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同志们: 《中国国土资源年鉴》、《国土资源通讯》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会上,李元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刘允洲、吴哗同志分别作了年鉴和机关刊的年度工作报告。江西、山东、陕西、吉林、四川、辽宁、湖北等省的同志介绍了办刊做法和经验。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李元副部长的讲话精神,就进一步提高年鉴的质量和时效、增强机关刊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大家集中精力、热情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进一步统一了办刊思想,交流了办刊经验,明确了办刊思路,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次会议,年鉴工作和机关刊工作两个会议一起开,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安徽省安庆市国土资源局在作风效能建设上下真功夫,彻底改变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和吃喝成风、拖拉成风、议论成风、玩乐成风的“五难”、“四风”状况,彻底摘掉了戴了多年的落后“帽子”,风清了、气正了、劲足了、各项工作进步了,实现了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安庆市委市政府、人民群众“三个满意”局面。  相似文献   

3.
经过大家一天半的共同努力,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表彰大会完成了预定议程,就要圆满结束了。这次会议正如大家总结的那样,规模大、规格高、内容实、效果好,令人鼓舞、催人振奋,既表彰了先进、宣扬了典型,又交流了经验、提高了认识,明确了任务,会议开得很成功。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审计多级协同难、数据汇聚发布慢、共享利用率低、人工作业量大任务重等问题,尝试创新了审计作业模式,建立了在线分析、深度挖掘、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和多级应用的多层级一体化审计作业流程,提出了一种时空语义自适应的审计数据融合处理方法,构建了审计在线智能分析模型,利用地理信息、遥感AI提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研发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一体化云服务平台,支撑了山东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开展,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着力践行了“科技强审”理念,推动了审计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的调查,摸清了最新、最全的土地资源家底,查清了土地利用现状,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底数,建成了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实现了调查成果管理的数字化,自下而上建成了县、市、省、国家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构建起土地变更调查新机制,实现了常态化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形成了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构建起覆盖土地“批、供、用、补、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等综合监管平台,大大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介绍了新疆1∶10000基础地理信息示范库系统的研建,对难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系统的建成实现了多尺度、多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快速查询、检索、分析、处理和更新,大大提高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效率和应用水平。同时本项目在数据入库前的预处理、多种类型数据的组织、存储及索引技术、空间与制图数据库一体化管理、系统和数据安全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实用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土地管理业务处理模式,建立了土地管理业务数据多层共享模型,提出了土地管理业务数据组织管理模式、分析了土地管理业务数据的逻辑管理关系,并应用于土地全要素信息系统,实现了地理信息与土地业务审批流程信息的一体化流转,为土地业务"批、供、用、补、查、登"信息的集成整合提供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军民融合战略的背景和天基信息系统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建设军民融合卫星通信、遥感、导航(通导遥)一体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的重大战略意义,提出了中国定位、导航、授时、遥感、通信(positioning,navigation,timing,remote sensing,communication,PNTRC)一体的天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构想,分析了系统建设目标、建设思路、路线图及应用前景,并对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PNTRC关键技术及相关建议,最后对中国PNTRC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地图模型的实质,对地图模型的直观性、一览性、抽象性、概括性、可量测性、几何精确性、合成性、几何相似性、地理一致性、单义性、连续性、艺术性等认识论特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存储量的巨大性、信息传输性、信息多维动态性等信息论特性进行了重点分析了,并阐述了地图模型对计算机制图和地图分析应用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虚拟景观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体系的局限,提出了集成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以"图、文、数、声"一体化形式,向公众直观、形象、简洁、有趣地呈现了景观真实环境、多种交互方式和身临其境的用户体验,实现了动态3D场景展示和人机互动的虚拟景观平台,提升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服务水平。研究结果为虚拟景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手段,促进了地理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许玉英 《现代测绘》2006,29(3):33-35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对土地信息系统(LIS)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数据质量的好坏是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成败的关键。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就是为了得到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本文将对土地信息系统建立过程中有关数据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原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土地信息的一般概念入手,提出了土地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并就系统数据的建立,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土地信息数据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等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数据是进行土地管理和相关工作的基础数据之一,也是时态变化最频繁、时空关系最复杂的数据。因此,一个完善的、能够反映土地利用信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管理系统必须将时间属性纳入其中。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及其数据特点进行分析,应用时态GIS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土地利用时空数据管理的存储方案。基于该存储机制的土地利用数据库,能够较好地表达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数据的管理效率。最后分析了历史数据的信息查询、历史状态再现、数据统计、变化趋势分析及数据回滚等挖掘应用。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批后监管是国土部门创新工作新机制、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与新机制相配套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成为保障机制运行,推动工作不断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通知》强调,对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等有关情况实行全面监管、全程监督,构建统一的网络监管平台。本文在分析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并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海量数据访问、时态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库引擎和网络发布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遥感监测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土地遥感监测信息的特点入手,研究了土地遥感监测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技术。在后台数据组织方面,针对土地遥感监测信息包含多种类型和相互关联的数据源,提出了基于元数据机制的遥感监测信息组织体系;在应用部署上,通过空间数据库引擎和地图网络服务引擎实现后台对空间数据的调用和处理;在客户端功能开发上,实现了基于WebGIS的土地遥感监测信息综合应用与服务。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矿区土地复垦管理系统普遍采用文本+图件管理模式的不足,以ArcGIS为基础,采用B/S模式,基于SOA建构,完成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建立复垦规划数据库和矿区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综合利用Silverlight与GIS技术,自主开发皖北煤电集团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在地图界面下实现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信息的可视化管理,为矿区土地复垦规划科学决策、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动态管理系统研发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加剧了土地管理的压力,建设具有辅助决策功能的土地利用动态信息系统是大势所趋。本文在阐述建设此系统的重要意义基础上,讨论了系统研发中几个关键问题,即“动态”管理的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集成管理和决策的初步实现等。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法,对于类似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应用角度出发,结合多个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库设计经验,阐述了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原则、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设计、土地管理的数据组成与数据库组成,力求为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一种可行的数据库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在日常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武汉市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情况、技术路线、调查方法及调查成果,并从日常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需求出发,分析了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松原市国土资源局"以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省级试点项目"为实例,分析了项目的总体目标和设计,详细地阐述了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具体地论述了数据中心和三大平台的建设,概述了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并就今后的工作重点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