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地震学中,地震活动性是地震预报研究中重要的课题之一。从地震活动性的变化中能够得到比其它地球物理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更多的信息。在大震之前往往能够观测到在正常地震活动背景下出现非常突出的变化,最常见的是小震频度增加或减少。这种变化曾在1975年海城地震前和美国加州奥罗维尔(Oroville)地震前被观测到。 研究地震活动性从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变化入手。到目前为止使用较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者盖勒认为地震无法预测,该观点在地震界占据上风.但是,我国曾在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前成功预报,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只是,这种地震预报的成功案例是具偶然性还是必然性,值得地震学家深思. 1966年3月8日邢台6.7级地震发生后,毛泽东主席明确指示:不能再让地震杀人.周恩来总理指示,必须加强地震预报研究,做到准确及时,要对地震中的各种现象,任何微弱变化记录下来,综合、辩证的分析,争取从邢台地震中找出地震预报的头绪.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导下,新中国地震预报科学事业,以邢台地震为起点,踏上了征程.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中外学者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角度对汶川地震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汶川地震的发震机理的研究论文数量非常多.  相似文献   

4.
在强震发生之前,地形变异常是多种前兆异常中重现性较好的异常之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用高精度水准测量的方法来掌握地壳垂直形变,仍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六十年代末期,我国在邢台地震试验区用短水准测量的方法预测地震初见成效,特别是辽宁省金县台用它预测1975年2月4日海城7.3(M_s)级地震的成功,使短水准观测成为预报中短期地震的前兆手段.日本目前正在进行明治以来的第七次重复测量,从水准测量的结果发现伊豆半岛东北部,从1975年前后开始出现异常隆起,这样在1978年伊豆大岛近海地震(M7.0)时,发现了几种前兆现象,这一期间频繁的大地测量,为阐明伊豆半岛  相似文献   

5.
本文资料取自华北地震区1446—1969年的地震记录.选出活动期主峰与拐点地震36次, 每两次之间做埃尔米特插值, 这样就构造出一条等间隔采样的曲线, 它反映了五百年来华北地震活动强弱的变化.设此曲线由两部分组成, 确定性部分和随机部分.给出轮回模式与平稳随机过程的自回归模式, 分别进行外推预测.文中还做了后验综合分析, 将近期资料删截15次分别进行计算、外推、预测.把每个时间段被预测危险的次数相加得到预报曲线.根据这些后验的结果, 于1974年4月估计, 1975至1977年华北将出现地震活动高潮.在此间发生了1975年2月5日的海城地震与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地震.该曲线对今后华北地震仍具有预报意义.以海城地震开始的华北地震高潮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至1980年后才转入低潮, 且到2001年前后将开始重新活动.   相似文献   

6.
1975年1月15日康定、九龙发生6.2级地震已快十年,但至今尚未见到有关这次地震的总结。在测震前兆手段资料清理过程中,发现在该次地震之前,有多种地震活动图象变化,有必要系统地整理这次地震前的地震活动资料,分析震前弱震活动随时间及不同范围的变化特征。震前弱震活动图象的几个特征 1.震前震中附近Δ≤30公里弱震活动减弱,外围(30<Δ≤50公里)弱震活动频度增强。图1是在分析图2的基础上,给出了以1975  相似文献   

7.
1 地震地球化学发展背景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基于研究目的的不同,地球化学分为元素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构造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等研究方向,近年来衍生出地震地球化学.此为在地震学、水文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水文地质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地震孕育、发展、发生过程中地下水、岩石、气体组分及化学成分等变化与地震关系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1975年2月4日,中国辽宁发布地震预报,辽宁省南部100多万人提前撤离到安全地区, 2个半小时之后,海城发生7.3级地震,震区范围内人员伤亡损失降到最低,此次地震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在正确预测地震的基础上,由官方组织撤离民众,明显降低损失的唯一成功案例.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归功于1966年邢台地震后国家大力推动地震预报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简要回顾了几十年来对地震发生前、地震过程中和震后地下流体和地球化学变化的研究和成果,这些研究一般都是以探索地震预报可能性为目的的。论述了与地震有关的地下水文及地球化学变化的机理,这些地下流体(包括地下水和气体诸如氢、氧和惰性气体)的起源和迁移流动现象以及详细介绍了早期和近代对有关地震的地下流体和地球化学变化的观测成果。同时指出了对地下流体和地球化学作为地震前兆来观测研究的困难所在以及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而应该采取的地震前兆观测研究的方向,例如多种手段和多种原理方法,开发有效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模型以及适当的数据分析统计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新丰江水库地震序列的分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丰江水库地震序列分段、地震序列参数统计、地震序列分段与库水位关系等方面探讨新丰江地区的地震特征.结果表明:①水库地震全序列低b值(≤0.9)时段与大区域地震活动的增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余震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华南地区地震活动“窗口”的作用.②水库地震晚期余震释放阶段55个ML≥3.5级地震分序列研究显示,197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