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倡导生态矿业,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望21世纪中国矿业的发展,认为大力倡导和发展生态矿业,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生态矿业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建设与生态矿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的进程要求传统的矿业重新对自己定位,服从于城市化战略的要求,介绍了在规模特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中,矿业管理将面临的新任务,提出了矿业规划的新要求以及要达到的新水平;建议城市建设项目和城市定位与生态环境要协调一致,为适应城市建设需要,提出了构建无锡生态矿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西部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通过详细研究新疆北部的两个金矿业--哈巴河县金矿业和富蕴县萨尔布拉克金矿的发展史及投入产出,指出阻碍矿业可持续发展及造成严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根本问题在于有关体制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对有关体制进行改革的建议,这些改革建议为国家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材绝国有资产流失和腐败滋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矿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走绿色矿业之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矿产资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由矿业开发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与日俱增。本文阐述了矿业开发对大气、水体、土壤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探讨了矿山环境恢复的途径,并提出应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矿区生态重建,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矿业之路。  相似文献   

5.
非传统矿产资源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赵鹏大 《中国地质》2001,28(5):1-10
新世纪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有增无减,国家的安全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有充分保证。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包括新兴产业对新型矿物原料的需求)的解决除加强对已知类型矿产资源勘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外,开展对非传统矿产资源发展现开发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迫切性。非传统矿产资源的研究领域包括:①非传统矿产(包括新类型、新领域、新深度、新用途及新工艺);②非传统勘查理论及方法(包括无模型求异理论方法,非线性理论及方法,各种勘查新概论概念、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技术);③非传统矿业(包括无废环保型矿业,高新技术型矿业,深、精加工型矿业,综合服务型矿业等);④非传统矿业经济(包括两种资源比较经济学,矿业与安全经济学,矿业与生态经济学,矿地产经验学等);这四个方面构成非传统矿产资源的完整体系,它们之间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闫国杰 《西北地质》2003,36(C00):97-99
矿业开发在造福社会的同时,也会破坏生态资源、诱发地质灾害和导致环境污染。文章分析了导致矿山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提出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预防及恢复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保护江河源区环境 净化中华民族水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民族水塔”之称。但是近十几年来,由于人类在该地区各种活动的影响,尤其是矿业活动,已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通过列举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表现,并从规范矿业活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矿业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矿业开发给贵州省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矿业荒漠化和环境地质灾害。虽然贵州省矿产开发的历史比较悠久,但解放前的生态破坏和矿业污染仅局限在个别地区,解放后出现的三次大规模资源环境破坏,给贵州省矿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矿山资源的无序开发对环境的危害最重。导致贵州省矿业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矿产资源价值的严重扭曲,乡镇企业的超常规发展,部分政府官员的权力寻租,以及资源导向型的脱贫模式等。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大开发中四川地矿工作和矿业开发都要树立新观念。地矿工作必需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市场的新观念,使资源的勘查范围要扩大,紧密地与环境保护和市场经济结合,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矿业开发必须注重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矿业开发发挥最大效益,在矿山搞复耕绿化。  相似文献   

10.
非洲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优质成矿带富集;资源禀赋优良,分布集中度高,易于开发,且开发潜力巨大;矿业在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此外,非洲还是中国重要的海外矿业合作伙伴,中非矿业贸易合作优势互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和市场潜力。笔者归纳中非矿业合作的3个阶段,指出中非矿业合作从小到大,大有可为,并逐步形成了外交、政策和金融3大保障机制。通过梳理42个中非矿业合作项目典型案例,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当前中资矿企投资非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基于构建中非矿业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矿业合作建议:(1)加快推进中非矿业命运共同体建设,构建矿业市场大循环。(2)强化矿业金融合作。(3)积极协助非洲矿业治理,促进非洲矿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矿床环境研究动态及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收集美国地质调查局近几年公开出版物及其网站上发布的资料,总结了美国在环境矿床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内容涉及32种矿床的地质—环境模型、矿床的环境地球化学背景或基准值、流域性矿床—环境综合研究和特殊矿床的环境效应等方面。结合美国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国情,建议我国地质调查局现阶段在该领域研究首先集中在矿床的地质—环境模型和用于战略性资源评价中的矿床环境评价指标等战略性研究上。  相似文献   

12.
To monitor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cement dust on soil in industrial area, magnetic parameters and mineral compositions were measured by the samples of the cement dust, cement factory dustfall, cement, coal ash, topsoil of green space in the factory and topsoil outside the factor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 magnetic minerals in the samples were magnetite, the magnetic mineral particle size of cement dust, dustfall, cement and coal ash was coarse Multi-Domian (MD) and Pseudo-Single-Domain (PSD). As topsoil of green space in the factory and topsoil outside the factory were polluted by cement dust,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had been obviously changed; the concentration of magnetic minerals elevated and particle size became coarser. The magnetic parameters (χfdARM/χ,χARM/SIRM) value can reflect the pollution level of the soil, the lower its value was, the more serious soil was polluted. X-ray diffra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neral compositions of the topsoil of green space in the factory and topsoil outside the factory were quartz and calcite, which were the same as cement dust. Magnetic parameters comb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opsoil can monitor the soil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cement industry area.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类型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业经济已成为西北地区各省、区主要工业经济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受政策、管理、技术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展导致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其类型主要为资源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在西部大开发中,矿产资源开发是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不能走“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否则,恶化的矿区生态环境必将阻碍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直辖市好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西部大开发中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赵志广 《吉林地质》1998,17(1):63-66
矿产资源是生产力系统中的重要构成在素,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后,生产力的存在和发展都与太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息息相关,矿产资源已日益成为生产力系统的内在要素,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维系现代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矿产资源的开发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标志,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又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限制和制约作用。开发利用资源是发展生产力,保护矿产资源就是保持生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西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程度较高,由此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很突出。本文在概述山西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分布、影响范围、破坏特点及危害程度,并介绍了山西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杨昌明  洪水峰 《地球科学》2001,26(2):213-216
建立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焦点问题法评价准则为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矿业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引进了一些新的动态指标: 资源竞争力、资源消耗力、资源承载力、资源结构力、资源破坏力、资源环保力和矿业发展力; 从而可以动态地考察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江苏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敬军 《江苏地质》2002,26(4):216-220
全面总结江苏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诱发的各类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归纳为环境资源破坏与影响、矿山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三大类型。环境资源破坏与影响有对土地资源、植被资源、地表设施、水资源、矿产资源的破坏和对自然景观、文化遗迹、地质遗迹的影响;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采空区地面塌陷、采矿滑坡、崩塌、矿坑突水、尾矿库坝基渗漏与溃堤、泥石流和岩溶地面塌陷;环境污染有采矿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大气造成的污染。针对省内的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矿产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书振  胡立山 《地球科学》1999,24(4):344-350
湖北省矿产资源丰富,具有矿产种类多、规模大、分布相对集中、供(伴)生矿多、部分大宗能源和急需矿产资源不足的特点。其中探明储量丰富,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保证程度高的矿产资源有磷矿、岩盐、石膏、石灰岩、饰面石材等;储量较多,多经济发展需求大,保证程度不高的矿产资源为铁、铜等;储量少,保证程度差,社会发展需求量大的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矿业经济已在湖北省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同时,矿业活动也带来了  相似文献   

19.
矿山的环境地质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谷先 《湖南地质》1990,9(1):78-80
矿山采选冶事业发展,废水、废渣、废气排放量增加,对矿山环境造成污染,为科学地进行矿山环境治理,需开展矿山的环境地质研究,其任务是:(1)开展矿山初始时的环境地质调查,以利于查明环境污染程度,(2)编制矿山有关的环境地质图件,(3)研究矿山采选冶过程对矿山环境地质条件造成的影响,(4)研究矿山向城市化发展将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湘西金矿在环境治理上取得一些成效,但环境地质问题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Mining firms stimulate local and national economies but this comes at a certain cost. In the light of increasing public concern, external cost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social disruption are no longer of pure academic interest. The assessment of mining projects on the groun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critical in order to decide whether 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socially desirable. In practice, few steps have been taken towards this end. 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is illustrated that provides the means for evaluating the social worthiness of mining projects. The analysis, which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Greece, deals with a major problem of the mining industry: the gold debate on the grounds of green economics. The assessment is based on the social cost–benefit approach. Well-established techniques (e.g. benefit transfer) and innovative approaches have been adopted to overcome various practic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