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由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吉林省地质学会、长春地质学院联合主办的国际性“矿床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11月13~15日在长春地质学院隆重举行。大会主席张贻侠教授致开幕词,刘连登副教授主持了会议,并致闭幕词。 研讨会的主题是:前寒式纪构造与矿床;超大型矿床有关问题和成矿模式的有关问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国际地质数理统计资源预测协会(COGEODATA)及非洲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前寒武纪矿床与构造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6日~18日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举行。参加会议的有23个国家的近80名代表。 整个会议共分4个阶段进行:①乞力马扎罗旅行3天;②会前地质观察6天;③学术讨论会3天;④会后地质旅行2天。我国张秋生作为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的领  相似文献   

3.
刘连登 《地质论评》1986,32(1):100,95
由IGCP中国全国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0月10日—13日在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宫隆重召开。与会正式代表共190人,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芬兰、英  相似文献   

4.
10月10~13日,《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在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宫隆重举行。大会由IGCP中国全国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主办。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芬兰、英国、法国、伊朗、印度、美国、苏联和中国的190名正式代表参加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规律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质学会、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长春地质学院矿床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前寒武纪矿床专业学组共同发起,吉林省地质学会负责筹备的第一届全国环太平洋成矿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7月15日—20日在长春举行学术报告与讨论会,7月21日—24日赴长白山考察新生代火山岩中的宝石地质。 来自全国16个省市、40个单位的代表83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98篇论文(摘要),有32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裴荣富研究员致开幕词,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张秋生教授作总结报告。长春地质学院院长张贻侠教授、吉林省地质矿产  相似文献   

6.
国际地质合作计划(IGCP)第91号项目前寒武纪成矿作用,始于1974年、并于今午8月在莫斯科宣告结束。中国于1981年参加该项目活动,IGCP中国全国委员会任命长春地质学院张秋生教授为91项中国工作组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由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地质学会和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联合召开的国际性金矿地质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5月17~20日在长春地质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会议分两个阶段,17~18日学术报告,19~20日赴四平考察山门银矿。  相似文献   

8.
由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弛质学会和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联合召开的国际性金矿地质学术研讨会期间,于5月17日晚7点—9点30分,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召开工作会议,成员单位的14名代表,特邀中(4人)、外(2人)共6名代表参加这次工作会议。会议由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负责人张贻侠教授和沈保丰研究员主持。会议就247项中国工作组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今后两年工作的计划和编写总结报告等有关事宜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并作出了相应的决定。  相似文献   

9.
序言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91项《前寒武纪成矿作用》中方工作组,按原定计划于1982年4月在长春举行了《中国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经中方工作组研究,在宣读的论文中选定十篇汇集  相似文献   

10.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91项中国工作组发起,长春地质学院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日—13日在长春地质宫举行学术报告会,10月14日—20日全体国外代表和部分国内代表赴辽东半岛地质考察。 召开这次国际地质会议的决定,是1984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91项工作组特别会议上一致通过的。  相似文献   

11.
由IGCP国际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联合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13日在长春市地质宫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芬兰、印度、伊朗、美国、苏联和中国十三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58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12.
张秋生,辽宁盖县人.1953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后留校任教,接着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矿床研究生班,1957年毕业,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代研究生.后曾任长春地质学院讲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矿床教研室主任,矿床研究所所长,吉林省第四届地质学会理事长,东北经济区技术经济研讨协会理事、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成矿作用》一书、系“国际地质合作计划(IGCP)第91号项目—前寒武纪成矿作用”中国工作组的总结报告,由中国工作组张秋生等著,1984年4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由正文、附录和详细英文摘要等内容构成,共832,000字,插图259幅。正文共12章,第一章早前寒武纪地质对比原则,第二章中国早前  相似文献   

14.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91项中方工作组主持的中国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在长春地质学院的组织、安排下,于1982年4月10日至4月13日在长春召开。 会议期间宣读并讨论了拟参加1982年“91项”国际交流的论文19篇;听取了该项目负责人张秋生教授所作的题为“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成矿作用”的报告,并对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成矿作用”为提交国际交流的91项中方总结报告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全文共分两部、四章,详见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地质矿产局于1992年4月20日在长春聘请长春地质学院和吉林省地矿局的有关专家,对长春地质学院和吉林省地矿局第六地质调查所共同完成的《吉林省汪清县闹枝、刺猬沟金矿床》科研报告进行了技术鉴定。该研究课题以金矿床的最新成矿理论为指导,运用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多学科联合攻关,以大量的实际材料和数据,对闹枝和刺猬沟金矿床的矿床特征和成矿条  相似文献   

16.
徐嘉炜教授1931年12月21日生于浙江温州市,1953年毕业于长春东北地质学院矿产勘查系,曾任合肥工业大学中国东部构造研究室主任,兼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全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震旦亚界工作组成员、安徽省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地质学会常委、国际构造地质与大地构造学家协会委员、联合国科教文IGCP224项大地构造顾问、国际地学杂志《岛弧》编委等,至今已献身中国东部地质构造的教学与研究55周年。  相似文献   

17.
《地质论评》1989,35(2):176-177
国际元古代活动带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8年9月6日—10日在天津举行。这次会议是在IGCP217项元古代地球化学组织的倡议下,得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IGCP中国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地质系的赞助,由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一次前寒武纪地学方面的盛会。会议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对元古代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的研究现状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受国家自然基金委资助,肩负IGCP368项中国工作组的委托,我于1999年7月9日~25日出席了“OrogenesisintheOutback”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参加了野外考察和讨论,获得了重要信息,收益匪浅。对会议情况,我将分三部分总结并陆续向基金委和地调局及地质同行报告。“OrogenesisintheOutback”国际讨论会于1999年7月12~16日在澳大利亚中部阿利斯斯普林斯市(AliceSprings)举行。会议由澳大利亚地质学会地球化学、矿物学和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澳地调局、IGCP368项、英国构造研究组和澳大利亚地质学会北澳分会等协办。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9.
辽西元古宙旧庙基性杂岩的演化及地球动力学意义孙景贵(长春地质学院,长春130061)收稿日期:1996-8-16修改稿:1996-12-17作者简介:孙景贵男1961年生博士生矿床学关键词基性杂岩岩浆演化元古代辽西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已在稳定克拉通地块中...  相似文献   

20.
超大陆旋回的研究是近年来前寒武纪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的热点科学问题 ,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古大陆构造演化的对比及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事件及其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具有挑战性的前缘领域。其中 ,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成为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 44 0项 (1 999~ 2 0 0 2 )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加强国内同行专家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 ,由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发起 ,与IGCP440项中国国家工作组、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前寒武纪地质学专业委员会、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国地质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