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渤海湾淤泥质海岸潮汐汊道的发育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忍顺 《地理学报》1995,50(6):506-513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沿岸为例,论述淤泥质海岸上潮汐汊道的发育过程。研究表明,淤泥质海岸潮汐汊道与废弃河口深化化有密切关系。它的外侧海岸是在高海面时形成并被现代动力过程所切割的贝壳砂堤或砂堤。  相似文献   

2.
贝壳堤的形成与风暴沉积——以广东台山长湾贝壳堤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为  谭惠忠 《热带地理》2003,23(3):209-213
台山市西南部沿海有一条由典型风暴潮沉积堆积形成,出露高度远高于现代风暴潮增水面的贝壳堤.根据贝壳堤出露的横向与纵向剖面以及横剖面上的3个钻孔的形成年代、沉积特征的分析表明风暴潮在贝壳堤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侵蚀与堆积作用;贝壳堤风暴沉积也具有丘状层理、切割充填结构等典型的风暴沉积特征,但贝壳堤风暴沉积与浅海陆架上的风暴沉积在沉积过程、堆积层位、保存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长湾贝壳堤是由多次风暴加积而成,形成贝壳堤的风暴增水高度接近或高于历史最高记录.形成贝壳堤的风暴沉积堆积于平均海面之上,所以增  相似文献   

3.
研究概况日本冲积平原研究,始于1909年山川才登对东京千代田区有乐町第12—13号地区埋深4—5米的海相砂质粘土研究。因该层含有贝壳化石,故名有乐町贝壳层。其后,1926年东木龙七根据贝壳堤的分布推测了关东平原的古海岸线。1942年,酒诘仲男根据出土文物和贝壳化石的咸度,指出古海岸线对应于海面上升时期的绳文前期后半期:1943年,江坂辉弥根据贝壳的时代和分布,认为绳文早期末至前期是最高海平面时期。  相似文献   

4.
贝壳砂生境典型灌草植被的土壤水分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典型灌草植被的土壤蓄水及持水性能,选取贝壳砂生境的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杠柳(Periploca sepium)和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3种典型植被,以裸地作为对照,测定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颗粒组成、水分物理参数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以明确贝壳砂生境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1)贝壳砂生境下,不同灌草植被均具有减少石砾和粗砂粒、增加细砂粒和粉黏粒含量的作用,其中酸枣林可显著减少粗砂粒、增加粉黏粒含量;杠柳林可显著减少石砾、增加细沙粒含量;草本对减少粗砂粒和石砾含量、增加细沙粒和粉黏粒含量的作用较弱。(2)灌草植被可显著提高贝壳砂的蓄水能力,其中酸枣林最强,杠柳林次之,草本最差。0~30 cm土层的有效含蓄量和含蓄降雨量均值均表现为酸枣林 > 杠柳林 > 草地 > 裸地。(3)0~30 cm的酸枣林贝壳砂持水能力最强,杠柳林次之,草本最差;同一植被类型下0~15 cm贝壳砂的持水能力显著高于15~30 cm的持水能力。贝壳砂生境3种植被类型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及蓄水保土功能表现为灌木林优于草地,其中酸枣林的蓄持水分能力最强,杠柳林次之,草本最差。酸枣更适于贝壳砂生境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5.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区的风力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栓科 《极地研究》1994,6(4):26-34
拉斯曼丘陵区风力强度大、频数高,各月平均风速均可起动粗砂级以上碎屑。高速气流的极不饱和挟砂(雪晶)状态限制了风力堆积作用和磨蚀作用,而风力吹蚀作用和雪粒(晶)堆积作用则构成本区风力地貌发育的主体。风积方式包括遇阻堆积和停滞堆积,其地貌形态主要有雪被(雪坝)、砂堆(砂地)和砾堤(砾滩)。风积物的沉积地球化学参数与本区母岩有极高的相似性,说明风积碎屑是近源堆积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贝壳堤4处采样地0~80 cm深度土壤p H、含盐量、含水量和氢、氧稳定同位素垂直分布特征,研究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土壤水的潜在水源,为该区植物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各采样地的土壤p H都偏碱性,滩脊采样地的土壤p H高于其它采样地;向陆侧采样地的土壤含盐量最高,滩涂采样地的次之,向海侧和滩脊采样地的较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采样地的土壤含水量都波动增大,滩涂和向陆侧采样地土壤含水量高于向海侧和滩脊处采样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滩涂、滩脊和向海侧采样地土壤水的δD值和δ18O值波动减小。在向陆侧采样地,积水通过入渗补给了0~40 cm深度的土壤水,而60~80 cm的深层土壤水则受到海水补给;海水对滩涂、向海侧和滩脊采样地的60~80 cm深度土壤水有一定的补给作用。  相似文献   

7.
叶玮 《干旱区地理》1991,14(3):79-85
阿尔泰山砂金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按其成因可分为残积砂金矿、冲积砂金矿、洪积砂金矿、冰川-冰水砂金矿、风积砂金矿和复合型砂金矿六大类。不同类型砂金矿形成环境不同,砂金成矿规律也不一样.受成矿条件影响,阿尔泰山砂金矿的分布以垂直分带性为其主要特点.高山带砂金矿以冰川-冰水型为主;中山带冲积砂金矿最为发育;低山丘陵区集中分布残、洪积砂金矿;山前平原则发育风、洪积砂金矿。  相似文献   

8.
青海湖东岸的风沙堆积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风沙堆积和风成沙丘的发育在分布上服从于两条规律, 一条是地带性规律, 即绝大多数沙漠均分布于干旱地区, 或在副热带高压带及其产生的信风带, 或在温带干旱大陆中心, 另一条是非地带性规律, 即在某些非干旱区域如河流、海岸或湖泊的沙质滨岸地带, 只要有一定的风力条件也可形成风沙堆积。  相似文献   

9.
水分是黄河三角洲贝壳堤滩脊地带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以4年生杠柳(Periploca sepium)苗木为对象,模拟贝壳砂干旱生境,设定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RWC为77.72%)、轻度(RWC为58.16%)、中度(RWC为42.98%)及重度(RWC为32.39%)干旱胁迫4组水分梯度,测定分析杠柳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光响应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水分条件可显著影响贝壳砂生境杠柳叶片的光合效率。随干旱胁迫的加重,杠柳净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重度干旱胁迫下,Pn最小,为0.62μmol·m^-2·s^-1,仅是对照的5%。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和暗呼吸速率随干旱胁迫的加重逐渐降低,而光补偿点逐渐升高。干旱胁迫导致杠柳叶片光照生态幅变窄,光能利用率降低。(2)随干旱胁迫加重,杠柳蒸腾速率显著下降。适度干旱胁迫可显著提高杠柳的水分利用效率,在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维持较高值,而对照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降低。在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杠柳Pn下降主要受气孔限制,而重度干旱胁迫则以非气孔限制为主。(3)随干旱胁迫加重,杠柳叶片潜在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均显著下降,受到光抑制,电子传递效率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显著增加,光能热耗散增多。杠柳叶片通过调节光合效能来适应干旱胁迫逆境,对干旱逆境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平潭沙石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探讨黄义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一、平潭沙石资源特点(一)砂矿资源。平潭岛的砂矿资源,可分成咸水砂和淡水砂两种。淡水沙根据成因又可分成海积砂和风积砂。就分布而言,淡水沙分布于大潮高潮线向陆一侧附近的里面,而咸水沙则分布于...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扩散系数、丛生指数、聚块指数和聚集强度,研究了渤海湾贝壳堤湿地两种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关联系数和χ~2检验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和联接强度,利用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检测种对(芦苇和蒙古蒿)相伴随出现的机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尺度上,芦苇种群和蒙古蒿种群聚集分布尤为明显;向海侧区域、向陆侧区域采样地芦苇种群聚集分布尺度小于蒙古蒿种群;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蒙古蒿种群与芦苇种群的关联程度逐渐增加。χ~2检验表明,研究尺度的变化对向海侧区域和向陆侧区域采样地芦苇种群与蒙古蒿种群的种间关联程度的影响不大,在6.25 cm及以下栅格尺度,两者的种间联结系数都为-1,达到显著水平(p0.05),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都为0,说明在此尺度以下蒙古蒿种群和芦苇种群几乎处于完全独立状态;而在滩脊地带,在较小的尺度(2.5 cm)上,芦苇种群和蒙古蒿种群即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贝壳堤湿地芦苇种群和蒙古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系的尺度转换效应随生境而呈不同趋势,在未来需要加深不同生境下两种植物种间关系机制的研究,从而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植物保护和恢复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旱沙地砂生槐种群结构与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旱河谷区植被群落的重要建群种,具有极强的耐瘠薄、抗风沙等生态适应性和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功能。为了揭示砂生槐种群的结构、生长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运用大小级组成和Ripley’s K函数分别研究了砂生槐的种群结构和空间点格局,发现砂生槐个体主要集中在中等大小(冠幅40~80 cm,高度20~40 cm)范围,幼苗期成活率较低,中等个体抗逆和生存能力较强。砂生槐种群的发展演替过程可以概括为:少数个体集群性定居→在原有聚集尺度范围繁殖→种群改良局部环境,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种群向更大尺度扩散和壮大,演替进入顶极阶段。砂生槐种群各大小级都呈现以9 m左右尺度斑块状聚集分布的特征,在实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应遵循其生长和自然分布规律,人工栽培中应重点注意冠幅<20 cm、高度<13 cm阶段幼苗的抚育,另外应首先选择土质等条件相对优越的小生境种成适当规模的集群分布形式,充分发挥其防风沙的能力、提高栽培成活率和固沙效率。  相似文献   

13.
溜砂坡动力学特性实验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溜砂坡是川藏公路中段较为严重的一种山地灾害。本文在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的概念框架下,通过干燥沙石散粒体临界态单面坡沙堆实验,对溜砂坡的坍滑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探索。实验发现,颗粒均匀的沙坡出现正态分布的、准周期的大规模“雪崩”,而颗粒非均匀的沙坡的坍滑重量表现为难以界分的、多样化的负幂率分布,大规模坍滑的绝对规模较小,呈现自组织临界行为。基于自组织临界性系统具有的普适性,提出了溜砂坡“频率一规模”关系等灾害演化的初步规律。溜砂坡坡顶来沙和坡脚制约作用削弱,是造成坍滑发展的主要原因。针对坍滑的“牵引式”形式和实际工程条件,设计了一种能稳定溜砂坡坡脚、对基础条件要求低的新型支挡防护结构。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西北岸全新世海侵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一曼 《地理研究》1982,1(2):59-69
渤海湾西北岸的全新世海侵问题,已往对它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从全新世地层特征及其所含植物孢粉和微体古生物等方面,证实了本区在中全新世期间遭受过海侵,并根据海相生物分布和微地貌差异等进行综合分析,划出了这次海侵的范围。最后从河流—海洋水文动力条件,解释了渤海湾西北岸与西岸各自发育了牡蛎礁和贝壳堤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柽柳水分利用策略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半干旱区甚至海岸带区,水分是影响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主要生态因子。开展海岸带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研究,对阐明海岸带生态水过程和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植物群落演替趋势是非常重要的。以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优势灌木——柽柳(Tamarix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以稳定同位素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分析土壤水分、土壤盐分及潜在水源和柽柳木质部d18O值的变化;利用Iso Source软件,计算潜在水源对柽柳木质部水分的贡献率,探讨柽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水分利用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降水量充足的2013年7月20~22日,在柽柳吸收利用的水分中,有78.2%来自土壤水,包括30.3%的浅层(0~60 cm深度)土壤水和47.9%的深层(60~100 cm深度)土壤水,有21.8%来自浅层地下水;而在降水量偏少的2014年6月21~23日,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柽柳的主要水源由土壤水转变为浅层地下水,其对浅层地下水和土壤水的利用比例分别为79.1%和20.9%。生长在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海岸带的柽柳可以通过转换水分的主要来源,以适应水分胁迫,这种水分利用策略有利于增强柽柳在植物群落中的种间竞争力,提高植物群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更好的阐述植物群落内的水分调节和分配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西藏砂生槐种群结构与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雅鲁藏布江中游砂生槐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分别在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设立20 m×30 m的样方,通过对不同生境条件下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径级空间关联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砂生槐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砂生槐种群年龄结构与种群(总和)特征基本一致,均呈基部宽、顶部狭,随径级增大个体数减少的趋势。砂生槐种群中幼龄体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集群分布,随着年龄等级的增加,由中幼龄体不同尺度下的集群和随机分布交替出现过渡到大龄等级下的随机分布。半固定沙地砂生槐种群不同径级的空间关系有正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方式,变化趋势是随着径级差距的加大,幼体与其他径级砂生槐的空间正相关性逐渐减弱;固定沙地砂生槐种群不同径级的空间关系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匀光遥感的6000年来盐城海岸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彦彦  丁贤荣  程立刚  张晶 《地理学报》2010,65(9):1130-1136
本文研究盐城串场河一线至黄海60 km宽的海积平原海岸演变过程。对1975 年的MSS影像,进行遥感匀光处理、阈值分割等影像解译,获取了盐城海积平原古海岸演变解译图,即“斑马条纹”二值图;对19 个实测底质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海积平原呈现砂质(粗颗粒) 与淤泥质(细颗粒) 沉积相间平行的分布规律,而这一空间交替分布特征与解译图上“斑马条纹”的二值条带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同时,搜集整理了近几十年来的盐城古海岸调查资料与研究成果,发现前人历史岸线的空间分布与“斑马条纹”整体趋势相同。综上所述,“斑马条纹”应为盐城海岸演变标志,解译出砂冈10 条,冈间低地10 条,形成了对盐城海积平原地貌沉积及海岸演变过程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根据对云南省2000条泥石流沟的调查,综合分析了全省泥石流形成的区域环境背景条件,阐述了泥石流危害现状和对我省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了云南省泥石流灾害活动规律和区域分布特征,为全省泥石流灾害区域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古代军事重镇古镇军粮城在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并以聚屯和转输军粮而得名,汉晋时期,军粮城先民沿贝壳堤高地聚居从事渔盐生产形成村落,其东南为古渤海,史记称渭“漂榆津”,曾是海军港口。《晋书·石季龙载记》及《资治通鉴》均记载: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季龙将伐段辽,以桃豹、王华为将军,统舟师十万出漂榆津,进攻段氏根据地令支(今迁安)。可见军港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20.
灾害的年内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害的年内分布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月分布百分数、集中期、集中度、频发期、频发值和频发度是描述灾害年内分布的特征值。本文提出的频发期和频发值揭示了灾害年内分布的一般规律,可以为灾害预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