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闽西南—粤东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特征、铜、(伴生)银矿床的成矿作用及与大地构造演化的关系。指出本区地壳经历了从太古代陆核阶段→中元古代—早元古代地槽裂谷阶段→晚古生代地台断拉谷阶段→中生代地洼陆相火山岩阶段的多阶段演化,形成了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地台盖层和地洼盖层的四层结构。铜、(伴生)银矿床赋在于三个构造层七个层泣中,与一定的沉积建造有关。成矿作用与各大地构造阶段发生的主要构造热事件有关。矿床具有明显的多因复成特点。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性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地洼阶段以陆内造山-造盆作用和块断推覆构造活动为特征。祁连山地区遭受了三次不同性质的造山作用:元古代未托莱运动的陆块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加里东晚期祁连运动的陆间碰撞造山作用和中、新生代的陆内块断造山作用。由上,祁连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单位由北至南划分如下:(1)走廊地洼;(2)北祁连地穹;(3)中祁连洼陷;(4)南祁连地穹;(5)柴达木地洼。  相似文献   

3.
洞庭盆地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洞庭湖盆地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三个地壳发展阶段。武陵、雪峰至加里东期(即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末)为强烈活动的地槽构造阶段。这个时期地壳以强烈的褶皱运动为主,从而在中、晚元古代地层中形成了长线状,紧闭型的褶皱和压性断裂,并出现岩浆活动和区域性的浅变质现象。这套强烈褶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拉套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对煤田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地洼学说的观点,明确提出本区经历过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详尽阐述了地台、地洼发展阶段的构造运动、地貎和沉积环境演化特征;指出本区存在地台型煤田;并探讨了地洼构造对煤田的改造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找煤远景区。经实践验证的成果表明:应用地洼学说研究本区的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是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正> 雪峰壳体位于安化-通道大断裂西北部的雪峰山地区,属大陆型壳体。它是在扬子古地台的南缘平向增生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地槽期、地台期和地洼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深部地球物理研究资料表明,雪峰壳体存在太古代-早元古代结晶基底。我们对本区出露的最老地层(中元古界冷家溪群)进行了钐钕同位索组成分析,并求得了其亏埚地幔的模式年龄(2008Ma)。基于刘钟伟(1991)提供时益阳科马提质玄武岩-拉斑玄  相似文献   

6.
1 地质概况本区位于华北地洼区晋冀地穹系山西地穹列阜平地穹。依据地洼学说的观点,该区地壳发展经历了四个大地构造时期。即太古代前地槽期、早、中元古代地槽期、晚元古代、古生地台代期和中生代、新生代地洼期。区内出露太古界阜平群,由一套中深变质岩系组成。其岩石类型主要有: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浅粒岩、大理岩、石英岩及角闪岩等。本套岩石普遍遭受区域混合岩化作用。混合岩化以注入作用为主,交代作用不发育,基体岩石尚保持原岩的原貌。与金矿化直接有关的围岩则为斜长片麻岩。  相似文献   

7.
<正> 额尔古纳地区位于太平洋成矿带内带与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外带的复合部位,大地构造分区属东北地洼区额尔古纳地穹列。区内地壳演化经历了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于晚古生代进入地槽发展期。此期的造山运动和岩浆侵入活动极为频繁,分布很广,并具有明显的多周期性。中生代(中侏罗世)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导致了构造-岩浆强烈活动的发育期,许多地洼盆地往往打破了古生代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沉积建造特征及大地构造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是欧亚大陆壳的南缘。作者主要依据沉积建造特征及其演化、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属性,并结合岩浆活动等重要标志,认为海南岛经历了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以岛南九所—陵水深断裂为界,岛中岛北现阶段属东南地洼区,前寒武纪一早古生代为地槽区,晚古生代为地台区;深断裂以南为南海地洼区,前寒武纪时为地槽区,古生代演化为地台区。全岛早三叠世末同时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岛西石碌铁矿和近年发现的戈枕金矿成矿带皆位于前寒武纪地槽构造层内,皆受地洼构造叠加改造影响,皆属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9.
中国成煤大地构造演化与煤变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煤大地构造演化中,不同的地区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地槽期,地槽和地台期,槽、台及地洼期),构成了单层、双层和三层大地构造层,同时形成了地槽、地台和地洼三种成因类型的煤田,各煤田在不同变质作用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类。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部地槽阶段与地洼阶段的地球化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瑞华 《地质论评》1981,27(6):520-527
地槽区地球化学及其与地洼区地球化学的对比研究,无疑对了解地壳的形成和发展,有所启示,对矿产的寻找和预测,也有着一定的意义。根据按地洼学说及递进说所编制的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的划分,在我国现存地槽区(昆仑地槽区、巴颜喀拉地槽区、冈底斯地槽区、喜马拉雅地槽区、台湾地槽区)或是古代地槽区(元古代的华北、四川、滇西、塔里木和北疆等地;古生代的祁连、内蒙、藏北、东北、青甘和阿尔泰等地;元古代及下古生代的华南等地)中.在一些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华北花岗岩类的大地构造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华北花岗岩类为酸性深成岩.以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为主,按照地洼学说的大地构造分类,它们分属于地槽、地台和地洼三个演化阶段,其岩石化学各具特征. 从地槽、地台至地洼阶段,华北花岗岩类具有明显的化学演化规律.例如,在化学成分方面表现为K_2O含量递增,而MgO和CaO含量递减;在岩石化学指数方面.表现为里特曼碱性指数、长英指数、钾质指数和碱度递增.而铝质指数,镁质指数和钠质指数则递减等等.  相似文献   

12.
所论区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地槽、地台和地洼阶段。就其现阶段的大地构造性质来说,是一个地洼区。按其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地壳演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系采用历史分析法对海南岛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作用、构造型相进行分析.可将其地壳演化划分为前地槽、地槽、烛台、地洼四个发展阶段;采用动力分析法把具有成生联系的构造成分归为一起。作者认为海南岛存在着古北东,古东西、北北东、南北构造系和环状构造系:用历史和动力综合分析法全面探讨海南岛地壳演化与构造格局变迁特点。可得出结论:其前地槽发展阶段受北东古构造系控制,于地槽发展阶段叠加了东西古构造系:地洼初动期北北东构造系又疊加在东西古构造系之上并产生复合;地洼激烈期北北东向构造系与东西构造系产生联合环状构造系:地洼余动期的东西构造系和南北构造系又先后叠加在环状构造系之上.海南岛地壳在长期复杂多阶段的演化过程中,曾几经左,右旋交替的剪切作用,最终导致形成海南岛环形块体.  相似文献   

14.
自河北昌黎、经山海关至辽宁北镇的山海关地穹西北部边缘均有钼矿床分布。矿床形成于燕山运动的中—晚期,系含钼热液充填于岩石中的构造裂隙、矿物粒间孔隙而成。本区自燕山运动以来,在大地构造单元上,既不同于地台区,也不同于地槽区,而是转化为地洼区后,形成了地洼构造层。钼矿床与受青龙—锦西—阜新基底断层和女儿河断层控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湖北省大地构造动定转化历史湖北省大地构造演化历史明显分为三大阶段。早元古代-青白口纪(Pt_1-Qn)为地槽阶段,地壳相对活动。距今25亿年-7.0亿年,时限18亿年。其中:早元古代为地槽初动  相似文献   

16.
东海地区壳体构造演化及其盆地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本文引用最近的地震、钻探、海底拖网采样及其它地质资料,通过综合研究与分析,证实东海地区的壳体属薄化陆壳型壳体,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地槽阶段(Pt-D_2)、地台阶段(D_3-T_2)和地连阶段(T_3-Q)。其中,前两个阶段与东亚壳体东南地区的构造演化基本一致,进入地洼阶段后逐步薄化。东海盆地的形成与“菲律宾海板块俯冲”无关,而与地幔蠕动流所产生的拖拽型拉张应力场和地洼造山带所具拉伸趋势而形成的伸展型拉张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包括地洼型华北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残留地台型鄂尔多斯盆地。华北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包括两个阶段四个发展期,柴达木盆地构造热演化过程分五个阶段,塔里木盆地则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构造热演化历程。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具有如下共同特点:多阶段性,多旋回性,地热场结构多层性和地热场展布与构造分区一致性。自太古代至今,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构造热演化的总体规律是:高(温)热(场)前地槽穹隆阶段→高热地槽阶段→低热地台阶段→高热地洼阶段。地幔热场、地幔蠕动流和地壳厚度是决定大陆地壳构造热演比性质的三大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18.
雪峰地穹金矿床的成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西部雪峰地穹内现已发现的金矿床均赋存在前寒武系内,并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研究表明:本区金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地槽期原始金源层形成阶段(武陵-雪峰期)、地台期衍生金源层形成阶段(加里东-海西期)和地洼期改造成矿阶段(印支-燕山期)。这种改造成矿模式可能主要是通过地洼期构造热液沿滑脱构造及其次级裂隙带渗流、浸取金源层中的成矿物质而富集成矿的。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本盆地自太古-元古代形成陆壳以来,经历了地槽;地台、地洼发展阶段,盆地现阶段大地构造性质属于中亚型地洼盆地。根据盆地周围地质和盆地范围重磁资料处理结果,结合新的地震、重力、钻井资料提出对盆地构造单元新的划分方案,即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思路;提出并论证了盆地中部存在一条自库车—于田的南北向构造带,它不但控制了盆地东西两区的构造演化差异,而且成为一条有远景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20.
鸡笼山金铜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笼山金铜矿床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由于具有矿化范围小、储量大等特殊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笔者通过野外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对鸡笼山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探讨了成矿作用过程。 1 成矿地质特征概况鸡笼山矿床位于湖北省阳新县境内,为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鄂东南成矿区中的一个重要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中地洼区苏鄂地洼系阳新地穹列,大地构造发展边上至少经历了地槽、地台和地洼等阶段。前震旦纪处于地槽以及前地槽发展阶段,区域上未见同期构造层出露。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处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的地台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