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耕地中北方大干等于2米、南方大于等于1米的地坎(含耕地中的田埂、地埂)称为田坎。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以下简称规程)的规定,耕地坡度(地面坡度)大于2°时,可测算耕地田坎系数,用系数扣除田坎面积。田坎系数测算是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准确获取耕地面积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地做好田坎系数测算工作,对于准确把握全省耕地面积,进一步有效利用和保护耕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山东省基础测绘最新的高精度DEM、坡度图、第三次国土调查0.5m数字正射影像及第二次土地调查田坎系数测算资料,重新选取样方测算了山东省的田坎系数。结果表明:耕地田坎系数与耕地类型、地貌类型之间存在一定规律性,鲁东丘陵区和鲁中南山区同坡度级坡地田坎系数均高于梯田田坎系数,鲁东丘陵区梯田和坡地的田坎系数均高于鲁中南山区的田坎系数。较第二次土地调查田坎系数、第三次国土调查田坎系数总体呈下降的趋势。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统计,山东省田坎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5%,依然有较大的挖潜潜力。研究结果可为国土调查、耕地保护、粮食面积估算等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计算耕地田坎系数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测算耕地的田坎系数是一项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的重要工作。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丰富的地物信息,使得直接通过影像获取田坎系数成为可能。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的SPOT-5影像上选取若干代表较强的农田区域为实验样方,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精细地提取了耕地与田坎,得到了来自遥感影像的田坎系数。经与原实地测算的田坎系数比较,整体符合度为94.74%。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田坎系数测算是农村土地调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田坎系数测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关系到土地调查耕地面积计算的准确性,关系到不同类型耕地面积的统计汇总和耕地质量的评价,其成果直接影响着土地调查成果的质量。同时田坎系数测算又是一项技术要求高、程序较为复杂、涉及区域广、工作量大的工作。因此,田坎系数测算除需要制定严谨、科学的技术方案外,还需要有严格的作业流程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二次调查中的田坎系数测算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地貌状况和田坎系数测算工作的综合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山西省地貌的田坎系数测算分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得出了山西省田坎系数测算分区和县区分布结果.该结果不仅符合山西省地形地貌情况、满足田坎系数测算要求,而且对全省田坎系数测算工作的准确高效有一定积极而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利用传统方法获取耕地坡度的过程和缺陷,提出了从数字高程模型(DEM)直接获取耕地坡度的方法,为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中耕地坡度的获取提供了新方.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以寿阳县为研究区域,以寿阳县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结合GIS技术采用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分析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的类型、面积、空间分布及与坡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寿阳县农用地和自然保留地比重过大,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1.81%和42.95%;(2)各乡镇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但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明显;(3)坡度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表明,耕地、园地、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坡度小于6.的区域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林地和自然保留地呈增加趋势.根据寿阳县的自然环境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建设用地整理、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等对策,以保护耕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梯田作为黄土高原最为典型的人工地貌之一,有重要的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价值。传统的梯田自动提取仅限于梯田所在区域的范围划定,未能对梯田田坎线实现有效的自动化提取。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照晕渲模拟的梯田快速提取方法。首先,对无人机航测生成的1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4个方向的光照晕渲模拟,并相加取平均值;然后,通过适当的阈值对均值图像进行二值化,并掩膜掉沟谷等非梯田区域;最后,基于二值化图像自动矢量化得到梯田田坎线,并通过适当的长度阈值进行碎线过滤提高提取精度。本文以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流域为实验样区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结果的准确率为89.09%,具有较好的提取精度。此外,对该方法涉及到的参数进行了讨论,表明光照模拟的方向角采用2个正交的对称方向对、高度角采用田坎坡度的反正切值、二值化阈值采用t=180-σ的经验公式,可以满足黄土高原的梯田自动快速提取。  相似文献   

9.
浅析辽西北土地沙化防治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辽宁省国土规划》,提出了"将处于年平均降雨量小于500毫米地区,坡度大于15°的耕地还草,提高地表蓄水能力,同时仍将其作为耕地管理,作为生态与耕地双重性质用地加以保护。"笔者认为,这是防治辽西北土地沙化及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具有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采取复垦整地、填充造地和生态修地等措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让城市"伤疤"变身生态宝库。一是复垦整地。该市将塌陷深度2米以内的区域复垦为耕地,塌陷深度大于2米的区域复垦为养殖水面。5年来累计实施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项目65个,治理沉陷地1 100公顷。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先后历时3年,积累的数据成果能为相应专题地图编制提供数据基础。采用人工综合与计算机自动提取土地利用图斑,多种计算机自动综合相结合缩编基本农田要素,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耕地图斑坡度分级等关键技术,在多种专业制图软件相互配合下,将大比例尺的湖南省土地利用数据、基本农田数据、耕地坡度数据编绘成1∶80万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图、湖南省基本农田分布图和湖南省耕地坡度分级图,能宏观、直观展示湖南省土地利用情况、基本农田分布情况和耕地坡度分级情况,更好为国土部门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与耕地潜力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梯田作为黄土高原最为典型的人工地貌之一,有重要的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价值。传统的梯田自动提取仅限于梯田所在区域的范围划定,未能对梯田田坎线实现有效的自动化提取。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照晕渲模拟的梯田快速提取方法。首先,对无人机航测生成的1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4个方向的光照晕渲模拟,并相加取平均值;然后,通过适当的阈值对均值图像进行二值化,并掩膜掉沟谷等非梯田区域;最后,基于二值化图像自动矢量化得到梯田田坎线,并通过适当的长度阈值进行碎线过滤提高提取精度。本文以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流域为实验样区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结果的准确率为89.09%,具有较好的提取精度。此外,对该方法涉及到的参数进行了讨论,表明光照模拟的方向角采用2个正交的对称方向对、高度角采用田坎坡度的反正切值、二值化阈值采用t=180-σ的经验公式,可以满足黄土高原的梯田自动快速提取。  相似文献   

13.
把任意n阶m次缔合勒让德函数Pmn(cosθ)表示为系数E(k)与角度(n-2k)θ的正弦或余弦乘积之和,k的取值范围是0到int\[n/2\]。当缔合勒让德函数的次小于等于2时,其系数E(k)可利用P0n(cosθ)展开式的系数来表示|否则,其将是几个数组的线性组合。本文给出的解析表达式有助于理解勒让德函数的特性及证明。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M模型和GIS平台,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探究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耕地利用格局以及农户经营行为特征,为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流域内91.64%的耕地集中于〈1300 m高程范围内,90.61%的耕地分布于〈15°的宜耕区;(2)在〈1200 m高程范围内,〈15°的宜耕区内,耕地类型多样,斑块数最多,内部的斑块组合最复杂;在1200~1300 m高程范围内,15~25°坡度区内斑块的连通性好;〉1300 m高程范围内,〉25°坡度地带内,斑块间的干扰性小,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也略高;(3)耕地利用的破碎化现状,深刻影响着农户水保行为、种植行为及兼业行为,使得农户经营行为差异化、区域化明显。因此,流域应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力度,调整农业经营模式,为耕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及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浙江国土资源》2014,(6):25-25
近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我国首部页岩气储量行业标准《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并于6月1日起实施。《规范》将页岩气勘探开发分为勘探、评价、先导试验、产能建设4个阶段,按技术可采储量大小,页岩气田规模分为特大型(大于等于2500亿立方米)、大型(大于等于250亿立方米,小于2500亿立方米)、中型(大于等于25亿立方米,小于250亿立方米)、小型(大于等于2.5亿立方米,小于25亿立方米)、特小型(小于2.5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2001-2010年武陵山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主要地形因子间的关系。利用MODIS MOD17A3数据、地形数据,以及土地覆盖等数据,基于回归分析和分级统计等方法,开展了武陵山区植被NPP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高程和坡度2个基本地形因子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10年间武陵山区植被年NPP的平均值为590.72 gC·m-2·yr-1,森林、灌草和农田的NPP平均值分别为596.79 gC·m-2·yr-1、586.98 gC·m-2·yr-1和563.31 gC·m-2·yr-1;(2)2001-2010年武陵山区植被NPP总量的平均值为98.90 TgC·yr-1,波动范围为92.79 ~ 106.99 TgC·yr-1,从NPP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来看,武陵山区植被NPP的变化趋势整体上呈北增南减的格局;(3)分别以30 m和3°为高程和坡度的分级级差时,发现武陵山区平均植被NPP随海拔和坡度的升高有明显的先增加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在海拔高于1500 m及坡度大于50°的地区,平均植被NPP出现了较大波动,然而,在波动中均有随海拔和坡度的增加而先上升后再下降的趋势;(4)在地理区间尺度上,200~1000 m的高程段以及5~25°的坡度段内植被NPP的平均值较高,500 m以上的高程区间平均植被NPP依次递减,但50°以上的坡度区间平均植被NPP反而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坡度高于某一临界值后坡面侵蚀强度又有所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钻孔应变仪体应力灵敏系数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计算了水泥弹性模量、水泥层厚度、钢筒厚度、岩石弹性模量等对钻孔应变仪体应力灵敏系数的影响,得出:1)在水泥弹性模量小于某个固定值时,体应力灵敏系数随水泥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大于这个值时,体应力灵敏系数又随水泥的弹性模量增大而变小;2)当水泥层厚度比N<2时,体应力灵敏系数变化剧烈,受水泥层厚度影响较大;3)体应力灵敏系数随钢筒厚度及岩石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变小。  相似文献   

18.
分布广泛的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分析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控制机制,对于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开发与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之间权衡提供科学依据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南方山地丘陵分布较广泛的江西省为例,在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支持下,利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中心基于Landsat遥感解译的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江西省土地利用结构与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形因子是影响江西省土地利用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1)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耕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南坡耕地面积和比例都大于北坡的耕地面积和比例;(2)在低海拔区,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随着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当海拔高于400米时,基本稳定;(3)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受高程和坡度的影响较大,受坡向影响较小;(4)草地的面积随着海拔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其面积比随着高程增加呈缓慢增加,受坡度和坡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技术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有效方式,该文以济南市长清区为例,综合考虑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因素,选择了质量等别、连片度、耕地坡度、耕地交通便利性和耕地居民点辐射度5个评价指标因子,运用GIS技术获取评价指标因子得分,根据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加权分析法对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综合评价,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输出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图,并实现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该文研究成果可为县(区)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借鉴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90—2003年14年间,山东省耕地逐年减少,这种耕地面积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相关。根据耕地产出效益系数、耕地消耗回报系数、耕地污染替代系数和耕地利用集约化系数4个指标对14年来耕地利用效益的定量分析,建议山东省应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