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辽东硼矿的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辽东硼矿的成矿机制及建立成矿模式, 分析了含硼岩系、镁质容矿岩石、区域变质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构造等四大控矿因素, 发现含硼岩系具富硼特征, 容矿岩石具富镁特点并可成为硼质的沉淀剂, 含硼岩系中硼在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活化形成含硼热液, 含硼热液在有利的构造空间交代镁质岩石即可形成镁硼酸盐型硼矿.含硼岩系、镁质容矿岩石是硼矿形成的物质基础, 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构造活动是硼矿形成的必要条件.辽东硼矿成矿模式为原始火山-沉积初始富集和部分熔融含硼热液交代镁质岩石.   相似文献   

2.
辽东-吉南硼矿的控矿因素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从区域成矿理论出发,分析了含硼岩系、镁质容矿岩石、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热液交代作用、构造控制和改造等4大控矿因素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含硼岩系、镁质容矿岩石是硼矿形成的物质基础,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构造改造活动是硼矿形成的必要条件;辽东-吉南硼矿的成矿作用为原始火山-沉积初始富集和部分熔融含硼热液交代镁质岩石的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3.
辽东吉南硼矿是中国著名的大型硼矿,为了研究矿石与容矿岩石的关系,作者就以研究硼矿石的特征作为切入点。通过矿石的自然形态、矿石结构、矿石构造、矿石化学成分和矿化类型等的分析,揭示出矿石的形成与容矿岩石的地质特征有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①矿石与容矿岩石的矿物都是富镁质矿物;②矿石对容矿岩石具有交代继承的结构构造;③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容矿岩石具相似性的配分模式。从而得出辽东吉南硼矿的容矿岩石不仅为硼矿的形成提供有利的储存空间,而且对硼矿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岩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辽东地区硼矿床受控于华北地台东北部大石桥-凤城-宽甸古隆起构造带.元古宇辽河群下部里尔峪组含硼岩系呈W-E、NE向、长约350 km、宽60 km的长条带状展布.硼矿体发育于里尔峪组蛇纹石化镁橄岩或蛇纹石化富镁大理岩中,具有明显的层控和岩控特征.虎皮峪-红石砬子-清河近东西向线状紧密的复式背、向斜间多期次次级的背、向斜发育,表现出明显的塑性变形.硼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具尖灭膨缩现象.围岩蚀变强烈.大量的电气石化使围岩中硼元素的含量偏高;蛇纹石化镁橄岩或蛇纹石化富镁大理岩的Ca/Mg比值波动极大,表明其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含硼岩系的厚度与矿体的关系呈正相关性,当厚度超过35 m时就有可能成矿,且厚度越大,矿体的规模和矿石质量越好.在部分地区,赋矿的褶皱构造完全倒转,有里尔峪组的层序倒转,混合岩段反转至上部,且混合岩化明显增强,形成混合岩化花岗岩,而其下部250~600 m是含硼岩系,发育优质隐伏硼矿.据辽东地区硼矿体的这些特征,推测了4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张艳飞 《地质与勘探》2009,45(5):549-557
辽东硼矿区层状混合岩为含硼岩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各种变粒岩和浅粒岩呈整合接触而呈层状展布,在岩性上有过度现象。岩石中交代结构发育;与变质围岩相比,混合岩的SiO2、K2O、Na2O等组分均明显增加,而Fe2O3+FeO、CaO、MgO、MnO等组分明显减少,K2O/Na2O变化较复杂,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化与交代作用有关;微量元素具有与围岩相似的特征,稀土元素含量高于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变粒岩一致,具有典型的重熔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层状混合岩是变质围岩经选择重熔交代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正> 东北硼矿带位于辽东—吉南一带,处于中朝准地台辽东台隆东北部。矿床赋存于前震旦系辽河群含硼地层中,即中、深变质岩系所夹钙镁硅酸盐、镁质碳酸盐岩内,属沉积变质-混合岩化热液交代硼矿床,具多期成矿特点,伴生有多种有用矿产可供综合利用,是我国硼矿床的主要类型。据矿物组合划分出不同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7.
环山菱镁矿床为富含镁质岩石经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沉积变质热液交代矿床。含矿岩系为下元古界兴东群建党组变质岩。矿体具有一定规模,氧化镁品位高。矿床开发条件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七里坪硼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从岩石学角度看是方解石岩,它们由硼矿物和方解石组成,二者都是含硼气液交代白云石大理岩(围岩)的结果,矿石的化学成分既富钙又富镁,钙来自方解石,镁来和硼矿物,贫其它成分,因此夕卡岩型硼矿床不是传统的镁夕卡岩矿床,而是钙镁质夕卡岩矿床。  相似文献   

9.
辽东后仙峪硼矿床含硼岩系中产出有电英岩,与硼矿床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发现矿区内电英岩呈层状分布于硼矿体的顶、底板,常夹于变粒岩层中,具完好的条纹条带状构造;在判别硅质岩成因的TiO2-Al2O3和(K2O+Na2O)-A l2O3二元图解上,投影点均落在海底热水沉积硅质岩区;δEu和δCe均为中等程度的负异常,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左倾明显,这些特征表明后仙峪硼矿床含硼岩系中的电英岩为热水沉积岩,与其关系密切的后仙峪硼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硼矿床。  相似文献   

10.
含硼方解石岩是矽卡岩硼矿床的特征含矿岩石,是含硼气液直接作用于白云石的结果,由于它是组成矽卡岩硼矿床的主要岩石类型,而且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既富钙、又富镁,因此矽卡岩硼矿床应当是钙镁质矽卡岩矿床,同时它的产状也与一般矽卡岩金属矿床不同,硼矿物一方解石相的提出,不仅具矿床学上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小砬子沟硼矿的赋矿地质条件和物化探异常特征,阐述了该矿床硼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小砬子沟硼矿区硼矿床的成因为层控火山沉积变质再造式矿床,严格受辽河群里尔峪岩组一段含硼蛇纹岩的控制,并受褶皱构造的影响.野外地质和物化探工作表明,该矿区具有成矿的层控性和再造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辽东硼矿赋存于辽吉裂谷中央凹陷带内的里尔峪组地层中,形成于火山活动与蒸发沉积交替旋回的环境,后期经历了低压角闪岩相至混合岩化变质作用,属沉积-变质型硼矿床,主矿区包括有后仙峪、翁泉沟和砖庙-杨木杆三处。混合岩化作用使裂谷早期喷发的酸性火山岩发生原地重熔,形成大量层状产出的混合花岗岩、变粒岩和浅粒岩。文章利用LA-MC-ICP-MS技术对砖庙-杨木杆矿区明安硼镁矿体下盘,与上部地层发生同构造变形的层状混合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的测定,尝试解决明安硼矿的成矿时代问题。混合花岗岩的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具有核-边结构,核部的震荡环带为岩浆成因,边部为变质增生成因。锆石核部的U-Pb定年结果表明: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29±3)Ma(MSWD=0.8),Th/U值为0.4479~1.1309。因此,笔者认为(2229±3)Ma年龄代表了层状混合花岗岩原岩——酸性火山岩的喷发时代,也代表了硼镁矿的初始含硼蒸发岩形成时代的下限。  相似文献   

13.
罗勇 《矿床地质》1992,11(3):277-285
镁质碳酸盐岩型温石棉矿床是成矿热液交代镁质碳酸盐岩生成的,一般均产于地台环境。按地台稳定性不同,成矿环境分为地台隆起区的基底建造类型和地台拗陷区的盖层建造类型。产于地台隆起区的矿床,以前震旦纪镁质碳酸盐岩为控矿层位。产于太古代及早、中元古代深变质结晶基底中的矿床,由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过程中的变质热液交代碳酸盐岩成矿。产于晚元古代浅变质褶皱基底(扬子准地台)中的矿床,以岩浆期后热液或接触交代(湿矽卡岩)热液为成矿热液来源。产于地台拗陷区的矿床,均以震旦纪镁质碳酸盐岩为控矿层位。其成矿时期较晚,一般与拗陷区内岩浆活动同期,由岩浆期后热液或接触交代(湿矽卡岩)热液对镁质碳酸盐岩进行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辽东-吉南硼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及O、C、B同位素特征的研究,结合数学地质方法分析认为辽东-吉南地区早元古代硼矿的成矿作用可分为沉积成岩成矿和变质-混合岩化改造成矿这两个主要成矿期。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改造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辽东-吉南硼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及O、C、B同位素特征的研究,结合数学地质方法分析认为辽东-吉南地区早元古代硼矿的成矿作用可分为沉积成岩成矿和变质-混合岩化改造成矿这两个主要成矿期。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改造型  相似文献   

16.
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金虎 《地质与勘探》2020,56(4):878-888
马达加斯加石墨矿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大。对马达加斯加东部及西南部3个典型石墨矿床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发现其石墨矿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矿石工业类型以大鳞片晶质石墨为主,自然类型可分为片岩型、片麻岩型及变粒岩型,石墨矿赋矿地层为Graphite岩系。对含矿岩石进行主量元素分析,认为其原岩为富含有机质、富铝的砂质、粉砂质、泥质沉积碎屑岩;形成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区域和大陆岛弧区域。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床的形成均经历了多次变质作用,富含有机质岩石主要通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晶质石墨矿床,并在混合岩化及深层次韧性剪切作用下进一步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辽东古元古代镁质非金属矿床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克勤  陈从喜 《地球科学》2000,25(4):346-351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裂谷里尔峪组和大石桥组中分别分布有富镁质的碳酸盐岩建造, 其中产有硼矿、菱镁矿、滑石、岫岩玉等大型-特大型矿床.这些镁质非金属矿床的形成先与古元古代的蒸发岩系有关, 然后经历了吕梁期区域变质和热液交代变质改造, 以及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改造等成矿系统作用过程.其中, 镁质碳酸盐岩建造、成矿构造、成矿流体对镁质非金属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些矿床也是古元古代矿源场、流体场、热场(能量场)、应力场等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耦合和后期构造-岩浆作用叠加改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