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近百余年北京气候变化的小波特征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文中对1870~1994年北京年、季平均气温,以及1841~1994年北京年、季降水序列进行了分析和小波变换计算,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宏观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增暖期和低温期与小波波幅中心间的周期增长、波幅加强相关联。降水距平绝对值越大,相应的小波周期越长和波幅越强。即小波分析在气候变化研究中显现了年与年之间、波长与波长之间的波幅变化形态与特征,从而为了解气温和降水随着年代的变化展示了一个视窗。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南宁降水小波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908-2000年南宁近百年的年、季降水序列进行了分析和小波变换小算,结果表明:降水距平绝对值越大,相应的小波周期越长和波幅越强。即小波分析在气候变化研究中显现了年与年之间、波长与波长之间的小幅变化与特征,从而为了解降水随年代的变化展示了一个视窗。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近42a来降水变化小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对黑龙江省16个代表站42 a年降水和各季降水作年代变化差异分析,找出降水周期变化规律;将周期变化规律比较相似的归为一个区域,对各区域春、夏、秋、冬各季的降水平均计算后进行小波分析,从中找出各季的降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年降水变化包含了多个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和演变特征,并且大部份地区具有相似的周期变化特征,只有漠河、齐齐哈尔、哈尔滨、通河4站周期变化与其它站差别较大。降水值越大,相应的小波周期越长,波幅越强。  相似文献   

4.
贵阳近八十年降水变化的小波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墨西哥帽状小波分析了1921-1999年贵阳市年,月降水的小波变化特征,结查表明:降水距平绝对值越大,相庆的小波周期越长,四季及年降水均有多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冬,春季有明显的16,32年左右尺度的周期,其余不明显,夏,秋季年降水分别有11,21,12年左右的明显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5.
"西北"中东部及内蒙古西部降水的多尺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建民  梁旭  张智  谢安 《气象科学》2005,25(5):474-483
本文利用西北中东部及内蒙古西部地区近40a降水资料(1961~2000年),采用趋势分析、lepage、最大熵谱和小波分析等较新的统计方法,分析了降水的气候趋势、阶段性变化以及多时间尺度振荡特征,研究了降水主要振荡尺度的不稳定性,探讨了阶段性变化与多尺度振荡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6.
冀州市1955-2009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5--2009年月降水和年降水资料,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对冀州55年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冀州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并通过分析小波方差确定一个时间序列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成分。结果表明:四季、年的降水距平呈现出不同的周期变化;夏季降水距平的信号震荡特征与年降水距平的信号震荡特征比较相似;各季节和年降水均存在8~12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其次,4~6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雨季的降水特征与东亚夏季风爆发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1993年和1994年青藏高原雨季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对高原上降水从活跃期到中断期之间突变的时间有很好的分辨能力,并发现强弱季风年高原降水的变化特征有很大的差异:即高原降水除了其季节变化外,强东亚季风年(1994年)还有明显的30~60天低频变化;弱东亚季风年(1993年)却是准双周的变化明显。另外,还将高原上降水从活跃期到中断期的变化与同期的NcEP资料作了一些对比分析,发现高原雨季的开始与东亚夏季风爆发可能有一定的联系,即高原东部夏季降水的第一次活跃期与东亚夏季风的爆发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刘铸飘 《广东气象》2012,34(3):19-21
根据始兴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65~2010年降水观测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变换和Yamamo-to检验方法,分析了始兴县1965~2010年降水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始兴县降水变化具有多时间尺度周期变化和演变特征。始兴县年降水小波变化存在16年时间尺度,其突变点发生在1972和2003年;前汛期降水小波变化的时间尺度为14年,其突变点发生在2007年。目前及今后2~3年内年降水将呈偏少的趋势,而前汛期降水则呈偏多趋势。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近40年6~9月降水的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王宝鉴  黄玉霞 《气象》2004,30(6):28-31
利用西北 (区 ) 1 6 8个测站 1 96 1~ 2 0 0 0年 6~ 9月月平均降水与温度资料 ,运用EOF、REOF、小波分析等诊断方法分析了近 4 0年 6~ 9月降水异常特征 ,同时分析了旱涝变化。结果表明 :(1 )西北区 6~ 9月降水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 ,降水空间异常分为 7个气候异常区 ;(2 )各异常区代表站降水的时间演变特征、不同年代所盛行的主要周期均有所差异 ;(3)渭水流域区、高原区旱涝变化位相基本一致 ,进入 90年代 ,变干是各区平均气候变化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10.
川渝地区降水变化与Nino3区SST的关系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炳岩  郭渠  孙卫国 《气象》2010,36(3):27-33
根据1960—2006年我国川渝地区120个观测站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和小波凝聚谱等方法,探讨了川渝地区降水与Nino3区SST的关系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分布是川渝地区降水变化的最主要空间模态,第一模态时间系数与Nino3区SST有着较好的相关关系。这种关系表明,在Nino3区SST暖状态,川渝地区降水偏少;在Nino3区SST冷状态时则情况相反。川渝地区降水和Nino3区SST关系的稳定性分析表明,降水和SST之间在准2 a,4~6 a变化周期上存着较好的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关系并不稳定,存在着年代际变化:1960—1986年呈正相关关系,1987—2006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河套地区4~5月雨量变化周期特征及其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rlet子波分析表明,河套地区4-5月雨量明显存在7a,24a和3a周期,其中以7a周期为最强。用子波分析和周期图方法预测该地区4-5月在2000-2003年雨量将持续偏少,2004或2005年雨量可能会明显偏多。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一维Morlet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新余市降水的多时间尺度进行分析,发现新余市降水除在整个时域中有明显的3—5a的周期变化外,其他尺度周期信号的强弱在时-频域中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局部特征。但无论是较大时间尺度,还是较小时间尺度,新余市年降水、汛期降水均处于偏少期,且近期偏少趋势仍较明显;伏秋季降水则处于偏少末期,有向偏多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分析了川西高原若尔盖地区1960~2009年共50年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利用Yamamoto检验法对突变点进行了真假性检验。结果显示,若尔盖年降水变化包含了多个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和演变特征,目前及今后2~3a内若尔盖年降水呈偏少的趋势;小波变换系数的零点不一定就是突变点,若尔盖年降水小波变化16 a时间尺度的突变点发生在1968、1984、2000、2005年。   相似文献   

14.
郑州近54年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1951~2004年郑州市年降水距平时间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振荡和突变点,并与功率谱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郑州市年降水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郑州市年平均降水存在3 a、准5 a、准9 a和准21 a的主周期。郑州市降水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即年代际尺度和年际尺度的周期性变化。郑州市降水变化还显示出自己的突变点分布及其位相结构。在降水量总趋势下降的前提下,2004年后的一段时间还将处在一个偏多期。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可精确刻画雷达回波强度数据统计特征的小波域高斯尺度混合(GSM)模型作为雷达图像先验模型,进行天气雷达图像插值,在提高图像分辨率的同时有效重建降水回波中局部强回波值、小尺度变化细节等一些重要空间分布统计特征。分析和总结雷达回波强度数据小波频率域统计特点,建立小波域GSM模型;匹配天气雷达图像小波系数和GSM模型,利用贝叶斯理论估计更小尺度的小波系数,进行小波逆变换,完成高分辨率天气雷达图像插值。试验表明,该算法能从低分辨率图像中估计出高分辨率高频系数,且所利用的先验模型充分考虑降水数据本身的特点,可有效捕获降水回波结构的非高斯特征和局部相关特性,重建雷达图像中的局部变化细节。   相似文献   

16.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4~10月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王毅荣  王锡稳 《高原气象》2006,25(4):737-743
利用黄土高原区域40年的实测降水资料,研究了该区作物生长期(4~10月)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干年和湿年的降水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作物生长期降水在1985年左右发生突变,由历史上的多雨转为少雨;降水异常变化存在3~5年、8年左右和11~16年左右的振荡周期,3~5年的振荡周期更明显;干湿年降水存在明显差异,湿年比干年多40%以上;存在降水异常响应的敏感区,干旱在高原的东北部响应变幅大于其它地方,湿涝响应在高原的北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博州地区4个气象观测站1958--2006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等资料,通过气候变化趋势、突变检验、小波变换等分析了近50a博州地区气候变化特征。表明,博州年平均气温处于增暖趋势,90年代前期出现突变;年降水量也呈增多趋势,90年代后期出现突变;气温与降水都具有准4a左右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8.
广西四季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正交经验函数展开方法对广西四季降水资料序列进行分解,根据各特征向量对各季降水的空间分布进行分型,然后逐年进行类型划分,并讨论了各种分布型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区性的降水偏多(少)是四季降水的主要类型.同时,各季的降水类型亦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和振荡特征.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the observed CMORPH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98 to 2015 are used to analyze diurnal variation of global precipitat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trong diurnal signals of precipitation occur over equatorial continental areas where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centers are located. The phase of diurnal variation of global precipitation reveals a distinct land-sea contrast with nocturnal peaks at sea and afternoon maxima over continents. The analysis of six selected area reveals that precipitation peak over equatorial land areas occur in afternoon and maximum diurnal signals appear in autumn or winter. Eastern equatorial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 barely shows diurnal signals in the entire year. Precipitation over Sichuan Basin and northwestern Pacific shows nocturnal peak and the maximum diurnal amplitude in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coastal areas off eastern China shows an afternoon peak and the largest diurnal amplitude in summ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