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对神府-东胜新矿区的地质、水文地质、火烧岩及其相关的工程地质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程地质分区(亚区),得出了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无威胁场地、地基的不良地质现象存在的结论,同时指出需注重个别亚区承载力低、边坡失稳等问题的存在与处理。   相似文献   

2.
卢恒 《吉林地质》2023,(3):79-83
通过对吉林省长白县十九道沟高岭土矿的工程地质详细调查,从矿区自然地理及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第四系覆盖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确定矿区工程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湘中斗笠山矿区强排疏干岩溶水产生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进行了地面塌陷成因、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今后本区或类似矿井的开拓,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湘中斗笠山矿区强排疏干岩溶水产生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进行了地面塌陷成因、形态牲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今后本区或类似矿井的开拓,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临涣矿区煤系风化带及其水文工程地质意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调查分析临涣矿区大量钻孔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煤系基岩风化带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矿井突水及井筒破裂情况,初步讨论了风化带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孔逊  龙庆 《矿产与地质》2015,(2):261-266
通过对龙湖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的分析,结合矿区地质背景和抽水试验资料,划分了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类型和工程地质条件类型,并对矿山工程地质进行评价,提出了矿床开采可能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以后安全采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矿区地层岩性、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依据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了矿区边坡的软弱层面,同时对矿区南帮(非工作帮)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第四系松散层具饱水性质,新近系地层以膨胀性的粘土(岩)为主,可塑性较强,易崩解,抗压、抗剪强度低,煤系地层以软岩为主,力学强度亦低,矿区工程地质特征为二类一型。据此预测了该区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珊瑚矿床是南岭西段钨锡成矿带上一大型石英薄脉带型钨锡矿床。研究开采超40年的在采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同类地下开采的薄脉带型矿床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矿区含(隔)水层、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径排、地下热水特征及矿坑充水因素分析,确定了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型,并预测了-200 m中段涌水量;开展工程地质编录,岩石力学性质测试,划分了松散、块状碎裂和块状完整坚硬工程地质岩组,确定了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型;调查了矿区环境地质情况,确定矿区环境质量良好。基本查明珊瑚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后续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矿区地下水类型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进行分析,经统计、计算矿坑涌水量,确定了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划分出矿区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了矿体及顶底板围岩力学性质,对岩(矿)体结构类型、完整性等进行了详细统计,明确了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了矿区的环境地质情况,确定了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基本查明了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充分体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在矿山开采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几个问题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是矿产普查勘探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矿产资源经济合理的开采和矿山生产的安全,因而要求提供的资料能够作为矿山开采设计的依据。 建国以来,进行了大量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特别是近几年来,在22个省(区)地质局开展的55个重点岩溶充水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回访调查和组织制订《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勘探规范》的过程,涉及到一些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上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仅就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把握乌鲁木齐市地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该地区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4类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成因及发育规律,并对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研究表明:该市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分布较广、危害性强,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论地质灾害风险识别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多年学术研究与实地“原型观测”,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识别或早期识别的六个因素,包括地质体边界形态(a)、成分结构(b)、初始状态(c)、激发条件(d)、环境因素(e)和成灾条件(f)及其时间变化(t),简称“六要素识别法”,可表示为R=f(a,b,c,d,e,f;t)。这些因素的变化决定着致灾体与承灾体遭遇的概率,从而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明方向。通过实际案例论证了典型因素变化导致的地质灾害,在思想上突破了以往过度关注于从已发生灾害事件推断未来风险的局限,推动从地质环境因素变化孕育地质灾害风险的研判,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防灾减灾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五华县地质灾害形成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华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其中以滑坡、崩塌为主,多分布在东南、南部花岗岩区、北部花岗岩风化土区等广大中低山及丘陵区,具有点多面广,灾害点个体规模小,稳定性差,活动频繁,地质灾害发育呈明显的地域性与季节性分布等特点。五华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是多种致灾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地层岩性是其形成的内在要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与类型;地形地貌与植被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外在条件,它制约着崩、滑、塌等致灾地质作用的形成;大气降雨是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激发因素,决定着地质灾害发生的速度和时间;人类工程活动是影响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采用避让、预防、监测及治理措施,做到避让与治理结合,以群测群防为基本手段,点状灾害以工程治理与生物防治为主;面状灾害以生物防治为主;采用点、面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西藏高原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水星 《福建地质》2008,27(4):420-424
依据西藏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貌条件、气候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将全区划分为3个灾害分布区,即藏东高山峡谷区、藏南高原湖盆谷地区、藏北高原湖盆区。并根据各地质灾害分区的地质构造条件、气候条件、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地形条件等,分析各区地质灾害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中不同的污染物可经过各种迁移转化途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威胁.土壤污染物中以重金属比较突出,其中Hg、Cd、Pb、Cr以及类金属As等对生物毒性显著,Zn、Cu、Ni、Co、Sn等对生物的毒性一般.利用1:5万敖汉旗幅水系及土壤地球化学勘查所取得的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单元素污染程度,并采用重金属元素毒性响应系数评价区域有毒元素潜在风险,得到研究区主要潜在生态危害元素为Cd、Pb、As,其中Cd元素危害最大,主要潜在污染因素为采石场、采矿场、垃圾场等人为地质作用因素以及原生地质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由地下采空造成地面突然塌陷而构成对管道工程的危害是最严重的管道地质灾害之一。通过对地下采空产生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对管道的影响和损害的讨论,分析了采空塌陷对管道的危害特征。在分析矿区地表移动与覆岩的破坏规律和采场采动影响下覆岩破坏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空塌陷区管道成灾机理及影响因素。然后提出了采空区输气管道安全保护措施,对采空塌陷区的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岩土地质与施工沉降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穿越长江河口,工程施工面临诸多技术难关。分析评价了所在区域的水文与岩土地质特征,阐述了工程施工特点及地面沉降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8.
孟伟  赫英臣  席北斗  龚斌 《世界地质》2007,26(2):259-266
参考德国的研究成果及其地质屏障的地质类型,提出地质屏障质量评价方法及如何进行地质屏障的地质类型划分;在此基础上充分论证了地质屏障对有害物质运移的阻滞效应。应充分利用地质屏障对有害物质在环境中运移的阻滞效应、对固体废物地上或地下填埋场进行优化选址,使其达到环境保护的永久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河北段穿越地带膨胀岩土的勘查研究,总结了该区膨胀岩土成因、成分及结构特征,对其胀缩特性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措施。阐述了用生石灰改良本区膨胀岩土的试验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苏志辉 《福建地质》2001,20(4):185-190
影响该区主要环境地质质量问题的灾害有斜坡变形,水土流失,地震烈度,地下水污染,地表水水质类型,地方病,河岸冲刷,地形地貌,放射性异常,有害元素异常,地质构造活动性,年降雨量,土壤类型,人为活动等15项因素,通过采用半定量多因素综合评判,应用计算机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较客观,合理地将该区的环境地质质量划分为质量好(A区),质量较好(B区),质量较差(C区),质量差(D区)4个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