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铁山与北京西山复合石香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湖北铁山地区发育接触热动力变质带,叠加了热动力和构造变形作用,这使该区岩体附近互层的灰岩和泥岩变质为大理岩和角岩;而且这两种之间存在有较大的粘度差,这就为石香肠构造的发育提供了充要条件,所以在湖北铁山地区形成了形式多样的石香肠,北京西山地区震旦系互层的灰岩和白云岩也存在明显的粘度差异,在构造变形作用下,也广泛发育有石香肠构造,结合湖北铁山和北京西山地区的复合石香肠,依据石香肠横断面形态把复合石香肠分为I,Ⅱ,Ⅲ三类,并分析了每种类型的成因,复合石香肠是一种有特殊意义的石香肠构造,其特点是具有复合的形态特征,复合的构造成因,研究复合石香肠对了解其发育过程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区域构造运动方向和期次的判定也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南某水电站坝区右岸不但发育陡倾坡内并与坡面走向大致平行的张裂隙和断层也有一系列倾角近于直立与坡面走向近于垂直的张裂隙。这两组裂隙在同一边坡内同时出现,在国内已建的大型水电工程边坡中尚未见报道。研究表明,这一组合是由于右岸西侧穹隆新生代以来发生过较强烈隆升导致放射状和环状张裂隙同时发育的结果。正是由于两组张裂隙的存在,使边坡岩体深强风化发育,从而降低了坝肩岩体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云南三江一河典型地区河谷第四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程捷  罗绍峰 《现代地质》1994,8(1):11-19
三江一河(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红河是流经云南境内的4条主体水系,将上述4条河流河谷第四系的野外观察加以总结得出;金沙江河谷局部发育早一中更新世的湖相层和河湖相层,常形成晚期阶地的基座,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冲积层构成四级阶地;怒江河谷第四系发育较差,在六库的上游河谷中冲积层极不发育,只有局部地方有少量的河漫滩砂砾层(全新世),在六库至过街河段中,尤其是过街盆地,发育有中更新世至全新世的冲积层和洪积层,前者构成五级阶地,后者形成巨大的洪积扇分布在河流右岸的谷底或苍坡上;澜沧江除景洪、勐罕(橄榄坝)盆地外,其它河段主要为峡谷,第四系很少,在景洪盆地中发育有第二、第一级阶地和河漫滩冲积层;红河的第四系有中更新世至全新世的冲积层,并构成五级阶地。基于上述第四系特点,简要地讨论了这4条河流的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4.
试论土的应力应变模式与滑坡发育过程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陈守义 《岩土力学》1996,17(3):21-26
滑坡按其发育过程的特点可区分为突然失稳型和渐进破坏型。本文分析了这两类滑坡在破坏机理和发生条件上的差异,阐明了土的应力应变模式与滑坡发育过程的特点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侏罗纪盆地中发育有断层相关褶皱,有十分清晰的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等构造样式。断层相关褶皱轴向呈东西向展布,形成褶皱的地层是早侏罗世右拐群煤系地层,表明该褶皱至少在煤层形成后,受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研究这一构造样式,对这一地区的推覆构造、盆山耦合研究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礼乐盆地含油气组合静态地质要素的分析表明,盆地内主要发育中生界、古新统一中始新统和下渐新统3套烃源岩,并以中、下两套源岩生烃潜力最好;砂岩、碳酸盐岩和生物礁是盆地的主要储层类型,砂岩储层在中、新生界内广泛发育,而碳酸盐岩和生物礁储层则主要发育于上渐新统一第四系;盆地总体上缺少广泛发育、封盖性能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但局部性盖层发育,且封闭性能良好。盆地主要存在3套含油气组合:中生界含油气组合,这是盆地内较有远景的一套含油气组合;古近系含油气组合,这是盆地最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新近系含油气组合,该套组合在盆地中部隆起难以形成良好的油气组合关系,而在盆地坳陷区,尤其是南部坳陷则可形成良好的油气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7.
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景星 《新疆地质》2003,21(4):393-397
从层序边界分析人手,对层序类型体系域类型等进行了研究,认为冲积-河流相地层体系域划分具4分性,即发育有低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当基准面缓慢下降时,还可发育收缩体系域.同时,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沉积特征,指出各体系域对应的沉积体系及相类型,认为低位体系域以侵蚀下切、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为主;扩张体系域由辫状河向曲流河过渡;高位体系域时期以曲流河为主.其次,根据构造演化、古气候变化、古地形等研究认为,尽管新近纪济阳坳陷进入坳陷发育时期,断裂活动明显减弱,但是构造运动对层序发育仍有一定影响;根据古气候分析认为,新近纪经历了北亚热带温湿气候,中亚热带温湿气候,北亚热带干旱气候等阶段.这种气候变化导致了馆陶组沉积早、中期河流纵横交错,辫状河道发育,馆陶组沉积后期逐渐向曲流河过渡;明化镇组沉积期河道相对不发育.由古地形及物源供给分析,认为古地形差异的变化与物源供给对济阳坳陷新近系层序发育、层序样式等有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的矿物组成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自洛川和西峰剖面的34个黄土-古土壤样品分为砂、粉砂、粘土三个粒级进行了矿物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黄土和古土壤的矿物组成基本一致.除了方解石和褐铁矿、磁铁矿因在样品处理时已被剔除未予计算外,其主要矿物是石英、云母、长石和绿泥石。这4种矿物占总量的88%-91%,其他矿物有高岭石、蒙脱石、蛭石和少量重矿物。不同地质剖面和不同地层层位的矿物差异主要表现为组成矿物在含量和粒度上的变化。洛川与西峰剖面、古土壤与黄土以及相同古土壤层的上部与下部相比,它们的矿物组成主要表现为前者古有较少长石和较多云母和蛭石,而且颗粒较细,表明在土壤发育过程中使矿物转变的生物化学风化过程和使矿物颗粒由粗变细的物理风化过程并存。这一结果有利于这样一种土壤发育机制解释,即古土壤发育与黄土堆积过程同时进行,只是在古土壤发育时期黄土的堆积过程缓慢,成土作用大于黄土堆积作用而发育土壤。  相似文献   

9.
蒲白矿区的南桥井田,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一个主要地质因素。本文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分析了断裂构造的发育及组合规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结论对煤矿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底辟构造在我国东部沉积盆地中有广泛的分布,并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作者模拟了隐刺穿构造的发育过程及其变形特征,从而分析底辟发育的力学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底辟的形成时间和底辟核的形态对底辟变形有重大影响。绝大多数隐刺穿构造。在其顶部都发育一个地堑断裂系,这是底辟构造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