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压旋喷桩主要适用于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黄土和碎石土等地层,在卵砾石地层或动水条件下的应用较少。我国某露天矿在施工旋喷桩止水帷幕的过程中,采用RJP工法进行帷幕施工,成功将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应用于卵砾石含水层中,通过试桩和筛分试验将卵砾石层特征对桩径大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JP工法在卵砾石含水层中成桩效果良好、质量可靠,其桩径大小与卵砾石颗粒大小及含砂量有关。围井试验结果显示,高压旋喷桩帷幕墙完整,止水效果显著。研究成果表明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可在卵砾石含水层的加固和止水领域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止水-加强型土钉墙是由土钉墙和止水帷幕组成的一种新型支护体系,具有强度高、止水效果好和比较经济的特点,适用于淤泥和砂层等软弱地层基坑支护工程。结合广州地区某基坑特征,分析了止水-加强型土钉墙的支护机理和受力特点,指出止水-加强型土钉墙是通过压力注浆锚杆(管)、搅拌桩和钢管桩的共同作用,使加筋范围内具有近似于“重力式挡土墙”的特征。最后通过基坑监测数据表明此支护体系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可推广于类似地层基坑支护工程.  相似文献   

3.
基坑工程中微型桩和止水帷幕的复合土钉墙是常用支护结构型式之一。在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时布置微型桩与帷幕的位置具有随意性,普遍忽视微型桩在帷幕内外不同位置对于支护结构力学性状的影响。依托济南某基坑工程,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的对比分析,获得微型桩在帷幕内外两种位置条件下支护结构位移、土钉内力等变形及受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微型桩的位置不影响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的总体趋势;无坡顶荷载时,微型桩位置不同产生的差别不大;存在坡顶荷载时微型桩位于帷幕内侧时支护结构变形较小,土钉受力更合理,建议实际工程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中心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影响,特别是对地铁隧道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杭州某基坑位于已运营的地铁1号线区间盾构北侧,基坑围护边线距离盾构隧道最近距离约20. 0m。为了保护临近基坑地铁隧道的安全,基坑采用分区块的施工方法。施工时,先把基坑分为Ⅰ、Ⅱ两区块,Ⅰ区块再分成I-1区、I-2区,其中I-1区、I-2区采用钻孔灌注桩作挡土结构,I-1区、I-2区基坑北侧钻孔桩外围采用高压旋喷桩作止水帷幕,其余三侧钻孔桩外围采用TRD作止水帷幕,且支护桩间隙采用高压旋喷桩作止水帷幕。Ⅱ区采用TRD水泥土连续墙内插H型钢作挡土结构兼作止水帷幕。监测结果表明,分区块开挖的施工方法,具有变形量更小,隧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护,具有一定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深基坑开挖施工中,钻孔灌注桩加混凝土内支撑具有挡土作用,而水泥土搅拌桩和压密注浆形成的双层止水帷幕则具有止水作用.以苏州市演艺中心二期基坑工程为实例,根据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实测数据,分析和研究了支护结构的变形、地下水位以及周边建筑物沉降的变化,对此基坑工程支护结构以及止水帷幕的设计施工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技术措施效果良好,对苏州地区类似基坑围护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训玉 《城市地质》2021,16(3):314-318
以北京市通州区运河核心区某项目为实例,探讨紧邻地铁隧道及车站深基坑设计的技术难点和施工过程的关键控制点.项目基坑深度12.1~22.1 m,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基坑东侧临近地铁北京6号线新华大街站与其区间隧道,距离地铁车站附属结构最近距离为6 m,距离6号线隧道最近距离为16.619 m,由于地铁对位移要求较高,须保证基坑支护与止水不对地铁造成扰动,因此应加强基坑支护变形控制,确保地铁能够安全运营.综合考虑地层岩性及周边环境情况,基坑支护采用挡土墙(土钉墙)+桩锚支护方案,地下水控制采用三重管高压旋喷帷幕止水与搅喷桩止水帷幕结合坑内疏干井的止水方案.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及基坑进行了全过程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在此类复杂环境下采用桩锚支护+三重管高压旋喷帷幕止水与搅喷桩止水帷幕+坑内疏干井的方案是安全且经济合理的.施工工艺及施工工序合理,保证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已有地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魏一祥  闫君  于治通 《探矿工程》2006,33(1):33-34,37
介绍了高压旋喷桩在第29届奥运会青岛帆船中心陆域工程Ⅱ标段止水帷幕和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中的应用,对止水帷幕的设计及双重管高压旋喷桩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刘峰  彭朝国 《江苏地质》2011,35(3):322-327
在城市深基坑开挖施工中,钻孔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支撑具有良好的挡土和支护作用,而深层搅拌桩和桩间旋喷桩形成的双层止水帷幕则具有良好的止水作用。结合南京某工程实例,利用上述关键技术解决了城市中心超深基坑的支护设计及施工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安全和经济效益,对类似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工程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志强 《探矿工程》2004,31(4):17-19
介绍了止水帷幕在北京恒润中心工程基坑开挖中的应用,对止水帷幕的设计以及三重管高压旋喷桩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深层搅拌桩在顶管工作井帷幕止水以及加固地基中的应用。实践表明,深层搅拌桩对工程地基加固,以及在地下水位较高时深基坑开挖施工止水帷幕,是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秦尚林  王红亮  克高果 《岩土力学》2005,26(Z2):271-274
以汉口某基坑为例,简要介绍了其支护、止水设计情况以及基坑的运行过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基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涌水涌砂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了排水管排水及双液灌浆等疏堵结合处治措施,解决了水患,保证了基坑的正常运行。最后通过这个实例,简述了深井降水和垂直止水帷幕设计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连祥  朱金德  郝晓平 《岩土力学》2004,25(Z1):129-132
介绍了综合采用支护桩、截水帷幕、降水、回灌和锚喷支护等系统施工技术,成功地完成了在粉土、淤泥质粘土中、水位埋深在1.3m,基坑开挖至13.0m深的深基坑工程。  相似文献   

13.
陈述黄河下游20 余年来频繁断流的事实,分析了黄河断流的原因及其已产生的危害,提出防治对策。讨论黄河开发利用的几种认识误区,研究了黄河流域的地质地貌格局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下游河道在华北平原大变迁的关系。最后提出立足于全流域开展黄河问题研究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黄河的大系统观及具体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浙江嵊泗海域海底淡水资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是淡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口平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区和岛屿地区缺水状况更十分突出,严重地影响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古地理环境、地层及水文地质特征,认为在浙江省舟山市嵊泗海域可能存在更新世时期长江古河道,下更新统地层中可能赋存承压含水层。在20世纪90年代,经过对嵊泗海域海底物探和钻探勘察,基本证实了上述推断的正确性,并发现在下更新统地层中存在五个承压含水层,其中四个含水层为淡水,总厚度可达60m,日出水量约3000t,初步估算海底淡水总资源量约38×108m3。该项工作填补了我国海底寻找淡水资源的空白,对解决沿海和岛屿地区严重缺水状况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暂缓开发--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遗迹资源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暂缓开发”是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时,如果不具备保护条件,就暂缓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谭洵  吉锋  裴向军  黄江 《岩土力学》2015,36(Z2):245-251
为研究硬性结构面剪切过程中爬坡剪断耦合作用,制作了不同高度h和坡度 组合的凸起体的硬性结构面三维模 型,开展模型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证实了两种作用的耦合。分析剪切运动特征,提出了利用剪断面积Sj与剪切面积S的比值K定量表征爬坡和剪断耦合程度,在不同的主导作用下K值变化在0~1之间,并建立了考虑爬坡剪断耦合作用的抗剪强度算式,可评价锯齿型硬性结构面抗剪强度影响规律,得出抗压强度大的硬岩、表面起伏较平缓的结构面K值小,爬坡摩擦对抗剪强度贡献的组分大;抗压强度小的软岩、表面起伏较大的结构面K值大,岩石材料的强度对抗剪强度贡献的组分大。  相似文献   

17.
高英强 《探矿工程》2019,46(6):70-76
迁安市长城金矿Ⅰ号矿体帷幕注浆工程是一大型的帷幕注浆堵水工程,工程范围大,设计的钻孔多,地质条件复杂,注浆量大,施工周期较长。文中详细阐述了帷幕注浆工艺的原理和施工过程,总结了该工程的施工特点与规律,分析了工程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乃尉华  张磊  曾勇刚 《地下水》2006,28(1):40-43
米兰河冲洪积扇水源地的建设是为罗布泊钾盐矿区生活和生产用水提供供水保障。本文根据现存勘探孔资料,对水源地内地下水水质接相关用水标准分别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针对水源地地下水水质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从水资源承载能力演化周期性、经济社会需用水规模难变性和未来水资源供需关系入手,介绍近60年以来华北平原水资源情势,特别是该平原水资源量、实际用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变化特征,并结合未来10到30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用水量趋势,识别和诊断华北平原水资源紧缺因源。结果表明:由于降水量减少导致华北平原缺水(自然资源性缺水)占该平原总缺水量的15.1%~16.4%;因管理缺陷导致水资源浪费的缺水(管理性缺水)占22.1%~24.2%;人口数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规模过大导致用水量超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缺水(政策性缺水)占59.3%~62.5%。自然资源性、管理性以及政策性缺水的解决对策不同:自然资源性缺水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惟有从外域适量调水才能解决;管理性缺水可通过社会文明进步和科技进步不断修正;政策性缺水宜因势利导进行经济社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限制高耗低效用水产业。即使南水北调工程70.3×108m3/a水进入华北平原,该平原地下水超采情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性扭转。有新增水源调入或华北平原严控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同时大幅压减农业用水量,因势利导优化和逐步调整经济社会布局和产业结构,特别是灌溉农业进行规模化减蒸、降耗、节水的改造,将是缓解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和水资源紧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A review of the benefits of assisting mechanical tools, notably drag bits, with moderate pressure waterjets suitably directed with respect to the bit is given. These benefits include reduced bit forces, especially the bit normal force, reduced bit wear, reduced dust make, and reduced incidence of frictional sparking. The research work that has been conducted to date to investigate this phenomenon has been empirical in nature. Experiments are described that extend the data bank of this empirical knowledge. In addition, experiments aimed at gain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s of the rock fragmentation process with this hybrid cutting method are outlined.Results from the first of these experimental series are used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as to the position of the jet with respect to the bit, the stand-off distance between the nozzle exit and the bit/rock interface, and the jet energy. In addition, preliminary findings are reported regarding the increase necessary in the jet energy when the bit velocity is increased. Results from the second test serie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rock fracture behaviour induced by mechanical bits acting alone. The likely influence of waterjets on these fracture processes is analysed.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erms of the bit force reductions, a dominant influence of the jets when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sharp drag bits, is continuous removal of the rock debris that forms ahead of the advancing bit. The observed reductions in bit wear and incidence of frictional sparking are attributed to reduced heat loading of the bit during the cutting operation. Reductions in the dust make are attributed to effective wetting of the fine rock particles before they become entrained in the airstre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