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江汉平原粮食产量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湖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统计年鉴等资料,采用洛伦兹曲线、Moran指数等对江汉平原典型4个粮食主产区监利县、洪湖市、仙桃市、潜江市的粮食产量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①洪湖市耕地资源与粮食产量间的对应关系较为平等,粮食单产稳定,粮食生产空间聚集显著;②监利县、潜江市与仙桃市的耕地、粮食产量表现出极弱空间相关性或无相关性,粮食生产能力相对较差,耕地资源及产量未表现出空间聚集优势。该结论可为农业部门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和发展规划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变化规律对区域粮食安全等问题,该文采用变异系数法、修正后的耕地压力指数及GM(1,1)模型,对陕甘宁蒙能源富集区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陕甘宁蒙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耕地压力呈现减小趋势,区域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并可通过提高粮食单产、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及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进一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个农业大州,农业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85%以上。近年来,为了提高农业增加值、增加高产稳产田面积、改造中低产田、增加农业收益,楚雄州在中低产田改造中,注重与山区综合开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现代烟田建设、粮食增产计划、退耕还林、耕地占补平衡、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取得了喜人成效。据测算,仅2010年新增200万亩高稳产田中增产的粮食,可再养活1.5个楚雄州的人口。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诠释了粮食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问题尤其是耕地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第一资源,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我县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围绕耕地保护各  相似文献   

6.
平整土地是目前农田基本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有利于农田保持水份、土壤和肥力;便于使用机械耕作和收获,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总之,它是增产粮食,加速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落实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厅发〔2006〕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将被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剥离并合理利用,对有效保护耕地资源,提高补充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在被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以来,我国土地利用有效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受经济放缓影响,建设用地供应有所下降,供地结构和布局更加优化,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效遏制了耕地过快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的势头,为粮食生产实现12年连续增产奠定了基础;加大生态用地保护力度,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国土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但闲置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力度,全省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034亿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超千亿斤,并以每年300亿斤的规模向省外调出粮食和粮食制成品,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大粮仓”、“大厨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省国土资源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市,现有耕地1491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296万亩,保护率达86.7%,粮食总产量在河南省占有重要地位,素有“中州粮仓”之称。南阳市继2007年粮食取得56亿公斤好收成之后,2008年夏粮生产呈现出面积增加、单产增加、总产增加的喜人局面。全市夏粮种植面积达988.7万亩,增加1.02%;每亩单产达到352.6公斤,增加3.6%;总产量达到35亿公斤,增加4.7%。  相似文献   

11.
以华北平原河南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四期统计数据,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其耕地粮食生产效率,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华北平原在河南境内耕地粮食生产效率的分布情况.得出以下结论:地区以整体的角度来看耕地粮食生产效率总体比较高,处于平稳上升的趋势.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往往耕地粮食生产效率比较低,地势平坦的多平原地区耕地粮食生产效率一般比较高.能够显著影响耕地粮食生产效率的因素有以下4种:化肥施用折纯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常住人口、粮食播种面积等.  相似文献   

12.
《国土资源通讯》2009,(22):19-2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农业(农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农业局: 从1988年3月湖北省荆州市划定第一块基本农田以来,基本农田保护区从无到有,基本农田质量稳中有升,相关制度日益完善。目前,我国基本农田占耕地总量的80%以上、数量超过15.8亿亩,是我国耕地总量总体稳定的基本保障,在保护耕地资源、维护粮食安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惠民利民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20年来,在基本农田保护的不凡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农业(农牧、农林)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农业局: 自1989年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以来,我国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保护耕地资源,维护粮食安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平原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长期以来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大面积湿地受到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强烈作用,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以三江平原西北部富锦和同江市为例,应用RS和GIS手段对研究区1975、1988、1993、1997、2001年和2006年6期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各地类面积,分析湿地农田化对该区气候、水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30年来湿地减少51.38万公顷,耕地增加70.98万公顷,湿地农田化给该区域带来气候变暖、“冷湿”效应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恢复和重建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该地区湿地农田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保障国家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和粮食生态安全,同时为保护三江平原区域生态环境、永续利用区域土地资源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通讯》2009,(22):17-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农业(农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农业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补充与被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针对一些地方对补充耕地质量缺乏有效管理,以及普遍存在的对耕地重用轻养、补充耕地过程中重工程建设轻地力培肥等问题,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决定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力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河北国土资源》2005,(11):36-38
我省处于云贵高原东斜坡,是珠江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高坡陡、地形破碎,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份。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具有“少、瘦、薄、碎”的特点。“少”就是人均耕地少,特别是人均旱涝保收耕地少,宜耕后备资源匮乏,耕地资源弥足珍贵;“瘦”就是耕地肥力低,保肥供肥能力差,中低产田土占耕地总量的,70%以上;“薄”就是土层脊薄,坡耕地多,水土流失大和石漠化程度高;“碎”就是土地破碎,山地面积占61.7%,丘陵地面积占30.8%,山间平地占7.5%。  相似文献   

17.
江苏,素有我国“东部粮仓”之美誉。“苏湖熟,天下足”,江苏以占全国3.9%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4.4%的棉花和5.1%的油料。可江苏人多地少,土地总面积仅占全国的1.06%,人口密度位居全国各省之首,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是全国人均耕地相对较少的省份之一,加之土地利用率较高,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压力一直很大。面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难题,近年来,江苏省坚持“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的方针,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控制;  相似文献   

18.
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是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基本前提。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是科学规划和开展耕地开发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通过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能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庆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市的耕地资源利用为具体研究对象,以1994~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对该地区耕地利用从数量和结构上进行时空动态分析,探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从耕地生产性、保护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选择参评因子,筛选出16个指标,应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大庆市耕地资源利用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得出1994~2008年间大庆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持续性基本上是不断提高的。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嵊州市利用坡地资源较为丰富优势,实施了“万亩土地开发”工程,计划在5年内造地2万亩,其中2009年完成8000亩。到今年10月底,已有65个项目通过绍兴市级验收,项目总面积8030亩,新增耕地7822亩;另有81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并将陆续完工,全部完成后又可新增耕地5825亩。通过实施土地开发工程,拓展了用地空间保障耕地占补平衡,改善了农业条件提高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