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矿是内蒙古干旱草原气候区典型的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床。研究表明:自全新世以来该氧化带一直处于干旱气候控制之下;金的表生演化除具有颗粒增大、形态复杂、品位变富和成色增高外,金、银出现双峰富集且基本处同一深度;这与潮湿气候区金、银以“单峰”富集及“上金下银”规律形成鲜明对比。太阳泵是金、银“双峰”富集的主要成因;金的下部富集与较低pH环境有关;伊利石2M_1是金、银上部富集峰主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江西九江丁家山铁帽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火 《江西地质》1998,12(3):182-188
该金矿是丁家山铜硫矿体上部经长期表生作用,氧化、淋滤、迁移、富集而形成的铁帽型金矿床。矿床具有埋藏浅、品位富、矿石类型简单、易采、易选等特点。本文对矿床地质特征、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目前提供了全球几乎所有的硒、碲及部分铊产量,其中氧化性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可共伴生碲、硒、铊等稀散金属。文章从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矿床类型、岩浆作用、赋存状态、稀散金属与铜金关系等方面,总结了氧化性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中有关碲、硒、铊富集机制的研究进展。碲、硒具有亲铁和亲硫的特征,而铊具有亲硫和亲石的双重特征,三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挥发性。岩浆热液型矿床伴生有碲、硒、铊矿化。基性岩浆的注入和岩浆硫化物熔离可能是氧化性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碲、硒、铊富集的主要岩浆作用。氧化性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中铜和金含量通常呈正相关性,发育有丰富的含碲/硒/铊矿物,但碲、硒、铊与铜、金的关系还不清楚。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发育多个氧化性矽卡岩金矿、矽卡岩铜金矿,伴生大规模的碲、硒、铊矿化,且已被综合回收利用,该带是探讨氧化性富金矽卡岩矿床中碲、硒、铊富集机制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4.
金的表生成矿作用包括含金岩石风化(红土化)过程中金的再富集,原生含金硫化物矿床在氧化带金的再富集以及砂金的形成作用等。近20年来,金矿床的表生成矿理论取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和突破。本指出表生过程中微生物对金矿床形成的重要性及有关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论述了西北五省(区)及山西、内蒙古(西五盟)等我国北西部地区的金矿分布规律、矿床类型、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本区的金矿床(点)可分为8种类型,9个成矿带。笔者对每个成矿带的情况作了详细闸述。并探讨了大地构造环境、断裂构造、表生富集作用、岩浆岩对金成矿的影响,以及富金地层(金源层)的来源及形成。  相似文献   

6.
表生条件下铜的迁移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氧化淋虑带显著贫铜,而次生硫化带则富铜.小新厂铜矿氧化富集现象较明显.该矿床未见流化富集带,原生矿体薄而贫,但由于氧化富集可形成比原生矿较富厚的矿体,从而提高了矿床的利用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控制氧化带发育的诸因素,探讨铜的迁移途径和氧化富集部位,以为在该类矿床中寻找较富的矿体参考.  相似文献   

7.
凭祥地区金矿床受断层构造与酸性火山岩的双重控制。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等。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成矿期:热液成矿期与表生氧化期。热液成矿期金由热液迁移至围岩,被黄铁矿与毒砂吸附。表生氧化期黄铁矿与毒砂氧化形成氧化铁矿物,金被吸附到氧化铁矿物之上得到富集。对矿化岩石与围岩的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区金矿以Au-As-Sb-Hg组合为特征,As是金的找矿指示元素。根据金矿床的矿物组合与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矿床地质条件推测,本区金矿床属低温热液矿床,形成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8.
滇南地区建水县境内的白显锰矿,是国内主要的放电锰矿生产矿山。该矿自五十年代以来,断续进行过地质勘探工作,以往对矿床成因多认为是受变质的沉积富锰矿。根据近年来勘探实践,笔者认为该矿床富集成矿是在表生氧化阶段,即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不是原生沉积,也不是变质作用,而是表生氧化富集。一、矿区地质(图1) (一)地层矿区地处华南褶皱系右江褶断区滇东南拗褶带南西端。出露地层为二叠至三叠系,矿体(矿层)赋存于中三叠系法郎组。该组可分三个岩性段十四个亚段,厚达1320米。按岩石组  相似文献   

9.
表生作用主要与气候、植被、基岩、地貌、时间等因素有关,具有与内生作用不同的特征,如低温、低压、水、二氧化碳、生物有机体等参与。目前发现的表生成矿的矿床类型有风化矿床和部分沉积矿床。表生作用形成多种矿床,包括(1)红土型的金、镍、铁、锰、钴、铝土、稀土元素、铀矿、砂锡、砂金、铌钽砂矿、金红石等残积坡积和淋积矿床;(2)高岭土矿、蒙脱土矿等残余富集矿床;(3)镍、铀矿等淋积矿床。此外还有一些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0.
对北方干旱区表生介质(土壤或水质沉积物)中的金进行了7种存在形式的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自然金相为主(50%)以上,其次为水溶相、吸附相和有机相等。水溶相金在北方干旱气候带普遍存在,说明此自然景观区的金矿床,其表生介质中的金具有明显的溶解作用,呈水溶相金的形式进行迁移。当环境物化条件改变时,金沉淀形成局部富集。应用野外泡塑测金法,金异常衬度大、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产于碳质硅岩、碳质泥(板)岩、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及不纯的碳酸岩盐中的金矿床,因与碳硅泥岩型铀矿含矿主岩很相似并有一定的共生关系,将该类金矿床称之为碳硅泥岩型金矿。其含矿主岩属裂谷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海相热水沉积产物-碳硅泥岩系,该类矿床的形成与沉积其后 的构造改造有关,多数与岩体关系不明显。对湘中桂北地区碳硅泥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总结出该类金矿床形成的三个阶段;(1)矿源层金的原始富集,(2)构造改造-热液成矿阶段蚀 变带富集,(3)表生氧化改造富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华尖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对矿体特征、矿化类型、矿石物质成分及其结构构造,金的赋存状态,富集规律,围岩蚀变等的研究,认为华尖金 在富金的太古界斜长角闪岩中,通过燕山早期的重熔岩浆作用使金富集定位成矿的,据此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孙莉  楚之潮 《安徽地质》2006,16(2):94-100
安徽省铁帽型金、银矿床在全国发现比较早,分布广,并且有一定规律,工业利用程度高,效益好。铁帽型金、银矿广泛产于各类型原生含Au、Ag硫化矿床的氧化带,以产于石炭系层状含(Cu)硫化矿床的上部氧化次生富集带规模较大,品位富。本次积累完整的矿床地质特征资料,探索矿床分类、氧化分带,研究金、银的赋矿规律和成矿条件,总结找矿标志和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14.
中非铜钴矿带是世界上规模大、铜钴品位高的层控型铜钴矿带,以拥有大型超大型铜钴矿床和众多的世界级铜钴矿山而闻名于世。本文综述了该成矿带的基本地质特征和矿化类型,分析了Co的超常富集机理,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中非铜钴矿带位于非洲中南部的赞比亚和刚果(金)境内,全长700 km、宽150 km,包括赞比亚铜带省矿带、赞比亚西北省矿带和刚果(金)加丹加矿带。钴矿的形成经历了裂谷期成岩成矿作用(880~735 Ma)和造山期成矿作用(530~490 Ma),分别与新元古代加丹加沉积盆地的形成发展演化和卢富里安造山作用相对应。其成因类型包括同生沉积型钴矿床和热液改造型富钴矿床。沉积型钴矿在赞比亚境内发育,钴含量相对较低;热液改造型富钴矿床在刚果(金)境内更为发育,钴含量相对较高。钴与铜共生或伴生,主要含钴矿物为硫铜钴矿、方钴矿、硫钴矿、钴黄铁矿、水钴矿、钴华、菱钴矿等。Co的超常富集与由卤水在深部交代基底岩石(矿石)形成的富金属成矿流体通过迁移-富集-沉淀作用的多期次循环有关。矿床的氧化带、原生带分带明显,局部氧化深度达到300 m,表生氧化作用往往造成钴矿化富集。该区富钴矿床整体地质研究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兰坪金顶铅锌矿的表生作用及次生硫化物富集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兰坪金顶铅锌矿的氧化带十分发育,矿石的表生作用,特别是次生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白铁矿的形成在世界铅锌矿床中比较特殊,颇为罕见。本文在研究表生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次生硫化物的形成条件以及近矿围岩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床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秦岭沉积岩区浸染状金矿床与热水沉积铅锌矿床共生富集关系是独特的.金主要以伴生金、共生金及独立金矿床形成产出。分别对三种形式的金矿化与铅锌矿床的空间分布关系、成因联系进行了评述,从地质地球化学方面进行了对比,对它们共生富集规律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拓宽秦岭沉积岩区找矿思路,争取在找矿认识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7.
东峰顶金矿主要赋存于近SN向断裂破碎带中,呈脉状产出。矿石类型主要为硫化物(黄铁矿)-石英金矿石、褐铁矿-石英金矿石、褐铁矿金矿石等,矿石氧化率达86.2%,氧化矿石含金量高,以中粗粒表生自然金为主。成矿分原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原生热液成矿期具多阶段性,表生成矿期使金进一步富集。包裹体、铅和硫同位素、原生金成色以及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等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可能混有地下热卤水,是一种低盐度、中低密度的流体,成矿物质来自于基底老变质岩(矿源层),成矿温度在148℃~395℃之间,矿床形成距今年龄值约100Ma左右,属中温、中深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矿床形成过程为:矿源层中金的活化-热液中金的迁移、沉淀-表生作用下金的再富集。  相似文献   

18.
鲁苏西铜钴矿床位于刚果(金)加丹加铜钴矿带,是该区域典型层控铜钴矿床。该矿床的矿石类型依据氧化程度可分为硫化矿和氧化矿。野外地质观察和区域资料分析表明,硫化矿的成矿期可分为成岩早期和造山期,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硫铜钴矿和辉铜矿。氧化矿主要为铜钴硫化物在富水表生环境下淋滤而成。矿床的同位素数据分析表明:该矿床成岩期的硫化物为以生物还原作用为主,硫源来自元古宙海水,碳源以海相无机碳为主,放射性锶同位素与基底物质有关;造山期硫化物生成以热化学还原作用为主,成矿流体来自蒸发盐的溶解,硫源来自早期硫化物再活化和蒸发盐溶解,碳氧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缓冲反应。综合分析表明,蒸发相的海水为鲁苏西铜钴矿富集和成岩早期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造山期改造和表生期氧化对矿床品位的富集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自然铜、铜合金矿物及其矿床形成机理新探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描述了自然铜、铜合金矿物及其矿床形成的新机制。在岩浆及热液中,铜及铜合金可呈氢化物、羧基配合物及纳米粒子活性、迁移、富集形成自然铜矿床,或经以后的地质事件,长期、多次迁移富集,叠加形成富而大的自然铜矿床。在表生条件下,铜的硫化矿物被氧化分解,可形成亚铜的硫代硫酸盐及氯配合物,部分可形成铜的硫酸盐配合物迁移,由于硫代硫酸盐被氧化,亚铜岐化可形成高纯度的自然铜,但它易氧化形成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黑铜矿、硅孔雀石等,因此很难形成自然铜矿床。  相似文献   

20.
陕西略阳高山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勉略宁”三角成矿带的高山金矿床由5个金矿体组成,该矿床的形成受区域构造活动所控制,其成矿作用可分为三个个成矿期:早期金的初始矿化、中期金的二次富集和晚期金的表生富集。中期成矿期为金的方地富集期,但晚期的表生氧化和风化淋滤作用对金的再次富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矿床流体包裹体以纯液态包裹体为主,成矿流体的温度介于150℃~300℃之间。成矿流体很可能来地中酸性钠长斑岩脉,但又不是典型的岩浆热液,具有多成因性。金的沉集是在弱-中等碱性热液、相对还原的环境中进行的,金矿的物质来源与矿区的超基性岩体、钠长夺脉、厚层状白云岩及各类碎屑沉积岩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