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于1988年6月24日至28日,在山西省繁峙砂河组织召开了全国历史地震学术讨论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历史地震研究会会员120余人参加了学术讨论会.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一百多篇.会议由时振梁、章伯锋、郭增建、余兆康主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暨历史地震学术讨论会于9月11日至23日在湖南大庸市举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丁国瑜研究员亲临会议,并做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是由山西省、辽宁省、河南省、四川省、上海市等五个省、市地震局联合发起,得到地震系统各单位、社会科学部门和有关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持。 与此同时,由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山西省地震局共同举办了全国历史地震学术讨论会。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50篇,全文86篇。出席会议的有58个单位120名代表。凡报全文的作者,均在会上作了交流。会议交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2月6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及地壳动力学学术讨论会”.24名委员和来自全国的10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119篇学术论文或论文摘要,全部在会上进行了宣讲.主任委员丁国瑜主持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马杏垣在会上讲了话. 马杏垣指出,这次专题学术讨论会是邢台地震以来的一次盛会,众多的学术论文反映  相似文献   

5.
经中国地震学会批准,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1月3日在昆明成立。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共32人,其中,闵子群任主任委员,晏凤桐、时振梁、李裕彻任副主任委员。专业委员会挂靠云南省地震局。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委员及代表共50人出席了成立大会。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发来贺电。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历  相似文献   

6.
国家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2月16日至21日在上海联合召开地震活动图象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共96人.会议共收到120余篇学术论文.经会议组织委员会审定收入论文摘要汇编的有106篇.在大会上宣读71篇,其中包括与地震预报有关的基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1月24日至30日在广州召开“地震工程中量测与实验技术学术交流会”并举行专业委员会年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三十一个单位的科技工作者、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共七十余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震工程学家刘恢先教授出席监主持了这次会议,胡聿贤、王光远、朱世杰等副主任委员也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七十多篇,在会上宣读五十篇,内容涉及建筑,结构的振动试验研究、振动仪器设备研制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等诸多方面。会上交流的情  相似文献   

8.
1982年4月12日至16日,国家地震局科研处与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市召开了地下水干扰因素研究讨论会。31个单位共94人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卫一清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做了总结性的讲话。会议共收到论文51篇,其中地下水位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4—9日,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的2005年地震观测技术学术年会在西宁召开。参加会议的委员共38人。会议期间有20篇论文进行了交流。2005年7月5日会议由薛兵主持,青海省地震局局长孙雄,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庄灿涛,中国地震局监测  相似文献   

10.
2005年8月19-20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领导和专家有:监测预报司监测处王飞副处长、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主任杨玉荣研究员、副主任刘耀炜研究员和王云基研究员、内蒙古地震局曹刚副局长、以及全国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有关专家40余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地震预报战略研讨会于1996年1月13—15日在太原市召开。28个单位近70名学者和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马宗晋院士代表中国地震学会宣布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第2次会议关于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更名为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任命罗灼礼为主任的决定。罗灼礼主任宣布了本届委员聘任名单。会议共收到专题报告摘要60余篇、会议报告40余篇。马宗晋作了从全球应力场寻求场源关系的报告,梅世蓉论述了板内强震孕育模式与物理预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2月7日至11日,在上海召开“地震观测技术学术讨论会”。专委会委员和来自全国二十几个单位的数十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奕麟主持了会议. 这次会议是自专委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这种较大型的综合性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交流和检阅近几年来在地震观测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会议共收到了30余篇学术论文和工作报告,其内容包括测震、地磁、地电、地应力、地下水、重力等领域在观  相似文献   

13.
经中国地震学会批准,由云南省地震局(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积极筹备,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1月3日至5日在昆明召开成立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及地震系统的代表共50人出席了会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子群宣读了中国地震学会“关于成立地震专业委员会的通知”,并就我  相似文献   

14.
《国际地震动态》2012,(2):35-36
在中国地震学会的长期关怀和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8月15—21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暨2011年学术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联合举办。中国地震局阴朝民副局长、监测预报司宋彦云副司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王海涛局长、第八届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薛兵研究员、副主任高景春研究员、朱元清研究员和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庄灿涛研究员,以及西北片区陕西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管监测工作的副局长和监测处长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特邀代表共52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经中国地震学会批准,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11月3日在昆明宣告成立,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历史地震研究者,以及相邻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共50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大会收到了中国地震学会及其理事长陈运泰研究员发给大会的贺电.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云南省天文学会、地理物理学会、地震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局科研处于1981年5月11日—15日在局地球物理所组织召开了地震震级问题的学术讨论会,有局系统和科学院18个单位27名代表参加。会上首先由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许绍燮同志和局科研处付处长方蔚青同志对此次学术讨论会的目的、意义、要求及震级问题在地震分析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讨论会期间宣读了30篇论文和工作报告。代表们就国内外震级研究工作的现状、存在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4月17日至21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与会代表80余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曾融生先生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参加会议的还有水电部、航空工业部、建筑科学院、大专院校和地震工程、地震地质、地震前兆等专业委员会的同志.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65篇,其中122篇收入会议的“摘要汇编”,大会宣读的60余篇.会上组织了半天关于潜在震源区划分问题的专题讨论,约20位代表在讨论中发了言.  相似文献   

18.
1981年12月7日至10日,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在苏州召开全体委员会议.会上交流了论文40余篇,反映了我国近几年地震前兆研究的一批成果,为我国参加明年将在北京召开的“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讨论会”的准备工作推荐了部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委员会与广东省海洋湖沼学会、广东省地震学会联合召开的华南沿海经济开发区构造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8月25至30日在深圳市召开。由构造专委主任、广东省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刘以宣研究员主持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和来宾有来自我省及京、津地区的生产、科研及教学等20个单位37个代表与来宾,会议收到论文摘要37篇,在会上宣读22篇。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两天半,野外考察和参观两天。  相似文献   

20.
1982年4月12日至16日国家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学会在南京召开了“全国地下水干扰因素研究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震部门、有关协作单位及有关期刊编辑部等31个单位的9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收到论文报告61篇,其中有关地下水位专业的26篇,有关水化学专业的25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