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从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实际需要出发,介绍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地面沉降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思路、开发模式、实现方法和功能特点。该系统真实表达了研究区三维地层结构特征,逼真再现了地面沉降模型所预测的地下水流场、地面沉降发展变化过程,并虚拟表现出地面沉降可能造成的后果,为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及预测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三维可视化平台。  相似文献   

2.
常本春  陈锁忠  陈玲  徐网谷 《水文》2006,26(2):43-47
本文在研究孔隙地下水流可视化模拟系统框架的基础上,较详细地阐明了基于GIS的孔隙地下水流模拟概念模型的构建、模型的时间与空间离散、计算参数的自动赋值、模型的可视化拟合、模拟结果的可视化表达等的技术路线与实现的具体方法,基本实现了GIS与孔隙地下水流模拟模型的紧密集成以及孔隙地下水流模拟过程的可视化,为其它类型的地下水流可视化模拟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一些探索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流场三维流线可视化模拟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线对流场的描述是场描述的一种基本形式,在生成流线算法中质点追踪算法是简单而快速的。但是,质点追踪算法在流线行进过程中会产生歧义点。为了解决地下水流场三维流线可视化中质点追踪算法产生歧义点的问题,本文从流线的定义出发,以流线方向为K·J取最大值的方向为原则,提出了降维行进算法,并对一个理论模型定义的流场进行了流线可视化研究,实现了流场的三维流线模拟与可视化表述,其结果与理论研究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模拟技术是进行煤田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和矿区疏干排水设计的主要工具。该文以宁夏甜水河煤田为研究对象,根据矿区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确定模型边界条件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应用基于有限差分法的MODFLOW程序,建立地下水流三维模型,进而对煤田各开采阶段的地下水流场和涌水量进行预测,从而为煤田地下水有效防治和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详述了地质大数据可视化的研究内容,从应用角度可将其分为:表达三维可视化、分析三维可视化、过程三维可视化、设计三维可视化和决策三维可视化5类。针对地质大数据这5类可视化中涉及到的几方面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动态精细建模技术;基于CUDA+GPU集群的地质体属性场数据并行可视化技术;针对地质大数据的可视化分析技术;基于地质大数据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对这几方面关键技术的现状、技术路线以及实现效果进行了论述和展示。  相似文献   

6.
王菲  刘佩贵  彭洪涛  夏大金 《地下水》2013,(6):80-82,120
以某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工程为例,依据实测渗水试验及抽水一回灌试验数据,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该地区适宜的井群布置方式及井间距,并定量研究了该布置方式下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为该地区浅薄含水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该类浅薄含水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井群布置方式中,抽水井布设在地下水流场的下游、回灌井布设在地下水流场的上游更为适宜,合理井间距确定为110m;在适宜井间距条件下,对水位最大影响范围约为6.50km2,温度变幅大于1℃的最大范围约为0.28km2。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地下水可开采量模型计算及预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本文利用非稳定准三维水流--一维沉降耦合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解,以上海行政区为计算区域,对1981-1992年地下水采灌量、水位及土层变形量等实测资料进行数值模拟,利用1993-1998年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表明所确定的数学模型是合理可信的,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地下水可开采量及地下水流场和地面沉降的预报。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地下水流模拟软件在数据预处理、三维可视化效果等方面的不足,以Visual C++ 6.0为主要开发环境、OpenGL为三维图形显示与渲染工具,以地下水及其赋存地质体观测记录为主要数据源,实现了数据处理、建模、存储、调度、查询以及真三维可视化,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地下水动态模拟分析功能,实现了虚拟地理信息技术在地下水工作中的系统应用,具有功能开放、丰富、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济宁市地下水与地面沉降三维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济宁市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对引起地面沉降诸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建立了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位变幅之间的相关关系。集中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引起济宁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准三维地下水流模型和一维地面沉降模型。通过水力联系建立地下水与地面沉降耦合数值模型 ,运用有限元法对地下水渗流场和地面沉降量进行模拟 ,并对 2 0 0 0年和 2 0 10年地面沉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于军 《江苏地质》2001,25(1):27-32
简要介绍了地下水流面在维实体模型制作系统-GWT3D(V1.00)的实体建模技术及光线跟踪原理,对其绘图所需数据文件结构进行了必要说明,同时阐述了GWT3D的功能与特色,并给出了该软件在这地区绘制地下水流场三维实体模型的一个实用实例。GWT3D是由VisualC 6.O开发的Win32应用程序,采用Outloow98流行的动画工具条风格,能利用通和地下水流模拟软件(如Modfolw等)所提供的网格剖分及水位数据,给制近似逼真的三维地下水流形态,具有动画显示功能和TIF、BMP、GIF3种图像文件存储格式,是一个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计算机图像制作软件。  相似文献   

11.
Groundwater management requires complete visualization of aquifer characteristics to understand scientific aspects and hence remains a challenge, especially in hard rock terrains.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paper,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using 3D stratigraphic model, fence diagram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has been proposed to understand the groundwater status for effective recharge. The stratigraphy, groundwater flow, and groundwater fluctuations for the period 1999–2010 were analyzed. The total volume of formations, volume of voids, storage capacity, and quantities of recharge of unconfined aquifer system in the Nagpur urban area were estimated. The steady state groundwater flow model of Basalt formation was calibrated to evaluate the subsurface system using Processing Modflow (PMWIN 5.3.2). The calibrated hydraulic head is compared with field observed head. The comparative spatial analysis presents a simple integrated approach in identifying zones with falling groundwater trends suitable for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hard rock terrain in Nagpur urban area.  相似文献   

12.
Pore structures of porous media and properties of fluid flow are key factors for the study of non-Darcy groundwater flow.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directly observe pore structures and flow properties, resulting in a “black box” problem of porous media. This problem has hindered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groundwater flow mechanism at the pore scale. In recent years, 3D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has seen tremendous development. 3D printing provides digital models and printing models of porous media with clear internal structure. Thus,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flow processes at the pore scale based on real pore structures. In this study, 3D printing cores and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were coupled to conduct both laboratory a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in spherical porous media with different sphere diameters and periodic arrays. The LBM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a good agreement with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LBM and 3D printing, this approach provides a visualization of the complex pore structure and fluid flow in pores, which is a promising method for studies of non-Darcy groundwater flow at the pore scale.  相似文献   

13.
黄金柏  魏帆  李德标  王斌  桧谷治 《水文》2014,34(3):24-30
研究主要目的是以数值模拟的方法,再现选定的研究区域20世纪70~90年代地下水位处于较低水平的过程并推求地下水的补给过程。研究区为某流域入海口前10×12km2的矩形区域,基于研究区土层纵断面的物理条件,在平面二维的基础上,考虑含水层垂向水收支成分,利用地下水计算的基本方程式开发地下水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以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模型效率。对地下水位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模型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基于1966~2005年的数值计算结果,推求了研究区各含水层的补给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性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及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估等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罗跃  叶淑君  吴吉春 《岩土力学》2018,39(3):1063-1070
由于地裂缝研究及地表变形监测技术(例如GPS,InSAR等)的快速发展,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层水平位移受到关注。传统区域地面沉降模型虽然求解快速但不能模拟水平位移;比奥模型虽然能够模拟土体的三维变形,但模型求解的计算量较大,较少应用于大尺度的区域地面沉降数值模拟。为解决以上问题,推导了解耦三维地面沉降数学模型,模型推导过程显示:比奥模型假设法向总应力和不变,则可简化为解耦三维地面沉降模型;解耦三维地面沉降模型假设土体仅有垂向一维变形,则可简化为传统区域地面沉降模型。同时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解耦三维地面沉降模型可以作为比奥模型的替代模型和传统区域地面沉降模型的改进模型,用来模拟抽取地下水引起的三维区域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 landfill operation on groundwater flow behavior, a 2D horizontal groundwater simulation model was carried out. The model saved the memory of computer and time consumption, comparing it with the 3D groundwater flow model. However, the greatest difficulty is the assignment of the collecting pipe boundary at the study site. Therefore, a 2D vertical model was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change of the groundwater table above the collecting pipe. This paper focuses on examining the validation of the assignment of the collecting pipe boundary by applying the results of the 2D vertical model. The 2D horizontal model was coupled with the recharge model to solve th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groundwater flow.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nd iterative successive over relaxation were applied. The drainage volume of leachate collection was summed up in the whole landfill site and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volume of treated wastewater.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2D vertical model validated and can be applied to the 2D horizontal groundwater flow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6.
薛雷  李维朝  孙强  王媛媛  冶小平  黄鑫 《岩土力学》2010,31(6):2001-2005
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是建立较为简单的不规则准三维模型,FLAC3D也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提出了一种快速建立FLAC3D准三维模型的方法,即基于数字图像像素单元的位置属性建立FLAC3D准三维模型,并根据像素单元的颜色属性对所建立模型进行分组,以便实现对模型单元赋予不同属性材料或者建立不同功能模块(如开挖、回填)。借助上述思想,采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了IMAGE-FLAC3D接口程序,实现了FLAC3D软件建模的直观、快速和自动化。通过建立土石混合体有限差分模型和库岸滑坡有限差分模型,检验了该方法及程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借助强度折减法对所建立库岸滑坡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与极限平衡法所得结果相近,说明了所建模型的可计算性。该方法可作为数字图像服务于岩土工程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动态监测的三维可视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旭  黄家柱  杨树才 《水文》2006,26(4):47-50,14
本文针对构建地下水资源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详细介绍了在系统构建中如何利用离散控制点建立不规则三角格网(TIN)及采用混合体绘制技术对地下水水位、水温、流场等动态监测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的初步研究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具有十分发达的水系,防洪减灾形势依旧严峻,需要不断提高堤防安全监控水平。堤防渗流场是影响堤防安全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展渗流场特征识别是保障堤防安全的重要前提。为弥补常规渗流场监测技术的不足,本文基于主动加热光纤热响应测试(Actively Heated Fiber Optics Based Thermal Response Test,ATRT),以“长江第一崩”扬中指南村崩岸场地为例,开展了单孔热响应测试研究,初步探索了堤防渗流场精细化评价方法。结果表明:(1)ATRT得到的高时空分辨率(时间采样间隔30 s,空间采样间隔0.41 m)光缆温度响应数据,可以用于识别不同地层中的地下水流速差异;(2)研究场地内埋深较浅的粉细砂层和埋深较深的砾砂层中的地下水渗流具有不同的演变规律;(3)指南村崩岸场地内地下水渗流场与地表水具有一定的联系,地下水流速整体表现出“近岸大,离岸小”的特点,这是指南村崩岸灾害的潜在诱因之一。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ATRT在评价堤防渗流场特征的可行性。该方法基于单个钻孔即可获得高时空分辨率的地下水渗流场分布特征,在堤防渗流场评价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