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北京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地面运动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北京市地下地质、地震及震害等资料,选定了城区西北部震害异常带下伏的基岩凹陷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过扩展的SAP5二维结构动力分析程序进行了动力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1.二维动力有限元分析解决了不规则的埋藏基岩地形对地面地震反应问题。2.埋藏基岩地形的起伏对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是明显的。3.既便只输入S波,也有可观的竖向运动分量产生。4.埋藏基岩凹陷地形的地震地面运动反应与震害异常带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多次强烈地震的经验指出,地震时出现的震害异常,往往是由于建筑场地条件的差异造成的。1976年唐山地震使天津市遭受到相当大的破坏,出现了许多“轻中有重,重中有轻”的震害异常现象,如天津市南郊区的“西三合一前三合”及白塘口等地区的震害异常,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例子。为了探索造成震害异常的原因,研究场地条件与震害的关系,在这二个地区进行了钻探,波速测定,脉动测量和地震动的计算分析,探索了综合研究场地影响的途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多次地震的宏观霞害分析表明,场地条件的差异是造成震害异常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地脉动的特性与地基土的性质有着一定的关系,它能反映出场地土层的振动特性,且与建筑物的震害有某些联系。本文通过唐山地霞后在天津南郊震害异常区的地脉动实测结果,结合唐山市区的地脉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以“钝度”为指标来评价场地震害的影响,为今后在地震小区划及工程选场中应用地脉动资料作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地震地面效应是地震工程和工程地震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前者着重研究地震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后者则主要从事研究地震动对场地地基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1979年对北京市区所作的一维地震反应分析,得出了土层厚度是影响地震地面运动的主要因素.输入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及其加速度峰值对反应谱形状的影响较时程曲线的影响明显.但一维方法只反映有界水平层及地震垂向上传.二维动力有限元地震反应分析改进了上述局限性,它可以研究任意形状的地基地质结构,能够反映埋藏基岩地形对地震波的折射、反射所产生的能量聚、散效应,埋藏基岩地形对地震地面效应的影响比上复松软土层土质不均匀的影响要大.超声地震模型实验首次引入工程地震学的研究课题中,得到了与上述数值分析方法相似的结果,并提出若干新问题.它提供了一种能够全面模拟震源—传播途径—场地地质结构的综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异常地层压力的综合预测方法及其在营尔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测异常地层压力的方法主要有以测井资料为主的平衡深度法、以地震资料为主的地震层速度法、以实测压力为主的经验关系法和数值模拟法,单独使用某一类方法预测地层压力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综合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该方法将现有的测井、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进行了综合与改进,预测过程充分利用了营尔凹陷的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压力测试资料,预测的地层压力与实测压力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用该方法来研究异常地层压力是有效的.研究发现营尔凹陷异常地层压力十分发育,纵向上,从浅至深可以依次划分为具有不同压力特征的4个压力带:常压带、浅层超压带、压力过渡带和深层超压带.通过测井、地震资料预测压力剖面的综合对比发现,各压力带的分布主要受地层层位和岩性控制.  相似文献   

6.
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对郯庐断裂宿迁段隐伏断裂进行勘察研究,共布设3条AMT剖面,获得61个测深点,并对所获得的AMT数据进行电性主轴分析和维性分析,采用二维反演和三维反演算法,得到了可靠的地电模型。通过基于阻抗张量Groom-Bailey分解方法的电性主轴分析得到,从浅部到深部,电性主轴方向较为一致,约N60°E,这与浅层地质填图资料略有不同(浅表地质资料显示断裂走向约N20°E),这一角度推断为郯庐断裂主断裂或者其分支在地下的走向。应用基于相位张量分解的维性分析,得到郯庐断裂宿迁段在部分深度范围内表现出一定的三维特征,因此单纯采用传统的二维反演方法不能够准确反映地下构造信息,需要同时采用二维反演方法与更先进的三维反演方法对其进行建模来研究隐伏断裂带的产状信息。通过二维反演和三维反演结果对比看出,三维反演能全面反映断裂带的倾向、走向、延伸深度等信息,反演模型更为可靠。最后把三维反演模型垂直切片和水平切片分别与放射性元素探测剖面测得的氡元素异常曲线对比,也得到很好的对应。综上所述,大地电磁数据维性分析和电性主轴分析在隐伏断裂勘查中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复杂异常体,三维反演比二维反演能更加全面可靠地反映构造信息。  相似文献   

7.
利用区域重力资料,通过位场分离、转换技术,揭示了造山带深部构造特征。正的线状重磁异常带及各阶小波细节,清晰地反映了桐柏—大别及东秦岭造山带南缘缝合带的位置,特别是重力异常小波四阶逼近,深部构造特征更加醒目。在鄂西北地区岩石圈所呈现出的"立交桥式"双层结构中,自由空间、均衡重力、剩余重力异常及小波各阶细节明显地反映出相对浅部的造山带近东西向延伸的构造特征;各阶逼近结果则反映了相对深部的地壳-岩石圈地幔南北向伸展的构造特征。应用地球物理资料来研究地球岩石圈结构、构造,除深层地震外,区域重力也是最有效方法手段之一。特别是近年来二维小波变换技术日趋成熟,为应用区域重力资料解决诸如造山带深部构造等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郭恩栋  张丽娜  王亚东  王再荣  王琼 《岩土力学》2011,32(12):3667-3671
为了快速准确地对遭受地震影响的土坝工程的破坏状态进行评估,以土坝震害经验统计判断模型为基础,选取了更为合理的土坝震害影响因素,采用最小二乘法重新对土坝震害数据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各震害影响因素在不同条件下的回归系数取值,从而建立了一个改进的土坝震害经验统计判断模型。与原模型相比,改进模型既剔除了不合理的震害影响因子,同时又使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得到提高,其相关系数为0.908,标准差为0.459,均比原模型要好。采用两种模型对汶川地震中遭到破坏的47座土坝进行震害评估,并与实际震害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我院地震超声模型实验室近两年有了新的发展。在二维模型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典型三维模型试验、纵横向分辨能力的研究以及超声换能器的研制工作。该室已从均匀介质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开始进入结合生产实际的非均匀介质的模型试验。在83年10月召开的全国首届地震物理模拟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了“水中三维地震模型试验”,“回转波的超声模型试验”,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瞬时均匀拉伸模型、挠曲悬臂梁模型和多幕伸展模型,特别强调各种模型的基本假设和适用条件,以及基于这些模型发展出的二维正反演模拟和一维应变速率模拟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计算岩石圈伸展系数和盆地张裂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盆地的数值模拟中,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数值模型来突破单个模型假设条件的约束。为了研究南海北部白云凹陷的裂后沉降特点,分别应用二维正反演和一维应变速率正反演方法计算岩石圈的伸展系数,并计算理论热沉降,与实测裂后沉降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白云凹陷岩石圈的伸展系数大致呈钟形分布,在凹陷中心处最大,大约为3.5;凹陷的实测裂后沉降远大于理论值,即存在裂后异常沉降,裂后期的异常沉降总量在凹陷中心和南部在2km以上。  相似文献   

11.
琼东南盆地二号断裂带坡折区速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东南盆地二号断裂带是构造分区的标志性断层之一,该断裂带下降盘为中央凹陷带.区域研究表明中央凹陷带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所以该区带一直被认为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但是由于该区带水深剧烈变化,多期坡折带快速推进沉积形成大套泥岩,使得该区带的速度很难确定,所以速度问题成为制约着琼东南盆地坡折带勘探的难点问题.笔者首先分析现有速度谱的质量,了解速度整体变化趋势;其次考虑已钻井的速度分析结果;结合地震剖面地层的变化信息进行速度解释,采用解释能量团中心的标准进行速度解释;最后在精细速度解释的基础上,对二维剖面正演模型速度进行分析,建立速度体,证实构造目标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盾构隧道在地震作用下可发生接头螺栓剪断、管片开裂、管片端部混凝土脱落、大变形及错台等震害,将影响隧道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因此,建立合理的分析模型与计算方法来研究隧道可能的震害具有重要的工程防震减灾意义。采用嵌入梁单元模拟接头,厚壳单元模拟管片,无限元作为动力人工边界,同时在管片之间及管片与地层间设置非连续接触关系,更好地模拟了管片厚度方向应力及管片与地层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厚壳-接触-无限元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于某大直径越江盾构隧道的抗震分析中,计算结果与盾构隧道震害特征较为吻合,表明该模型可反映盾构隧道的真实地震动响应。并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壁后注浆层材料参数及结构与土体相互作用对管片动力响应的影响。所建模型对于研究盾构或TBM施工隧道的震害分析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埋藏基岩断层对地震波传播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志清  孙进忠 《现代地质》1992,6(2):227-234
在地震地质研究中,人们发现埋藏基岩断层对地震波传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怎样影响及影响程度如何,却是有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室内超声地震模型试验为基础,以控制北京凹陷的埋藏基岩断层为例,从能量角度分析断层对地震波的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得出了若干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4.
利用AVO正反演技术识别深水凹陷气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水凹陷莺二段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烃检困难等难点,利用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地气勘探阶段的钻孔资料及测井资料,应用zoeppritz方程进行射线数字模拟,研究该区典型气层及水层段的反射特征和AVO特征,对深水区坡折带低信噪比资料进行了保幅去噪及道集拉平处理,对常规的碳氢指示因子进行了改进.经结果表明:改进的碳氢指示因子对第三类及第四类AVO异常检测卓有成效,第四类AVO异常对于深水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渭河盆地以往物探资料的重新处理和解释结果。对于新获得的盆地区域重力图和剩余重力图作了解释。推断引起剩余重力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盆地基底的起伏,引起区域重力异常的主要原因是莫霍面起伏。推断并划出了盆地东部的地幔隆起区。推断固市凹陷北部的航磁异常反映了太古代地层向南西倾伏。应用拉张盆地演化模型结合本区地壳厚度算得盖层地温梯度约为3.0℃/100m,应用石油地质评价方法结合地震勘探资料,计算了固市凹陷第三系各层生油岩的生油门限温度及时间温度指数平面分布。得出了上第三系生油岩达不到生油成熟阶段,下第三系生油岩在固市凹陷的较深地区都达到生油成熟的结论。得出了下第三系生油层的 TTI 高值带,它是盆地寻找油气田很有远景的地带,需要进一步作物探工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库车前陆盆地的2条MT测线和3条地震剖面的重力二维模拟与综合解释,提高了在复杂变形带进行的构造建模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库车前陆盆地是以断层相关褶皱作为滑动机制的前陆冲断带。沿下第三系膏盐岩和膏泥岩、侏罗系一三叠系煤系地层发育的滑脱层控制了断层相关褶皱的变形模式,并导致浅层背斜与深部圈闭的位置不一致。在盆地北面,南天山古生界楔入了北部单斜带的中生代地层,导致剩余重力异常值升高;盆地南面,新生界沉积厚度的增加使剩余重力值逐渐降低,局部盐体的堆积可形成重力异常低谷。此外,拜城凹陷基底的密度较高,可能是凹陷形成初期岩浆底侵的结果。推覆变形自天山向塔里木盆地推移,反映了中新世以来逐渐增强的南北向挤压应力和地壳缩短,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距离效应。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甘肃省舟曲县立节镇北山滑坡在地震情况下的稳定性及失稳后可能威胁的范围问题,笔者使用显式有限元及动力学大变形方法分析了该滑坡在地震情况下的稳定性及失稳后的破坏过程。首先基于滑坡纵剖面建立二维平面应变模型分析滑坡稳定性及破坏过程,之后使用航测点云数据建立三维滑坡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地震条件下三维计算确定的滑坡安全系数结果低于1.0,较二维计算结果低7.7%;三维情况计算出的滑动距离达1.73 km,高于二维情况17%,说明滑坡灾害问题使用二维小变形方法得出结果偏于危险。笔者采用显式有限元、三维及大变形计算方法分析更符合实际,可为滑坡灾害的工程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山区进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时,电磁场易受地形起伏影响发生畸变。为研究起伏地形对AMT数据的影响,采用WinGlink软件基于有限差分算法的正演模块,建立二维起伏地形和平地地电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两个理论模型的正演响应。结果表明:TE模式的视电阻率曲线在高频段受干扰程度相对较大,在低频段影响减小甚至消失;TM模式的视电阻曲线变化正好相反;二者相位受地形影响则较小。对含异常体的带地形地电模型进行正演计算,在正演响应中加入2.5%的随机误差模拟实测数据,利用WinGlink软件基于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算法的反演模块,分别进行带地形和不带地形的TE、TM和TE+TM模式的二维反演。各反演结果的对比表明,带地形的二维反演结果明显优于不带地形的反演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异常体的位置、形态及电阻率值。依据得到的认识,对青海祁连隧道工程的AMT实测数据进行带地形二维反演,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连续电磁剖面法(CEMP)在若羌凹陷南部阿尔金山前的应用。阿尔金山前由于地形起伏大,电磁静态效应严重,地下电阻率变化大,应用Robust处理、静校正、带地形二维连续介质反演成像的CEMP处理方式,反演精度高,符合实际情况。通过地震、非地震优势互补,联合攻关,建立构造解释模型,深化了地质结构认识,明确了阿尔金断裂系左行扭动走滑运动造成山前发育3组平行于阿尔金山的北东东走向断裂,山前凹陷整体呈现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推测阿尔金山向若羌凹陷方向长距离逆掩推覆,元古界地层逆掩到中生界地层之上,阿尔金山前可能掩覆着厚度大、埋藏深、成熟度相对较高的侏罗系地层。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2)
地震异常波反映了地下介质非连续性的重要信息,对小断层、弱构造、溶洞、孔洞等的准确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常常是使用频率域带通滤波和f-k滤波等方法将地震异常波压制掉,降低了成像的分辨率。因此,要想有效地利用异常波信息解决地质问题,首要任务是将它们完整的分离出来。由地震异常波理论分析和实际观测,借鉴常规地震波场分离与去噪技术,中值滤波和均值滤波方法,在共偏移距道集叠加剖面和原始地震数据中进行反射波预测,通过减去法提取地震异常波。将此方法应用于模型数据处理,证明了均值滤波方法在提取异常波所携带的地质信息时优于中值滤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