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2.
《勘察科技》2006,(3):F0003-F0003
我院成立于1953年9月15日,是集勘察、设计、测绘、岩土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防治、咨询、研究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类甲级工程勘察、设计、研究单位。院拥有勘察设计行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国工程勘察大师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7人,以及一大批有突出贡献和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学科带头人、创新人才。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单位。先后被政府有关部门评为全国工程勘察先进单位、云南省科技先进单位、云南省勘察设计单位综合实力50强排行榜第五名,勘察单位综合实力第一名等殊荣。荣获国家优秀工程勘察金奖4项、银奖4项、铜奖5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优秀勘察奖90余项。  相似文献   

3.
体现国家目标,作好“九五”基金安排马福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北京100083)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是我国科技发展新的里程碑,对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何理解"科...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后,努力适应改企转制的全新要求,根据建设事业需要和自身改革、发展的实际,不断深化全院改革。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全院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持续增长,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深化全院科技体制改革,开创经济效益增长的  相似文献   

5.
本期资讯     
《中国勘察设计》2006,(12):62-67
构建和谐社会确定九大目标和任务,国家确定未来15年力争突破16个重大科技专项,建设部将评选北京“十大不节能建筑”,天津节能住宅总量近半建筑节能全国领先,上海未来5年内将建节能建筑1.8亿m^2.[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地质探矿技术力量,改变地质装备落后现状,经国务院批准,1978年8月8日成立了探矿工艺研究所。30年来,经过新老两代工艺所人的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国家的地质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目前已成为一个“以勘查技术为基础,以承担地质调查任务和科研项目、提供勘查与监测技术方法和技术服务为手段,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地质工作为目标,以探矿工艺技术和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技术研发为主业”的地质调查科研机构。回顾了工艺所艰苦创业、改革进取的发展历程,对科技体制改革、专业结构调整、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展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强劲的科技实力;指出了工艺所在“十一五”期间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的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赣杭构造带是我国重要的火山岩铀成矿带。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在该带承担的科研项目《赣杭构造火山岩成矿带铀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获奖项目代表了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的科研水平科技实力.凝聚了该局4队1所广大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  相似文献   

8.
周斌 《水科学进展》2017,28(3):472-47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是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后首批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该专项立足中国水资源安全形势和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以提升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科技支撑能力为目标,通过全链条创新和全景式布局,凝练了现阶段中国水资源安全领域亟需解决的重点研究任务。深入分析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的总体布局、科学目标、主要任务和立项情况,剖析了2016年和2017年项目立项和申报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讨论了下一步支持的重点任务方向,对于加强重点专项项目的立项、申报和管理,保障总体目标实现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按照十四大精神的要求,90年代地矿工作要实现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为国家经济建设上新台阶提供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二是地矿工作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并纳入法制轨道;三是要增强自身实力,实现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国拨地勘费分配管理办法的改革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现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意见,以期开阔思路,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发展是地质钻探工程事业的核心、灵魂和第一驱动力。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地质钻探工程领域“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果,深刻认识地质科技创新发展新要求,系统把握地质科技创新基础,展望了地质钻探工程技术“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以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八五”科研工作重要进展“八五”期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认真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科技方针,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实力和人才优势,围绕与人类有关的地质环境,紧...  相似文献   

12.
《地球科学进展》2000,15(4):480-486
SCI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 ISI)编发的科学论文引用情况索引 ,现在已成为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评定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SCI的研究成果代表着世界基础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准 ,一个国家科技论文被 SCI收录和引用 ,是评价该国的国际学术地位、基础科学研究水平 ,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由于多年来我国科技界对 SCI源期刊知之甚少 ,许多突破性科技创新成果仅发表在一些影响因子较低 ,不易被 SCI检索的学术期刊上 ,使得这些论文本应产生的巨大影响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为了使地球科学界的科研人员了解 SCI源期刊中有关各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2018,45(4):封二-封二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围绕"服务一流、成果一流、科技一流、人才一流、装备一流、管理一流"的建设目标,秉承"科技创新改革、支撑、引领地质调查"的理念,推进地质科技创新工作。整合国家科技"五大平台"项目,设立"地质调查科技创新计划",构筑地质调查项目与国家科技项目协调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地质科技创新、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基础地质创新研究成果显著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一是"松科二井"完井井深7018 m,成为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实施的亚洲最深钻井。二是青藏高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与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4.
“十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不平凡的五年。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各条战线取得丰硕成果。举国欢呼神舟行空,华厦盛世,国泰民安。今天满怀信心迎来“十一五”丙戌年。国家循科学发展轨道,创建和谐小康社会,政顺人和,强国富民,正谱写创新型国家新华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勘察设计》2006,(9):149-149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64年,系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审定的综合甲级勘察单位,多年来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先进单位,全国测绘质量优秀单位和中国勘察设计综合实力百强单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69人,其中国家勘察大师1人,教授级高工10人,高级工程师128人。拥有固定资产近3亿元。  相似文献   

16.
序言     
近年来在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以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公益性地质工作为主线,依托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围绕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严重等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地质调查和科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科研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单巨仁,杨贺亭,于萍(长春地质学院科研处130026)未来十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0年代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基本建立起一个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科技同经济密切结合的新体制。针对经...  相似文献   

18.
王达 《探矿工程》2004,31(1):3-6
在全面论述我国探矿工程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和国外探矿工程技术发展前沿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制定出我国2020年本学科、本行业科技发展的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应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1战略目标与指导思想   煤田地质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建立煤田地质专业化服务网络为基础,以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宏观布局的决策和目标实施为主导,以服务于市场需求为导向和发展多种经营为补充的煤田地质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煤田地质勘查与研究队伍;而且应当是一支设备精良、技术先进、机制灵活、管理现代化的企业队伍。   战略指导思想是精干主体、扶持优势产业,实施大科技发展战略,坚持“科教兴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突出煤田地质行业特色,加强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为煤…  相似文献   

20.
李艺 《探矿工程》2007,34(10):21-2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期刊是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水平的窗口,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据统计,科技创新知识的的信息源70%以上来自科技期刊,有的学科领域则高达90%以上,同时科技期刊也是创新知识扩散与传播的主渠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