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0年6月发射的ROSAT卫星完成了全天的X射线巡天观测,得到了包括18811个X射线源的ROSAT全天巡天亮源表(RASS-BSC)。通过对ROSAT亮X射线源不学对应体的证认,我们已经发现了7个激变变星,给出了这7个激变变星的低色散光谱,并根据它们的光谱特征及其它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了X射线源的若干观测资料及解释X射线源的几种理论,并对这些理论作了简单的讨论。希望对实测天文工作者和理论天文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先进宇宙学与天体物理学卫星(Advanced Satellite for Cosmologyand Astrophysics,简称ASCA,图1),也被翻译为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高新卫星,是日本成功发射的第四颗X射线天文卫星  相似文献   

4.
宇宙信息     
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塞卡X射线天文台(CXO)发回了X射线波段所能观测到的最深视域的图像。在天炉座里发现了一个以前未曾看到过,但20年前就已预言过的新型类星体。 和以往发射的X射线卫星相比,1999年7月发射的“钱德拉塞卡”所载的测试设备是最好的。以前的记录保持者是ROSAT天文卫星,  相似文献   

5.
应用X射线源的航天器姿态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X射线源和X射线探测器、准直器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应用X射线源测量航天器姿态参数的原理和方法。对X射线星扫描仪的结构、扫描观测X射线源方法和矩形准直器响应函数等做了介绍,较详细地论述了应用单准直器X射线星扫描仪和差分准直器X射线星扫描仪确定航天器姿态参数的测量模型,并进行了二者间的比较和分析。简单讨论了X射线星扫描仪测量建模和应用测量模型拟合航天器姿态参数的算法问题。最后,对采用编码孔径系统确定航天器姿态参数的方法做了概括性介绍。  相似文献   

6.
《天文爱好者》2012,(4):46-49
九十年代,在美国发射的高能天文卫星之中。“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简称CXO,习惯上称为Chandra)无疑是最重要的。它于1999年夏天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一种新型的太阳X射线耀斑.这种耀斑具有以下特征:一个耀斑X射线爆发含有三个相位,在每一个相位中无论X射线辐射的性质,还是X射线源的位置都明显不同.在初相,X射线辐射显示脉冲性,在末相,脉冲性则被缓变性所战胜.在耀斑发展中X射线源慢慢上升,并且自始至终连续释放能量.我们分析了这些特征并对产生这类X射线耀斑的动力学过程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XO)成功之后,欧洲发射了“牛顿卫星”(X-ray Multi—Mirror Mission——Newton,简称XMM—Newton,题图)。这二者常被称为二十世纪末高能天文卫星中的双璧。  相似文献   

9.
这篇报告扼要地叙述了太阳耀斑硬X射线爆发的观测结果,着重介绍时间轮廓、能谱特征、X辐射的偏振以及硬X射线爆发源的位置和结构。全文共分六节,第一节简要地介绍太阳硬X射线爆发的观测史及“太阳峰年”卫星和“火鸟”卫星上的仪器,第二节描述两类太阳硬X射线爆发的特征,第三节描述能谱特征,第四节给出X辐射偏振的观测资料,第五节叙述太阳硬X射线源的位置和结构,最后,在第六节里提出我们对今后从事这项工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天文卫星获取的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操作生成可以发布给科学用户的数据产品,数据预处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它是数据发布的基础。以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的中能X射线望远镜及天宫二号上伽玛暴偏振探测仪为例,详细介绍了数据的预处理步骤和方法。提出了一套数据预处理的步骤,并给出数据解析的策略和时间计算方法等,这对中国天文卫星数据处理系统的研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67年,休伊什和贝尔发现的脉冲星即被证明为具有强磁场的中子星。稍后,人们又发现蟹状星云中子星发射X射线脉冲。20世纪70年代"乌呼鲁"卫星发现,半人马座X-3和武仙座X-1也有周期X射线脉冲发射,它们的脉冲周期分别为4.84秒和1.24秒。这些X射线源现在称为"正常X射线脉冲星"。正常X射线脉冲星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个中子星,它们的辐射能来自旋转,另一类是双星系统内的中子星,它们的辐射能由引力很强的中子星从吸积的伴星物质中得到。1979年12月,格利高里和法尔曼用"爱因斯坦天文台"观测新发现的可变射电源时,在仙后座里拍摄到一个奇怪的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γ天文卫星COS-B观测数据的成像分析,我们在近银河中心区域找到一个新的γ射线源.图1为对50—150MeV能区γ射线的成像结果.图1中的“+”号为双星射电脉冲星PSR1820-11的位置,在γ射线成像误差范围内与γ强度峰的位置相符.  相似文献   

13.
活动星系核(AGN)是宇宙中最奇特的天体之一。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波天体,其中X射线波段的发射功率占到全波段功率的50%左右。AGN的X射线辐射研究涉及天体物理中的最基本问题,例如能量产生、辐射机制和宇宙论等,而Chandra X射线卫星的高分辨率图像和光谱对这一研究有着重要作用。以Chandra卫星的部分观测结果为例,简要介绍了几类不同类型AGN的X射线辐射研究进展:(1)宽吸收线类星体APM08279+5255(z=3.91)的X射线谱分析,以及高红移类星体的观测概况;(2)Seyfert星系NGC 4151延展X射线发射问题的解决,及NGC 1068X射线辐射与光学波段的高激发态发射线([OⅢ]λ5007)有很强相关性的发现;(3)6个BLLac天体样本的X射线环境分析;(4)射电星系X射线喷流的观测等。  相似文献   

14.
之前的本系列文章中,主要介绍了紫外一光学一红外波段的空间望远镜,从本期开始将把目光转移到高能电磁波段,首先介绍的是X射线波段的天文卫星。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除了美国的“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另一个对伽玛射线天文学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空间望远镜是意大利与荷兰联合研制的“‘皮波’X射线天文卫星”(BeppoSAX,图1)。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处理天文卫星COS-B的数据,我们首次获得了Cygnus X-3的γ射线像,并且发现了150—5000 MeV高能γ辐射与2—12keV X辐射强度的负相关现象,即X射线高态时的γ辐射比低态时弱. γ-X负相关现象可以用吸积盘X射线冕区中密集的X射线光子对γ射线的吸收作用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代是X射线天文学空前发展的时代,自美国的“乌呼鲁”卫星成功之后。世界上的各航天大国分别发射了自己的X射线卫星,累积有十几个之多。  相似文献   

18.
目前空间天文已取得了全波段的发展,但在大于25Kev的硬X射线波段进展缓慢,这是因为大多数宇宙X射线源的能谱较陡,在该波段的流量较小,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用于该波段的探测器的本底计数太高。本文对空间硬X射线探测器的本底组成及估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密近双星中的 X 射线源的发射机制.本文提出:在致密星(中子星或黑洞)的吸积所形成的 X 射线发射区中,电子对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模型可以定性地说明 X射线双星所具有的几个一般的观测特征,即:1.它们的 X 射线光度都在10~(36)—10~(38)尔格/秒范围中.2.X 射线能谱为幂形式,或热韧致形式.3.热韧致谱的温度数量级为10~K.4.当光度涨落时,能谱形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X射线双星是包含一颗吸积致密星(黑洞、中子星或者白矮星)的双星系统,是宇宙中的重要天体.对它们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双星演化、吸积盘和致密星物理,而且也有助于对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历史甚至宇宙学模型的认识.本文的目的是讨论X射线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涉及到Be/X射线双星、低质量X射线双星、极亮X射线源和激变变星.第1章我们简要介绍了双星演化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