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人口连续分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常用的表示人口分布的方法及其不足,提出了将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分布化的方法,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一定分辨率的格网,用距离衰减函数将人口密度估计值分配到每个格网上,每个格网上的人口是均匀分布的,随着格网分辨率的提高,就可以模拟出符合人口说细分布的人口密度空间连续分布模型,并通过实验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人口密度的空间连续分布模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分析了常用的表示人口分布的方法,并指出了其不足的地方,提出了模拟人口空间分布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模拟人口空间分布的思路。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一定分辨率的格网,用核心估计方法将人口密度估计值分配到每个格网上,每个格网上的人口是均匀分布的,随着格网分辨率的提高,就可以模拟出符合人口详细分布的人口密度空间连续分布模型,并通过实验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高空间精度的人口格网数据具有空间分辨率高、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准确的特点,在受灾人群估计、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针对已有的公开人口格网数据集(如WorldPop世界人口格网数据集)存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在小尺度上刻画不准确、空间分辨率较低的问题,本文使用东营市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地类权重和面积权重对WorldPop数据进行空间精度优化,获得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25 m人口格网数据。相较于WorldPop数据,经过本文方法处理后的数据集空间分辨率更优,在可视化对比中,能够更准确地刻画人口分布特征,并在各地类人口占比统计中人口空间分布与用地单元分布一致性更高。该方法为获取小区域高空间精度人口格网数据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人口数据空间分布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金君  李成名  印洁  林宗坚 《测绘学报》2003,32(3):278-282
分析人口数据地理空间分布化的必要性,针对常用的表示人口分布方法的不足,提出将人口数据分布到规则格网上的数字人口模型(Digital Population Model,简称DPM),并详细阐述了DPM建立的原理及实现的技术方法,以及目标区域格网划分的原则、方法。通过样区实验,证实该方法表示分布人口的准确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在运用泰森多边形作边界替代得到徐州市区人口密度的分布图后,采用GCAWI法实现了徐州市区人口数据的空间化,提出了采用大小两种格网错置的平滑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得到徐州市2000年和2005年的500 m×500 m的格网人口密度分布图。结果表明:①通过对比两个年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可以发现,徐州市区人口密度在2000年~2005年期间具有南移东扩的趋势;②利用大小两种格网错置平滑的方法实现了对人口密度空间化与平滑两个功能,平滑后的结果表明,徐州市区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块状集聚、轴状延伸的格局,整体来看呈现出"大"字形的态势;③通过与直接运用核函数内插得到的人口密度分布图的对比可以发现,前者对反映人口密度分布的细部差异比较敏感,而后者仅能反映出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6.
宋丽洁  戴昭鑫  刘新 《北京测绘》2022,36(3):260-265
本文基于2000—2020年人口格网数据对东营市乡镇尺度人口分布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了东营市人口分布的影响机制.时序特征表明:东营市整体人口呈增长状态,但各区县及乡镇的人口数量差异较大;空间特征表明:人口密度总体上呈现南密北稀的状态,人口密度分布不均衡;时空演变规律表明:人口重心呈西北...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口数据格网化分析不足的问题,可借助夜间灯光信息、地形信息、土地利用信息进行特征分区,在不同分区范围采用不同的方式构建人口空间格网化模型,反映人口在格网上的分布状态,提供了良好的小尺度统计人口方法。本文以四川省县区作为研究区域,对其进行特征分区,分为中心区(强灯光区)、一般灯光区和弱灯光区,分别采用圈层距离法、改进的夜间灯光建模法与土地利用建模法分析,并利用小一级的单位进行精度分析,研究表明:在灯光强度差距较大的一般灯光区,采用夜间灯光数据可以较好地模拟人口格网化数据,结果精度较高;在灯光强度差距较小的弱灯光区,土地利用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人口空间分布;但灯光强度几乎饱和的中心区,采用圈层距离法,存在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8.
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能真实地反映人口空间分布情况,对研究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及其发展过程起指导作用,在此过程中,空间化格网尺度效应影响着模型的精度。为探究人口空间化的尺度适宜性问题,本文以四川省为研究区域,基于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le Land 30,GL30)及其派生的网格数据,对四川省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进行了人口空间化模型的尺度效应探究。通过基于人口密度、地表覆盖类型实现了研究区域的二次分区,实现了模型精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县级尺度上在30 m、240 m、450 m、660 m、870 m、1 080 m 6个网格尺度上人口空间化的精度,得出县级尺度上在450 m网格尺度下,人口空间化精度最优。  相似文献   

9.
朝鲜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是解决朝鲜统计数据与自然要素数据融合分析的重要途径。基于朝鲜市郡级人口普查数据,将GIS空间分析技术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分析了朝鲜人口密度与空间因子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朝鲜人口密度空间化模型,在GIS平台中实现了朝鲜人口密度的空间格网化模拟,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影响朝鲜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因素的决定力进行了有效探测。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模型拟合精度达到0.769,生成的栅格人口密度数据与朝鲜三级行政区人口统计数据保持一致。同时,影响该地区人口密度的因子依次为道路网密度、居民点密度、居民地指数、海拔、坡度和耕地指数。  相似文献   

10.
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是解决统计数据与自然要素数据融合分析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研究单元,对小尺度区域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进行了初步研究。文章根据2005年《永定区统计年鉴》所统计的人口数据,分析了永定区各乡镇平均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类型指数及地形指数(平均高程和平均坡度)之间的相关性。基于相关性分析,以GIS软件与SPSS统计软件为工具,运用多元回归的思想建立了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同时生成了永定区250m×250m空间分辨率的栅格人口密度图。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精度较高,模拟过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为县域尺度人口空间分布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同时,研究结果为永定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