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世纪后半叶美国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美国1949~2002年以州为统计单元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多种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及其图示表达,包括: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分析和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发现:①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在结构特征、数量变化、时空动态特征等方面明显不同于美国48州;②西海岸、五大湖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东海岸4个海岸带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时空动态也表现出多方面的显著差异性;③美国48州、海岸带区域整体及其4个分区相比,50余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差异性为主,但也有共性,例如,特殊用地的持续快速增加体现了普遍的快速城市化过程;④在长达50余年的时间尺度来审视,人口、经济与政策因素对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总之,20世纪后半叶,美国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为我国海岸带区域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海岸带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区和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其环境和生态极易遭受扰动而恶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海岸带陆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对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非点源污染是海岸带河口及近海水体陆源污染的重要方面,在很多区域,非点源污染甚至已超过点源污染而成为河口和近岸海域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在这种背景下,加强海岸带陆源非点源污染研究,意义非常重大。本文在概述非点源污染基本特征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海岸带陆源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当前及未来时期需重点研究的内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东海区大陆海岸带作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探究海岸带高强度开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有助于揭示海岸带开发强度演变过程与规律,推动海岸带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故文章以东海区大陆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20年7期海岸线与土地利用数据,揭示东海区大陆海岸线、海岸带土地利用的开发利用强度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海岸带高强度开发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岸线平均移动速率为32.34 m/a,北部区域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43.54 m/a)大于南部(20.23 m/a)。杭州湾南岸区域在多个时期内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最快,厦门-漳州区域的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较慢。在空间分布上,海岸线变迁较为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口、海湾以及城市等级较高的沿海区域。(2)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海域等面积不断减少,城镇建设及工矿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海岸带南部与北部的土地开发强度整体较高,中部区域土地开发强度较弱。(3)自然因素奠定了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土地利用开发强度的宏观格局,社会经济要素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岸带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海岸带地区作为海洋、陆地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区域, 其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海岸带地区土地 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LUCC) 研究是海陆交互作用( LOICZ) 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海岸带LUCC 研究的目标、 内容以及海岸带LUCC 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述了国内外海岸带LUCC 研究的进展, 指出目前 在海岸带LUCC 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即驱动力模型和机制研究相对欠缺; 对气候、水环境等的影响机理不明 确; 对环境脆弱地区的LUCC 研究甚少等。今后应该加强海岸带地区LUCC 物质通量研究、海岸带地区环境之间的 影响模式以及与海岸带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5.
南海周边海岸带开发利用空间分异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基于不透水面提取技术、分段分带法和不平等度指数,分析了2010年南海周边海岸带开发利用格局的岸段分异性和沿岸地带性特征及其与海岸地貌、地理区位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南海周边海岸带开发利用空间分异明显,新加坡、中国开发强度较高,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开发强度较低。2南海周边海岸带土地开发强度呈现空间聚集状态,形成了以中国珠江三角洲、泰国湄南河三角洲、马六甲海峡、文莱、菲律宾马尼拉湾为中心的高聚集地区。3海岸带土地开发强度因海岸区位、海岸地貌差异呈现地带性特征,近岸带开发强度高于远岸带,河口岸开发强度高于其他岸段。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的空间功能分区与管制方法——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伟  陈诚 《地理研究》2013,32(10):1878-1889
海岸带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关系到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优质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影响沿海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特征,运用相关分区方法,划分海岸线和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的适宜性空间,获取较高的空间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地理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大部分学者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并对分区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但是由于海岸带具有自然地理的特殊性,所以在指标选择上有较大不同。以宁波海岸带为例,讨论海岸线及海岸带的空间区划指标体系选择和方法应用问题。在借鉴已有区划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在评价海岸线开发适宜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将宁波市海岸带空间划分为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并结合宁波市空间开发现状,提出不同类型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引导方向和管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年平均高潮线向陆一侧延伸2 km的陆域部分作为研究范围,分析和评价了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状况及问题。结果表明:1)海南岛12个沿海市县位于2 km宽度海岸带内的土地资源共计228 166.44 h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63%;2)文昌市海岸带土地面积及农用地面积均居全省首位,但海岸带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的为三亚市,其次是海口市;3)海岸带是全省建设用地分布最密集的地带,其建设用地平均密度约为全省的4.5倍;4)海岸带土地利用率高,但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尚待优化;5)海岸带土地利用已引起部分地段的生态环境明显退化,这在文昌、万宁与海口3市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最后从海岸带土地利用程度、利用结构、利用方式、空间布局和开发效益5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耀光  刘锴  王圣云  刘桓  刘桂春  彭飞  王泽宇  高源  高鹏 《地理科学》2016,36(11):1614-1621
对比中美两国海洋经济总产值(海洋经济增加值)发现, 2011年开始,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海洋经济增加值)(2 849.73×108美元),已超过美国海洋经济增加值(2 779.02×108美元)(实际GDP)。重点分析2005~2012年,中国海洋产业超过美国的演进过程,并以两国共同的6个海洋产业部门为例,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海洋产业发展历程。为了体现中美两国海洋经差异的特征与规律性,应用标准差、变差系数、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在海洋经济总值(海洋经济增加值)、海洋产业与区域海洋经济的差异与特征。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侯西勇  徐新良 《地理研究》2011,30(8):1370-1379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条带分割法以及优势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了21世纪我国海岸带区域(海岸线向陆30km范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空间格局和集约化特征。研究表明:21世纪我国海岸带土地利用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距海远近不同,土地利用的结构特征和空间格局差异显著,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向海特征最为显著,其次...  相似文献   

10.
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基础,中国地理学界对这一科学体系的研究受到研究对象庞杂性与研究方法操作困难性的双重制约。海岸带是地球表面陆地、海洋、大气系统的唯一结合部,并因人类对其开发历史的久远而成为研究地球系统、人地关系系统的最佳窗口和切入点。笔者在综合论述了海岸带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之后,创建性地提出了海岸带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与环境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论述了中国海岸带的分布和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并对其环境进行评估。分析指出,海岸带既是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带,又是自然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带。鉴于海岸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继续恶化的趋势,今后应在掌握中国海岸带资源环境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海岸带资源环境进行动态监测,预测未来海岸带资源环境发展趋势,从而增强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龙口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多期遥感数据,采用目视解译和人机交互计算机分类技术提取1984至2004年间龙口市海岸带土地利用信息,从土地利用总量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海岸区位效应等方面分析龙口市海岸带动态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20年间龙口市海岸带一半以上的土地类型发生了变化,变化速度逐年增加,后期明显大于前期;转化方向上主要表现在耕地向园地的转化,其次是耕地、园地、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变化的区位特征是距海越近,海岸带特征地类的变化越明显,反之,距海越远,内陆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表现得越突出。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海岸线、红树林和近海围塘养殖等多个遥感专题信息产品,从岸线年均变化速率、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程度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海南岛1987—2017年的海岸线变化特征,并通过典型岸线类型变化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海南岛海岸带资源的影响。分析发现:1)海岸线长度总体呈稳定增长趋势。由1987年的1 655 km增至2017年的1 890 km,其中自然岸线持续减少,人工岸线急剧增长。2)岸线类型多样性降低,倾向性明显;而岸线的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由1987年的237.34增加到2017年的285.03,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变迁的干扰作用越来越明显。3)陆海格局变化特征复杂,整体呈向海扩张的态势。多种人为因素共同作用是导致岸线不断变迁的主要原因,人工养殖塘的开发使红树林湿地遭到侵占,生物岸线减少,港口建设、近海人工岛建设等引起砂质岸线等自然岸线减少。  相似文献   

14.
陆海统筹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针对陆海统筹核心区域——海岸带地区开展协调发展水平评价对推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陆域和海域2个维度构建海岸带复合系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耦合协调度、信息熵和有序度模型对温州市海岸带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探析海岸带开发对温州市海岸带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 陆域和海域子系统的发展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陆域子系统的高值区集中于温州主城区,低值区集中于温州中南部;陆域和海域子系统内部协调发展程度逐步上升,达到良好协调状态;海岸带复合系统耦合度接近甚至达到1,趋于良性共振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也不断提升,达到良好协调状态。② 2010—2018年间海岸带复合系统信息熵逐步下降,有序度不断上升,协调发展趋势良好。③ 海岸带开发对海岸带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为提高陆海能源资源运输与利用能力、改变陆海生态环境、促进陆海产业集聚和加强子系统关联、推动陆海社会文化发展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赵国帅 《热带地理》2018,38(5):678-688
受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海岸沙地生态环境日益脆弱;揭示海岛海岸沙地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科学制定海岛发展规划,保护海岛自然环境和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东山岛是我国华南海岸典型的海岛沙地分布区,文章基于5次海岸沙地监测成果数据,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等方法,对东山岛1994―2014年间海岸沙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山岛海岸沙地总体呈快速减少特点,海岸沙地利用的速度和程度增幅显著。海岸沙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各沙地利用类型转换频繁,沙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不断升高,沙地整体稳定性显著降低。2)各类型沙地面积总体大幅减少,主要集中在2009―2014年。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基本消失,沙化耕地是面积减少最多的类型。3)沙地利用类型转换主要表现为林地、耕地之间的相互转换和林地、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4)影响东山岛海岸沙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有自然地理因素、政策法规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1994-2014年东山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镇化大大推动了岛内沙地利用格局的演变,是研究期内海岸沙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潮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潮滩围垦是沿海国家拓展陆域, 缓解人地矛盾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潮滩围垦通过对潮滩高 程、水沙动力条件、沉积物特征等多种环境因子的改变, 促进生物演替, 并通过垦区土地的人为利 用, 对海岸环境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围垦工程对水沙环境的影响、围垦对海岸带物质循环 的影响、围垦对潮滩生物生态学的影响和盐沼恢复与生态重建等4 方面探讨了不同学科学者对 围垦环境影响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应加强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研究, 探讨潮滩围 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机制, 以寻求兼顾围垦土地需求与海岸带生态保护的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1CoastlineandNewConceptionoftheEarthSystemScienceCoasilineisthesharedboundarybylandandocean.Contrarytocommonconcephonthatcoastlineisalindttoman'sunderstandingoftheEarth,thecoastlineisabaselineformantoknowandunderstalldlandsystemandoceanSystemoftiteEarth.1.1NcwconceptionoftheearthsystemscienceIntheEurasiaContinent,theheatenergyfromthesunisdistributedwithlatitUde,butitSprecipitahonisdistributedwithlongitUdeowingtoAsiaMonsoon.Theamoamofprecipitahonofaplaceisrelatedtoitsdistancefromtheco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