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12月2日,我国向美国GTE空间网络公司购买在轨通信卫星的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该通信卫星是80年代中期发射的大型卫星,有C频段24个转发器单元,Ku频段12个转发器单元,可为我国提供1方多条卫星通信电路,传输10多套电视节目;能较好地覆盖中国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了解,这颗卫星系目前我国分辨率最高的光学对地观测卫星,使国产光学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首次精确到1米。  相似文献   

3.
高温热浪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夏季频繁发生的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威胁着人类健康。研究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的空间格局,可以识别灾害高风险区域,有助于预防和应对高温热浪灾害。本文以厦门市为例,在历史气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温热浪案例库,分析了厦门高温热浪的基本特征。通过结合卫星遥感影像和人口统计数据,选取2010年的一次高温热浪事件,进行人口因子和环境因子叠加分析,研究了厦门市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的空间格局,得出如下结论:(1)厦门市高温热浪强度较轻,频率较高,偶尔会发生强等级高温热浪;(2)高温热浪人群健康的高风险区域集中在厦门本岛内,沿东北-西南方向呈带状分布,较高等级的风险热点主要位于湖里区江头街道的北部与东南部和思明区夏港街道大部分区域;(3)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的空间格局与环境和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密不可分。本文对完善国内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分析的科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浙江国土资源》2014,(9):21-21
据新华社报道8月19日11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了解,这颗卫星系目前我国分辨率最高的光学对地观测卫星,使国产光学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首次精确到1米。据介绍,光学遥感卫星的分辨率优于1米为亚米级。是目前国际上遥感卫星最高分辨率等级。“高分二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首批启动立项的重要项目之一,具有亚米级空间分辨率、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态机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IKONOS等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以IKONOS卫星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作了分析,分析了米级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能快速发展的原因:首先,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政治形势出现了新变化,原来被各国军事部门限制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逐渐解禁。第二,由于技术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军事部门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方面已历经摸索、试验期,为该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创造了条件。第三,20世纪90年代之前,卫星遥感资料的用户主要是政府部门。但进入90年代以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卫星遥感资料的使用者范围逐渐扩大,对卫星遥感数据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为卫星遥感技术创造了商业化运作条件。另外分析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领域,包括测绘、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农业等部门,并就具体的应用前景提出见解。最后,结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特点,对遥感数据分类技术和数据共享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城市热环境是城市微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受制于卫星传感器较低的热红外波段空间分辨率,此类数据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难以反映城市热环境的实际情况。为解决这一困境,本文利用空间降尺度HUTS算法反演得到30 m空间分辨率的福州市中心城区1994年5月12日、2003年5月29日和2016年7月27日3个时相的地表温度影像。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等数据对热环境的时空变化做定量分析,并进一步引入景观指数,分析近20年间福州市中心城区高温度等级斑块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① 近20年间随着城市拓展,福州市建成区的高温区域面积从35.75 km2增加到184.11 km2,高温度等级斑块不断从市中心向四周扩散;② 市中心的特高温斑块和高温斑块趋向破裂、分散,聚集程度下降,次高温斑块的面积与占比均大幅提升,成为建成区内高温区域的主要组成部分;③ 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I由0.39上升到0.52,热岛效应明显加强。总体上,近20 a间福州市建成区的热环境变化较大,其中鼓楼区南部、台江区和晋安区南部的高温区域聚集现象有所改善,而仓山区、马尾区和闽侯县的大部分区域在经历快速城市化过程后温度等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1992年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WARC—92)于2月3日至3月3日在西班牙举行。 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就是批准了给近地轨道卫星(LEO)网、空间探测事业和以卫星为基础的高清晰度电视的频段分配,另外一些频段分配给了流动卫星服务系统和高频广播。 目前,大多数通信卫星都定点在赤道上空大约35900公里的轨道上,地球上的电话系统必须功率很高才能接收来自这些高空轨道卫星的信号,而且体积做得很大。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造卫星作为微波通信中继站,建立远距离通信线路的设想,是由美国专家阿瑟·克拉克于1945年提出来的。他的这一设想如今已成为现实。当我们在地球赤道平面离地面35860公里的高空,以120度的空间间隔放置3颗同步通信卫星,就可以建成能够覆盖全球的卫星通信网。 自从美国在1964年5月发射成功第一颗实验实用型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1号”以来,  相似文献   

9.
“高分二号”(GF-2)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民用卫星进入亚米级的“高分时代”,多光谱数据与全色数据的融合不仅保留了多光谱的色彩优势,也提高了多光谱影像的空间分辨率,GF-2卫星提供的海量遥感影像在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地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简述 GF-21A 级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详细判读了断裂、褶皱、环形构造等构造特征和地层岩性信息,以及岩脉等细微构造。结果表明 GF-2数据可以有效应用于地质调查,对于地质构造识别及地质体空间属性确定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BDS-3新卫星对极地地区定位性能的影响,分析了BDS-3新卫星对极地地区北斗B1I、B2I以及B3I卫星3个频率数据质量以及定位精度的影响。经研究发现,BDS-3新卫星增加了极地地区北斗卫星可见数,有效改善了极地地区的北斗卫星空间分布结构,增强了卫星信号强度,降低了多路径效应,BDS-3卫星的加入使极地地区北斗伪距单点定位精度与GPS相当。进行北斗与GP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时,BDS-3新卫星提升精度效果优于BDS-2卫星,而BDS-2/BDS-3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精度低于GPS。研究结果旨在为今后极地地区北斗高精度定位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镇化处于后期增速放缓及质量提升阶段,城市增长方式逐步从“增量发展”向“存量提质”过渡,进入城市更新的城镇化新模式。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国土空间全域范围内持续完善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提升环境品质、激发经济社会活力的空间治理活动,地理空间信息正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技术和思维支撑作用。本文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视角下,重新审视了城市更新的内涵,指出城市更新本质上是对“三生空间”的统筹优化。基于“城市认知”中的感知、评估和优化等全过程,构建了“三生空间”视角下的城市更新逻辑架构,并基于此架构梳理了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三生空间”中要素感知、效益评估和空间优化方面的应用与研究现状。立足城市更新实际需求,基于现代地理空间信息技术,通过对城市的综合感知、综合评估和综合优化,提出构建涵盖“感知-评估-优化”城市认知全过程的全空间城市更新技术体系,以提高城市适应未来发展的自我调控能力,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GPS技术在山东省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美国国防部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设计、研制并于1993年底建成的军民两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的建立不仅使导航技术和定位技术产生了根本变革,且对空间技术、军事、地学研究、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GPS技术在测量领域中的应用,使平面控制测量手段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1 亚原子粒子只有3类 美国斯坦福直线电子加速器(SLC)与欧洲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LEP)先后在1989年4月及8月投入运行,并分别在运行后不久获得Z粒子。2 伽利略号飞船升空 美国三架航天飞机1989年四次发射成功。3 热核聚变研究获重大进展 参加欧洲共同体“联合欧洲环”(JET)计划的西欧、北欧14国科学家已能把氘加热到1.5亿摄氏度,并能把如此高温的等离子体约束住,创造了热核聚变研究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4.
“3S”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遥感技术(RS)的统称和技术集成,是当今构筑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要技术手段。“3S”技术能使数据的采集、变化通过图形及属性快捷地、直观地表现出来,为生活生产、研究决策提供便捷的服务。 “3S”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才进入我国,目前已广泛地应用在土地、林  相似文献   

15.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越来越严重的受到人类自己的破坏,地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损害等。 一、“温室效应” 来自太阳各种波长的辐射,一部分在到达地面之前被大气反射回外空间或者被大气吸收之后再辐射而返回外空间;一部  相似文献   

16.
从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角度划分城市空间格局,不仅是国土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也能反映城市用地的内在功能形态和空间组合模式。然而,以往城市“三生空间”的识别主要利用遥感图像、兴趣点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缺少城市内部的立体信息。街景图像可以体现城市内部街道特征,实现街道内部物理环境近距离大规模高分辨率的客观测量。因此,本文基于街景图像提取场景语义特征,提出一种中心城区“三生空间”的识别和特征重要性分析的方法。以成都市四环内为研究区,使用梯度极限提升算法识别城市“三生空间”,进行模型精度对比检验,从道路、格网和交通分析区3个尺度分析研究区“三生空间”的格局分布特征,并引入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方法探索“三生空间”的特征重要性。结果显示:(1)本文提出的基于街景图像识别“三生空间”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模型识别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R2均达到0.6,表明使用街景图像识别“三生空间”具有可行性;(2)分析研究区内的“三生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区内以生产-生活空间为主,数量多且在区域内呈片状分布,以生态空间为主的单元数量少,主要分布在大型公园处;(3)分析7维场景层语义特征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利用河南省武陟县1961-2010年5-9月日极端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武陟县极端最高气温与高温天气的特征,以期能对提高气候预测水平和农业生产有一定帮助。结果表明:武陟县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7月,高温天气的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年极端最高气温的变化大体上经历了从高到低又到高的过程;持续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月,连续≥3d的高温天气过程出现最多,平均每年出现1.9次;武陟县夏季酷热与极端最高气温高、持续高温天气出现次的年份,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后期至今的两个时间段内。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河南省武陟县1961—2010年5—9月日极端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武陟县极端最高气温与高温天气的特征,以期能对提高气候预测水平和农业生产有一定帮助。结果表明:武陟县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7月,高温天气的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年极端最高气温的变化大体上经历了从高到低又到高的过程;持续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月,连续≥3d的高温天气过程出现最多,平均每年出现1.9次;武陟县夏季酷热与极端最高气温高、持续高温天气出现次的年份,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后期至今的两个时间段内。  相似文献   

19.
<正>环境矿物学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新学科。1999年,我国环境矿物学分会的成立标志着国内环境矿物学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环境矿物材料具体是指以天然矿物岩石为主要原料,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能与环境相容和协调,或在废弃后可被环境降解,或对环境有一定净化和修复功能的材料。环境矿物材料具有表面吸附、孔道过滤、结构调整、离子交换及化学活性等作用。通过  相似文献   

20.
卫星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卫星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定义出发,简述了影响卫星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几种因素。根据各研究领域和研究层次对卫星遥感空间分辨率的不同需求,给出其相应的空间分辨率。从测绘制图的角度确定了不同比例尺地图所需要的卫星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大小。讨论了当前主要遥感信息源的应用范围,并结合案例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卫星遥感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