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随着高密度工厂化养殖和海水污染的日益严重,诸多鱼类疾病相继出现,导致用药成本上升和死亡率提高,对渔业养殖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文章通过对27家鲆鲽类养殖企业单位成本变动分析,研究鱼用疫苗使用的直接经济效用和间接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鱼用疫苗的使用不仅节约鱼药的使用量,同时降低鱼苗的死亡率,给鲆鲽类养殖产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鱼用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卫华  陆承平 《海洋科学》2003,27(11):24-26
免疫预防是通过刺激鱼类免疫系统 ,使其产生特异的免疫反应来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 ,从而降低由疾病引起的损失。10年前 ,人们预测建立在基因工程技术基础之上的鱼用重组疫苗将会弥补传统疫苗的不足 ,能够有效的预防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 ,基因工程疫苗能够预防从病毒、细菌到寄生虫所引起的疾病 ,与传统疫苗相比 ,基因工程疫苗更为安全可靠。鱼类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已有10多年 ,有必要对其作一全面的了解。1基因工程疫苗的特点基因工程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 ,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系统并表达出该病原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水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在水产养殖中药物的滥用和非法使用问题严重,药物在水产品中大量积累,严重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伴随中国加入WTO。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对中国水产品中抗菌药物的残留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水产品出口在短时间内多次遭遇“绿色壁垒”。自2002年1月25日欧盟宣布对中国出口的动物源性食品实行禁运后,中国水产品出口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对水产品中抗菌药物的残留研究已经迫在眉睫,国外学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较早,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就水产养殖中各类常用的抗菌药物在鱼、虾体内的残留研究现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检测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对中国水产养殖中药物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洋信息》2000,(3):32-32
国外开发应用的一些鱼用饲料添加剂,具有增强鱼类抗病力、促进鱼类生长、提高饲料效率等功效。现介绍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姚海静  韩高尚  高迎莉 《海洋科学》2020,44(10):133-142
疫苗是一种针对特定疾病并改善免疫者免疫力的生物制剂。疫苗能刺激免疫者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免疫者的抗病能力,达到免疫保护的效果。浸泡免疫是鱼类特有的免疫接种方法,该方法能简化人工操作、减少工作强度、降低鱼体应激、刺激鱼体的黏膜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免疫工作。正确的疫苗使用有助于提高疫苗的效果。作者对鱼类黏膜免疫机制、鱼类疫苗浸泡免疫方式、浸泡免疫策略优化的方法、浸泡免疫面临的问题以及浸泡免疫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综述,以期为鱼类病害防治和鱼体免疫增强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随着养殖环境日趋恶化和人为原因导致的水质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使我国的养虾业依旧面临着流行性病原(细菌、病毒和真菌)的考验。为了从源头上防治和根除这些疾病,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对虾的先天免疫特别是溶菌酶(Lysozyme)和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及其基因工程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有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7.
纤毛虫诱导鱼类免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纤毛虫诱导鱼类发生免疫反应的类型,免疫反应机制以及纤毛虫疫苗的研究现状。鱼类对纤毛虫诱导产生免疫反应的研究多集中在小瓜虫诱导鱼类免疫反应的研究。鱼类对瓜虫免疫保护机制已基本弄清且已成功研制出小瓜虫疫苗,这是目前唯一的应用于实验室的寄生原生动物疫苗。  相似文献   

8.
随着渔业养殖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各种鱼病的爆发成了影响渔业养殖的制约因素之一,对鱼病防治与控制问题也相应突出出来。研究安全、有效抗防病药物和添加剂十分重要。据Raa等1992年报道,疫苗能降低水产养殖动物爆发疾病的危险,但现有疫苗特异性强,尚无一种抗多种重要流行疾病的有效疫苗。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可用来避免和控制鱼类的急性感染,但是由于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细菌抗药性等问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2],因此免疫增强剂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免疫增强剂可以不同程度增强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对疾病抵抗力。…  相似文献   

9.
以亚洲地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e Virus)流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同源性较高的HA1(Hemagglutnin,HA,血凝素)和NP(Nucleocapsid protein,核衣壳蛋白)进行全基因序列分析,优选出HA1蛋白的主要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以及NP蛋白的主要CTL(Cytotoxicity T lymphocyte,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依据这些优选表位,设计了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基因工程疫苗.构建了基因工程疫苗表达载体pRSET-AIV,外源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得到良好表达.表达产物免疫小鼠后,血清中IgA和IgG抗体水平明显上升,在体外培养脾细胞可产生IL-2、IL-4和IFN-γ细胞因子.验证了该H5N1亚型基因工程疫苗的抗原性,证实该基因工程疫苗在免疫小鼠体内激发体液免疫的同时调动了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0.
鱼类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免疫是通过胃肠粘膜系统进行抗原呈递.较传统的注射和浸浴免疫简易便捷.是更为理想的免疫途径。一般认为鱼的后肠是摄取抗原的主要部位,口服疫苗引起的免疫应答以粘膜免疫为主.系统免疫应答并不是很强。在口服疫苗的研制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使得这种疫苗迄今无法问世。本文围绕鱼类口服免疫的意义.作用机理以及口服疫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