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首先介绍了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怀来2井水氡的异常变化,又根据水氡异常与京西地区几次中强震的对应情况,归纳出怀来2井的水氡前兆异常特征;形态为下降一上升型,异常对应范围120-160km;异常出现后28-55d发震等。  相似文献   

2.
用四川地区不化学建台以来11个水氡点的水氡观测资料和5个水化观测点19个水化测项的观测资料,绘制了水化日测值,五日均值和月均值图。以月均值曲线图为基础,用形态法分析提取水化中短期趋势异常。以2个以上水化台项出现形态异常,作为预报未来1年内异常点周围200千米范围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300千米范围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水化前兆指标。以多水点水氡日测值资料为基础,用层次跟踪方法提取水化异常,提出多点水氡  相似文献   

3.
丰满台水氡,对远距离强震前兆异常显示,水氡井水位失稳状态,对应省内ML4左右地震对应率较高,本文从“古三论”(倍九论,节气论,穴位论)的角度讨论丰满水氡及水氡井水位异常,以便为综合预报,提供更多,信度更高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4.
根据山西省定襄台水氡、静乐井水位存在的高值趋势异常特征,对河北省张北6.2级地震做出了较好的中期预测,分析认为,山西流体的高值趋势异常反映了华北地震带区域应力场的增强过程。  相似文献   

5.
杨芬 《四川地震》2013,(4):37-40,45
2012年6月24日宁蒗5.7级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性存在中期异常,地下流体存在中短临异常。地震活动性方面存在滇西地区5级以上地震东西迁移规律性活动、滇西地区4级以上地震成条带分布和程海断裂发生4级窗口地震等中期震兆异常。水氡、固体二氧化碳、水温和流量存在中短临前兆异常。地下流体前兆中期、短期和短临阶段都出现同步性异常。  相似文献   

6.
在地震短临跟踪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2008年3月21日盈江5.3级地震前,在地震活动性方面,长中短临不同时段内呈现出各种形态的异常,小震活动呈现条带、围空和平静-活跃的过程。地下流体前兆异常水氡趋势性中期异常呈现同步性转折,水氡突变性短临异常呈现同步性突跳,近源区和邻区的水汞呈现同步性高值异常;而且,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形成区域与中强震发生地点有一定的构造关联性。因此,对2008年3月21日盈江5.3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长中短临各阶段呈现的异常.中短临地下流体前兆异常,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理清预报思路,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鲁甸6.5级地震地下流体典型异常与前兆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川滇地区前兆台网资料,结合异常现场核实工作结果,对鲁甸6.5级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现象进行了总结。遵循地震分析预报的基本思路,按照长期、中期、短期趋势异常、临震异常和宏观异常阐述了鲁甸6.5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现象。结果表明,长期和中期趋势背景异常主要出现在距震中300~500km范围,短期趋势和临震及宏观异常集中于震中区100km范围内。这种流体异常特征反映了在较高密度的观测点区域,可以观测到流体活动加剧的前兆现象,有利于判定地震危险区和短期阶段跟踪分析。区域应力加载作用可能引起的断裂带裂隙的开启与闭合,导致温泉和井水温、深部气体与承压井水位的持续变化;水岩反应加剧和地下水混合作用增强,使地下水离子组分浓度发生变化,甚至导致显著宏观异常。在一定密度的前兆观测地区,能够获取用于判定地震危险性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8.
展览会上,介绍了我国成功预报四川省松潘县和平武县之间地震的情况.这是我国对无前震型地震首次做出准确的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的实例.震中地区没有明显前震.确实给临震预报带来很大困难.但是,地震部门依据阴显的前兆和“三起三落”的宏观异常现象做出了短期和临震预报.地震工作者用科学仪器监测出松潘等地区的地震波速比异常、地段相对隆起、水氡大幅度上升和地电阻率缓慢下降等,及时做出中期预报:松潘、茂汶在1976年可能发生6级或6级以上地震.地震部门还根据井水变色变味、泉水干枯、天然气冲出地面等宏观异常现象,提出短期预报:6月、7月内  相似文献   

9.
杨述文 《地震研究》1998,21(3):221-226
1996年2月3日中甸-丽江交界发生7.0级地震,震前,洱源县地震办公室根据原地区水氡月均值滑动标准差、月均值滑动距平、12个月雨量滑动等中期背景异常和水氡日测值、水温日测值、日均气压值等的短临异常,本对这次地震的预报及前兆异常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大同地震水氡动态图像的前兆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云贞  王吉易  张素欣 《地震》1999,19(1):90-96
采用“九五”攻关提出的水氡动态图像分析方法,对二次大同5.8级地震水氡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简介了大同地震水氡动态图像的生成方法。研究表明,地震前震源区及周围出现水氡变化率≥0.06的异常特征区,异常区的时间演化与地震具有“扩展-急剧扩震-地震-持续扩展-地震-收缩”的关系,且与多种异常发展的中期,中短期和短临阶段相对应,异常区的空间分布演化与震中,地质构造和地热等有密切关系。表明动  相似文献   

11.
使用距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地震300km范围内的内蒙古自治区前兆台网5口水井的地下水位资料,分析了地下水位趋势异常特征及张北Ms6.2级地震前后10天地下水位的微动态特征,表明在北张Ms6.2地震前后地下水位确实存在的明显的异常反应,并用“八五”攻关水化,水位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分析研究了张北Ms6.2地震前后水位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与张北地震的关系,对张北Ms6.2地震做出中期,短期,  相似文献   

12.
张北6.2级地震前北京地下水位井网动态异常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前,北京地下水位观测井网部分并孔观测到一组由趋势到短临前兆异常,本文较详细地阐述这些异常点的分布及不同阶段的异常表现特征和发展过程,显示出孕震过程中震源区应力应变积累过程与水位动态的内在联系,给出不少有益的启示,对地震预报前兆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北6.2级地震前后地磁Z分量的日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解用明 《华北地震科学》1998,16(3):62-66,74
利用河北省及邻省、市共17个地磁台相对观测Z分量资料,总结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后的日变化。认为,一次较强地震前可能有多次异常出现,日变反向可作为中短期异常,而后出现的日变低点位移,当分界线连续在某区出现,地震可能进入短临阶段。日变反向的极值区附近和低点位移连续汇集地区可能是未来震中。对于震前出现的多次异常进行追踪预报,可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近年来我们在现场开展水氡干扰因素试验研究的结果,集中论述了当前视为较好临震指标的水氡突跳中的各类干扰因素及其原因。指出气象因素(如降雨等)、地质因素(如滑坡)、水文地质因素(包括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水点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出露条件)以及某种偶然因素等都可程度不同的引起水氡突变,必须因泉(井)制宜的开展试验,掌握并排除干扰,才能有效的突出地震异常。我们还就识别、排除干扰的方法作了探讨,提出在构造区域范围内布点,开展多点水化(氡、气和其他化学组分)综合观测、试验、研究,是识别干扰和判断地震异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孙天林  简春林 《地震》1998,18(4):367-367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2地震前,北京地下水位监测网部分并孔观测到一组由趋势到短临前兆异常,并根据这些异常点的分布及不同阶段的异常表现特征和发展过程,进一步分析孕震中震源区为-应变积累与水位动态的内在联系,得出有益的启示,对地震预报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月10日张北发生Ms6.2级地震,地震前5d ̄24d,在全国范围内出现4次地磁日变低点位移异常现象。本文对地磁日变低点位移现象的物理基础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地磁日变低点位移导演预报地震的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对地磁日变低点位移异常与张北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张北地震前出现的地磁日变低点位移导演是该次地震的前兆反映。  相似文献   

17.
华北强震水化学参量变化的模糊识别及方法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君英  唐仲兴 《地震》1999,19(1):71-80
利用模糊识别方法对1969 ̄1998年发生在华北地区的渤海,海城,唐山3次强震及其强余震以及大同,包头西,张北3次中强震之前,该地区50多口观测井的水氡和部分井孔的He,H2,CO2,Hg等水化学组分8万多个观测数据进行了全面处理,取得了华北地区强震前水氡,气体和水质组分前兆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提出了该地区强震和中强地震水化学参量中期和短期的异常指标,最后对模糊识别方法的地震预报效能提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张北6.2级地震的孕育过程和前兆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北地震发生在通常认为稳定的、浅部构造不明显,历史上地震活动微弱的地区,但是根据小震活动条带推测可能在一条NW走向的深部断裂。张北地震的孕育可能与区域断层的长期活动,中小地震持续活跃以及外围强震的增震作用有关。震前存在地震活动空段、4级地震条带、区域小震群活跃以及平静-收缩-信号震-外围活动增强等特征。有比较丰富的中长趋势异常,持续时间长达3年以上,而短临异常并不突出。对张北地震异常进行信度综合分  相似文献   

19.
共和7.0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的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40个地下流体观测点的资料,对1990年4月26日青海省共和MS7.0地震的前兆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带内观测点的水氡趋势异常及水化、水位群体异常及频次异常与断层平均形变速率呈同步变化.地下流体群体异常频次的累加值曲线在地震前表现为指数加速变化图形.(2)震源外围240km范围内的水氡中短期趋势上升异常,表现为由震源逐渐向外围扩散的特点.在短临阶段各测点水氡的异常变化基本同步.(3)流体短临前兆出现明显的起伏加剧和层次现象,突出的表现是流量、断层气日变化在临震阶段出现3次加剧,且异常幅度一次高于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