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从"5.12"大地震过后2009年~2013年)近五年在德阳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督导工作,谈德阳全范围地质灾害的防治督导。加强地方政府建立群测群防体系、网格化管理、落实责任人是关键,地质灾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以及监测人员的培训与防灾演练及信息报送,建立技术支撑,促进防灾工作,加强在专业上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河北地质》2009,(3):6-6
2009年6月19日,河北省突发地质灾害远程应急会商系统第一个在全国实现了与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的有效联动。该系统是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结合国家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系统建设方案,由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承建的,旨在全面提高河北省应对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的快速反应、指挥调度和防范处置能力。系统以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信息平台为中心,以市级信息平台为节点,具备信息报送、语音通信、视频会议、图像显示、预警预报、综合分析、动态决策、远程会商、  相似文献   

3.
记者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了解到,该局在信息中心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事务中心,并在汛期到来前推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提高了应对地质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了通过监管平台“一张图”空间数据分析系统预警。  相似文献   

4.
7月8日下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汛期地质灾害检查组一行3人在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徐军祥的带领下,到沂源县检查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淄博市国土局、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淄博分站及沂源县局有关领导和专家陪同检查。检查组一行先后到中庄镇苗家河西桐马路九子崖山体崩塌隐患点、中庄镇社庄村娘娘顶山体崩塌隐患点进行了现场视察,并就隐患治理排除进行了现场督导办公。在听取有关乡镇工作情况汇报后,检查组认为,  相似文献   

5.
方林  罗永忠 《吉林地质》2007,26(1):76-79
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建立完善的省级国土、气象专门管理机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中心。本文介绍了河南省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的组织结构及管理体系、技术支持、硬件设施等3个层面。同时介绍了预报级别划分及预报信息发布方式。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防灾形势异常严峻,为增强灾区各级政府应急抢险技术力量,省主利害部门积极协调组织多支专业队伍开展灾区汛期地质灾害督导、排查、巡查、应急抢险调查及防治知识宣传培训等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果,为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及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大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7.
《山东地质》2008,(6):F0002-F0002
2008年6月17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暨信访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和信访稳定工作形势,安排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和信访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8.
王雁林  刘杰  马园园 《陕西地质》2021,(2):68-70,88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不同于常规地质灾害防治,其主要特点是降水时段集中,且受短时强降雨影响以及局地强降雨影响,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汛期往往是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集中时段.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汛期地质灾害人员伤亡是地方政府及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对汛期发生在安康市的二起地质灾害成功预报进行了分析,提出构建汛期地质灾...  相似文献   

9.
《山西地质》2012,(3):15-15
汛期将至,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提前谋划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4月下旬,印发了《汛期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月8日召开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确定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寻找地质灾害发生与气象因素的耦合关系,建立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结合强降雨天气的预报,对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与气象因素的叠加评价,对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及分布范围进行预报预警。以四川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为例,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和信息的评价、会商、签发、发布、接收、处理及反馈程序。2003年汛期应用证明,区域性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雅安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基础、工作流程和2013年汛期运行情况。本系统在地质灾害调查获取的易发性分区图及预警判据体系的基础上,利用WEBGIS平台构建;运行时需要输入区域降雨量监测值和降雨预测值,得出相应的危险性分布情况。本系统2013年汛期运行,对地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结合一次典型的预警实例(2013年7月7日),对预警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2.
梅、台汛期,是我省地质灾害的多发时段和重点防范期。为有效地防范全省汛期的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到多部门协调行动,共同防灾抗灾,我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于4月27日召开第一次会议。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楼小东主持会议;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潘圣明在会上介绍了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会议方案、汛期地质灾害工作大检查工作等情况;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出席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汛期已经到来,我省地质灾害也进入了高发、频发期。为切实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研究,决定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国土资源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析研判2010年地质灾害防御形势,部署今年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但同时也是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增多,我省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介绍了我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情况,提出了地质灾害应急辅助决策所涉及到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的技术方法,构建了从灾(险)情报送、信息收集与分析、灾(险)情评价、专家会商到最终科学决策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本系统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我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决策能力,对其他省份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信息视点     
《浙江地质》2013,(6):21-24
国土资源部: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和地灾防治工作 目前,全国陆续进入汛期。近日,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部署汛期安全生产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部所属单位充分认识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安全生产联动机制,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做到提前部署、  相似文献   

16.
张曼 《山东地质》2011,(7):73-73
针对汛期到来,地质灾害易发的实际,潍坊市坊子区本着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争早抓主动,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安全和防治212作,确保安全度汛。  相似文献   

17.
《浙江地质》2010,(5):14-16
一、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省气象部门预测,2010年我省属于气象灾害偏重年景,梅汛期可能有明显的降水集中期,预计有4个台风影响我省,可能有1—2个登陆我省,由于台风暴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因此地质灾害防灾形势严峻。5月下旬至6月下旬的梅汛期与7月下旬至9月下旬的台汛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梅汛期日降雨量50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3天以上、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台汛期台风降雨开始时至台风过后降雨停止后48小时时段,是地质灾害易发和重点防范时段。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降水(特别是暴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诱因这一基本事实出发,通过对地质灾害和对应气象资料的分析,探讨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套基于降雨量指标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方法。作者综合考虑前期累积雨量、降雨类型和实时雨量等关键指标,建立了一定地质环境条件下灾害的气象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先进的软件技术开发研制了贵州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并于2003午汛期投入业务试运行,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眼务。该系统实时运行在气象业务网络环境中,高效稳定、功能全面.自动进行全省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的动态监测和模型计算,利用精细化乡镇雨量观测网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资料,可实现对全省各地到乡镇一级的地质灾害气象条件预警,每日制作发布全省地质灾害气象条件预警报告,提供生动直观的预警图、表及相应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该系统经过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了以应用全省精细化乡镇雨量观测资料和针对地质灾害隐患分布的特色。该系统投入业务运行以来建立了汛期业务值班制度,向省委首政府、国土民政等有关部门进行有效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服务,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地质灾害实例检验取得了较好的预警效果,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由于该系统的开发主要是从气象条件的角度出发,虽考虑了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情况,但对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地喷环境条件的分析应用还显不够。最后,作者也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山东地质》2010,(6):F0002-F0002
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于6月23日在济南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防汛抗旱电视会、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和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实践:2003-201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始于2003年,每年汛期(5~9月)向公众社会发布预警信息,警示群众注意防范降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本文概略介绍了2003-2012年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工作机制、技术方法和预警效果等方面的成就。工作机制方面,采用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的分级运行管理方式,并不断健全和完善了预警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技术方法方面,创建了隐式统计预警(临界降雨量判据法)和显式统计预警(地质环境与降雨多参数耦合判据)两代预警模型,并研发了相应的业务运行系统,有效指导了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典型地区专业监测预警研究。预警成效方面,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使社会公众特别是基层社区居民的防灾意识显著增强,减灾知识逐渐增长,合理利用地质环境,主动防治地质灾害已在中国取得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