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汤国荣 《地理教学》2013,(16):18-21,47
分析了"区域分析与综合"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梳理了"区域分析与综合"方法的内涵,呈现了当前学生"区域分析与综合"能力薄弱的现状,认为原因在于受中学地理教学"重知识落实轻方法领悟"思想的影响,提出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训练以提高该能力的途径假设,实施中运用了①引导学生框定关注的区域、②从系统的角度让学生考虑区域中的典型地理事例、③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梳理地理要素的空间联系、④从主导因素角度探究普遍规律中的特殊现象等四种方法,经实践检验其在提高学生区域分析与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地理等级考的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立足等级考复习,重组教材,以“新疆农业开发”为主题,依托案例,分析新疆农业开发的条件、问题及方向,借助市西中学思维广场教学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区域分析的方法,提高了区域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核心和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撑。本文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课教学设计以乡土资源为抓手,结合当前脱贫攻坚的时政热点,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致贫之因、脱贫之策和摘帽之路的分析,将区域分析的基本思路和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信息解读和综合分析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事物的能力等。同时,在社会现实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知识融会贯通,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龚琳 《地理教学》2021,(24):62-64
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区域地理中融合脱贫攻坚精神,有助于学生关注地理国情、陶染家国情怀、走向学科融合.本文结合"井冈山的区域发展"案例,按照"了解地理背景—分析致贫之因—谋求脱贫之策—传承中国精神"的教学思路,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区域地理教学,引导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弘扬中国精神,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理学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而地理联系图的构建有利于综合思维的进阶,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高中地理课程"选择性必修2"的教学主题,"区域发展"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高阶水平的重要依托.因此,本文以"区域发展"为例,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视角出发,提取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演变、区域差异、区域联系以及区域发展六大教学主题的地理联系图构建要点,进一步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梳理了地理联系图的构建路径,以期为综合思维的进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社会文化地理学中小区域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分析是地理学的研究范式之一.目前大陆社会文化地理学界出现了一个小区域研究热。本文从三个部分分析了小区域研究的意义,小区域研究需要把握的方向.以及不同方法论下小区域研究的特点。在第一部分中,本文从法国人文地理学的小区域研究入手.分析了小区域与大区域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出两者之间的研究不能彼此替代。从而说明.大陆人文地理学中小区域研究增多的趋势,不是地理学家从事小区域应用项目的结果,而是学科自身发展需要。本文第二部分强调,在小区域研究中需要选择与研究问题相当的区域,同时处理好小区域与大区域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运用小区域研究的方法,尤其是野外的方法。本文第三部分粗略分析了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文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小区域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7.
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析淮阴市经济落后的文化地理因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朱国传 《地理研究》1995,14(1):85-93
本文从文化地理的角度分析了淮阴市与苏南地区相比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指出历史上曾一度繁荣的淮阴市,因其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性(长江阻隔和缺少海港)和过渡性,农耕经济的自给自足性,以及其它因素的配合,导致以淮阴为核心的苏北文化以传统的农业文化为主,具有封闭性、保守性和排外性,进而造成科技教育水平的低层次性。这种落后的文化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时期经济地理学的区域综合研究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大量出现,为了对这些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问题进行研究,经济地理学应以区域总体决策研究为主要目标,以结构研究为主要内容,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与发展区域分析方法,研制区域开发模型,经济地理各分支学科应加强联合,共同展开区域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9.
国内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为研究领域.根据生态旅游概念相对宽泛的特点,选择国内学者研究成果,通过多级、多准则筛选,获得样本文献,并验证其科学性.文献分析发现:案例研究较多,相关案例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表刊物以经济类最多,地理、旅游类较少;近5年来国内学者对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开始形成稳定方向.研究总结了四个领域: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总论、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动力的贡献、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公平的贡献、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的贡献.国内研究文献认为生态旅游不仅对旅游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尤其表现在生态旅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对区域公平发展的作用.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的贡献没有文献涉及,相关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应加强生态旅游等数据统计与监测,丰富研究视角;区域合作研究较少,地理、旅游相关研究者应积极参与;微观单元较少涉及,应加大微观个体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卢永飞 《地理教学》2012,(10):12-14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离不开区域这一载体。近几年来,地理高考试题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具有基础性、常识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区域地  相似文献   

11.
世界地理是我国高校地理科学专业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地理学思维、区域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阐释世界地理学科特征和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当前我国世界地理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同时,随着全球化问题愈发突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世界地理研究机构的“复兴”,世界地理教学和学科发展迎来了良好机遇。最后,文章从5个“走向”提出了世界地理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包括从世界地理知识走向世界地理科学、从世界地理教学走向世界地理研究、从部门地理走向综合地理、从注重地理知识性走向突出地理决策性以及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期为我国高校世界地理教学以及世界地理学科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地理学区域研究中的外部性认识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地关系"和"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两大传统,区域关系是人地关系的一种重要体现.在地理学的"区域范式"下,存在两类不同的区域系统,即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它们在地表空间上的叠加会产生"空间冲突",并导致经济区域的外部作用.地理学已经发现和积累了大量的区域外部作用的地理事实.由于我国独特的区域制度和"行政-经济"区...  相似文献   

13.
张明 《地理教学》2013,(16):28-31,36
所谓案例素材型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落实课标要求,根据所学知识特性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案例素材,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渗透、融合其中,适合学生主体活动,并产生一定探究欲望的场景。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针对案例素材型情境的设计,可从不同的案例素材入手,创设"疑"境、布构"动"境、引导"议"境、巧立"辩"境等方式,让学生获得区域发展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区域文化综合体形成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文化综合体作为文化存在的一种空间形式,由文化景观结构、文化区域结构和文化中心等有机结合而成。本文根据文化梯度概念,运用文化空间演化的原理和方法,在分析粤港澳文化形成的地缘、史缘、族缘关系及其文化作用的基础上,阐述珠江三角洲广府文化核心区、香港区域文化、澳门区域文化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各自特质和风格,通过三地长期文化互动,包括城市建筑、风俗、语言、文学艺术、思想、宗教、价值观念等文化要素不断交流、碰撞和创新,形成以中西文化交融和三地空间有机结合,穗港澳三个文化中心并立为特征的区域文化综合体。  相似文献   

15.
李春 《地理教学》2021,(12):58-60
本文以俄罗斯为例,设计"横跨亚欧的大国、巨大的东西差异、能源经济何去何从"三个教学主题,探讨了主题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区域地理复习中的应用.通过问题导学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地理学经历了区域描述、区域解释、区域分析与综合计量化方法的阶段。由于现代科技革命在技术手段上的进步,地理科学中现代计量化研究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地理科学的分析方法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定性分析,而是形成了以3S为基础的定量化与定性分析相互结合的方法体系;地理科学的实验也不再仅仅是自然地理的分析性实验,  相似文献   

17.
唐雁英 《地理教学》2021,(24):42-44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具有显著区域特征的教学资源可以提升区域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文章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探讨了货币图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以货币图案串起教学主线,以小见大认识区域,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地理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历年来高考往往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放到局部区域中来考查,因而突破区域地理尤其是区域地理空间定位是我们很多地理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当然也是很多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事情。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动手构建区域地理复习模块,即“三个W(where、what、why),一个H(how)”,效果很好。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构建区域地理复习模块。  相似文献   

19.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考点及分值可以看出,区域地理在高考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区域地理在高考地理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命题中大量出现区域地理本身的知识。即世界和中国最基本的自然和人知识。从横向看包括位置、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和工农业、城市等人特征,从纵向看包括大洲地理、分区地理、国家地理及国家内部区域差异(主要指中国);二是在高考命题中以区域为背景考查涉及该区域的自然和人特征,  相似文献   

20.
梳理近年中国大陆文化地理学进展,需要说明近年代表性的研究课题或著述与文化地理学学科体系之间的关系。1990-2005年中国大陆文化地理学主要从五个文化地理学主题开展研究。然而这五个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十分清晰,也没有说清主要概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首先搭建文化地理学的"学科树"。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方和区域",文化地理学的目标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地方"的形成机制。本文将这个研究目标作为文化地理学"学科树"的主干,此外建立了"层间关系"和"尺度转换"两个分支,它们是探究地方性的两类方法。本文其次将文化地理学涉及的主要概念和理论分别挂在主干和两个分支上,并努力呈现出主要概念和理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揭示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进程。本文最后用"学科树",分析了中国大陆主要文化地理学研究者自己提出的代表性著述。分析的结果是:第一,关于地方形成机制的案例类型多样,多是基于结构主义认识论的分析。第二,关于层间关系的研究已经突破了自然与文化两层关系的分析,延展到文化各层之间的关系。第三,在不同尺度文化区转换的领域研究较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