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以积分回归方法统计分析了旬平均气温、日照、降水量与哲盟小麦产量的关系,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论,并以上述关系为依据,根据所在年小麦生育期间的逐旬气象条件,对小麦生育状况进行定量动态评价,服务效益亦较为明显。因此认为该方法是有实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积分回归方法统计分析了旬平均气温、日照、降水量与哲盟小麦产量的关系,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论,并以上述关系为依据,根据所在年小麦生育期间的逐旬气象条件,对小麦生育状况进行定量动态评价,服务效益亦较为明显。因此认为该方法是有实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小麦生育进程的气候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小麦各生育阶段的气候生态模型,分析了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生育期及其年际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揭示了川东南小麦生育期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四川盆地小麦物候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川东南小麦产量形成与气候生态条件的关系入手,对川东南小麦低产的气象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前期和后期的湿害、中期的干旱、整个小麦生育期间的光照不足是川东南小麦低产的主要气象原因,少数年份中期的低温、冻害和后期高温对小麦产量也有一定影响。据此,提出了与气候特点相适应的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0~1994年试验资料,得出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不同生育时段需水量和灌溉量计算的经验公式,计算出小麦不同生育时段适宜土壤墒情指标和降水指标,并对开展小麦丰产水气象服务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2002年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反常,出现了多年罕见的暖冬暖春现象,致使小麦生育期提前;生育中期降水偏少,旱象严重,株高降低,分薛成穗率小;穗分化中后期遭受2次晚霜冻害,小穗数数明显减少,灌浆初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小穗成粒小,灌浆后期光照充足,日较差大,干热风出现迟,强度弱,对粒重增加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7.
气象条件的好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很大。鉴定作物生育期间气象条件的优劣,并根据不同的气象特点采取不同的农业措施,取得管理小麦生产的更大自由是非常必要的。现对一九七八年春小麦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以及对其生育的影响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翼城县位于临汾地区东南部。小麦种植面积2.3万hm2,其中旱地1.5万hm2。1999~2000年度受拉尼娜等气候因素影响,小麦生育期间降水少,分布不均;气温高,冷热交替明显;风日多,浮尘、沙尘暴天气频繁;湿度低,干热风危害严重,致使全县小麦大幅度减产,其中2千hm2晚播麦田基本绝收,预计总产62500吨,较上年的81860吨减产23.7%,较历史最高年(1990年)的100157吨减产38.0%,是近年来产量最低、减产幅度最大的一年。1气候概况及特点  小麦生育期间,降水、温度、日照等气候因素变化异常,降水量150.7mm,比历年偏少2~3成。有效积温达21…  相似文献   

9.
本文揭示了川东南地区小麦生育期间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气象条件对黄泛区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年度小麦生育期气候条件的分析和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比较表明:2008年度小麦生育期间,平均气温高于常年0.5 ℃,日照时数偏少83.4 h,降水偏少10.1 mm.全生育期表现为播种时气温偏低,冬前气温偏高,雨水偏少;越冬期雨雪明显偏多,时间偏长,无明显低温冻害;春性品种干旱高温,小麦苗期生长偏弱,春性品种两极分化提前,后期多风雨,倒伏严重,黑胚和萌动率高,小麦亩成穗数减少,穗粒数持平,千粒重增加,属减产年份.2008年气象条件较适合小麦春性品种生长,对不同的半冬性品种影响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影响台湾岛海域的西太平洋台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台湾岛附近海域(20~27°N,117~125°E)为计算区域,对1949~1999年发生在该海域的西太平洋台风的路径分类、月际变化、年际变化、周期特征、移速和强度等要素进行了气候统计学分析,得出7~9月是台风发生的关键月份,台风发生频次的年际变化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且1995~1999年近5年时间台风频次一直稳定维持在较低水平。用Mann-Kendall方法做突变分析和t检验,没有明显的突变年。利用小波分解技术,计算得出影响台湾岛海域的西太平洋台风年发生频次具有4~6年和13~14年左右的周期。西北行路径西太平洋台风是登陆台湾岛和进一步登陆我国大陆的主要台风,西行路径台风51年来没有登陆我国大陆的记录,转向行路径台风强度最大,平均移速最快。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南海岸线分布对9216号台风暴雨增幅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利用一个三重水平结构,双向嵌套的台风数值模式,以1992年8月29日12冒为初始场,根据模式中地形插值时遇到的问题,设计了实际海岩线与扩展海岸线两种方案,对9216号登陆台风及其暴雨进行了对比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地形动力抬升形成的对流陈水是台风暴雨增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朱正心  王玉 《气象科学》1995,15(1):97-102
本文介绍运用软件对欧洲中期天气中心数值产品,国家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候,旬,月格点产品等的自动接收,整理编辑,图形显示,打印输出和分发传输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及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张庆云  陶诗言 《气象学报》1999,57(5):539-548
根据欧洲中心1980~1989年逐日200,500和850hPa风场、高度场及日本气象厅提供的GMS观测的黑体辐射温度(TBB)逐日资料,探讨了夏季西太平洋地区(125~145°E)副热带高压脊线季节性北跳、季内脊线位置的异常与低纬度的西风爆发和热带对流的关系。研究表明:初夏西太平洋地区低层赤道西风爆发后,西太平洋地区的赤道对流加强(赤道地区的TBB值减小);赤道西风向北扩展,赤道强对流向北推移,热带对流加强(热带地区TBB值减小)。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二次北跳现象与低层赤道西风二次北跳及赤道对流向北推移密切相关。研究指出:夏季热带对流弱(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相对偏南(北),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异常与高、低层流场辐合、福散中心的位置及高层西风传播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尧奇  韦志刚 《高原气象》1990,9(3):327-336
本文根据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大气物理状态(大气可降水量和大气浑浊度)的变化范围,利用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了各种大气透明系数状况下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大气质量m=2时的透明系数P_2和m相同时,由于水汽和气溶胶的含量配置不同而引起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差异,在辐射日变程的主要时段(m=1-3)内并不大。于是得到各种透明系数P_2状况下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平均关系。不同海拔高度比较,当透明系数P_2相同时,各自的大气物理状态虽然不同,但m相同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基本相同。现有的表征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值和大气质量联系的关系式都不能很好地描述计算结果。根据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特性,我们提出了新的关系式。最后,整理了不同拔海高度和不同地理景观的四个日射站(西藏那曲、青海格尔木、甘肃敦煌和民勤)的多年观测资料。经验计算结果与观测值比较,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大用多普勒雷达垂直探测的速度估测大气垂直速度的方法-速度三阶中心短法(简称M3法)的基础上,利用雨滴谱资料,分析了降水粒子的最大直径Dmax对M3法的影响,并从实际工作出发,用反射率因子和多普勒谱宽拟合了Dmax和雨强(I),提高了大气垂直速度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7.
在时序方差分析周期外推预测、双重检验逐步回归预测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分析中,需要从若干因子的F-统计量中选取最大值进行 F-检验来确定这类问题的显著性.研究发现这种检验方法是有问题的、不准确的和会影响气候预测的准确性.这是由于 F-检验是对 F-分布的分位数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受到两个自由度的制约而成为变数;存在 F-统计量最大的因子与显著性最高的因子不对应问题.为此提出 F-信度检验法,它是对 F-分布的分布函数的检验.定义因子达到的 F-信度为 F-分布的分布函数值的百分数Pi=(1-α)×100%,它必须利用 F-统计量和两个自由度去计算.设显著性水平为α,则临界 F-信度值为Pα=(1-α)×100%.在理论上这种检验法的临界 F-信度值是唯一的,因而可从若干 F-信度值中选取最大值进行检验.实践证明这种检验法可明显提高对因子显著性问题的判别能力和气候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安徽梅雨年际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勇  徐敏  朱红芳  郑启康 《气象科学》2004,24(4):488-494
本文对安徽省1951~2002年52a的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日数、梅雨期降水总量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反映梅雨期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入梅日期主要集中在6月的第2候和第4候,出梅日期主要集中在7月第2候;入梅日期的早晚与梅雨期天气形势、梅雨日数、梅雨期总降水量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文中揭示的有关梅雨期年际变化特征,对于做好入梅日期、梅雨日数、梅雨期总降水量的预报,进而做好防汛抗旱的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皓  张军 《气象科学》2004,24(2):205-211
本文利用基于气象条件的可见光探测概率模型,通过分析气象因子对斜视探测目标时的影响,设计了斜视探测概率模型中变量的参数化方案,并初步探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可见光斜视探测概率分布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000—500hPa厚度资料分析研究了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对流层下半部冬季气温异常的水平结构及与下垫面加热异常的关系。研究表明,欧亚大陆腹地气温异常的强度和水平范围最大,该区域异常暖时,欧洲西北部和亚洲东部沿海异常冷,低纬太平洋中部、北美西岸和大西洋中部异常暖,反之亦然。20-110°W北极区海冰范围是影响这种分布形势的可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