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敦煌地区太古宙孔兹岩系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甘肃敦煌地区广泛出露在太古宙TTG杂岩中的一套副变质岩系的岩石组合、典型矿物组合、变质相特征和岩石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它们是一套中深变质的碎屑岩-泥质岩-泥灰岩-碳酸盐建造,其中夹有少量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原岩形成于具有基性火山作用的活动大陆边缘滨海-浅海环境。经过太古宙的区域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形成孔兹岩系。  相似文献   

2.
甘肃敦煌地区太古宙孔兹岩系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甘肃敦煌地区广泛出露在太古宙TTG杂岩中的一套副变质岩系的岩石组合、典型矿物组合、变质相特征和岩石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它们是一套中深变质的碎屑岩-泥质岩-泥灰岩-碳酸盐建造,其中夹有少量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原岩形成于具有基性火山作用的活动大陆边缘滨海-浅海环境。经过太古宙的区域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形成孔兹岩系。  相似文献   

3.
新疆太古宙变质岩系岩石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发育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其太古宙变质岩系分布在库鲁克塔格-星星峡及阿尔金山前。铁克力克可能有新太古代变质岩系的存在。库鲁克塔格地区太古代变质岩出露较全,由古-中太古代及新太古代变质岩组成:阿尔金山前、南天山及中天山尾亚地区均有新太古代变质岩系分布。太古代变质岩系由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岩系)组成,前者往往呈规模不等的包体散布在变质深成岩中。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和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相为中深变质的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具中深部构造相的塑性流变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区内太古宙变质岩的岩石类型、产状特征、原岩类型讨论认为,喀喇沁-北票地区的太古宙变质岩石属于火山-沉积岩和花岗侵入岩变质建造。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系列的组成:(1)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角闪石岩、辉石岩,代表了本区的“绿岩”组分;(2)斜长片麻岩,代表了太古宙中酸性侵入体(TTG岩套)。本区的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经受了早期塑性变形和后期脆性变形、中生代的强烈花岗质岩浆侵入作用,金矿床受“绿  相似文献   

5.
北京北部山区密云—怀柔地区广泛分布太古宙变质岩。该区经历多期地质构造作用,矿产丰富,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地质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北京密云—怀柔地区太古宙变质岩石和年代学深入系统的研究,变质建造、变质作用条件、变形变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研究,提出本区变质表壳岩新的划分方案,在区内变质地层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论建平群大营子组解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营子组是60年代建立的太古宙建平群中的岩石地层单位,近年1:5万区调证实。大营子组是由矿石地变质深成岩,即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岩,以及太古宙表壳岩包体,甚至还包括了早元古代的变质辉长岩,层状变质岩,早古生代闪长岩和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等组成,已失去了原来的岩石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太古宙和早元古宙的变质岩系,其出露面积占整个华北地台的44%。其中各类岩石所占的比例为:麻粒岩4.2%,片麻岩和混合岩48.4%,变质火山岩及其相伴的沉积变质岩8.7%,年龄老于20亿年的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38.7%。太古宙由大面积分布的片麻岩和混合岩以及少量另星出露的麻粒岩组成,相当于片麻岩——麻粒岩区;早元古宙的早期以变质的火山岩系和变质沉积岩系为特征,可与浅变质的绿岩——片岩带相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通化市北部光华乡一带,发育有一套由变质基性席状岩墙、变质气孔状玄武岩、黑云变粒岩、大理岩、含榴二云片岩、变质流纹岩为组合的中一浅变质岩系。该套岩系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均有别于龙岗古陆内的太古宙上壳岩。具有陆内裂谷环境下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特征。依据区域地层对比,岩石组合特征、同位素年龄资料,与周围侵入岩的相互关系,结合本地区地壳演化历史综合分析认为,其形成时代当属早元古宙,建立光华岩群。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太古亩大漕.沙厂表壳岩系的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年龄,苇子峪TTG(A)-MMe杂岩中表壳岩系的高角门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年龄,以及两个单元中的早期TTG质岩成岩年龄均为2650Ma左右,推测表壳岩成岩时代为中太古代晚期;四合堂表壳岩系的低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年龄和该单元内太古宙TTG质岩的成岩时代约为2539Ma至2580.7Ma,推测表壳岩系成岩时代为新太古代早期(2650~2800Ma);阳坡地TTG-M-Me杂岩中的太古宙晚期ITG质岩成岩时代为2522~2563Ma,推测其中表壳岩系的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及早期TTG质岩的成岩时代稍大于2563Ma;马圈子TTG-M-Me杂岩中TTG质岩成岩时代为新太古代晚期(2500~2650Ma)。结论为本区太古宙表壳岩系峰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太古宙TTG质岩形成时代均发生于新太古代。  相似文献   

10.
乌拉山前大断裂控制着哈达门沟金矿带的延伸方向及含金石英脉、含金石英-钾长石脉体的分布格局。乌拉山金矿床的形成首先是金从地幔深处通过古海底火山喷发-沉积于太古宙老变质岩中,经过区域变质热液和大气降水循环热液、混合岩化热液,主要在角闪岩相阶段促进了金的活化迁移,沉积形成了变质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1.
乌拉山前大断裂控制着哈达门沟金矿带的延伸方向及含金石英脉、含金石类-钾长石脉体的分布格局。乌拉山金矿床的形成首先是金从地幔深处通过古海底火山喷发-沉积于太古宙老变质岩中,经过区域变质热液和大气降水循环热液,混合岩化热液,主要在角闪岩相阶段促进了金的活化迁移,沉积形成了变质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2.
王秀璋 《地质论评》1979,25(1):32-35
超变质作用形成的矿床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在变质岩中尤其是前寒武纪变质岩中的大部铁、金、硼、部分稀有、非金属矿产与超变质作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因此,研究超变质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超变质作用是指区域变质作用的高级发展阶段。当高中级变质岩遭受进一步改造,在温度增高出现重熔并有岩汁参加的条件下,可形成各种混合岩、成分  相似文献   

13.
卡瓦布拉克大断裂北晚太古宙喀拉塔格南岩群,为灰色片麻岩系(TTG岩系)及二长-钾长花岗片麻岩系组成的高级变质区,后者常呈脉状或不规则状分布在TTG岩系中,构成灰、红相间的景观特征.岩石具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特征,发育中深层次的塑性流变变形,变质矿物有反条纹长石、钾长石、角闪石、铁铝榴石等,区域上还可见蓝石英、紫苏辉石、硅线石.经岩石化学研究,组成该岩群的片麻岩具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岩系)组合特征.该套变质岩系可与库鲁克塔格、尾亚、阿尔金等地太古宙中深变质岩系对比,时代厘定为晚太古代较恰当,构造属性为塔里木地块的前震旦纪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14.
拉脊山-化隆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其隆升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祁连拉脊山、化隆地区的变质核杂岩是由韧性变形的太古宙、元古宙化隆群变质岩系组成核; 由脆-韧性变形和经受了低压变质的中、上寒武统和岩体组成中间层; 由脆性变形和未变质的下白垩统组成盖层.变质核杂岩的组成与结构显示了对称伸展和隆升的特征.23~ 32Ma是快速隆升的时期.主剥离断层剪切位移量约25~ 27km, 并根据矿物对计算, 变质核杂岩的伸展变质温度约625~ 630℃, 变质深度约20km, 变质压力约为0.63GPa, 属偏低压型区域热流变质作用.从青藏高原热壳、热幔、厚壳的演化历史及构造隆升活动来看, 认为拉脊山、化隆变质核杂岩是地幔热隆引起地壳伸展的典型实例, 是研究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和高原隆升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5.
小秦岭金矿田太古宙太华群变质岩与金矿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金矿田变质岩是由表壳岩经过区域变质、深部重熔、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典型特征是低钾富钠,具有太古宙TTG岩石特点.Au元素在太华群岩层、岩石中分布不均匀、多重母体分布是造成现今太华群金丰度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Au元素在太华群地层和侵入于其中的花岗质岩石遭受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曾经历了非均一化作用并产生早期活化转移,在一些部位贫化,在一些部位富集,富集部位就可能形成矿床.硫、铅同位素的对比研究,证实了成矿物质来源于该套古老变质岩系.  相似文献   

16.
从变质作用演化、构造变形作用演化方面探讨了处于冀东与密云之间的兴隆地区太古宙变质岩系的变形变质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17.
阜平地区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脉的中段。该处出露的岩层主要是太古宙阜平群。1963年马杏垣教授等在太古宙变质杂岩体构造特征的重要阐述中,曾指出阜平是一个片麻岩穹窿。1965年马杏垣等又对中国东部区域变质作用早于24亿年前后的变质岩系的构造变动类型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其中对阜平穹窿作了专门的阐述。以后,河  相似文献   

18.
川西攀枝花—西昌地区结晶基底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由于同位素年龄依据不足和没有正确区分晚二叠世热接触变质岩、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与前震旦纪区域变质岩,攀西地区结晶基底的划分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依据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结果,将原仁和群(Pt1R)修改为晚二叠世岩浆岩和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将五马箐(岩)组(Pt1w)和顶针杂岩(Pt1D)修改为晚二叠世热接触变质岩和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将安宁村组(Ptlα)和纸房沟组(Pt1z)修改为震旦系地层,并依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将结晶基底划分为变质侵入体、变质表壳岩和TTG套岩,论述了结晶基底的成因和演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辽宁省北部古老变质杂岩区,长期以来,为许多地质学家所注目。本文承蒙张秋生教授指导,试图从该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变质岩系的基本组合特征入手,探讨其变质地质历史的演化和变质岩系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陈能松  夏彬  游振东 《地球科学》2021,46(9):3049-3056
为建立一个较严密、系统的常见变质岩石的岩相学分类,采用既反映岩石结构构造特征又蕴含岩石基本组成的变质岩组构组分作为岩石分类的一级分类指标,以岩石结构、构造和组构组分的成分依次作为二、三和四级指标,划分了归属于造山区域变质岩、接触热变质岩、断层动力变质岩、蚀变交代变质岩和混合岩这5个大类变质成因的基本岩石.如岩石的地质产状已知,可用对应于地质产状的成因类型变质岩替换组构组分,升级为一级分类指标,然后用同样程序进行划分.本分类方案中,造山区域变质岩与接触热变质岩因具有相同组构组分,因此,大部分基本岩石名称相同,但可借助其地质产状和一些特征变质矿物的特殊显微构造的有无将它们区分开来.本分类方案的分类效果优于国内外现有的岩相学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