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日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2011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本刊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教授、测绘与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龚健雅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本刊编委会委员、武汉大学教授、测绘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建成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2.
《测绘通报》2011,(12):88-88
[本刊讯]日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2011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测绘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教授、测绘与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龚健雅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测绘学报》、《测绘通报》编委会委员、武汉大学教授、测绘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建成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近日,201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测绘地理信息界两位专家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周成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海洋局)副主任郭仁忠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成虎、郭仁忠兼任本刊编委。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8日,在纪念庄逢甘院士逝世一周年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北京举办了《庄逢甘院士纪念文集》首发式。首发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刘红旗主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端、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礼恒以及庄逢甘院士夫人等发表了追思讲话,赠送了《庄逢甘院士纪念文集》。  相似文献   

5.
正《测绘学报》第十一届编委会第三次会议于2016年10月20日在武汉召开,会议由武汉大学承办,同时得到海军工程大学的大力支持。陈俊勇院士、许厚泽院士、张祖勋院士、杨元喜院士、龚健雅院士、李建成院士、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倪庆华总经理等编委及编辑部工作人员共4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测绘学报》主编杨元喜院士主持,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院士致欢迎辞。《测绘学报》  相似文献   

6.
《全球定位系统》2011,36(6):I0009-I0009
2011年11月8日,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第五届理事会暨“北斗”产业化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同志、两院院士、北斗卫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成员张荣久、总参测绘局副局长范艺华、武汉大学原校长、工程院院士刘经南、科技部遥中心副主任景贵飞和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李建成院长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7.
2005年1月8日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黑龙江测绘局召开。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陈俊勇院士,国家测绘局王春峰副局长,中国工程院宁津生院士、中国科学院许厚泽院士及辛少华、曲探宙、陈立奇、鄂栋臣、李建成、秦为稼、李志刚、鲍英华、唐新明、李震、孙承志、何建庆、庞小平等17位专家学者及领导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8.
冯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7,24(3):F0003-F0003
2007年5月12至15日,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举办了以“经纬文化——求知、探索、创新”为主题的第二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来自国内6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特邀专家、导师代表和学院近百名博士生参加了论坛活动。论坛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作了专场学术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测绘学院王家耀教授作了题为《读书、沉思、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9.
5月24日,国家测绘局在武汉大学召集测绘领域的院士、专家开展专题研讨,听取对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测绘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滓生等20多位专家教授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31岁破格晋升为教授,32岁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入选测绘系统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3岁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34岁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5岁获湖北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其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6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测绘领域史上最年轻的院士,也是中国工程院此次新增选54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从选择测绘的那一天起,李建成就在这条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来,一个个荣誉是对他执著追求、辛勤付出的最好奖励. 时光追溯至1987年,那一年本科毕业后,李建成师从王昆杰教授攻读硕士,1990年硕士毕业,成为宁津生院士的第二位博士生,开始研究地球重力场这个"冷门偏门".多年奋战,不屈不挠,李建成在浩瀚科海迎风搏击,成长为该领域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1.
《浙江测绘》2009,(1):F0003-F0003
浙江省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被《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规划》列为六大信息化重点工程之一,由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立项,浙江省测绘局承担建设。2009年2月8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勇、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刘经南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浙江省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信息》2012,(1):175-176
<正>2012年1月18日,《地理空间信息》杂志编委会座谈会在武汉召开。《地理空间信息》杂志顾问李德仁、宁津生、刘经南、许厚泽、张祖勋、杨元喜和许其凤、龚健雅、李建成等九位院士,以及湖北省测绘局领导班子成员,湖北省测绘行业专家及湖北省期刊专家委员会的有关专家约5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1 1月 ,中国工程院传来喜讯 :我院教授王家耀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是继1 999年 1 1月高俊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后我院又一名入选的院士。王家耀教授 ,男 ,1 93 6年 5月生于湖北武汉 ,是我国著名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 ,博士生导师 ,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 961年从解放军测绘学院地图制图学专业毕业留校执教至今。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理事、测绘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学位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首届青年学术论坛“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数字浙江”分论坛2000年11月11日在杭州市省科技馆召开。来自我省各条战线的35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有在杭的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的领导和各省局的领导。开幕式由省科协副主席彭图治主持,省科协副主席阙端麟在会上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15.
李德仁教授,1939年12月生于江苏镇江泰县溱潼镇。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8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5年获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度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008年获苏黎士理工大学名誉博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张满满当当的行程安排表:赴南非参加地理信息标准化委员会工作组会议,参加对地观测与导航科学与前沿论坛,赴北京、郑州、沈阳等地开会,给学生上《测绘学概论》课程,赴香港参加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研讨会…… 对于刚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龚健雅来说,这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月.30多年来,龚健雅专注于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在他的字典里,很难找到"休息"和"空闲"这样的字眼.一年365天,龚健雅有超过2/3的时间呆在实验室和往返于世界各地. "在科学的殿堂里,决不允许庸庸碌碌,唯勤奋才能取得入门证."这是龚健雅常对他学生的告诫,几十年如一日,他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7.
第十八届中国遥感大会定于2012年10月19日-23日在武汉保利白玫瑰大酒店召开。本届会议包括大会特邀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第二届全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研讨会"、分会场专题交流、技术展览、会后考察等内容。结合会议主题,届时大会将邀请相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政府主管部门相关领导、遥感界著名学者和企业家等作特邀报告。一、会议组织  相似文献   

18.
石立特  李平湘 《地理空间信息》2008,6(6):I0002-I0003
李德仁,江苏镇江丹徒人,193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泰县。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已发表论文450余篇,出版专著9部。李德仁教授提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长期从事以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科研教学工作,并致力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新闻     
第8届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空间信息精度评估国际研讨会征文通知;杨元喜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鄂栋臣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本刊两篇论文入选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论文.  相似文献   

20.
2020年3月15日,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先生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宁津生先生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大学毕业后进入武汉测量制图学院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4年起至1997年,先后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校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先生从事科学研究60余年,也从教60余年,是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著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是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和教育家,为国家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我国测绘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