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宇 《地下水》2023,(6):196-198
传统水文资料整编靠人工处理,不能完全满足适时提供水文数据服务的要求。运用高效运转的水文资料在线智能处理系统是智慧水文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巴州水文数据一体化智能处理系统研发及应用过程为例,对该系统在水文资料整编中的应用、系统架构、设计思路及主要功能特点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提出进一步开发升级思路。通过应用水文资料在线智能处理软件,可进一步践行五大水文发展理念,为日常水文监测资料日清月结筑牢成果智慧输出的硬件基础。从而全面提升水文资料整编的时效性及精准性,为区域防洪减灾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年雁云  李新  周剑 《冰川冻土》2013,35(2):420-429
水文数据建模和数据共享是流域科学研究的重点工作, 也是"数字流域"研究的基础.目前集成观测数据和环境信息的流域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数字地球"技术在流域科学方面的重要应用.以水文数据模型和"协同促进水文科学发展大学联盟"水文信息系统(CUAHSI-HIS)为原型, 设计一个适合于黑河流域的集流域地理数据库、 观测系统数据库和数据共享发布系统于一体的流域水文信息系统.系统实现集成各种观测数据类型、 数据来源及观测数据的流域观测数据库, 通过统一地表和地下水的通用数据模型实现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信息的一体化存储管理, 同时存储、 组织和在线共享发布流域相关的观测数据和空间数据, 为流域科学研究提供在线生态环境数据的网络服务以及相应的流域观测数据服务, 有效的推动流域科学计划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主要成就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家志  乐嘉祥 《水文》1999,(5):20-23,26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取得了成就,在水情信息采集和传输方面,全国已有水文报汛站8000余处,在25处重点防洪河段和150座大型水库上建立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共计有遥测站近2000个,已有22个省(市,区)和7个流域管理机构的水情部门通过计算机广域网互传水情信息。在水文预报技术方面,开发研制了适合中国特色的许多水文模型。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水利信息中心初步建立了水雨情信息服务系统,包  相似文献   

4.
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研究的方法与出路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谈戈  夏军  李新 《冰川冻土》2004,26(2):192-196
无资料地区的水文研究是最近国际上水资源水环境研究的热点.总结了中国过去在流域洪水预报和设计洪水计算中针对无资料地区研究所取得的相关成果,指出现代水文学应该充分运用新的系统理论和方法,依靠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手段,在水文数值模拟方向上寻找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的新出路.对无资料地区的水文研究要从有充分实测资料的流域开始,人为隐去部分站点的实测数据以检验依靠剩余少量数据而建成的水文模型的适用性和精度.最后分析了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空间插值、四维同化技术等方法在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文预报技术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建云 《水科学进展》2010,21(4):435-443
回顾了中国水文预报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水文预报技术从经验相关法、流域水文模型,到预报系统发展的整个过程。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常用的水文预报方法、模型和预报系统,及其各自特点和应用条件等,客观评价了中国水文预报技术的水平,深入分析了高强度人类活动引起的下垫面变化和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流域产流和汇流机制的影响,分析了变化环境下水文预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展望了中国水文预报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出了中国未来水文预报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王继新  王鸿杰 《水文》1995,(5):53-53
水文数据库数据录入校核系统王继新,王鸿杰(河南省水文水资源总站)1概述建立水文数据库,最艰巨的工作是历史水文数据的录入。目前,我国已积累了五十多年水文数据,如何将如此庞大的水文数据准确无误地录入计算机成了当务之急。试验发现,采用计算机录入一遍、人工校...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文情报预报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家志  刘志雨 《水文》2006,26(3):57-59,80
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气候脆弱地区之一。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决定了水旱灾害频繁, 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文情报预报是防灾减灾最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是防汛抗旱工作的尖兵、耳目和参谋。在我国历年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工程运行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杌、通信、网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水文情报预报领域的推广应用,以及水文预报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我国水情报汛站网、水情信息采集与数据传输、水文预报模型、水文情报预报业务系统开发等都有了较大的进展。展望我国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未来,作者建议完善水情报汛站网的规划和建设,加强水文预报基础理论研究,推进洪水预报系统标准化建设,开展重点防汛地区的洪水演进仿真模型研究,强化作业预报管理制度建设,拓宽水文预报服务内容,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水文模型是对自然界复杂水文现象与过程的一种综合近似描述,在水旱灾害防治、水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应用广泛。本文分析了大尺度水文模型应用的难点,总结了参数不确定性研究的主要进展,介绍了参数不确定性分析框架“敏感性分析—参数优化—参数区域化”(SOR)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与应用情况。论文基于已有认识,建议在水文建模优化过程中引入更全面的参数不确定性分析SOR框架,并加强新一代分布式水文模型与更加成熟的水文气象数据观测系统的开发,以减少来自模型结构与模型驱动数据的不确定性,提高全球变化背景下大尺度水文模型水循环过程模拟和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水文地球化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文地球化学模型是目前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模拟可以确定地下水系统中的水化学演化过程,揭示地球深部的水循环机理。同位素方法的使用、模型的完善及模拟程序的不断升级,使得模拟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重点概述了水文地球化学的主要模型:组分分布模型、质量平衡模型和反应路径模型。近几年中,在放射性废物处置、地下水中有机污染影响及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迁移方面,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考虑环境问题以及与水动力学模型耦合是水文地球化学模型今后的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全球尺度水文模型: 机遇、 挑战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红凯  赵舫 《冰川冻土》2020,42(1):224-233
水循环发生在全球尺度, 局地和流域水问题的解决也往往需要全球视角, 因此全球尺度水文模型应运而生。从科学意义和国家需求等多个视角, 论述了全球水文学研究的意义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系统总结了现有全球尺度水文模型发展现状, 剖析了十余个主流全球尺度水文模型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全球水文-气象-地理信息等全球模型所需数据集。进而分析了现有全球尺度水文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为进一步完善模型提供参考。最终分别从模型机理、 大数据、 新技术、 多部门模型耦合等几个方面, 探讨了全球尺度水文模型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面向水文数据共享的水文核心元数据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令奎  李三霞  张文  张东映 《水文》2012,(1):1-5,12
研究了目前水文及相关元数据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分析了水文数据及元数据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了符合水文数据共享需求,同时具有简洁、适用性强的水文核心元数据模型。提出的水文核心元数据模型在水文水资源科学数据共享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文  邱文东  孟诣卓  陈雅莉 《水文》2018,38(5):6-10
随着水文行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数据的需求逐渐从单一、具体化向多源、综合化方向发展。当前,在水文行业内,对数据按照大类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已渐与用户需求脱节,给数据的综合利用带来困难。针对该问题,梳理了现有数据结构与管理模式,提出一种水文数据整合与索引模型(Hydrological Data Integration and Index Model, HDIIM),利用该模型在多个水文数据库与水文应用之间搭建水文数据整合层,建立多库统一的一体化水文索引,实现对多库信息的整合与快速查询。该方法有效屏蔽了多个水文数据库之间的异构性,支持跨库的数据检索与应用,从而提高水文数据的获取与使用效率。实验证明,HDIIM能够有效提高水文数据的检索效率,特别是针对批量检索操作,HDIIM的表现较现有方法更加高效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
基于SL324-2005标准表结构的水文数据库为水文数据的管理带来便利,但是由于该数据库的设计是面向数据管理的,不易于用户读取、理解和充分利用。基于以上问题,设计并构建了一个面向水文数据整合的实验模型,通过对水文数据库的解释和转化,使水文数据以一种更理想、更符合人的认知习惯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有效实现了水文数据的定向提取、管理、表达和分析,为基于水文数据的人机交互和统计分析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与工作流技术的图文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传统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土地管理部门的需要。通过对GIS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的分析,确定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型。通过GIS与工作流的集成,达到地籍图、文、表信息的统一管理,建成图文一体化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5.
王占峰 《水文》2013,33(6):52-57
水文基础数据通用平台,以其开放、可靠、可扩展性等优势,为越来越多的水文信息自动采集和数据处理提供服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水文信息自动收集、矢量监视图自动更新、水情报文自动生成和转发,以及水文资料整编数据下载和转换为电算整编格式,是水文基础数据通用平台在业务处理方面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弛  王本德  李伟 《水文》2007,27(2):74-77,85
数据挖掘作为知识发现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从大型数据库中提取未知的、有价值的和可操作性的关系、模式和趋势用于决策支持的过程。我国目前在防洪领域存在着大量水文数据,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智能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以形成相应的水文预报模型进行准确的水文预报是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首先全面地介绍数据挖掘的功能分类及以数据挖掘为基础的水文预报体系,然后对数据挖掘技术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淮河流域防汛实时水情信息传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欣金彪 《水科学进展》1997,8(3):288-291
详细介绍了淮河流域防汛实时水情信息传输系统的形成,系统的信道、构成和功能,系统硬件配置及软件开发,运行情况和系统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