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分析场资料, 对1998 年7 月23~25 日百色地区持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揭示了暴雨发生前后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的分布与演变特征、影响系统和各种物理量的相互配置与暴雨的关系, 指出能量锋的出现与暴雨落区的形成关系特别密切。  相似文献   

2.
对T106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与暴雨关系密切的物理量;通过对物理量场与暴雨落区之间关系的定性诊断分析以及对物理量的定量计算,确定了物理量的临界值,并以此作为预报暴雨发生的限制条件;将T106数值预报产品的3种物理量预报场与临界值对比,判断未来24h有无暴雨。  相似文献   

3.
对T106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统计分析 ,确定了与暴雨关系密切的物理量 ;通过对物理量场与暴雨落区之间关系的定性诊断分析以及对物理量的定量计算 ,确定了物理量的临界值 ,并以此作为预报暴雨发生的限制条件 ;将T106数值预报产品的 3种物理量预报场与临界值对比 ,判断未来 24h有无暴雨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2年7月23—26日500、700、850hPa高空天气图,地面天气图以及高空各层的散度、涡度、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场资料,对当年7月24—26日发生在湖北省咸宁市的一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一连续暴雨过程是高空槽、冷低压、低涡、切变线、西南急流及地面冷锋等天气系统共同影响的结果,暴雨落区与物理量场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按暴雨起始场主要天气系统的不同配置,将25例暴雨分成两类,利用同时次高空有限区网格点物理量资料,着重分析了与暴雨密切的五条基本物理量条件及对应下影响系统含义的解释。结果表明:同类暴雨中各影响系统物理图像清晰,整场分布特征更包含着有利降水发生发展的天气形势,非同类暴雨间若干物理量和场的分布特征差异明显,所得两类高空物理量场特征对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忻州市2002年6月8日至9日全市普降大雨,部分县市出现暴雨。从高空、地面天气图分析了有利于这次降水的天气形势及影响系统,并探讨了实况物理量场及要素变化与降水的对应关系,验证了HLAFS数值预报产品的某些物理量值与这次降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陕北盛夏暴雨天气的形势分析及物理量计算得出产生暴雨的大环流形势并根据其影响系统分为三类,分析其能量场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海红  戴升 《气象》2000,26(10):53-55
对1980 ̄1999年造成青藏高原东部17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及1999年9月9 ̄10日出现的大到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形成暴雨云带的影响系统模型和物理量场变化规律,对预报高原暴雨天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西致洪暴雨过程中暴雨区附近高空和地面要素场的演变特征与分析,以及对与暴雨降水密切相关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试图了解各层的要和物理量的分布及演变致洪暴雨的关系,从而了解致洪暴雨的一些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李海红 《青海气象》2000,(1):33-36,61
本文重点对1981-1999年造成青藏高原东部15次大-暴雨大气过程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及1999年9月9-10日大-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量场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了形成暴雨的云量影响系统模型和物理量场的变化规律,这项研究对预报员预报高原暴雨天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2005年7月27~29日黑龙江省低涡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物理量场、云图和雷达回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涡暴雨对高、中、低纬度系统的配合要求很高;低涡暴雨有比较固定的降水落区;物理量、云图、雷达回波在暴雨开始前都能有效地用于预报暴雨降水时段。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每日4次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对陕西初夏两场区域性暴雨发生前及发生时的主要影响系统及一些物理量场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初夏两场暴雨发生前气温普遍升高,高温高湿利于能量聚集;西风槽东移有弱冷空气冲击利于暴雨的产生;各物理量也都有反应;初夏暴雨虽然没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直接影响,前期降水条件反映也不突出,但易产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次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的分析,得出了几点结论,对同一类型暴雨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海红  戴升  史津梅  裴少阳 《气象》2000,26(10):53-55
对 1 98 0~ 1 999年造成青藏高原东部 1 7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及 1 999年 9月 9~ 1 0日出现的大到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形成暴雨云带的影响系统模型和物理量场变化规律 ,对预报高原暴雨天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袁立新  缪强 《四川气象》1995,15(1):10-14
通过对自贡地区16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前的影响,环境物理量场以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合成分析,揭示了自贡地区暴雨天气发生的物理成因,建立了自贡地区暴雨短期预报的天气学模型,为我台研制暴雨预报业务化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3午8月29日平顶山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的分析,揭示了此次暴雨的成因,并总结出这种类型暴雨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2002年8月4日辽南地区特大暴雨降水过程特征 ,并对暴雨产生时的高空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和各种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96年6月29日—7月2日,以黄山~天目山一带为中心,自安庆至杭州一线发生一次持续性大暴雨过程。本文对这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及热力、动力、湿位涡等物理量场进行综合诊断分析,揭示这些物理量场的演变过程和与暴雨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天气系统和物理场对2002年6月28~29日袁河流域的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本次过程的主导系统及其物理量场的特征,这将对本流域今后的暴雨、连续性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996~1997年南宁市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及其影响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南宁市暴雨的环流特征,结合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并应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对南宁市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物理量场分析,从中找出南宁市暴雨的物理量场特征,以求提高南宁市暴雨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