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1984年9月我队在江苏常熟梅李镇周围进行钻探工作,在镇北部的57—173钻孔中发现一套厚约100余米的陆相碎屑岩含煤地层,层位相当于宁镇地区的范家塘组,本文也称之范家塘组。 根据钻孔揭露,梅李范家塘组的岩层层序如下:  相似文献   

2.
东光煤矿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含煤层数多,煤层厚度变化大。根据矿区地质资料及测井成果,采用标志层法、古生物法,测井曲线特征对比法、煤质分析等方法对煤层进行综合对比。准确判定了该区可采煤层6煤、14煤、16煤、21煤、23煤、27煤及其相应标志层B3、B4、B6、辅1、辅2、B7、B9,的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煤层厚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3.
寇宏杰 《甘肃地质》2007,(Z1):40-43
通过对大煤沟井田含煤地层特征、煤层特征和煤质特征等的分析与研究,依据井田内含煤地层的聚煤规律,考虑到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对煤系、煤层的影响,对可能含煤的区域进行了预测,为今后在该区找煤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1,(4)
利用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资料,结合区域物探资料对阿勒泰地区含煤远景区进行了划分,对重点含煤远景区开展地质调查、地震、钻探工作,对含煤远景区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认为侏罗纪成煤环境最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可采煤层,内陆坳陷盆地成煤环境优于山间断陷盆地,是该区今后找煤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前人研究认为构造煤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必要条件,构造煤的分类对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和防治有重要意义。(1)根据构造煤参与煤与瓦斯突出过程的突出属性对构造煤重新进行了定义,认为构造煤是构造作用下强度降低、瓦斯异常的煤气双重介质,据此将构造煤划分为01类瓦斯构造煤和01类强度构造煤以及强度和瓦斯都变异的02类构造煤。(2)参考地质构造成因环境下岩石破坏的脆韧性划分方式,将突出属性分类与脆韧性的构造成因特性结合起来,划分出3类脆性构造煤和3类韧性构造煤,分别命名为01类脆性瓦斯构造煤、02类脆性构造煤等。(3)分析了构造煤在煤与瓦斯突出中的作用,低强度构造煤在其周围形成应力集中,瓦斯通过孔隙压力和吸附作用降低煤体强度,而高压瓦斯则是突出发展过程中煤体破坏和抛掷的重要动力源之一。(4)结合成因属性构造煤分类对各种地质因素对构造煤空间分布、构造煤瓦斯的生成和保存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铀矿资源缺口巨大,仅靠开发传统铀矿资源无法满足能源和国防建设不断增长对铀资源的需求,煤型铀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对铀资源的需求压力。通过总结近些年煤型铀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主要煤型铀矿的含矿点、铀含量范围、含煤地层的形成时代及分布范围进行了归纳,并给出了煤型铀的界定标准(大于或等于40 mg/kg),为划分煤型铀矿提供依据;对煤型铀的赋存状态、成矿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综合分析认为我国对煤型铀研究较不足,其中对于微观地质选择过程着力不够,而查明煤中铀富集的微观地质选择过程对于成矿机制的理解至关重要;煤型铀矿化时间和期次研究有待进一步加深,有利于分析煤型铀的矿化模式、揭示煤型铀与伴生砂岩型铀矿之间的成因联系,进而深化对煤型铀矿化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煤利用技术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煤利用技术科学分类的基础上,重点对煤转化利用(煤热解、煤气化、煤气脱硫、煤基C1化工、煤间接加氢液化、煤直接液化、煤转化利用集成、等离子体煤化工)和煤直接利用(煤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煤基炭材料、水煤浆)中涉及的主要技术,从发展历史、开发和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产业化前景3个方面概要地进行了分析,在有些方面并结合本室的工作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工程途经兖州市,穿越杨庄、杨村、兴隆庄等煤矿矿区,压覆煤层埋深变化较大。该文采用预测法对各煤矿在不同开采条件下分煤层对管道运营安全的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计算表明,煤矿开采埋深越浅,煤层越厚,对管道危害越严重。兴隆庄煤矿3煤层、杨村煤矿煤16t、煤17开采对管道影响强烈,杨庄煤矿煤16t、煤17开采对管道影响中等,兴隆庄煤矿煤16t、煤17开采对管道运营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煤中常量元素的赋存特征与研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煤中常量元素 (包括Na、Mg、Al、Si、K、Ca、Ti、P和Fe)是煤的重要无机组成,也是影响煤物理化学性质及加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结合华北鄂尔多斯盆地、开滦矿区和峰峰矿区晚古生代煤、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煤的具体实例,对煤中常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地质成因和指相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对煤中常量元素在煤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影响做了简要陈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淮北宿东矿区朱仙庄矿构造煤的宏观、微观特征的观察和研究,结合构造煤的形成环境,参照琚宜文的构造煤分类方案,将构造煤划分为8类:碎裂煤、碎斑煤、碎粒煤、碎粉煤、片状煤、鳞片煤、糜棱煤和非均质结构煤。同时,选取不同类型构造煤进行压汞实验,分析了不同变形级别煤样的孔隙分布特征、孔径结构的演化特征以及孔隙的类型和连通性。结果表明:构造煤的许多性质与其变形强度密切相关,朱仙庄矿构造煤变形从弱到强的顺序依次为片状煤、碎裂煤、碎斑煤、碎粒煤、鳞片煤、非均质结构煤、碎粉煤和糜棱煤。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培坤  纪友亮 《新疆地质》2005,23(2):152-157,i006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构造带上古生界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分析出该地发育了6种沉积相,分别为碳酸盐潮坪相、障壁砂坝-泻湖相、河口湾相、三角洲相、河流相、湖泊相.并按上古生界识别出的2个二级层序,推测出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演化经历了拗拉槽再活动背景下的裂谷海湾充填、陆表海充填和内陆坳陷充填3个发展阶段.并结合构造、物源供给、海侵、古气候等条件分析了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盆地动力学与能源资源——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沉积盆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宝库。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环境、资源与灾害问题的严峻挑战 ,要获得对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至关重要的能源资源就需要更深入地研究盆地。盆地动力学是当今沉积盆地理论研究领域的主要趋向。为了认识盆地的成因及演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特征 ,不仅需要了解盆地与板块构造格架的关系 ,还需要了解其与深部地幔对流系统的关系。天然地震层析、岩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盆地模拟技术的综合应用提供了研究这一重要问题的手段。盆地中流体系统的研究对油气成藏和层控金属矿床成矿以及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关键意义 ,以往研究薄弱的这一领域将成为多学科研究的聚焦点。盆地及其中的油气、煤和放射性矿产等能源资源研究和勘探事业的发展一直有赖于高技术手段、高精度的地球物理技术 ,如三维、四维和多波地震探测 ,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新世纪之初将更精确地提供地下地质体和流体活动的影像。计算机模拟技术将成为研究地质与成藏过程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应用新理论和新技术重新观察和审视沉积盆地的内部构成将带来资源勘查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胜利油田渤南洼陷沙四上段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地质和物探手段相结合,宏观和微观方法相结合,对渤南洼陷构造发育特征和沙四上段沉积相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沉积旋回性、韵律性等特征,确定渤南洼陷沙四上段沉积环境为滨(浅)湖-半深湖和湖底扇。根据沉积学标志,测井相标志和地震相标志,对沙四上段沉积环境为滨(浅)湖-半深湖和湖底扇。根据沉只学标志,测井相标志和地震相标志,对沙四上段湖底扇沉积微相进行了详细划分和描述,将湖底扇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5个微相。在上述基础上,揭示了湖底扇的平面展布规律,建立了沙四上段湖底扇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利用蕴涵着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的波速测试成果 ,对长江三角洲南翼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物作沉积过程及其沉积环境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依舒地堑方正断陷方4井区宝泉岭组二段为研究对象,以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沉积学、地球物理学等理论,开展方正断陷宝泉岭组二段的沉积相模式和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方正断陷宝泉岭组二段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湖底扇相.根据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的相应关系,确定了研究区宝泉岭组二段为横向水系比较发育的扇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6.
滇西水成铀矿勘探综合测井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志明  张世涛 《云南地质》2005,24(4):386-394
滇西龙川江盆地发现水成铀矿。本文借助地球物理综合测井技术,对龙川江盆地水成铀矿的成矿规律作有益分析和探讨。重点论述滇西水成铀成矿的成矿(沉积)环境及其成矿物征。  相似文献   

17.
THE TECTONIC PROCESS AND THE FILLING OF TERRESTRIAL BASIN  相似文献   

18.
谭廷栋 《物探与化探》1988,12(5):352-363
在我国陆相沉积中,与油气田有关的碎屑岩沉积相有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和浊流相。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综合反映。测井响应与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沉积相具有不同的测井曲线特征。因此,测井曲线特征是识别沉积相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沉积相测井曲线的特征,用于识别碎屑岩沉积相,文中给出了测井识别我国碎屑岩沉积相的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9.
流体包裹体在沉积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介绍并探索流体包裹体在沉积盆地分析研究中下列7个方面的应用:即岩相和古地理分析;层地层学研究;阐明盆地热事件;再造盆地构造沉降史:探讨沉积有机演化史;恢复盆地埋藏史;盆地地下水动力状况模拟。  相似文献   

20.
根据沉积水所承受的负载种类,把沉积作用水文地质期分为静水压力阶段,异常压力阶段及压实平衡阶段;讨论了各阶段沉积水的运移特征,沉积物释水过程及孔隙度,透水性的变化特点,对一些传统的水文地质研究方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