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定量遥感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远  陈曦  钱静 《地理科学》2019,39(3):367-376
首先对遥感科学和气象学、水文学、生态学、地理学和的尺度概念及其转换方法进行了区分。其次对遥感数据空间尺度转换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比对了目前空间尺度转换常用6种转换方法:统计转换法、分类转换法、数据融合转换方法、分形分析法、基于局域动态模型的转换方法和基于物理意义尺度转换方法及其各自所属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再次以遥感时间尺度转换应用最为广泛的地表蒸散发和农业旱情监测等2个领域为例,对遥感时间尺度转换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预测了今后定量遥感尺度转换研究可能的研究重点,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孟斌  王劲峰 《地理学报》2005,60(2):277-288
尺度问题在地理学、生态学和水文科学等众多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对地观测技术和地理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解决地理数据的尺度转换问题成为目前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在地理信息科学相关领域中,地图学和遥感科学研究人员从尺度概念的理解到尺度转换的理论和方法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对解决地理数据空间特征的尺度转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地理数据属性特征的尺度转换研究领域,地理信息科学研究者提出的面域插值方法是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在社会经济科学领域,“小区域统计学”也发展了一套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试图解决统计单元的变更问题。文章在全面回顾和比较不同研究领域解决“尺度转换”问题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面域插值方法和小区域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3.
地理尺度问题中不确定性原理的假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尺度是广泛存在于地学、生态学、气象、遥感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尺度研究可以避免 用错误的空间尺度观测问题和对因果关系的曲解.科学有效的尺度选择和尺度转换方法不可 或缺,而尺度转换问题是复杂的,在科学界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进一步阐述尺度及尺 度转换概念的基础上,引入理论物理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测不准原理),以此为依据阐述 不确定因素存在于尺度问题中的必然性,同时提出“尺度态”的概念,并指出其本质就是尺 度转换问题中不确定性的表达,具体表现为不同操作尺度、不同研究结果的概率分布.试图对地理尺度及尺度转换问题在理论上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的尺度转换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延河流域和安塞县2000和2006年的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研获取的2000-2006年该区域生态建设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数据,分别在流域尺度和县域尺度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延河流域及位于延河流域上中游的安塞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模型.研究表明,在这两个尺度上,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关键因素都是总人口和农作物播种面积.以此为基础,基于不同尺度上共同驱动力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不同尺度上耕地变化模型的尺度转换方法.对于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无论其模型形式的复杂程度如何,只要不同尺度上的关键驱动因子相同或存在明确的定量关系,就可以基于关键驱动力因子的定量关系进行不同尺度上土地利用/覆被模型的尺度转换.研究成果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尺度转换方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空间尺度转换数据精度评价的准则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芝英  胡云锋  刘越  艳燕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574-1582
空间尺度问题是地理学、生态学和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空间数据尺度转换是将数据从一个空间尺度转换到另一个空间尺度的过程, 它是尺度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尺度转换后的成果数据深入分析, 提炼尺度转换成果数据精度评价的原则、指标以及模型方法, 这对正确选择和应用尺度转换成果数据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评述尺度和尺度转换研究概念、内容和主要进展的基础上, 本文主要从数据处理、地图学角度出发, 提出了空间数据尺度转换精度评价的3 项基本准则, 即保持构成信息守恒、保持面积信息守恒、保持区域空间格局和形态信息守恒。继而据此将当前常见的指标进行了梳理和归并;根据上述准则和指标, 结合GIS 方法、常规统计方法、地统计方法等, 给出了上述评价指标的计算模型及其应用方法和典型案例。最后指出, 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研究目标, 针对性选择尺度转换效应函数, 通过开展模型模拟和对比分析, 最终确定合适的尺度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尺度转折点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景观生态学中有关空间分析和尺度转换的方法及基于直方变差图的尺度转换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在直方变差图的基础上,结合分形理论引入了尺度转折点这一概念。确定尺度转折点是研究重点,通过各个尺度转折点可以确定遥感图像上的各个尺度域,从而为不同尺度的地表时空多变要素提供一种尺度转换的依据。采用互联网上的IKONOS天安门地区图像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应用遥感技术模拟净初级生产力的尺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遥感技术估算地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已经成为模拟NPP的主要发展方向。遥感技术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迅速发展和基于遥感观测生理生态理论研究的进展使大尺度生态系统格局和过程的定量、动态观测成为可能。多种卫星传感器提供了丰富的多尺度对地观测数据,从而形成了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层次体系,使得从定量遥感出发的NPP估算必然存在多尺度的问题。NPP遥感估算模型以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代表不同的研究尺度)作为输入参数时,得到的NPP模拟值差异明显。为了提高NPP的估算精度,需要充分认识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对NPP估算结果的影响差异,即NPP的尺度效应问题。本文介绍了遥感尺度效应研究进展,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监测NPP变化的多尺度研究进展,以及NPP估算尺度效应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应用遥感技术研究NPP尺度效应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论水文尺度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国内外研究的水文尺度问题进行了回顾,阐述了水文尺度问题研究的现状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文尺度研究涉及的关键问题,包括水文过程尺度、水文观测尺度以及尺度连结“桥”和遥感水文等。最后对水文尺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进行了探讨,指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国内和国际间的水文科学实验以及变化环境下不同尺度水循环物理过程的研究,对解决水文尺度问题和推动水文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地理尺度转换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9,自引:18,他引:51  
大量研究证实,地理学研究对象格局与过程及其时空特征均是尺度依存的,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尺度问题越来越展示出其重要性。针对地理学各个分支学科都不同程度存在诸如概念模糊、转换模式不统一、转换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标准等与尺度相关问题,本文对一些有关尺度转换的议题进行了探讨。在评述了尺度及其转换研究的地理学意义后,着重阐述了地理学尺度研究理论框架的内容和对象,提出了地理科学中需要解决的10个关键尺度问题,并给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一号”卫星是拥有多方面技术优势的一颗对地观测小卫星。本文在运用“北京一号”、SPOT5、QuickBird遥感图像对官厅水库库滨带植被覆盖度进行综合监测的基础上,对三种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图像进行基于统计的尺度转换,并应用尺度转换的结果修正了“北京一号”图像提取的植被覆盖度。经检验,运用SPOT5和QuickBird图像对“北京一号”图像进行像元分解,将统计结果与“北京一号”图像的提取信息建立统计模型,应用该统计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北京一号”图像提取植被覆盖度的精度。对湿生植被进行样方调查,结果证明运用像元分解和统计模型的方法使“北京一号”提取植被覆盖度的精度较运用植被指数转换模型的计算精度提高了22.7%。应用该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运用“北京一号”遥感数据进行连续、大面积的植被监测。  相似文献   

11.
遥感信息融合(Fusion)是目前遥感应用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高分辨率的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彩色低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叠加,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同分辨率、不同光谱信息和不同时相分辨率的遥感信息。融合中对同一地区长江流域秭归段的TM4、3、2多光谱和TM8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采用了IHS变换、分辨率(主成分分析)融合方法进行了数据融合,并对不同的融合方法所得到的融合影像进行目视和统计特征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遥感图像处理向微机化发展是遥感技术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采用LANDSAT-5TM数字图象借助适用于微机的软件系统,驿TM图象分别进行了主成分变换和彩色空间变换了这两种变换的意义及其相互结合的优势。这项试验研究在遥感图象微机应用处理、区域资源和环境调查,监测以及研究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Mangrove forests have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s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mangrove wetlands have been largely lost because of intensified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study area. Remote sensing can be conveniently used for the inventory of mangrove forests because field investigation is very difficult. In this study, a knowledge-based system is developed to retriev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mangrove wetlands using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data. Radar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also used to provide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angrove wetlands. Radar remote sensing is able to penetrate mangrove forests and obtain the trunk information about mangrove structures. The integration of radar remote sensing with optical remote sen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ies of classifying mangrove wetland types and estimating wetland biomass.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演变与现状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Half of the mangrove wetlands in China are situat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Wang and Chen, 1998). The province used to have various types of wild mangrove forests along its coastal areas. The rapid expansion of urban areas and the fast deve…  相似文献   

15.
试从现有的大量遥感影像中提取不同环境下地物的反射率,以目前常用的ETM+影像数据和荔枝波谱数据提取为例,先对影像进行系统校正得到星上反射率,然后采用6S大气校正模型对图像进行订正,反演地物的真实反射率,并采用与野外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星上反射率、6S反演的反射率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结果证明6S校正法是一种较高精度的地物波谱反演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从现有的大量遥感影像上直接获取荔枝的反射率.为下一步的自动高效从影像反演地物反射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演变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黎夏  刘凯  王树功 《地理学报》2006,61(1):26-34
广东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但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该湿地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和专家系统方法对珠江口红树林湿地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合雷达遥感图像,对红树林群落分类及生物量估算进行了研究,改善了单独使用光学遥感的不足。获得了试验区红树林的变化趋势、类型分布及生物量等情况,为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新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基于研究对象视角梳理轻小型无人机遥感手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无人机在不同生态对象应用的优势和局限:优势主要在于其能够高灵活性、高分辨率地获取各生态对象的数据,为较大规模的生态研究提供了便利。在农田生态系统应用中主要关注农田信息检测、自动化农作等方面,但在这方面的应用还比较单一,缺乏更深层更全面的系统化应用;在森林草地中主要关注植被结构参数提取、生物量反演等,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稳定性避免对数据准确性造成影响;城市生态系统主要集中在城市环境监测和测绘方面,同时城市方面飞控政策尚待完善;水生生态系统主要关注水生动植物监测和潮间带观测等,大规模监测也对设备续航和数据标准化处理提出了要求;动物研究应用中主要关注动物迁徙规律、物种分布等方面,在监测过程中需注意不要对动物栖息造成干扰。总的来说,无人机应用局限主要在于其获取的数据处理尚未标准化,飞控政策尚未成熟和硬件续航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无人机遥感在生态学研究的应用趋势:随着无人机智能化的软硬件发展和云端生态大数据的建立,无人机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将更加智慧化,多源的无人机遥感数据将会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华  王敏 《干旱区地理》2018,41(4):802-808
纹理特征作为一种非光谱信息能够增强地物之间的特征差异,这对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地物提取有着重要意义。以青土湖为研究区,以Worldview-2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引入权重因子定义联合概率函数来确定最佳窗口尺度,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最佳窗口尺度下的纹理特征,将其与原始遥感影像合成,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进行地物提取,将提取结果与仅利用光谱信息的支持向量机(SVM)提取结果、辅以纹理特征的SVM提取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提取青土湖地物,精度高达85.86%,优于仅利用光谱信息的SVM的65.13%,辅以纹理特征的SVM的73.45%,可为地物破碎的干旱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物提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