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汝辰 《地图》1991,(3):50-51
一、问题的提出地名与测绘自古就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图不能无名;另一方面,历朝历代政权的更迭、建制的兴废、地名的改易等又必须借助各种地图,才能更好地了解既往、探究原委。可见地图测绘与地名研究相辅相成,有密不可分的源流。”曾世英先生早在1962年就曾指出:“地名是地图主要内容之一,而地图是大量地、成批地、系统地出现地名的场所。用图者往往先查阅地名,然后再看其他地理要素,因此,地名的正确与否成为地图的科学水平及其使用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界线附近的地名标注涉及行政地名、自然地名、历史地名、国外地名、少数民族地名等,其标注形式多种多样。本文在研究当前我国关于公开地图上地名表示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开地图上边界线附近地名的标注不仅应考虑地图编制方面的要求,更应注重地名的政治导向、历史由来及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标准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3.
唐浩 《地图》1992,(1):63-63
标准地名图是专题地图中的一种。随着地名工作深入发展,地名图的特点和作用已被地名部门所认识。苏州市地名委员会继1982年编绘地名图之后,又于1988年4月组织编绘了全开《苏州城市标准地名图》。现将该图(以下称1:9000标准地名图)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编绘1:9000标准地名图的意义以收载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现势性标准地名的地图称为标准地名图。这种地图是在1980  相似文献   

4.
地名是客观存在的地理实体的名称,地图是地理实体的图象,二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名的精确位置,各地名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地名的形、体、音、义等特征在地图上都能直观地反映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因此,地图是表现地名并使之服务于社会的最好形式和进行地名研究与应用的重要工具。反之,地图也离不开  相似文献   

5.
“左图右史”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史”包括“经”和“志”,它们又常是地名和历史地理文献。一方面图不能无名;另一方面历朝历代、政权的更迭、建制的兴废、地名的改易等又必须借助各种地图,才能更好地了解既往、探究原委。可见中国地图测绘与地名研究是相辅相成,有其密不可分的源流。我国地图测绘,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古代又可分为二个阶段:(一)从远古  相似文献   

6.
●地名是地图的重要要素。●地名的称谓是各民族文化起源、行政管理的真实记录。●作为历史产物的地名,根据“名从主人”的国际惯例,往往是确认领土主权归属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地图产品上规范地标注地名,是国家版图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地图》1990,(2)
地图上的地名是推广地名标准化的重要工具。地图在国际地名交流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外国人主要是通过地图了解中国地名,所以,地图又是反映我国地名标准拼写形式的窗口。地图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各行各业都需要地图。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编制英文版城市旅游地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入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英文版城市旅游地图市场的繁荣.针对地图市场上不少英文版城市旅游地图存在的问题,从地图的图幅结构设计、旅游要素选取、符号设计、地名翻译等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9.
地图地名学是地名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地图的方法来研究地名的结构、构成、语词、词缀和产生发展的空间分布,地名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而将复杂的、隐现的地名规律和特点,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地图上。地图地名学直接受益于语言地理学的成果。语言地理学创立于19世纪下半叶,奠基人是德国的丁·施密德(1843—1901)。1912年瑞士语言学家席业隆出版了《语言地  相似文献   

10.
<正> 开展地名管理,实施地名标准化都要运用地图上提供的信息,参考制图工作中收集、整理、经选择加以推广运用的资料。地图是用专门符号将经过选取、概括的自然地理实体和社会经济现象绘制在特定的平面上。只有符号而无注记说明名称的地图,其使用价值是十分有限的。名称注记是地图注记的主要内容,注记的地名是否正确会影响地图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地图上各种地名注记,是地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地图要素的补充说明。但是地名注记在地图内容中一般又占有较大的比重,如果配置不当,则给地图的清晰性和易读性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混淆不清,  相似文献   

12.
关于小比例尺地图上我国地名罗马化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世英 《地图》1993,(1):8-13
我国地名的罗马化长期存在分歧混乱。《汉语拼音方案》法定后椐以拼写的我国地名,经联合国地名会议通过,已成为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在小比例尺地图上,为了图面清晰,如何处理地名的拼写,本文提出四点建议。 (1)现行汉字版小比例尺地图上,对专名为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县名的通名县字往往脱落,而当专名为单音节时,通名保留并和专名联写。这在体例上似乎存在矛盾,其实是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2)少数民族自治县行政单位驻地名称大都用一长串汉字称说。现在汉字版地图上有的标全称,有的标简称。在罗马化时以采用简称为宜。(3)台湾方面地名的音译沿用威妥玛式。台湾已于1984年制订了《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并于1986年公告正式使用。如果它也适用于地名的罗马化,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我们今后出版的地图上也宜采用。(4)现行的地名罗马化的地图集中,对多音节县名只标专名,不见通名,但其所附的地名索引中则专名和通名并列,并分写。而对单音节县名,在图面上专名和通名并列并联写。但在索引中则分写,形成图面和索引的矛盾。国际电信联盟对我国的多音节县名略去通名,对单音节县名则专名和通名并列,并联写。这正和图面相同,有利于地名标准的推广。此外,本文还列举大量统计,说明单音节县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不合现代汉语习惯。这对今后我国地名的标准化也有深远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测绘》2008,(6):72-73
《中国地图集(英文版)》 《中国地图集(英文版)》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序图、分省地图(区域图)及省惰文字和地名索引。其中序图17幅,主要介绍中国地理、政区、民族、人口、地形、气候、水系、矿产、交通、旅游等专题性内容。分省地图共34幅,区域图4幅,主要表示省级行政区域内的地名、地貌、水系、交通、旅游等综合性内容。每省还附有省级行政中心的城市街道图一张,以及省情文字介绍和有代表性的照片。以地图、文字、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地图(包括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中所采用的注记原则和方法,几十年来,有的方面已日臻完善、合理,而有的方面则与发展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相适应。总的说,对地图注记的不断深入研究,使之更加科学和符合实际,则显得不足。本文从地图上如何正确显示地名这一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市、镇名称在作为居民地名称和行政区划名称时所指代的地域范围截然不同的现状,讨论在保持市、镇名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对所指代的不同地域范围从通名上加以区分,以消除地图上一个市、镇名称要表示多层不同地域范围所造成的名称上的混乱现象。为此,笔者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着重讨论市、县,镇名称及相应的政府机关驻地地名在地图上如何合理表示的问题,使地图上的此类名称注记更能体现我国的特点、符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5.
洪钧 《测绘通报》2016,(5):126-129
通过介绍杭州市萧山区编制的6大类226幅地名地图,提出了4条地名地图编制思路:围绕标准地名,利用门牌数据,宣传地名文化、综合运用多种地图表现形式,旨在为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转化中地名地图的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名译音在测绘科学上所占的位置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名译音的任务既是用汉字来翻译外国和国内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也是用少数民族文字来翻译外国和国内其他民族文字的地名,内容十分广泛,工作很复杂。实用的音译法和科学的音译法不同。科学的音译法用特种符号,在表达发音上是准确的。实用的音译法用普通的文字或字母,在表达发音上只能做到近似程度。虽然如此,实用的音译法仍要规范化。规范化可以使单独的译名既然是正确的,一系列的译名相互间也有系统性。但规范化并不排斥例外。地名译音应以“名从主人”为基本原则。它的正确与否,不仅反映了政治思想,关系到民族的团结,也涉及领土的主权和完整,对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都有深远的意义。地名是地图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译名的正确性首先受到每个读者的考验。测量制图机关不是地点命名的权力机关,但有些地名却是由测绘工作者在野外调查时根据个人的方音和见解在测图时填写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图正在开始测图,对于汉语以外的地名,如何在测图开始时即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准确的填写这一过程已成为测绘科学上不可分割的部分。苏联同我国一样,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他们在地名译音上的理论和经验要很好学习。以往地名译音的混乱情况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外国地名有各种各  相似文献   

17.
《新牛津地图集》(TheNew Oxford Atlas)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制图部编制,牛津大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图集开本为26×38厘米,共202页。其中地图106页,全部为双面彩色印刷。地名索引共90页,收地名约五万条。《新牛津地图集》实际上是《牛津地图集》的一个全新修订版。其前身《牛津地图集》1951年首版,以后修订重印了11次,销售量达25万册以上。新版本保持了原版本中普通图的基本面貌和风格,并新增加了序图组和专题图组两个部分,作者不仅用大量新资料对图集内容作了增补,还从形式上作了修订。  相似文献   

18.
Doer.  JS 杜瑞颖 《地图》1994,(2):21-26
大密度地图地名配置专家系统[美]J.S.DoerschlerH.Freeman1引言地图是对地理区域内地形要素的收集。这些要素能用符号、线条或边界描绘在地图上。地名对要素进行识别和分类,且把它们和它们的物理对应物联系起来。自动化的地图生产系统必须能对...  相似文献   

19.
藏南地名佐证门巴与珞巴的民族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不久前对《中国地图》藏南地名开展补白研究、将藏南地区东段内的图上地名点由原来的9个增加到36个之后,依据门巴族与珞巴族族名与居住地地名相重合的特点、以及藏南地名"巴昔卡"的珞巴语含义与四川地名"扎昔卡"的藏语含义相吻合的特点,论证了门巴族和珞巴族与藏南地域和祖国内地在人文地理上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说明了世代居住在藏南地区的门巴族和珞巴族人非跨界民族。  相似文献   

20.
宋向阳 《地图》1999,(4):52-53
我收藏的澳门地图一共有三张。1988年1月15日,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生效。当年5月,中国地图出版社即出版了澳门地图,我当即买了一张珍藏起来。这张图用4开铜版纸印刷,正面是澳门半岛,背面是凼仔和路环,正反两面比例尺不一致。后来又在地摊上买到一张出版地不详的《最新澳门地图》和一张香港通用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澳门珠海》地图。这两张图比例尺分别为1:7千和1场千,标注详细。香港出版的这张还采用中葡两种文字对照标注地名。但是,港澳出版的这两张地图只在正面印了澳门半岛,没印由俘和路环,背面都是街道名称索引。三张地图没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