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江西中部石炭—二叠系界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江西中部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地层为连续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在船山组Sphaero-schwagerina带之上,栖霞组Misellina claudiae带之下有一套深灰色中至厚层生物泥晶灰岩,含(竹蜓)、牙形刺及珊瑚,厚度一般为40—60m。以高安鸡公岭出露良好,故命名鸡公岭组,用以代表江西中部下二叠统最低层位。  相似文献   

2.
关于上、厂二叠统界线问题,众说纷纭。苏联乌拉尔山西坡,上、下二叠统界线放在乌非姆阶与孔谷阶之间,北美德克萨斯地区,上、下二叠统的界线定在瓜德鲁普阶沃德组的底部,伊朗、苏联外高加索上、下二叠统的界线,大致放在Cancellina带与Misellina带之间。上述地区所谓上、下二叠统的界线实际仅相当于我国下二叠统茅口阶与栖霞阶的分界,或位于栖霞阶的上部。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下二叠统下部普遍发育一套灰岩,即栖霞灰岩。灰岩之下至二叠系底部,常见一套碎屑岩,有的含煤,有的不含煤,一般称梁山组,也称梁山段或梁山煤系。栖霞灰岩和梁山组(段)同为早二叠世早期沉积。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梁山组(段)是栖霞灰岩下部Stylido phyllum volzi带或Misellina clau-diae带的陆相代表,就是说彼此为相变关系。另有人则认为,梁山组(段)位于栖霞灰岩Misellina claudiae带之下,彼此为上下关系。笔者曾在陕南西乡县高川一带作过煤田地质调查,谨以这里的资料为依据,谈谈对栖霞 岩和梁山段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广西宜山马平组的■类化石分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讨论了广西宜山马平组(虫筳)类化石的分带情况,并和国内有关地区的上石炭——早二叠统的(虫筳)类化石带进行了对比。根据对采自宜山马脑山连续地层剖面上约120个(虫筳)类化石种的研究,该地马平组的(虫筳)类化石可自上而下分为三带、四亚带: 栖霞组 Misellina claudiae 带; 马平组 Ⅲ. Pseudoendothyra discalis(sp.nov.) 带; Ⅱ. Pseudoschwagerina 带; (4)Eoparafusulina simplex 亚带; (3)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Robustoschwagerina 亚带; (2)Pseudoschwagerina cheni 亚带; Ⅰ.Triticites 带; (1)Triticites simplex 亚带; 黄龙组 Fusulina-Fusulinella. 本文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发育于该地马平组顶部的一个独特的(虫筳)类动物群——Pseudoendothyra动物群,对其对比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同时还描述了6个(虫筳)类化石新种。  相似文献   

5.
黔南下二叠统栖霞组为碳酸盐岩,地层发育完整,化石丰富,与上覆和下伏地层均为连续沉积,是研究栖霞组的良好地区之一。石油普查及区域地质调查所获资料为本区栖霞组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根据已有资料及工作中所观察到的岩相化石特征及横向变化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初步认为,本区栖霞组分为两区、三种类型,即开扩海台地碳酸盐区和浅海陆棚区,前者按照Misellina,Cancellina,Nankinella和Hayasakaia的发育程度分惠水沙子哨类型和晴隆花贡类型。第三类型称紫云晒瓦类型:该类型位于台地区与陆  相似文献   

6.
在1:50000广顺幅区调过程中,首次发现广顺地区下二叠统粱山组有大量丰富的遗迹化石存在。本文特作以报道,并为该区早二叠世古环境分析提供了新的地质资料。一、广顺地区梁山组简介梁山组为早二叠世栖霞早期的沉积地层。它与下伏地层上石炭统马平组(主要由亮晶生物屑灰岩、团粒灰岩组成)呈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下二叠统栖霞组(由泥—细晶生物屑灰岩夹钙质页岩、泥灰岩、燧石灰岩组成)呈整合接触。梁山组主要由石英砂岩、页岩和粘土岩组成,也见有生物屑硅质岩。有较多的腕足类和  相似文献   

7.
前言 当前,石炭二叠系界线在世界各国很不一致,长期以来,我国将Pseudoschwagerina带的顶界作为石炭二叠系界线,而美国、苏联、日本、奥地利等国则将Pseudoschwagerina带的底界作为石炭二叠系界线。我国将Pseudoschwagerina带划入晚石炭世,主要是因为含Pseudoschwagerina带的马平组或船山组,与上覆的梁山组或栖霞组之间是假整合接触。美国将Pseudoschwagerina带划入早二叠世,则主要是因为含Pseudoschwagerina带的狼营组(Wolfcampian)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日本将  相似文献   

8.
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书明  游玮  覃兆松 《地质通报》2010,29(11):1619-1632
对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从下至上划分为鸡公岭组、栖霞组、小江边组、茅口组、南港组、乐平组、七宝山组、长兴组;从底至顶划分为Schwagerina cushmani-Darvasites.、Staffella、Misellina claudiae、Parafusulina、Chusenella、Neoschwagerina、Yabeina、Neomisellina、Gallwoayinella、Palaeofusulina minima和P.sinensis11个带,鸡公岭组的Sweetognathus whitei,茅口组Jinogondolella serrata,七宝山组Clarkina leveni、C.guanyuanensis、C.oriantalis,长兴组C.subcarina-ta、C.changxingensis7个牙形石带。同时划分出Shouchangoceras、Anderssonoceras、Prototoceras、Konglingites、Sanyanites5个菊石带。依据生物地层单位将这段地层划分为下统隆林阶,中统罗甸阶、祥播阶、孤峰阶、冷坞阶和上统吴家坪阶、长兴阶。  相似文献   

9.
前言根据岩性特征和生物化石组合带,安徽南部下二叠统可划分为栖霞组和孤峰组。栖霞组主要为一套含硅质结核及硅质条带的灰岩建造。灰岩中含大量的藻类、(虫廷)、有孔虫、珊瑚、腕足和棘皮等浅海底栖型生物化石。孤峰组主要为一套薄层状硅质岩与薄层状泥页岩互层,组成硅—泥韵律沉积建造,含薄壳腕足、菊石、小有孔虫、硅质海绵和放射虫等浮游型生物化石。据两条主干部面(巢湖龟山、宿松坐山)统计,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占地层总厚的81.2%,  相似文献   

10.
曾书明  游玮  覃兆松 《地质通报》2010,29(10):1619-1632
对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从下至上划分为鸡公岭组、栖霞组、小江边组、茅口组、南港组、乐平组、七宝山组、长兴组;从底至顶划分为Schwagerina cushmani-Darvasites.、Staffella、Misellina claudiae、 Parafusulina、 Chusenella、Neoschwagerina、 Yabeina、 Neomisellina、Gallwoayinella、Palaeofusulina minima和P. sinensis 11个 带,鸡公岭组的Sweetognathus whitei,茅口组Jinogondolella serrata,七宝山组Clarkina leveni、 C. guanyuanensis、C. oriantalis,长兴组C. subcarinata、C. changxingensis 7个牙形石带。同时划分出Shouchangoceras、Anderssonoceras、Prototoceras、Konglingites、Sanyanites 5个菊石带。依据生物地层单位将这段地层划分为下统隆林阶,中统罗甸阶、祥播阶、孤峰阶、冷坞阶和上统吴家坪阶、长兴阶。  相似文献   

11.
<正> 广西隆林县隆或的马平组灰岩,与下伏黄龙组为整合接触,与上覆栖霞组由于第四纪坡积覆盖关系不清,厚215m。宜山马平组厚364m(赵金科,1947),德胜马平组厚481m(盛金章、侯祐堂等,1959),隆或马平组的厚度较小,但(竹蜓)类在地层上的垂直演化阶段仍是完整的,规律清楚。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竹蜓)类化石带。 1.Montiparus带,2.Triticites带,3.Pseudoschwagerina带,4.Pseudofusulina带。各带特征详述如下: 1.Montiparus带 为最低的(竹蜓)类化石带,厚22m。以产旋壁蜂巢层发育较差的(竹蜓)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贵州遵义以北至四川南川、武隆一带的含铝土矿地层。其下段为粘土岩,厚1~5m;上段铝土矿一铝土岩,厚2~6m。该组位于下志留统韩家店群和上石炭统黄龙组之上,下二叠统梁山组、栖霞组之下。按产出层位及孢子化石,时代应属上石炭统(相当马平阶)。建立大竹园组这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以便与遵义以南息烽至清镇等地的下石炭统含铝土矿的九架炉组相区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黔南、桂西北上石炭统Pseudoschwagerina带与下二叠统Misellina claudiae带间连续沉积的百米至千米厚的地层划分为花贡碎屑岩相,平川灰岩-泥灰岩相及常么纯灰岩相。各相区的地层划分,化石带及对比如表1,2,3。该套地层包括下部Pamirina-Staffella和上部由Robustoschwagerina,Nagatoella,Nankinella等组成的两个具不同性质的生物群,它们的时代分别为晚石炭世末和早二叠世初,为石炭系与二叠系分界的标志。由于两个生物群均含菊石Propopanoceras,从而表明该菊石是跨系的,它比苏联乌拉尔地区萨克马尔组(狭)的Propopanoceras的出现时期要早。  相似文献   

14.
安徽怀宁地区早石炭世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正> 安徽怀宁地区位于大别山东南侧,地层区划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怀宁小区。据以往资料记载,这个小区以缺失下石炭统为其特征之一(安徽省地层表编制小组,1978)。1979—80年,我们在怀宁县城西北13公里处的龙王山北坡,发现含早石炭世动物群地层。这套地层假整合于上泥盆统五通组之上,直接伏于下二叠统栖霞组底部碎屑岩段之下,总厚23米。此处地层倒转,剖面层序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15.
论黔北—川南石炭系大竹园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刘平 《中国区域地质》1996,12(2):123-130
论述了贵州遵义以北至四川南川、武隆一带的含铝土矿地层。其下段为粘土岩,厚1-5m;上段铝土矿-铝土岩,厚2-6m。该组位于下志留统韩家店群和上石炭统黄龙组之上,下二叠统梁山组栖霞组之下。按产出层位及孢子化石,时代应属上石炭统。建立大竹园组这个新的碉石地层单位,以便一遵义以南息烽至清镇等地的下石炭统含铝土矿的九架炉组相区别。  相似文献   

16.
太原西山系我国北方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标准剖面所在地,区内广泛发育着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自下而上为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总厚度约180m。煤层主要集中在太原组和山西组,共有18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约8~9层。含煤地层中岩石主要以碎屑岩为主,泥岩和灰岩次之。   相似文献   

17.
<正> 大隆组是广泛发育于我国南方上二叠统顶部的地层单位,通常由含硅质、钙质的碎屑岩组成,并以产Pseudotirolites等菊石为特征。一般认为,它和许多地方上二叠统顶部发育的以产Palaeofusulina为特征的长兴灰岩相当。  相似文献   

18.
<正> 长江中、上游地区,在栖霞组与茅口组之间普遍发育有一套黑色钙质炭质页岩为主夹似层状(或称“眼球状”)灰岩,以富含Cryptospirifer腕足动物群为特征的地层。黄汲清、曾鼎乾(1948)在研究四川华蓥山二叠系之分层时,将其命名为“五十三梯系”,时代定为早二叠世,以Cryptospirifer的出现作为茅口组的伊始。盛金章(1962)沿用了这一划分意见,将我国南方广大地区下二叠统以碳酸盐岩相沉积为主的地层,划分为栖霞组(其下有煤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地层剥蚀关系分析,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沉积前的古构造格局具有"三隆一洼"的特点。基于野外剖面、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录井、测井相和地震相分析,明确了栖霞组和茅口组发育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包含一级台缘带、二级台缘带、开阔台地和台盆等4种亚相以及一级台缘滩、二级台缘滩、台内滩和硅质台盆等微相。栖霞组、茅口组岩相古地理受控于沉积前古构造:一级台缘带分布于古隆起与斜坡—盆地过渡地带;开阔台地分布于古隆起区和低隆起区;台盆分布于低洼区;二级台缘带分布于开阔台地和台盆之间的过渡地带。类比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油气勘探,栖霞组、茅口组台地内部的二级台缘带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海相地层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四川盆地发育海相地层,共发育5套区域性烃源岩: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都发育泥质岩烃源岩,中二叠统栖霞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则为泥质岩和碳酸盐岩2种类型的烃源岩.研究发现:陡山沱组生烃中心位于重庆涪陵地区,筇竹寺组生烃中心位于成都-自贡地区,龙马溪组以万县地区和泸州-綦江地区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