵第二十八支队研究所;1984年兵改工更名为核工业西南地勘局二八0研究所;1994年更名为核工业西南地质局二八0研究所;1999年地勘单位属地化体制改革成为中国核工业西南地区唯一保留的专业铀矿地质勘查单位,隶属中国核工业地质局,2002年7月经中编委[2002更名2]76号文批复更名为核工业二八0研究所。单位现有在岗职工15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1人,占职工人数的88%。  相似文献   

19.
岫岩老虎山盆地不整合关连型铀矿床形成条件分析赵忠华,董春林(核工业东北地质局240研究所,沈阳110032)关键词老虎山盆地,不整合,铀矿床峋岩老虎山盆地位于辽宁省峋岩、凤城之间,70年代发现了许多铀矿化点、异常点。本文对该区铀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胡冰     
胡冰,山西省五台县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1944年毕业于西北联合大学后,在西北工学院攻读研究生.新中国成立后,全力投入地质矿产工作.历任西北地质调查所代所长,地质部642队工程师,631队副总地质师,中苏合作第十三地质大队中方副总工程师,新疆地质局总工程师兼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新疆分所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