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走廊东部香山群时代和物源讨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香山群是一套经历轻微区域变质作用的陆源碎屑岩,夹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硅质岩,主要位于河西走廊东部香山地区。迄今为止,前人已经做过大量工作,但是对香山群与该区奥陶纪米钵山组的关系、香山群的时代以及香山群的物源等问题还存在较大争议。笔者对香山群的碎屑锆石做了定年(LA-ICP-MS)工作,通过香山群与米钵山组锆石年龄的对比,发现米钵山组最年轻锆石(451±8)Ma比香山群最年轻锆石(525±3)Ma年轻,且香山群不含米钵山组其他年轻锆石成分,香山群时代应该晚于(525±3)Ma,而早于中奥陶世米钵山组,应属中—晚寒武世。香山群碎屑锆石年龄谱与华夏地块、阿拉善基底、华北西部和北祁连岩浆变质事件年龄差异显著,华夏地块、阿拉善基底、华北西部和北祁连不是香山群物源,而与澳大利亚西南部地区相似,同时根据香山群古水流分析结果,推测澳大利亚西南部可能是香山群的沉积物源。  相似文献   

2.
香山群主要分为4个亚群,在第一和第三亚群的灰岩扁豆体中采获三叶虫化石。香山群与下伏中奥陶统来钵山组关系为整合接触,不整合伏于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之下。从沉积相序分析,香山群与下伏米钵山组表现为从大陆斜坡相至深海盆地相的特征。将香山群重新厘定,置于中奥陶统上部。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贺兰山中段奥陶系米钵山组砂岩的磁组构特征,首次运用砂岩磁组构判断米钵山组砂岩沉积期的古水流方向。采集12件具有代表性的古地磁定向标本进行原生剩磁处理,发现米钵山组砂岩磁化率强度中等,天然剩磁微弱;磁化率各向异性结果表明米钵山组砂岩沉积期的古水流方向为由NE向SW,认为砂岩沉积物可能来自贺兰山海槽NE侧的华北陆块西缘。  相似文献   

4.
李天斌 《地质通报》2000,19(1):14-19
宁夏天景山—米钵山奥陶纪马家沟组为一套台地碳酸盐岩沉积,米钵山组为一套台地前缘斜坡重力流沉积的碎屑岩夹泥质岩、碳酸盐岩。两组地层碳酸盐岩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化规律,地球化学特征既有独立性,又有相关性,与岩石宏观特征相一致,与沉积环境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宁夏天景山-米钵山奥陶纪马害沟组为一套台地碳酸盐岩沉积,米钵山组为一套台地前缘斜坡重力流沉积的碎屑岩夹泥质岩、碳酸盐岩。两组地层碳酸盐岩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和然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化规律,地球化学特征既有独立性,又有相关性,与岩石宏观特征相一致,与沉积环境相关联。  相似文献   

6.
宁夏天景山—米钵山的马家沟组为一套台地碳酸盐岩沉积,米钵山组为一套台地前缘斜坡重力流沉积的碎屑岩夹泥质岩、碳酸盐岩。两组地层中主要氧化物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规律。聚类分析表明,两组地层地球化学特征既有独立性,又有相关性。各组内部纵向上地球化学演化既有阶段性,又有一定的旋回性,表现为大多数元素和参数的同步增加或减少。这种时空演变规律与地层宏观特征相一致,与沉积环境相关连。  相似文献   

7.
宁夏天景山—米钵山奥陶纪地层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宁夏天景山—米钵山马家沟组为一套台地碳酸盐岩沉积,米钵山组为一套台地前缘斜坡重力流沉积的碎屑岩夹泥质岩、碳酸盐岩。两组地层中主要氧化物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规律。分析表明,两组地层地球化学特征既有独立性,又有相关性。各组内部纵向上地球化学演化既有阶段性,又有一定的旋回性,表现为大多数元素和参数的同步增加或减少。这种时空演变规律与地层宏观特征相一致,与沉积环境相关连。  相似文献   

8.
贺兰山中南段米钵山组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兰山中南段米钵山组地层岩性主要为钙质角砾岩、砾岩、互层状的砂岩或含砾砂岩以及页岩、含砾页岩、颗粒灰岩等,是一套区域浅变质、厚度巨大、具不同程度变形和深水陆源浊积岩组合的斜坡沉积,发育有复理石韵律层理及典型的浊积岩鲍马序列。研究表明中奥陶统米钵山组沉积期是贺兰“冷”裂谷活跃的时期,该时期的沉积特征对探讨贺兰山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及岩相古地理方面尤为重要。对米钵山组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La、Ce、∑REE、δEu等特征值与大陆岛孤和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相似。综合该组沉积的矿物特征、构造环境及区域背景,其物源应来源于其南部的祁连造山带及邻区阿拉善地块,具有二元物源供给的近源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9.
香山群狼嘴子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昆  周立发  曹欣  王海江  胡朋 《中国地质》2007,34(3):497-505
香山群自建群以来,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区域地质调查,把香山群地质时代限定为中晚寒武世。为深入探讨鄂尔多斯西南边缘香山群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对香山群狼嘴子组硅质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硅质岩SiO2含量为82.44%~98.13%,Al/(Fe Mn Al)比值为0.46~0.69,Al2O3/(Al2O3 Fe2O3)比值为0.53~0.77;LREE/HREE为3.57~8.45,轻重稀土分异作用强,LaN/CeN值0.66~1.15,Ce/Ce*值0.66~0.93,为大陆边缘型硅质岩,成岩过程包含热水沉积和正常沉积作用。同时,硅质岩建造中碎屑岩和产出的辉绿岩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碎屑岩沉积背景也属被动大陆边缘区,辉绿岩属于伸展作用构造背景下的大洋拉斑玄武岩系列。综合地质资料认为,在中晚寒武世,阿拉善地块南缘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具有离散型大陆边缘性质。  相似文献   

10.
对香山群时代的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布于宁夏中部的香山群划分为1~4个未命名的亚群,第一亚群中的薄层灰岩所含的三叶虫Holocephalites punctatus Zhou,Olenoides ningxiacus Zhou,Peronopsis ovalis Zhou组合时代为中寒武世,牙形石Furnishina asymmetrica Müller,F.furnishi Müller为晚寒武世,指示第一亚群的时代为中—晚寒武世。牙形石Cordylodus proavus Müller和Oistodiform分子在第二亚群的发现表明这个亚群的时代最可能属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然而,整个香山群的精确时代仍不能完全确定,因为它的第三亚群和第四亚群不是化石稀缺就是不含化石。  相似文献   

11.
宁夏香山—青龙山地区奥陶纪地层格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资料表明,早奥陶世宁夏香山—青龙山地区为开阔的浅海台地,接受了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至早奥陶世晚期,由于贺兰拗拉槽重新裂陷,该区古地理面貌及沉积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西部香山地区转化为大陆斜坡—次深海、深海盆地,而东部青龙山地区虽海水深度较前期有明显加大,但仍继承了早期台地性质。通过对香山、米钵山、牛首山、罗山及青龙山等地奥陶纪沉积地层特征、沉积相及生物群时代的对比分析,依据地层结构及关键界面鉴定,将奥陶纪地层划分为早期高水位体系域(HST1)、低水位楔(LSW)、海侵体系域(TST)和晚期高水位体系域(HST2)4个沉积体系域。其中,HST1与LSW之间被I型不整合面(SBI)分开;TST与HST2之间被饥饿段(SS)分开。  相似文献   

12.
广东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强 《广东地质》1995,10(1):7-12
广东的前寒武系由类复理石碎屑岩夹火山岩及碳酸盐岩组成,以其中的两套含砾砂岩为主要标志,划分为云开群,乐昌峡群和罗罅组、大绀山组,鹰阳关组、楼子坝组等16个岩石地层单位。大绀山组与下伏地层(云开群)之间存在平行不整合间断面,活道组之下,在区域上也存在一个沉积间断面。据微古植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分析,云开群的地质年代为蓟县纪至青白口纪。大绀山组属早震旦世,乐昌峡群属晚震旦世。  相似文献   

13.
粤中地区晚三叠世-早株罗世岩石地层,自下而上为小坪组、金鸡组和桥源组,它们在区域上分布稳定,具有可填图性。小坪组的沉积演化序列与粤北的艮口群相似,其中含双壳类组合,介形虫组合和植物组合,地层时代属于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得期,金鸡组中,凌云山段含介形虫组合,石塘段含菊石带、双壳类组合,地质时代属于早株罗世。凌云山段与下小伏小坪组马安段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三叠系与株罗系的分界宜划在凌云山段之底。  相似文献   

14.
华北南缘中元古代熊耳群之上中–新元古代官道口群高山河组和汝阳群云梦山组中发育疑似火山岩的"夹层",前人试图确定这套地层的年代,但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本文研究发现这套"火山岩"与围岩并非沉积接触,而是侵入基底变质岩系的次火山岩。运用LA-ICP-MS法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首次获得了栾川地区侵入高山河组的次粗安岩的206Pb/238U年龄为162±1 Ma,舞钢地区侵入云梦山组的次玄武安山岩的206Pb/238U年龄为165±2 Ma。这些结果表明这些中–晚侏罗世次火山岩应从官道口群高山河组和汝阳群云梦山组地层中解体出来,为华北南缘中–晚侏罗世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而非古老的中–新元古代官道口群和汝阳群的沉积地层。同时为确立华北南缘存在燕山早期的火山岩浆活动,及其相关的陆内伸展构造事件提供了关键的年代学制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扬子地台北缘中段中、晚元古界的地层学研究,作者认为发生在10亿年左右的晋宁Ⅰ期构造运动形成了本区中、晚元古界地层之间的一个重要不整合界面。武当群限于其下属中元古界;青白口系缺失;震旦系地层连续,由下至上为:下统姚营寨组,耀岭河群;上统陡山沱组和灯影组。  相似文献   

16.
宁城盆地东南缘晚中生代岩石地层序列完整、连续,但该岩石地层序列及其所含生物群的地质年代归属问题还存在争议。含道虎沟生物群岩石地层剖面的发现和实测表明,研究区晚中生代地层序列从下至上由中侏罗世九龙山组—髫髻山组、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和早白垩世义县组组成。九龙山组—髫髻山组下部以沉积岩系为主,产道虎沟生物群,上部为中、基性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52Ma和164~165Ma。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地层序列既为土城子组平行不整合覆盖,而且二者又同时被早白垩世义县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含道虎沟生物群的晚中生代岩石地层的地质年代早于热河生物群,为中侏罗世的产物,现暂将其统并为九龙山组—髫髻山组。  相似文献   

17.
浙西前震旦纪双层基底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西北前震旦系由双溪坞群(Pt2s)和河上镇群(Pt)两部分组成,并成为双重基底结构,构成浙皖赣交界处晚元古代江南古岛弧和富阳一带龙门山古岛弧的主体。下构造层双溪坞群由平水组细碧岩、北坞组英安质玻屑凝灰岩、岩山组沉凝灰岩和章村组酸性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构成,并具低绿片岩相变质。上构造层河上镇群由骆家门组底砾岩、硬砂岩、浊积岩,虹赤村组岩屑砂岩和上墅组安玄岩、流纹岩组成。两构造层之间的神功运动面构成了广泛的区域不整合,并使上下变形变质程度和构造样式有明显差异。上墅组之上有震旦系志棠组(休宁组)广泛不整合复盖。研究表明:浙西北区前震旦系是晚元古代造山作用连续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总体构成以岩浆弧为特色的扬子板块南东边缘。  相似文献   

18.
鲁西前寒武纪岩石地层清理意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述了鲁西前寒武纪地层清理意见。其一,鲁西前寒武系厘定为中太古代沂水岩群、晚太古代泰山岩群、早元古代济宁岩群及晚元古代土门群四个群级岩石地层单位;其二,晚太古代泰山岩群雁翎关组之下建立孟家屯岩组;其三,将晚元古代土门群浮莱山组厘定为砂岩夹页岩组合,石旺庄组厘定为含砂质灰岩、灰岩、白云岩组合。  相似文献   

19.
梁诗经 《福建地质》1995,14(2):118-131
福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以陆相盆地沉积为主,仅闽西南局部有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分区大致以政和一大埔断裂为界,分为闽西地层小区和闽东地层小区。根据各盆地地层序列及岩石组合特性,岩石地层单位可划分为陆相沉积的大坑村组,文宾山组、焦坑组、梨山组及漳平组和以海陆交互相沉积的象牙群,包括下材组和藩坑组。其中大坑杆组相当于年仝层单位的上三叠统卡尼一诺利阶,文宾山组、焦坑组相当于诺利阶上部一瑞替克价,梨山组相  相似文献   

20.
庐山前震旦纪岩石中锆石U—Pb法定年与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国刚  李武显 《地质科学》1997,32(1):110-115
庐山前震旦系由星子群、双桥山群和筲箕洼一汉阳峰组地层构成。通过对庐山前震旦系中锆石U-Pb法定年测定,星子群的斜长角闪岩中锆石的U-Pb法定年结果是1 869±40Ma,由此表明星子群是晚元古代江南造山带的最古老结晶基底;筲箕洼-汉阳峰组中细碧岩和流纹岩的锆石U-Pb法定年结果,分别是917±36Ma和878±51Ma。它们在时代上与邻区登山群、井潭组、松木坞组和上墅组中细碧岩/玄武岩和流纹岩相当,是江南晚元古造山带的重要组成;侵入于星子群和双桥山群的辉绿岩岩墙群中的锆石U-Pb法定年结果是793±156Ma,它是上述造山带的最后岩浆活动的产物。此外,还讨论了"庐山飞来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