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飞机雷达观察到火山喷发1994年10月1日,当“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将摄像机对准喷出的熔岩和污浊的尘埃聚焦时,航天飞机上的雷达正在扫描喷发的火山。根据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指示,这次飞行“按常规”进行。当环境观测飞行进入第二天时,七位机组人...  相似文献   

2.
王建燕 《地球》2011,(8):104-106
美国东部时间7月8日11时30分(北京时间23时30分)左右,“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美国航天飞机项目第135次。这也是“阿特兰蒂斯”号的最后一次飞行,因此堪称美国30年航天飞机的“绝唱之旅”。  相似文献   

3.
T.  I.  Allen  D.J.  Wald  陈鲲 《世界地震译丛》2009,(6):41-52
近年来,从美国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RTM)30弧秒(arcsec)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出一种估计全球地震场地条件或者地下30m的平均剪切波速(Vs30)的新方法。在缺少基于地质和岩土的场地条件分布图的地区,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是通过Vs30的测量值和地形坡度的相关性,可以把地形坡度作为一个可靠估计Vs30的替代指标。在这里,我们来检验使用高分辨率(3弧秒和9弧秒)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是否能够解析出比使用低分辨率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更详细的Vs30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并不能全部获得比30弧秒更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然而,在存在这些数据的许多地区,这些数据被用来解译地形坡度的精尺度变化,并最终解译Vs30。我们使用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资源观测和科学(EROS)数据中心的国家高程数据集(NED),在美国几个地区研究使用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来估计VS30,这些地区包括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湾地区、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及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我们将这些结果与全球范围内都能获取的台湾台北市使用9弧秒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的例子作比较。使用较高分辨率的美国国家高程数据集重新得到更精细尺度的地形坡度变化,这可更好地与地质和地貌特征相关联,特别是在丘陵—盆地之间的过渡带,确保使用30弧秒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是可行的。然而,统计分析表明,与低分辨率地形所得到的Vs30测量值相比,测量值很少或者没有得到改善提高。这表明一些地形平滑处理可能会提供更稳定的Vs30估计。此外我们发现,在精度高于30弧秒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有遮盖的地区高程变化范围过大,不能解译出可靠的坡度,特别是在较低坡度的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4.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刚刚上天,日本科学界又准备“入地”。根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学者正积极联手美国、欧盟、中国筹备一项计划,向地球内部深深挖掘,去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报道说,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美国航天飞机成像雷达 (SIR A ,B ,C)图像和加拿大雷达卫星ScanSAR图像的分析 ,并结合LandsatMSS ,TM图像和数次大面积的野外调查 ,识别出今天风吹沙覆盖下的古河道和古湖盆 ,确立了横贯本区北部的一条古河湖串联水系系统 ,揭示了此区流沙带主要是以古河道作为通道移动的规律 .初步建立了自第三纪以来这一 30 0 0 0 0km2 地区的水系演化模式 ,确证了地质历史时期阿拉善高原曾经是湿热的河、湖众多的自然地理景观 ,初步恢复了自“青藏运动”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对本区地势高、低反转的影响过程 .  相似文献   

6.
赵敬涛 《地球》2011,(3):84-85
2011年2月,俄罗斯小行星和彗星安全问题科学研讨会在圣彼得儇市召开,会上,科学家维克多·肖尔发出警告:直径大约270米的“阿波菲斯”小行星,将在2036年4月13日与地球相撞。他发出警告的依据,是多年来对该行星持续不间断的观察及对其穿越“重力锁眼”的几率推算。他还预占,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届时地球生命将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7.
据美联社丹佛1977年2月24日电,今天宣布的一份新的研究报告警告说,在那些被告知处于破坏性危险的地区,成功的地震预报将拯救许多生命,但也将引起“严重的经济肖条和社会动乱”。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这项为期二年的研究是由一个社会学和物理学家小组在科罗拉多大学的行为科学研究所进行的。在  相似文献   

8.
据最近一系列的地震警报和联邦政府的一份警告中声称,他们对地震灾害基本上是无准备的,联邦政府、州及地方官员们正在对科学家们认为不可避免的这次较大地震加紧进行灾害减轻计划。但是他们也警告加州人:“在地震发生的头几小时内,他们要依靠自己。”联邦紧急管理机构在上月公开发表的一篇评论中指出,未来的这次较大地震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根据联邦政府的报告,该灾害性地震的震中很可能是在加州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旧金山湾地区和洛杉矶市。为了检验其准备情况,这两个城市正在计划进  相似文献   

9.
张艳梅  程晓  李斐  廖明生 《地震》2005,25(4):105-111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够精确测量雷达视线向的地表形变量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兴的地表形变遥感测量方法。2001年11月14日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是近50年来发生在我国大陆的最大规模地震。地震造成的断裂带长度约350km。文中以断裂带最西端的震中地区为实验区,选取多时相ERS-2 SAR影像和航天飞机SRTM DEM数据,采用二路重轨雷达差分干涉处理方法提取了地震形变信息并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外部DEM的二路差分方法在地形起伏大的高山地区较为有效,且昆仑山地震太阳湖南侧地震破裂带是左旋性质的。  相似文献   

10.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已在基础建设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研究地质雷达高精度特性时,不能脱离弱异常的精细处理解释。本文探讨了:(1)地质雷达噪声源;(2)雷达资料的精细处理和解释,重点讨论在处理解释中如何达到“精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极区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是冬季半球最剧烈的大气扰动现象之一. SSW期间温度和风场的剧烈变化被认为是冬季半球中高层大气波动能量异常增强的主要原因.流星雷达是能够稳定连续探测中间层和低热层风场的重要地基探测设备.主要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子午工程”,我国已建设了多个流星雷达观测台站,对中间层和低热层风场进行了长期稳定连续的监测,为揭示SSW期间中间层和低热层波动异常变化的物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资料.本文简述了近年来以我国“子午工程”流星雷达监测数据为核心,SSW期间中高层大气行星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深入讨论了冬季半球中高层大气行星波发生异常变化的主要激发机制.随着“子午工程”二期十个流星雷达台站即将建成,本文对利用“子午工程”流星雷达监测台网进一步研究SSW期间中高层大气波动的变化特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警告说,由于地理位置的吻合,象苏联亚美尼亚那样的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在今后将显著上升。据科罗拉多大学的地震学家比尔哈姆(Ro-ger Bilham)认为,这是因为世界上最大的和发展最快的10座城市中有4座位于地震危险区。在这里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会议上,比尔哈姆说,根据目前的城市发展速度,在12年内,这样“特大城市”里的2.9亿多居民将处于危险之中,并且其中80%以上的  相似文献   

13.
音频电透视仪在铁矿巷道中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影象有限公司(GeoImage, LLC)开发的“基特\|雷达” (Git\|Radar)软件,既可进行时间域的分析 ,又能直观地在深度域执行反射波振幅或能量的迭加分析.该软件包括一般的二维,三维等绘图支持,且自动化程度较高,普通技术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即可操作使用.文中给出两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影象有限公司(GeoImage, LLC)开发的“基特\|雷达” (Git\|Radar)软件,既可进行时间域的分析 ,又能直观地在深度域执行反射波振幅或能量的迭加分析.该软件包括一般的二维,三维等绘图支持,且自动化程度较高,普通技术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即可操作使用.文中给出两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地壳动力学实验室监测到东京地区平均每天发生16或17次“微震”。在过去的六年中,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已建立了71个台站,以观测约240公里内易发生地震的都市的地震和地壳运动,因为相信观测小震的图象将能对预期的“大地震”预先提供警告。现已观测到,东京地区较大地震的重复发生周期约为60—70年,在东京和横滨港造成了10万多人死亡的1923年关东大地震是最近的一次大地震。1978年建立了微震观测台网以收集数据,为较大地震之前有微小前震发生的理论提供证据,并希望能及时提醒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关东  相似文献   

16.
地质雷达技术指标的标定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地质雷达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无损勘探方法,在我国已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目前,引进的地质雷达和我国自己生产的地质雷达种类很多,但对地质雷达设备本身性能指标的标定或评价方法却是个空白,本文参照美国德克萨斯交通学院和全美地质雷达使用者协会建议的方法对我们使用的地质雷达系统进行了性能标定,并根据勘探实践需要的指标,对地质雷达辐射子波和频率域参数的技术指标进行了标定方法的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为试图解决地震预报提供了新的手段。美国于1976年5月4日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颗距地面5800公里高的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Lageos),它长期保持在一条比较稳定的轨道上,测量地壳的运动以及地球动力学方面的其它有关参数。美国空间计划是把太平洋沿岸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作为这颗卫星的研究对象。在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主持下,分别由三座配有激光器、雷达、无线电跟  相似文献   

18.
张理轻  马晔  杨宇 《地震工程学报》2014,36(4):1107-1112
钻孔雷达已在服役桥梁桩基检测中得到应用,为提高钻孔雷达探测结果的解释精度,介绍不同数据处理技术的原理,通过实例对比分析处理前后的雷达剖面图像效果,总结数据处理的流程,比选出合适的处理参数,为钻孔雷达在服役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周晓青  李涛  张雪飞 《地球》2023,(1):12-17
<正>在人类科技力量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航天技术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均在大力发展航天产业。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创造新的历史,这些成就为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遥感卫星是航天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雷达卫星是唯一能在黑夜以及云雾条件下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的遥感卫星,它穿云透雾的能力决定了其在国防、应急管理等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军事领域,星载雷达技术在测绘、地质、农业、林业、环境、水文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接下来我们将从雷达成像原理开始,带大家了解这个“穿云透雾的太空天眼”。  相似文献   

20.
由于日本陆地一侧的板块和海洋一侧的板块互相碰撞 ,日本列岛地下产生东西方向 ,或者说从西北往东南方向的强压缩力。因此 ,地下岩层积累了应变 ,要使应变消除必将导致岩层破坏。破坏的地点一般是固定的。其破坏多次重复发生 ,呈一定程度的周期活动 ,所以被称为“活断层”。因此 ,如果对活断层一个一个地进行详细调查 ,有可能预测下一次地震是否接近。事实上对阪神大震灾 ,东京大学的名誉教授松田时彦在 2 0多年前就曾警告过 ,引起这次震灾的活断层是“要注意断层。但是 ,由于官方和公众认为关西不会发生地震 ,松田教授的警告没有发生作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