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侧扫声纳及其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出发,自主开发了一款侧扫声纳数据处理软件,可实现侧扫声纳原始数据自动格式解析、参数提取统计、质量检查、瀑布图显示、增益调整、斜距校正等功能,并能够在侧扫声纳数据瀑布图回放的同时进行镶嵌图的制作。该软件系统已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的侧扫声呐数据处理工作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侧扫声纳标准数据存储格式制定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我国近海专项调查获取的大量格式不同的侧扫声纳数据统一管理及应用问题,本文在XTF、SDF、Qmips、JSF等几种常用侧扫声纳数据格式解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以XTF格式为基础,制定一种新的侧扫声纳数据存储格式(SSF)作为标准数据格式。同时编制程序软件将不同格式的侧扫声纳数据转换成标准格式,并将测线信息、元数据信息统一输出,实现了海量多源异构侧扫声纳数据的统一管理,建构起不同格式侧扫声纳数据管理与应用之间的桥梁,利于更好地将侧扫声纳数据应用于海底地形地貌及海底信息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根据侧扫声纳影像的特征,提出了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纹理分析的声纳影像纹理提取方法,对不同的纹理特征参数进行量化分析,生成侧扫声纳纹理图像,并建立侧扫声纳图像纹理数据库,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郭军  马金凤  王爱学 《测绘工程》2016,25(11):50-53
从侧扫声纳原理出发,深入研究XTF格式的侧扫声纳数据结构,对其进行自动解码,提取各种统计参数及声纳回波强度信息,编程自动生成侧扫声纳瀑布图,实现侧扫声纳数据可视化。以南海某海域实测XTF格式侧扫声纳数据为例,进行解码和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形成的侧扫声纳图像完全满足海洋地质调查需求,对识别海底微地形地貌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深入分析目前侧扫声纳数据管理及可视化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及海洋地质调查中侧扫声纳数据的特点,基于C#语言实现了侧扫声纳数据管理及可视化软件的开发,并通过实测数据对软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满足海量级别的侧扫声纳数据处理、管理及可视化的需求,为科学高效地管理及展示侧扫声纳数据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侧扫声纳系统是现代海洋测绘与制图的重要工作,通过对原始声纲图像进行严格的几何纠正,使其具有精确的地理编码参考特性,从而扩展声纳图像的应用领域,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侧扫声纳系统及原始声纳图像成像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声纳图像的几何纠正问题,建立了一个实用的几何纠正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侧扫声纳影像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SVM和GLCM的侧扫声纳影像分类方法,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其纹理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纹理特征进行筛选,选择适合侧扫声纳影像的最佳纹理特征,结合侧扫声纳影像的回波强度,应用支持向量机对侧扫声纳影像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纹理特征结合回波强度的支持向量机分类精度高于只依靠回波强度的支持向量机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8.
以南海某海域实测侧扫声纳数据为例,研究侧扫声纳图像的数字镶嵌技术方法,对关键步骤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对原始侧扫声纳数据进行导航数据校正、海底线跟踪、斜距改正、TVG校正、船速校正、地理编码与重采样、拼接与镶嵌等处理,生成大区域、大范围、高分辨率、无缝拼接的侧扫声纳图像。实验结果证明声纳图像数字镶嵌技术的有效性,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拖曳作业模式会引起侧扫声纳条带图像错位和畸变,并给基于地理编码的条带图像整体拼接以及海底目标的识别和判读带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共视目标的相邻侧扫声纳条带图像分段拼接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侧扫声纳条带图像预处理、基于共视目标的分段匹配、基于小波变换的公共覆盖区图像信息融合,最终实现了相邻侧扫声纳条带图像拼接,最大限度地削弱了错位和畸变对声纳图像质量的影响。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GLCM的算法IGLCM用于侧扫声纳影像的分类,IGLCM反映像素与其邻域像素的灰阶联合分布,全面描述像素与其邻域像素所在区域的纹理特征。利用GLCM和IGLCM分别提取4种纹理特征,应用支持向量机对侧扫声纳海底底质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IGLCM分类精度优于GLCM,更适合侧扫声纳分类。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荣成近海实测侧扫声纳数据为例,利用CODA镶嵌软件制作了该区侧扫声纳数据镶嵌图,对声图增强处理、海底追踪精度分析、声图重叠区处理三个关键点做了详细分析,发现声图增强处理可有效均衡声图灰度,提高镶嵌声图分辨率;海底追踪精度越高侧扫声图左右通道的拼合度越高,镶嵌声图连续性越好;声图重叠区处理可有效减小拼接痕迹提高镶嵌声图的质量。通过对侧扫镶嵌声图制作效果的分析,发现侧扫声图镶嵌技术可提高海底目标物的分辨率及连续性,是区域性海底地貌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道测量中侧扫声纳声强数据中的噪声问题,分析侧扫声纳海底杂波的统计模型,提出基于ping数据的经验模态分解抑制噪声方法。结果表明,从ping声强数据中减掉周期小于4的模态后,声强数据可较好地服从Gamma分布,并保持声图中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侧扫声纳受海洋复杂环境影响大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邻条带共视目标的方法,并结合声纳原始记录文件中航向、姿态等信息,对侧扫声纳位置及航向等进行修正,实现了相邻条带拼接,对拼接后的图像分别采用加权平均和小波变换的方法进行融合处理,并使用信息熵对图像质量进行了评价.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侧扫声纳图像分辨率高测深精度低而多波束声纳图像分辨率低测深精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UFR的声纳图像自动配准与融合方法。该算法检测同一区域内侧扫声纳图像和多波束图像的特征点,通过最近邻匹配获得匹配点后,计算图像间的变换矩阵,利用空间变换完成配准,采用加权融合法实现两者的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鲁棒性,配准精度达到像素级,可实现两者的高精度自动配准与融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影响侧扫声纳拖曳速度因子,并提出了实际工程中设计拖曳速度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基于数据融合的侧扫声纳图像处理的特殊过程。根据现代侧扫声纳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声线跟踪法进行斜距改正,同时对目标阴影区进行了处理;对文献[1]的灰度不均衡的改正算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小波变换检测出灰度突变区,根据剔除突变区后计算的灰度改正系数进行航向上的灰度改正,并用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了验证;鉴于波束展宽效应对远场目标造成的拖尾效应,论述了对拖尾效应使用的去卷积的改正算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底质地的特点,利用底质图像的灰度纹理共生矩阵和灰度均值作为特征参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训练支持向量机的神经网络(SVM),对海底底质图像进行自动分类。本文以海底侧扫声纳图像为例,通过实测数据验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网络实现海底底质分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本文利用灰度纹理共生矩阵和两个分维数作为特征矢量,采用遗传算法训练BP网络,进行海底底质监督分类。以海底侧扫声纳图像为例,通过实测数据验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侧扫声纳与单波束测深仪在探测海底障碍物上的优缺点,提出了综合使用两种探测方法、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优势,更精确地测定海底障碍物的位置、长度、宽度、高度等要素。  相似文献   

20.
利用局部窗口内的灰度纹理共生矩阵的统计量、灰度均值和两个分维数作为特征矢量,利用SOFM网络进行非监督分类侧扫声纳海底图像,通过实测数据验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