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白山是东北第一山,是我国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本文在介绍了长白山的研究史和保护史之后,提出了长白山的五大旅游资源特色:火山锥体,高大雄伟;垂直分带,景观各异;天池火口,神秘莫测;急流飞瀑,谷底森林;冷热矿泉,可饮可浴。并根据为长白山“五绝”:火山锥、垂直景观带、火口湖、瀑布、矿泉。将长白山火山区旅游资源划分为3大类和若干类型。在旅游区划分中包括3条登山线路、6个景区和若干景点。最后提出了关于长白山火山旅游资源的调查规划、开发保护、改善交通和火山区建设等建议,特别提出了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补丁岩”是宋叔和先生早期在白银厂工作时提出的,系指薄板状、薄层状或片状的“补丁”被各种火山—沉积物胶结而成的一种特殊岩石,与典型的火山角砾岩、集块岩有很大区别。鉴于“补丁岩”与块状硫化物矿床关系密切,宋叔和先生曾指出,见到“补丁岩”,就离矿不远了。 目前,还没有关于“补丁岩”的文字记载和研究报导。部分在白银厂工作过的同志误认为“补丁岩”就是压扁了的火山角砾岩或火山集块岩。人们对“补丁岩”的特征、成因和意义还没有一个统一认识。重要的是,人们还来给予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全国第一次火山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7月3日至9日在长春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大学及长春地质学院等31个单位的67位专家。会议收到论文59篇,其中7篇在大会上做专题报告,34篇在分组会上宣读。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火山灾害与环境”。提交会议的论文反映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学会自1990年成立以来,我国在火山活动的地质构造环境,火山地质、火山物理、火山灾害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火山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火山景观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了我国火山科学有了长足的进展。刘若新在会议所做的关于长白山天池火山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成为这次会议的讨论重点。他从长白山天池火山于公元500—1000年间大喷发的类型、规模和  相似文献   

4.
火山喷发文字记录资料的考证可以给出历史上火山喷发的最为准确的时间限定,对喷发过程、灾害效应也都可给出极为详细、准确的措施。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的满语资料是除了汉语、朝语之处另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料来源,目前已从有关满语神话传说中得到了若干有重要意义的火山与火山学信息。本文列出了3类、14条天池火山喷发的神话与传说,从中可以得知数千年以来天池火山发生过多次猛烈的与温和的周期性的喷发。天池火山喷发与火山泥石流、喷发后洪水泛滥有密切关系,泛滥物波及到距离天池火山460km以过的嫩江流域及珲春一带。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若干次火山喷发记录,经考察较为确定的1951年昆仑山西部于田县卡尔达西火山喷发是一次地下岩浆上侵、地表汽爆炸与喷发的火山喷发事件。  相似文献   

5.
吴凤鸣 《地质论评》2004,50(3):248-251
黄汲清院士不仅在地质学的学术研究中有很深造诣,对中国地质学史研究和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会的建设也有突出的贡献。黄先生1945年发表的《三十年来中国地质学》是中国地质学史研究的珍贵文献;198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北戴河庆典上,黄老作为第32届理事长所作专题学术报告——《略论六十年来中国地质科学的成就及今后努力方向》,史料上搜集宏富,记载精准,取材上撮精删芜,潜心设计,是研究中国近代地质学发展史的范本。黄老指出中国地质学史研究的目的,应防止单纯资料的考证,要做到“古为今用”;关于中国近代地质史,要以学术思想为主线,涉及历史人物,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关于世界地质学史研究,他认为:一个学科的发展,浸透着几代各国地质学家的心血和智慧,通过研究,了解各国地质学发展的概貌,从中汲取各自的长处、经验和教训,取长补短,才能真正做到“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6.
卡特拉火山近期活动频繁,其喷发概率、喷发规模、喷发方式及影响都备受瞩目.通过收集整理若干资料和分析计算,采用“将古论今”的研究方法,初步得到了关于卡特拉火山未来可能的行为方式及影响.根据卡特拉火山喷发的历史规律,估算2013年的喷发概率约为30%.卡特拉火山下次喷发规模可能为4级或5级,其喷发方式有3种:其一是岩浆冲破巨厚冰层发生爆破性喷发;其二是正常的岩浆喷发;其三是夭折的喷发.但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卡特拉火山最有可能是以见不到喷发的形式结束这次不稳定性活动.   相似文献   

7.
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海域的汤加火山大喷发引起了全球关注。此次喷发事件的火山喷发指数(VEI)预估在5级左右,触发的海啸和释放的火山灰等火山碎屑物质对汤加的其他地区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引起的海啸波对环太平洋沿岸地区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汤加火山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进行了简要概括;结合前人的资料,对汤加火山破火山口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基于初步观测数据,对此次火山喷发的量级和对全球气候产生的潜在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对我国境内以长白山天池火山为代表的活动火山的分布及其监测情况做了概述性介绍。  相似文献   

8.
火山灾害区划是防御和减轻火山灾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以中国境内规模最大、喷发危险性最高、潜在火山灾害最强的长白山天池火山为例,回顾我国火山灾害区划研究历史,讨论典型火山喷发活动引起的主要火山灾害类型、成灾机制和灾害效应,总结不同历史阶段各种不同类型火山灾害区划图的优缺点,并结合目前国际上火山灾害区划的研究现状和编图技术,对我国未来编制具有概率含义的火山灾害区划图的思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目前我国水文地质学界正在展开一项巨大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国水文地质区划的研究。不可否认,目前我国水文地质科学水平还很低,并且现有的水文地质资料还是很缺乏的,因此进行这项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难。但是由于苏联专家М.М.克雷浴夫和Б.Д.鲁萨诺夫的倡议和指导,并且他们先后发表了“中国地下水分区描述方法问题”和“关于中国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资料”的巨著,在这两部作品中已经初  相似文献   

10.
“全国第四届火山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交流我国火山研究与监测方面的成果,迎接在我国举办的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2006年国际学术大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火山工作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及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IUGG中国IAVCEI委员会和广西地震局,定于2005年11月在广西北海市共同主办“全国第四届火山学术研讨会”,欢迎全国同行及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参会。有关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允鹏 《黑龙江地质》1997,8(4):149-160
五大连池火山群是我国年青的火山这一,保存有我国最新,最典型的火 山地貌景观,还蕴藏有丰富的矿水资源,被誉为“中国火 山博物馆”,“中国矿泉水之乡”。  相似文献   

12.
<正> 前言矾山明矾石矿的发现时间,有的说宋代,有的说明、清。解放前,最早为1927年,进行过一些地质调查。解放后进行了正规勘探和补充勘探。关于该矿床的成因,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论:叶良辅(1931)认为属“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孙岳(1959)认为是“典型的低温热液矿床”,陈益朗(1964)认为是“中低温热液矿床”。70年代中期,热液观点开始动摇,出现了“火山热液型或火山喷气矿床(区测队田行舟,1975),“火山沉积再改造型矿床”(林奇、谢宪等,1980),“火山沉积—气液交代矿床”(李广有,1981)。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论述五大连池火山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火山活动史。根据45个钾氩法同位素测年资料,将更新世五大连池旧期火山划分为4期。五大连池火山是休眠火山,有以下火山活动的动力学信息:红外探测有局部相对温高地段,微弱地震,矿泉水中CO2气体来自岩浆分异作用;新构造运动抬升。应加强火山动态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姜福芝 《矿床地质》1983,2(4):11-18
建国以来,我国在火山矿床的地质勘探和研究工作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且有不少关于矿床成因和类型划分方面的叙述。作者近几年来有机会接触到一些这方面的工作。这里试将海底火山活动的重要产物之一——海相火山铁铜矿床作一个比较系统的成因类型的划分。限于水平,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介绍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及我国的世界遗产之后,着重论述了五大连池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保护区、我国历史文献记载喷发活动最话详细的近代火山、火山及矿泉研究具国内领先水平,火山景观的多样性,板块内典型火山及“中国矿泉水之乡”。并提出了制定保护规划、防治污染、正确处理旅游与保护的关系,健全管理机构和做好申报前期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东方 《矿床地质》1984,3(4):71-79
人们一般认为火山喷发与水成的煤及有机成因的烃没有什么内在联系。笔者根据所获的地质资料分析认为,东北地区中新生代多旋回的火山喷发与多期的聚煤、聚烃作用是纵贯本区的古裂谷形成作用中的各个环节,它们在时空分布和成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明显地受地球动力学机制制约。聚烃前的聚煤史无论在构造演化或物质转化上都对大型陆相油气田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云南腾冲大六冲火山机构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腾冲火山群位于我国云南省西部和缅甸交界处的腾冲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第四纪火山群,既有黑空山、打鹰山、马鞍山等一系列晚第四纪新期火山,也有早更新世以来有过喷发活动的大六冲、余家大山、来凤山等老火山。其中,位于腾冲火山区中东部的大六冲山势高峻,其顶峰是本区内的最高峰。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大六冲山体由一系列巨厚层爆发相火山碎屑堆积物和少量溢流相熔岩类岩石构成,喷发物类型极其丰富。在大六冲最高峰以南约100m处,首次发现存在着一个直径超百米的火山通道,可能是区内早期火山喷发的主通道,火山颈、熔岩穹丘、岩墙、爆发相与溢出相堆积物构成了大六冲完整的火山机构,在其周边多处地方还发现了因山体岩石破碎后形成的垮塌和滑坡堆积物。大六冲火山机构及其滑塌物的发现,不仅可以解释腾冲火山区大范围分布的火山碎屑岩的来源,也为防治以后类似大规模喷发可能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样本和未来灾害预警。  相似文献   

18.
论五大连池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介绍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及我国的世界遗产之后,着重论述了五大连池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我国历史文献记载喷发活动最详细的近代火山、火山及矿泉研究具国内领先水平、火山景观的多样性、板块内部的典型火山及“中国矿泉水之乡”。并提出了制定保护规划、防治污染、正确处理旅游与保护的关系、健全管理机构和做好申报前期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的礦產     
地下的热! 即令热量极为微小,但当它以凶猛的力量,通过地壳中的“气孔”——火山口,喷射而出时,也能够造成巨大的破坏。只有人在幻想小说里才把这个喷火的怪物想像得那样驯服。不久以前,人们幻想着不仅要征服火山的凶恶力量,还要学会怎样去利用地下深处的热——无穷无尽的廉价的能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关于这种热是怎样生成的,人们有过怎样的利用这种热的试验,本刊去年第9期所载B.斯特鲁耶夫的“地热”一文(译文载“地质知识”1955年12月号——编者按)已有阐述,那篇文章讲到在意大利已经把地下的热用于工业上,在冰岛、日本和其他国家也已小规模地加以利用,那些国家火山现象是特别强烈的。今年三月,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一次全苏利用苏联境内地球内部热能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全面地讨论了实际利用苏联领土上地下热量的巨大资源的命题。下面就是这个会议的几位参加者所写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来中国研究者在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在国际上关于地球内部流体及其作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学者在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研究上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主要表现在火山地热区和非火山地热区两大方面,在火山学、地热学、环境学、大地构造学、地震学等五个学科领域都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