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天津市深层基岩地下热水系统数值模拟中若干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市基岩地下热水具有密度随温度变化显著、存在水岩之间热交换的特点, 采用适合于描述深层地下热水水流和热量运移的压力场和温度场控制方程, 通过对渗流场、边界条件的合理概化和对初始条件、热储层缺失区域及倾斜断层等的合理处理, 使所建立的三维数值模型变得更为有效和实用.   相似文献   

2.
地热资源作为清洁能源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倍受青睐,而地下热水循环机理的研究是合理开发地热资源的前提。以关中盆地横跨山前冲积扇-黄土台塬-冲积平原三类地貌单元的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在地下热水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地下热水动力场、化学场和同位素场的研究构建了关中盆地秦岭山前地下热水的循环模式:地下热水主要来自第四纪末次冰期海拔2 006~2 032 m大气降水的补给,大气降水经秦岭山前断层破碎带向下渗透进入盆地深部,在异常高的地热梯度下受热后沿着渭河北侧导水断裂带上升。从补给径流区至排泄区,地下热水径流速度由快变缓,年龄逐渐变老(从21 097 a到31 809 a),水化学类型由HCO3—Na型向Cl—Na型过渡,水岩作用从弱到强,依次发生了溶滤作用、脱硫酸作用和去白云岩化作用,可交换岩石对地下热水18O的贡献比例依次为0%、10%、10%~25%。  相似文献   

3.
地热资源包括熔融岩浆、干热岩体和地下热水三部分。内陆山区型地热系统着重于地下热水资源的研究,主要包括热源、媒介、冷热水交换边界、热水道和地下热水富集区等要素。笔者通过对五台山地区地热异常反映、盆地边缘地下热水分布和垂直地温场特征等规律的分析,初步给出了五台山地区地热系统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
杨立顺 《地下水》2011,(4):11-12
汤泉的地下热水历史悠久,人们利用其自然出露的温泉进行洗浴、疗疾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地热资源类型为基岩裂隙型地下热水,热水区的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地温场在平面和垂向上表现为温度不均一。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成为地下热水赋存场所和深循环通道,深部热水沿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上升,形成浅层地下热水异常区。  相似文献   

5.
漳州盆地地下热水的来源和运移途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福建沿海一带大地构造情况,在分析了漳州盆地局部地质构造特征、地温场显示特征、地下热水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深度地下热水的化学组分之后指出:漳州地热区主要热源来自老断裂的重新活动,地下热水的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阐明了地下热水的入渗途径,其循环深度1500—2000m。结合成因分析,为今后进一步勘探和开发地下热水提出了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6.
地热资源是指在某一未来时间内能被经济而合理地取出来的地球表面以下的地下热能.其表现形式可为蒸汽、热水及高温岩体等。河南省目前开发利用以地下热水为主。地下热水形成需有热储层、盖层、流通通道及热源4个因素;可划分隆起带地下热水和沉降带地下热水2种成固类型。1地热资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0,(4)
昆明地热田马街(Ⅱ)块段位于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至黄土坡一线的昆明盆地西部,目前块段有地下热水开采井46眼,每天实际开采量为4 800 m3/d,全年为175. 2万m3/a,地热水开发用于疗养院、培训中心、度假村的康体、沐浴用水。在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一带由于热水井开采集中,井距小于影响半径,近30多年来,地下热水长期过量的开采,导致地下热水水位不断下降,水位年平均降幅超过1. 3 m,说明块段内地下热水补给量和开采量失恒,处于超采状态,将会对地下热水含水层造成影响和破坏,地下热水的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的矛盾日趋突出。因此,采取加强地热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规划、科学开采,加强地热资源监测、研究等措施进行管理,合理开发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8.
地热资源包括熔融岩浆、干热岩体和地下热水三部分。内陆山区型地热系统着重于地下热水资源的研究,主要包括热源、煤介、冷热水交换边界、热水道和地下热消沉事集区等要素。笔者通过对五台山地区地热异常反映、盆地边缘地下热水分布和垂直地温场特征等规律的分布,初步给出了五台山地区地热系统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奇村地热水动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平 《地下水》2005,27(2):123-124,128
以奇村地热站六年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在短期内疗养区地下热水的水位、水温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规律,提出了合理开采利用地下热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地热田越流含水系统中地下热水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层基岩地下(热)水水化学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急需定量而仿真地模拟和预报天然状态和各种人为工程经济活动下地下(热)水流动及溶质(或污染物)的运移。在充分认识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温压变化和越流条件的昆明市地热田深层基岩地下热水系统中水流和溶质运移的准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模型用于开采条件下地热田地下热水水位及 F、Cl浓度的模拟,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仿真性,拟合误差一般小于 2%~5%,表明模型合理、可靠。应用所建模型预测了开采条件下昆明市地热田II块段地下热水流场和溶质浓度动态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控制地下热水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下热水运移数学模型简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评价地热资源的方法:①用容积法(热储法)计算地热资源量;②用解析法和数值法求解描述热水流动和热量运移的数学模型,模拟和预测地下热水系统的水动力场和温度场的时空变化。这些模型既有稳定流的,也有非稳定流的,并已从一维模型发展到二维模型再到三维模型。描述地下热水流动和热量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模型,是目前流行和先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26口钻井的系统测温数据、1690个油层温度和21口自流热水井的资料,分析鲁两北平原地温场的特点和地下热水的赋存条件,提出地热田的基本模式,评述地区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低温地下热水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其成因及赋存规律的研究,是合理勘探、开发的基础。本文从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入手,根据地热传导原理,研究了传导型热储的发育条件,划分了主要热储类型。在此基础上,对井(孔)中热场及井液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井液温度分布曲线及井液温度变化与地层的对应关系。该成果对勘探开发地下热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低温热储及其井中热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耀军 《地球学报》2000,21(2):207-211
中低温地下热水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其成因及赋存规律的研究,是合理勘探、开发的基础。本文从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入手根据地热传导原理,研究了传导型热领教的发育条件,划分了主要热储类型在此基础上,对井(孔)中热场及井液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井液温度分布曲线及井液温度变化与地层的对应关系。这一成果,对勘探开发地下热水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3,(4)
地下热水水质是地下热水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地下热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其为制定地下热水合理开发利用方案提供重要依据。研究地下热水水化学组分形成作用一直是国内外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重点。利用R型因子分析法对咸阳市区地下热水水样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研究可知:咸阳市区南部热水起源成因复杂,水化学成分多样HCO3·SO4-Na、Cl·SO4-Na型为主。北部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Na型,纵向上随深度增加基本不变化,其主要发生的水化学形成作用有溶滤作用和脱硫酸作用,次为阳离子交替吸附、脱碳酸作用和石膏的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昆明地热田深层基岩地下热水系统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现状的分析,建立了考虑温压变化和越流条件的岩溶热储层中地下热水的水流和溶质(污染物)运移的准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对开采条件下地热田Ⅱ 块段地下热水系统中水位及F- 、Cl- 、NH+4 、SO2-4 浓度的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合理、可靠,具有较高的仿真性。模型可预测不同条件下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流场和溶质浓度的动态变化趋势,为防治地下热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回顾了黑龙江省地热勘查历史,阐述了成控地热的地质构造背景条件,继而对各构造单元的热源、热储及地下热水成生环境进行了分析。在地热资源及地下热水成生的背景基础上,推算地热资源量和推断地下热水分布、埋藏及其规模和开发远景。  相似文献   

18.
山东莘县凹陷(聊城段)地下热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地区地下水成因和演化机制的研究不仅对于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为日后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提供重要信息。通过对莘县凹陷聊城段的地下热水的化学成分、同位素及其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进而对这一地区的地下热水的成岩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地下热水的形成受区内深大断裂和基底构造对地热形成的控制,地下热水补给是来自大气降水,为入渗变质水,水化学成分以易溶盐溶解作用为主,反映了地下水长期径流及深循环中各种水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沈国春 《福建地质》1999,18(3):156-161
简要介绍了连城县汽头地热的地质概况及地下热水资源特征,探讨了该区地下热水的成因,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山东德州凹陷地下热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典型地区地下水成因和演化机制的研究不仅对于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为日后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提供重要信息。笔者通过对德州凹陷的地下热水的化学成分、同位素及其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进而对这一地区的地下热水的成岩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地下热水的形成受区内深大断裂和基底构造对地热形成的控制,地下热水补给是来自大气降水,为入渗变质水,水化学成分以易溶盐溶解作用为主,其气体组分主要起源于大气、地壳和地幔的混合物,反映了地下水长期径流及深循环中各种水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