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诺卡氏菌病是全球性的鱼病,杀鲑诺卡氏菌(Nocardia salmonicida)是引起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根据杀鲑诺卡氏菌16S-23S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设计引物,建立特异性PCR检测杀鲑诺卡氏菌的方法。结果表明,筛选的PCR引物可特异性地扩增出杀鲑诺卡氏菌的ITS片段,检测灵敏度(DNA浓度)为28.3 pg·μL-1。检测人工感染杀鲑诺卡氏菌的鱼组织,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从未分离到病原菌的病鱼组织中检出阳性片段,较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方法更为高效灵敏。  相似文献   

2.
卵形鲳鲹结节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湛江港、阳江闸坡海水网箱养殖的患结节病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中分离一株细菌,回归感染结果证明该菌是引起卵形鲳鲹结节病的病原,对卵形鲳鲹半致死浓度为45 g-1。该菌株呈革兰阳性,好氧,具有弱抗酸性,菌体呈短杆状或细长分枝状,过氧化氢酶阳性,氧化酶阴性,还原硝酸盐,不水解酪素、黄嘌呤、酪氨酸、淀粉、明胶,以柠檬酸盐为唯一碳源生长。对其16S rDNA序列作Blast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与诺卡氏菌属的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且与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 JCM 3360T)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综合患病鱼的症状及病原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的结果,该菌被鉴定为鰤鱼诺卡氏菌(N.seriolea)。  相似文献   

3.
用鲶爱德华氏菌兔抗血清作为一抗,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羊抗兔IgG作为酶标二抗,建立黄颡鱼"红头病"病原菌—鲶爱德华氏菌的间接酶联免疫(ELISA)快速检测法,并优化检测条件。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107/mL,一抗工作的最佳稀释度为1∶211,病原菌的检测灵敏度为105/mL,交叉反应实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与迟钝爱德华氏菌、弧菌等13种标准菌株无交叉。应用上述技术对人工感染发病鱼中分离的优势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阳性检出率为80%;对自然发病黄颡鱼体内分离获得的20株优势菌检测结果表明,12株菌为鲶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4.
从患烂尾病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的溃疡处分离到一株优势菌So GZ1401,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该菌是引起烂尾病的病原菌,对眼斑拟石首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8.6×103 CFU·g~(-1);结合其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及HSP60测序分析,鉴定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利用杯碟法研究其胞外产物性质,结果表明:其胞外产物具有淀粉酶、明胶酶、酪蛋白酶、卵磷脂酶、脂酶活性以及溶血活性,但无脲酶活性。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氟哌酸、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有较高的敏感性。制备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采用注射和浸泡2种途径免疫眼斑拟石首鱼,测定受免疫鱼的血清抗体效价和疫苗对眼斑拟石首鱼的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组血清中的抗体效价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和浸泡组的抗体效价最高值分别达718.4和128,哈维氏弧菌攻毒后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5.0%~86.7%和46.4%~56.7%。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对眼斑拟石首鱼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5.
解剖了一条出现腹泻等症状、经治疗无效死亡的海豚 ,发现肺、肝、脾、胃等均有病变 ,从病变组织器官中分离到 7株细菌 ,通过菌株的形态、染色特征、生化特性、血清学鉴定 ,发现其中 5株菌株为大肠艾希氏菌 O8血清型 ,另 2株分别为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动物试验表明 ,大肠埃希氏菌和变形杆菌是海豚发病的致病菌。 7个菌株均对菌必治和先锋噻肟高敏 ,对氯霉素、链霉素、痢特灵等中敏 ,对青霉素 G、氨苄青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6.
对患病斑点叉尾鮰的肝脏病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经API20E细菌生化快速试剂条鉴定为保科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hoshinae)。人工感染试验可再现自然条件下鱼病的症状,表现出很强的致病性。病变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病变最初是部分肝细胞发生颗粒变性及水样变性,颗粒变性的肝细胞肿大。严重时,细胞周界不清晰,肝细胞内的小空泡连成大空泡,核悬浮在肝细胞的中央,细胞核肿大,并出现部分肝细胞的核浓缩、破裂、溶解消失。保科爱德华氏菌对斑点叉尾鮰具有显著致病性,可引起肝脏发生严重病变。  相似文献   

7.
以黄颡鱼"红头病"致病菌——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A86作为实验菌株,通过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抽提并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主要外膜蛋白(OMPs),SDS-PAGE图谱分析结果显示,OMPs主要有6条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5 000、42 000、41 000、36 000、30 000和22 000。用A86 OMPs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22 mL,抗体效价为1∶20 480,抗体按照1∶2 560稀释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仅与迟缓爱德华菌(E.tarda)、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和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存在微弱的交叉反应,与鮰爱德华菌参考株及不同地区的分离株呈现特异性结合。多克隆抗体与OMPs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主要有2条明显的免疫反应发色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 000和30 000,且36 000蛋白染色最为明显。多克隆抗体与包括菌株A86在内的分离自南北方不同地区的10株鮰爱德华菌全菌免疫印迹试验发现,所有受检菌株反应结果相同,主要有4条明显的反应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6 000、54 000、36 000和30 000,其中36 000和30 000两条蛋白带染色最深。因此,认为从黄颡鱼体内分离的鮰爱德华菌OMPs中36 000和30 000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36 000蛋白尤甚。  相似文献   

8.
地胆头注射液对鸡大肠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香鸡皮下接种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0.5mL/只(含菌量为4×109~5×109mL-1), 复制了鸡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感染病例。用自制的地胆头注射液(每安瓿5mL,相当于生 药2g)通过胸肌多点注射,进行治疗试验。结果发现,用药后第2天,供试鸡只的发病率明显下 降,效果和环丙沙星注射液相当。在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鸡只均被治愈。在各组供试鸡的体重、 死亡率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地胆头注射液均表现出明显疗效,高、中、低各剂量组鸡只的总有效 率分别达到95.29%、88.24%和75.29%。  相似文献   

9.
广东水稻纹枯病菌RAPD基因型与致病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广东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A)致病型多样性和RAPD多态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水稻纹枯病菌表现出较为丰富的致病型多样性(H=3.485)和遗传多样性,55个菌株接种9个水稻品种表现出39种致病类型。11条RAPD随机引物共扩增出9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6条,多态率为94.51%。扩增出的22个选择性RAPD位点中,每个菌株都存在特有的RAPD分子指纹图谱。55个菌株在毒力数据、RAPD数据以及两者结合的数据聚类分析UPGMA树形图上形成几个不同的聚类类群,其中一个类群包括了大部分的菌株。毒力数据与RAPD分子数据的Jacarrd相似性距阵间的相关性系数比较低(r=0.0137),说明致病型与RAPD基因型性之间为相互独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演艺海豚混合感染大肠埃希氏菌和变形杆菌的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了一条出现腹泻等症状,经治疗无效死亡的海豚、发现肺、肝、脾、胃等均有病变,从病变组织器官中分离到7株细菌,通过菌株的形态,染色特征,生化特性、血清学鉴定,发现其中5株菌株为大肠艾希氏菌O8血清型,另2株分别为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动物试验表明,大肠埃希氏菌和变形杆菌是海豚发病的致病菌。7个菌株均对菌必治和先锋噻肟高敏,对氯氯素、链霉素,痢特灵等中敏,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