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利用2003-2006年8月同期的EOS/MODIS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制作出鄂尔多斯市同期各年之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值变化分布图和植被指数图,并对这几年植被指数的变化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8月-2006年8月同期鄂尔多斯市大部地区植被指数变化比较明显。植被指数差值增长的面积呈上升趋势,个别地区植被指数下降,大部地区植被指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植被指数差异在干旱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1、2002年春季降水和土壤墒情及NOAA/AVHRR气象卫星资料,分析了不同年的植被指数差异与同期降水量和土壤相对湿度差异的关系,结果表明,年际间植被指数的差异可以明显地反映作物受早程度的差异,此方法可以用来定性地分析年际间的干旱程度和受早范围。  相似文献   

3.
利用卫星遥感对干旱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OS/MODIS卫星资料反演对地表覆盖的植被信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S)信息,通过建立温度植被旱情指数,对研究区域进行旱情实时监测,并应用GIS对旱情变化动态进行监测和预警,初步建立了干旱遥感监测与预警实时系统,能够快速反应各地区旱情发生发展情况,在业务和服务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TVDI的西藏地区旱情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大部分地区属干旱或重干旱区,干旱发生较为频繁,是影响农牧业生产最严重的灾害之一。文章利用拉萨接收站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资料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ST),构建ST-IND-VI特征空间,依据该特征空间设计的温度植被旱情指数作为旱情指标,找出适合该地区的旱情判别模式,以2005~2008年6~7月同时段西藏地区卫星资料、气象旱情监测结果以及土壤相对湿度观测数据为例,进行旱情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温度植被旱情指数(TVDI)法对西藏地区进行夏季干旱动态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NOAA/AVHRR 资料在青海省牧区草场旱情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遥感监测草场旱情的原理,提出了利用距平植被指数和干旱指数确定干旱区和干旱等级的方法。应用此方法评估1995年青海省牧区草场旱情,与农业气象旬报的旱情分析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类似于降水量Z指标法对旱情的监测,进行了云参数监测旱情的研究,建立了云量监测的Z指标法。以1987~1992 年的总云量和高云量的候平均资料为基础,求出1992 年不同时段的Z值,得到以图形表示的各时段的旱情监测结果,并与同期降水量Z指标法的结果作了比较。分析表明,用云参数的Z指标法监测旱情是可行的。由于云参数既容易获得又不受地区限制,所以云参数监测旱情的Z指标法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干湿转换期土壤水分MODIS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2012年春夏过渡时期山东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前期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后期降水偏多。为及时掌握干旱分布及变化情况,利用MODIS地表温度数据(MOD11A2)和植被指数数据(MOD13A2),结合土壤水分自动站的实测数据,采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法,构建了LST-NDVI、LSTEVI特征空间,反演了2012年6~7月山东省干湿转换期的土壤水分,分析了干旱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LST-NDVI特征空间反演精度为82.95%,LST-EVI特征空间反演精度为84.33%,精度提高了1.66%。前期山东省中南部、西部出现旱情并以轻旱为主,后期由于降水旱情明显缓解,干旱面积减少了65 427 km2。基于MODIS数据利用温度植被指数法在本区域进行干旱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耕地植被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NOAA/AVHRR资料通道1(0.58~0.68μm)、通道2(0.725~1.1μm)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辽宁省5个气候区内1999~2004年208个旱田监测点和84个水田监测点的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连续监测,分析NDVI年际、旬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耕地(旱田、水田)植被指数年际间差异明显,造成旱田年际变化以及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结果,因此旱田2004年NDVI达到近年最大,2001年较低;而造成水田年际差异以及地区差异的原因是受水田用水状况以及光温条件的影响,水田2003年NDVI最大,2001年较低。在整个生长季内(5~9月份),辽宁耕地植被指数呈单峰型变化,从5月上旬开始到6月中旬是缓慢增长阶段,6月下旬到8月下旬快速增长并达到最大,之后又迅速降低;2004年耕地植被指数旬变化趋势与6 a平均植被指数旬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作物生长前期NDVI较6 a平均值低,主要原因是受到2004年春夏之交严重干旱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利用NOAA-9/AVHRR资料导出的地表温度测定1986—88年期间美国大平原的干旱现象进行了探讨。将月平均晴空温度的年际差和月平均标准化差异植被指数的年际差与帕尔默干旱指数的相应差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植被指数的变化不能产生有意义的信号时,极轨卫星的温度资料在测定地表湿度年际变化时可能十分有用。  相似文献   

10.
水分盈亏指数及其在农业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苏永秀  李政  吕厚荃 《气象科技》2008,36(5):592-595
从广西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业干旱监测业务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了综合考虑降雨量和同期作物需水量的基于作物水分盈亏原理的农业干旱监测模型,农业干旱监测等级指标,并用该指标分析了1961~2004年广西双季稻、甘蔗生育期间农业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用自治区农业厅同期旱情资料对2004年广西春旱发生情况进行监测验证.结果表明:水分盈亏指数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旱情,是一种实时的干旱监测方法,能运用于广西农业干旱监测业务,在每季干旱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上得到的结果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植被作为表征陆地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1982—2012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同期观测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1982—2012年,植被指数总体呈波动变化,且区域差异明显。从年际变化来看,植被受降水影响明显;年内变化上,气温对植被的作用明显。内蒙古不同区域植被对气候的响应方式不同,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无滞后时间,其余地区对气温和降水的滞后时间为1个月。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卫星遥感信息解译山东冬小麦产量类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91~2000年NOAA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和同期山东冬小麦产量资料,分区建立了冬小麦产量与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式,推算出每个像元点的产量,按照划分高中低产田的阈值,将该像元点确定为某一产量类型,在GIS的支持下,形成了山东省冬小麦高、中、低产田分布图,同时,对于中低产田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温度植被旱情指数TVDI的应用现状及问题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是2类常见的遥感干旱监测方法,它们分别利用植被受旱时植被指数降低和植被冠层温度升高这2种重要的生理表现来监测干旱。但植被指数对干旱指示具有一定滞后性,地表温度监测干旱时易受土地背景等影响。基于特征空间的温度植被旱情指数(TVDI)综合了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监测干旱的特点,物理意义明确,克服部分单独使用植被指数或地表温度的缺点,是目前干旱研究和业务应用中使用最广的遥感干旱指数之一。本文介绍了TVDI的原理、计算方法、应用中的改进及TVDI干旱监测方法,旨在为TVDI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郭铌  王振国  李小媛 《干旱气象》2010,28(2):128-133
利用2007年和2008年16d合成的250m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地面调查资料,分析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同光谱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继而估算了2007年和2008年甘南州及各县草地地上部生物量。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的主要时间里,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同植被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尤其与地面调查同期(8月中下旬)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782。利用EVI建立的三次多项式模型模拟结果明显优于其它植被指数,能较好地模拟草地地上部生物量。2007年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5610kg/hm2,2008年为5605kg/hm2。与2007年相比,临潭、卓尼和迭部县地上部生物量略有增加,而合作、玛曲、碌曲、夏河和舟曲县则有所下降,以舟曲县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MODIS-EVI数据的神农架林区植被指数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监测可以提供生态系统状况有价值的信息,可以检测到人类或气候作用引起的变化.以2003-2012年MODIS的遥感数据为信息源,利用增强型植被指数(EVI),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对神农架林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与同期的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0 a来神农架林区植被覆盖整体呈增加趋势,且东部地区的EVI增幅大于西部增幅,特别是近5 a(2008-2012年),除2010年外,植被指数均为正距平.说明神农架林区近5 a来植被生长状况较好,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说明,气温是制约神农架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而降水和日照是影响该地区植被生长的重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6.
江西2003年特大干旱气候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1959年以来的历史气象资料,对江西2003年特大干旱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7-8月全省雨量之少位居历史第1位,9-11月雨量之少居历史第4位,7-12月雨量之少居历史第1位,7月一次年2月雨量之少居历史第4位;2003年江西伏旱指数居历史第3位,伏秋旱指数居历史第5位;动态干旱指数监测结果显示,干旱指数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2月21日,与实际旱情发展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一种由卫星遥感资料获得的修正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前,通过卫星遥感资料确定区域面上植被分布、类型的研究受到许多实用领域的普遍重视,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形式不同的植被指数。由于土壤背景噪声是造成植被指数不确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不同学者在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旨在能消弱土壤背景噪声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如权重差值植被指数、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和转化土壤调整植被指数等等。这些植被指数不同程度上消弱了土壤背景噪声,但是必须预先已知下垫面植被的密度分布或覆盖百分比,也就是说仅适合于求解某一小范围植被覆盖变化较小下垫面上的植被指数,而且其动态范围也偏小。本文提出了一种修正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土壤调整因子由植被指数自身调整,不需要其它辅助信息。计算结果表明其动态范围较大,与最佳土壤调整因子下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差异小,因此对应用卫星遥感资料求解区域面上土壤调整植被指数极其有效。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分析了2003年淮河流域6~7月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统计特征以及降水雨情、水情特征,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经历了7次强降水过程,降水总量和洪水流量都超过1991年同期,但低于1954年梅雨期;2003年淮河流域降水的突出特点是:雨带稳定、暴雨集中和突发性强;水情特点是:洪峰逐次递减;造成淮河流域全线超警戒水位的重要原因是:2003年春季降水偏多、7月份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以及淮河中游下段河床剖面倒比降。  相似文献   

19.
肇庆前汛期异常旱涝的大气环流及海温场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从1954~2003年肇庆6个站点的降水资料,按异常旱、涝年的划分标准,统计出30年中的前汛期异常旱年和异常涝年。分析前汛期同期(4~6月)及前期(前冬12月~当年2月)的500 hPa高度场资料和太平洋海温距平资料,发现肇庆前汛期异常旱、涝年的同期和前期500 hPa环流距平合成场,以及太平洋海温距平合成场分布的主要差异,为肇庆地区前汛期异常旱、涝的预测提供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将DVBS系统接收处理得到的NOAA/AVHRR卫星遥感资料,转入Erads软件,在Erads软件中对图像进行校正、拼接,通过建模运算实现干旱遥感监测的方法和监测流程。利用该方法对2006年7月下旬西北4(省)区的地面旱情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利用该工作流程,选择合适的干旱遥感模型可以得到监测区域的旱情,旱情监测结果与地面20 cm土壤相对湿度监测的旱情结果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