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宏 《浙江地质》2013,(6):60-60
近日.余杭区举办2013年度群测群防人员地质灾害防治培训班,邀请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张晨,为全区基层200余名群测群防人员讲解地质灾害防治有关知识,旨在增强群测群防人员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地质灾害是突发性很高,损毁性极强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几年,通过努力,该区地质灾害防灾制度不断完善。防治措施不断加强,防灾意识不断增强,纳入政府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了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主要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原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为依据,总结了太原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包括滑坡、崩塌、采矿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以及具潜在危险的不稳定斜坡等;归纳分析了太原市地质灾害的规模特征、成因特征,统计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潜在威胁。通过近年来省内外尤其是太原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的调查研究,结合太原市地质灾害隐患的具体特点,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制度建设、宣传培训工作、科学部署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程、强化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监督检查、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定期调查和隐患区外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区的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关闭矿山区的采空区勘查治理等地质灾害减灾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3.
今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给遂昌县带来了强降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的滞后性,该县国土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台风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局领导带队分组对全县2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了解地质灾害群防群治落实情况,将全县5个稳定性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列为防范重点。二是对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应急处置。对稳定性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同时根据不同类型采取搬迁、工程治理等措施进行应急处置。三是开展以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民居点为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排摸梳理。  相似文献   

4.
为详细了解山阴县境内各类地质灾害及隐患发生的岩土体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开展山阴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等手段发现,山阴县境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山地貌,以第四系、二叠系和石炭系为主,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为减灾防灾和制定防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期的露天开采严重破坏了矿山地理地质环境,产生了地质灾害隐患。在介绍矿区地理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地描述该矿区土地、植被、地形和地貌被破坏的情况,分析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为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全国知名旅游景区,提出全面停止矿山开采,并进行分期治理。先期重点清除存在隐患的废石堆,然后清除边坡破碎危岩体,并辅以绿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金华市地貌类型复杂,各类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众多,是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地质灾害专项调查结果,分析了金华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基本规律,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至县是陕西省地质灾害多发的县市之一,本文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概括了周至县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及分布特征,综合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结合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判定其发展程度,并综合区域的地貌因素,气象条件,对周至县地质灾害危害性进行了分区,其结果可为当地土地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使防灾减灾工作有所侧重,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6,(3)
泰顺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是温州市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之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较发育,分布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的特点。2014~2015年,泰顺县开展了1:1万比例尺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通过调查,确定泰顺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69处。其中,滑坡隐患81处,崩塌隐患55处,泥石流隐患33处。威胁2 822人,潜在经济损失7 218.7万元。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气象、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有关。其中,以人类活动强弱、降雨为主导因素。本文综合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可为今后泰顺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思路,以达到防灾减灾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收集有关资料、开展专项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西北部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及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研究区内的典型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点进行了综合分析,进一步查明繁昌区志留纪-泥盆纪地层切坡段的孕灾地质条件,查找出切坡转化地质灾害隐患的发育特征和发育规律,总结成灾模式,制定风险管控措施,为国土空间规划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铮 《河南地质》2014,(6):34-34
近期,罗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地质灾害巡查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巡查工作,全面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落实防灾措施,提高地质灾害预防水平。 罗山县地处豫南淮河南岸、大别山北麓,共有3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于南部山区以及竹竿河、淮河沿岸,潜在崩塌点20处,潜在滑坡点6处。  相似文献   

11.
正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根基。1999—2008年,我国完成了2020个山地丘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2005年以来完成了1333个县(市、区)1∶5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共查明地质灾害及隐患点28.3万处,建立了全国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通过分阶段、递进式的调查,摸清了我国地质灾害基本状况,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国综合防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当前,地质灾害调查仍存在准确率较低,孕灾地质条件、诱发因素和发育规律认识不足,缺少极端条件下地质灾害危  相似文献   

12.
陈亮  张肖雅 《探矿工程》2021,48(S1):391-396
山区大部分公路是削山填谷而建成的,由于建设初期生态保护意识的缺乏,致使公路沿线出现了很多裸露的高陡岩质边坡,从而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非常发育。本文以省道302沿线(河南省林州市马安山村段)的一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例,在充分了解了崩塌危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节理发育情况以及稳定性的基础上,采用生态保护修复理论,将崩塌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融入到生态景观修复规划中,完善治理区内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和防护功能,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生态景观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是国家跨区域重大天然气管网工程,路线全长1559km。管道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异常发育。笔者在对沿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川气东送管道沿线地貌类型众多、活动构造复杂、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较大,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异常发育。2)研究区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并存,共发育隐患点260处,其中崩塌88处、潜在不稳定斜坡74处、滑坡52处、地面沉降36处、泥石流10处。3)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点共16处,危险性中等的9处,其余为危险性较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4)提出了各类地质灾害点的防治对策建议,为管道工程沿线地质环境安全提供了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是完善预案,落实责任。及时编制出台《磐安县200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磐安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磐安县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各项防灾责任和防灾措施。二是建立健全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及时调整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村级防灾应急与监测小组成员,完善县、镇(乡)、村三级“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三项制度;编制“磐安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和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单点防灾避险方案。制作防灾明白墙,发放防灾明白卡;及时发布地质灾害等级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15.
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快地质灾害治理进度,落实地质灾害治理任务,长清区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对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行组织实施。本着以人为本、防治结合、量力而行、分工明确的原则,明确了地质灾害隐患重点,主要包括张夏镇梨枣峪山体滑坡隐患,万德镇拔山村泥石滑坡隐患,进一步抓好张夏镇大娄峪村崩塌、岩体坠落隐患,力争做到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不留真空、防治不留死角”,确保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有效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六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2012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有效避免地质灾害发生,日照市国土资源局全面开展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动员。一是加强领导,全面落实防灾责任和防灾措施。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对防灾预案及措施进行完善,及时划定危险区并设立警示标志;结合排查结果,对发现的隐患点逐一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电话号码、监测措施;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群防体系建设。二是强化宣传,健全管理体系。利用广播、电视、座谈会、专题课等方式,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开展地质灾害演练活动,细化演练方案,确保演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7,(4)
大方县是贵州省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且近年来地质灾害对大方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在充分研究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大方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及其相关的成果资料,确定大方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245处,包括滑坡172处、崩塌26处、地面塌陷14处、地面沉降6处、地裂缝22处、泥石流5处,共威胁4 470户,22 798人,学校4所。通过分析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诱发因素。其中,诱发因素中的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为主导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以期为今后大方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地质依据,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地质概况及地质灾害分布规律进行分析,运用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方法,计算出各分区单元的危险性指数W危j,按确定的阈值,以GIS为平台,结合定性分析,主要考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历史灾情、地质灾害威胁人口数量及直接经济损失预估等综合因素,将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三个区,即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Ⅰ)、危险性中等区(Ⅱ)和危险性小区(Ⅲ),并进一步细划为14个亚区。该研究区成果为研究区城市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也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治理的难点在于将地质灾害隐患治理与当地自然风景相统一,既保留住景区的背景特色,又能彻底消除地质灾害的安全隐患。本文对北京怀柔某景区崩塌隐患点地质灾害特征进行了介绍,对隐患点危岩体(带)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及评价,分析了地质灾害成因及发展趋势,最后对景区地质灾害治理的方法和思路进行了比选分析,选择了加固及避让的治理措施,摸索出经济、合理以及与景区风景相协调的治理方案,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与自然资源,可以为相关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给群众带来的经济损失,修武县组织国土等部门根据往年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并结合地质灾害发生历史和地质隐患点分布现状,以及境内地质环境特点,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最终确定洼村-大南坡、西夏庄-丁村、山门河-西村乡、云台山及青龙峡景区、中州铝厂赤泥坝等10处地质灾害重点区域。针对排查出的地质隐患区实情,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