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天然锰钾矿催化活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天然锰的氧化物矿物及合成MnO2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对比研究锰钾矿的催化活性。在0℃下锰钾矿催化分解H2O2的活性远大于天然软锰矿、恩苏塔矿和分析纯MnO2,原因是锰钾矿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特殊的晶体化学特征。锰钾矿分解不同浓度H2O2溶液的反应能很好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方程式。XRD分析表明锰钾矿反应后结构未发生改变,重复实验锰钾矿催化分解H2O2的活性未见降低。  相似文献   

2.
碱性介质中合成水钠锰矿的几个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钠锰矿是土壤和沉积物中常见的氧化锰矿物。较系统地研究了碱性介质中合成水钠锰矿几个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反应液的流动速率和氧气流量是合成水钠锰矿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反应中使用机械搅拌,可以使水钠锰矿的合成简单易行;而反应前通氮气处理和反应温度对水钠锰矿的合成没有影响;实验合成单相水钠锰矿的条件为:OH-/Mn摩尔比为13.7,O2的流量2L/min,在常温和机械搅拌下氧化5h;其平均化学组成为Na0.25MnO2.07·0.66H2O。  相似文献   

3.
天然锰钾矿氧化降解水体中苯酚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了锰钾矿氧化降解水体中苯酚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室内自然光照和氧气环境不影响苯酚降解;反应溶液酸度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样品用量越多、粒径越小,越有利于降解反应;反应温度升高与振荡速度增大也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共存电解质氯化钠、氯化钙不影响降解反应,而磷酸钠与醋酸钠则不利于降解反应。当介质pH值为2、1,160~200目锰钾矿用量为10g/L,反应温度为25℃,振荡速度为200r/min,反应8h,对50mL浓度为100mg/L苯酚的降解率基本上达到100%,达到了工业排放标准。从反应产物初步推断,苯酚降解的实质是锰钾矿氧化降解作用,为处理苯酚废水增加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并拓宽了天然锰钾矿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不同氧化锰矿物对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层状结构的酸性和碱性水钠锰矿以及隧道结构的锰钾矿和钙锰矿,将其用于苯酚的光催化降解研究。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吸收光谱(AAS)、扫描电镜(SEM)、BET氮气吸附法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供试锰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微观形貌、比表面积以及光吸收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暗反应条件锰氧化物对苯酚的降解作用较弱,而UV-Vis光照能显著促进锰氧化物对苯酚的降解。光照反应12 h后,锰钾矿、酸性水钠锰矿、钙锰矿以及碱性水钠锰矿的苯酚降解率分别为92.1%、77.3%、57.4%和45.8%;对应的TOC去除率分别由暗反应时的6.3%、11.2%、2.0%和4.6%提高至62.1%、43.1%、25.4%和22.5%。4种供试锰氧化物均具有光催化活性,其大小顺序为:锰钾矿>酸性水钠锰矿>钙锰矿>碱性水钠锰矿。UV-Vis光照下氧化锰矿物光化学降解苯酚主要存在3种降解机制———苯酚的直接光解,锰氧化物的化学氧化和锰氧化物的光化学催化,其中光催化降解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回流法合成隧道结构的锰钾矿,并研究其光化学降解苯酚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BET氮气吸附法对锰钾矿的晶体结构(包括晶型、晶胞参数和结晶度)、化学组成、微观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非光照时锰钾矿对苯酚的降解效果较差,光照能显著促进锰钾矿对苯酚的降解;光照条件下,p H值减小能显著促进锰钾矿对苯酚的降解;锰钾矿用量增加至1.00 g/L时能显著促进锰钾矿降解苯酚,但继续增加矿物用量却显著降低苯酚降解率;非光照条件下,p H值减小和矿物用量增加不能显著促进锰钾矿降解苯酚。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人工合成的高价锰氧化物与紫外光(UV)联用时降解苯酚废水的特性。结果表明,氧化锰矿物在无UV时对苯酚的降解能力差异大,1 g/L的氧化锰4 h对200 mg/L苯酚废水的降解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锰钾矿97.51%、酸性水钠锰矿89.07%、碱性水钠锰矿11.36%、钙锰矿9.67%;锰钾矿87.79%、酸性水钠锰矿53.11%、碱性水钠锰矿6.42%、钙锰矿1.43%。UV光照下,氧化锰矿物对苯酚的降解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表现出显著的表面光催化性质,增加了苯酚的深度降解,COD去除率显著提高。UV下氧化锰4 h对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锰钾矿99.48%、酸性水钠锰矿91.86%、碱性水钠锰矿40.15%、钙锰矿35.95%);COD的去除率分别为:锰钾矿98.11%、酸性水钠锰矿68.45%、钙锰矿27.57%、碱性水钠锰矿24.27%。MnO2-UV联用时降解苯酚可能包括两种主要作用机制:氧化锰矿物的直接化学氧化降解和UV下MnO2的表面光催化降解。  相似文献   

7.
以二价锰盐还原KMnO4的方法合成锰矿物,运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矿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探讨合成体系中锰摩尔比R(Mn2+:Mn7+)(分别为1∶1、1∶2、1∶3、1∶4)、合成温度(分别为30℃、50℃、70℃、90℃、110℃)以及阴离子类型(分别为Cl-、SO42-、NO3-)等条件对锰矿物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R从1∶1到1∶4逐渐减小,形成的锰矿物由锰钾矿向水钠锰矿转变,锰氧化度也相应的增加;阴离子类型的不同会影响反应所得矿物的种类和结晶度;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锰矿物的结晶度增大,锰氧化度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8.
天然锰钾矿晶体化学特征及其环境属性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XRD和IR对湖南湘潭锰矿中含锰氧化物进行物相分析,确认其主要物相为单斜晶系锰钾矿。利用锰的磁性质计算得到锰以Mn^4 、Mn^2 组合形式存在,结合电子探针微区化学成分分析计算出矿物的晶胞参数和样品的晶体化学式。该天然锰钾矿结晶粒度属于纳米级,其晶体结构中存在孔径不一的两种孔道,K^ 位于由[MnO6]八面体所构筑的较大孔道内。天然锰钾矿具有表面吸附,氧化还原、离子交换、孔道效应和纳米效应等良好的环境属性。  相似文献   

9.
锰的迁移形式成矿机理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大中  郑若锋 《地质找矿论丛》2007,22(4):241-247,263
通过对锰氢化物、锰羰基化合物、锰羰基氢化物的形成条件和理化性质,现代火山气体化学成分,现代海底喷口热液流体成分,有关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有代表性锰矿物化学成分及铁锰结核的物质组构,菱锰矿的碳同位素组成、锰矿物的共生、伴生矿物组合的探究,认为锰氢化物、锰羰基化合物、锰羰基氢化物是原生锰矿的主要迁移形式.它们从地球深部强还原富H2、富CO高压环境通过断裂、裂隙随岩浆、热液迁移至地壳浅部,由于压力、温度骤降,氧逸度大增,H2和CO逃逸、氧化,锰氢化物、锰羰基化合物、锰羰基氢化物分解、氧化、硫化成原生锰矿,经氧化淋(浸)滤,形成锰的高价氧化矿物.  相似文献   

10.
天然锰钾矿氧化降解水体中苯酚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锰的溶出、氧气不参与反应、酸度是影响苯酚降解的主要因素等实验结果,推测天然锰钾矿与苯酚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反应8h,总有机碳去除率达88.7%;锰钾矿在硝酸存在时产生的氧自由基与苯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苯酚降解。根据检出的对苯醌、联苯二酚、2-羟基-苯并呋喃等中间物质推测出苯酚降解的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11.
The impact of Mn in manganese waste rocks and electrolytic manganese residues on the growth of capsicum was studied via pot experiments. The product yield and manganese nutrition were mainly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gredients of manganese tailings were beneficial to the increase of chlorophyll contents in the capsicum. The chlorophyll contents were raised by 12.6%–28.7%, 7.18%–12.1% and 9.70%–13.7%,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the idiophase of flower bud, the initial florescence and the fruit expansion stage. Moreover, the additi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apsicum’s economic features, such as its height, stem width, fruit length and weight and the yield of fresh fruit. These parameters were raised by 11.9%–25%, 18.6%–25.6%, 20.7%–35.4%, 10.4%–27.6% and 11.4%–65.7%, respectively. At the meantime, the manganese taken up by stems and leaves of the capsicum also increased by 11.7%–23.4% and 33.9%–62.8%, respectively. The manganese which remained in the soil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original soil due to plant absorption and rainfall loss in pot experime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both manganese residues and the mixture of manganese waste rock and manganese residue could indeed be made full use of as a fertilizer which can provide Mn nutrition.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磁化率在沉积锰矿床中的应用,对广西下雷锰矿床的钻孔岩心进行了磁化率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含锰岩系中矿层磁化率与围岩磁化率明显不同,通常碳酸锰矿磁化率值比围岩要高出1~2个数量级,而围岩中硅质岩、灰岩、泥岩的磁化率无明显差异。磁化率可作为野外快速判别含锰岩系的代用指标。通过讨论下雷原生碳酸锰矿的磁化率异常,认为碳酸盐矿物磁性很低,对磁化率的贡献极小,磁化率异常高值指示与其伴生的铁质矿物;碳酸锰矿中含有磁性矿物,其磁性强弱决定了矿层磁化率的大小;黏土矿物中的绿泥石可吸附含铁的强磁性物质,绿泥石及其含量是影响碳酸锰矿磁化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唐云凤  伊海生 《中国地质》2011,38(2):451-461
斗南锰矿是滇东南地区大型的沉积型锰矿床,对其沉积成因的研究可反映滇东南地区沉积型锰矿床的成矿模式。笔者对采自斗南锰矿床的条带状锰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锰矿石物相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对锰矿石中锰矿类型与氧化还原界面关系的探讨,提出了由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氧化还原界面波动所控制的沉积型锰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贵州产于中二叠统茅口组第二段的锰矿、铁锰矿、含锰菱铁矿,均分布在茅口晚期黔中台沟内。东部遵义一带为碳酸盐锰矿床,西部宣威—水城一带主要为锰帽型次生氧化锰矿床。笔者目的在于探讨黔中台沟锰矿成矿条件,以期扩大找矿远景。研究表明,区内各类锰矿石和矿胚层岩石都是在热水中生成的,证据是:①有大量热水沉积的标志性矿物;②常量、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均具有热水沉积的特征;③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达90~275℃等。锰矿的形成可能与峨眉地幔柱演化的中晚期阶段密切相关。茅口期玄武岩的喷出活动,有利于黔中台沟内硅灰泥锰质组合的形成。东部遵义一带的锰矿,被严格限制在热水喷发形成的硅质角砾岩分布区内,结合其他特征等,说明该区锰矿形成可能与强烈的热水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蒙凯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92-1401
虽然传统物探方法在大多数金属矿产勘查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锰矿勘查中的应用却相对较少,这主要是由于锰矿与其围岩的地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差异较小,加大了锰矿的勘探难度,尤其是埋深较大、后期改造强烈的一些锰矿床,勘探难度更大,导致进行直接找矿效果并不显著。笔者近几年主要在巴山锰矿带和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锰多金属矿区采用不同的物探方法进行锰矿勘查工作,在部分矿区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本文主要以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锰多金属矿区的新疆奥尔托喀讷什一带锰矿区为例,主要介绍了采用激发极化法在该工区开展的具体工作情况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果认识,表明该方法在寻找隐伏含锰层位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荣华锰矿赋存于桂西三叠系百逢组中,为该层位首次发现的中型规模锰矿。笔者通过参与矿区锰矿勘查工作,采用室内外观测、测试、工程揭露和验证等手段,对研究区地层、构造、沉积演化、含矿层位、矿体及矿石矿物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发现荣华锰矿为典型的沉积-锰帽型矿床,严格受地层和构造因素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氧化锰矿贫锰矿石;氧化锰矿物主要为水羟锰矿、硬锰矿及软锰矿;矿床成因与原始沉积作用、后期风化淋滤等有重要关系;百逢组浊积岩之下、罗楼组碳酸盐岩之上的狭窄范围是荣华锰矿的典型找矿标志,该标志对大量出露三叠系百逢组的桂西地区具有普遍意义,同时指出桂西地区该组地层内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湖南花垣民乐锰矿床为例,研究了矿床中火山碎屑物质的分布及特征,用硫同位素氧、碳同位素等成因地球化学特征阐明该区裂陷盆槽盆或地堑盆地中海底火山喷发对锰矿形成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成矿模式,认为湘西北锰矿床属离火山喷发中心较远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锰矿床。  相似文献   

18.
Manganese carbonate can be converted to many kinds of manganese oxides when it is aerated in air and oxygen.Pure manganese carbonate can be changed into Mn3O4 and γ-MnOOH,and manganese carbonate ore can be converted to MnO2 under the air-aerating and oxygen-aerating circumstances.The oxidation process of manganese carbonate is a changing process of mineral association,and is also a converting process of valence of manganese itself.Not only equilibrium stat,but also nonequilibrium state are involved in this whole process,This process is an irreversible heterogeneous complex reaction,and oberys the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 model,The oxidation rate of manganese cabonate is controlled by many factors,especially nonmanganese metallic ions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xidation process of manganese carbonate.  相似文献   

19.
西藏羌塘中部独泉沟地区发现青藏高原首例富锰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安波  李才  彭虎  王明 《地质通报》2017,36(6):956-963
独泉沟锰矿是青藏高原发现的首例富锰矿,成矿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Mn平均品位为41.95%,达到了Ⅰ级富锰矿石的品位标准。该锰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于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天泉山组复理石碎屑岩内;矿体地表部分为残坡积,残坡积范围宽20~30m,长约50m。根据产状及结构构造的差异,将研究区锰矿体分为层状锰矿体和脉状锰矿体,二者的矿石矿物皆是硬锰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初步研究认为,独泉沟锰矿是海相热水沉积型锰矿。作为青藏高原地区发现的首例富锰矿,独泉沟锰矿的发现填补了区内锰矿找矿工作的空白,对其成因的研究能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在区域找矿方面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平沉积锰矿为桂西南的一个中大型锰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滇桂地洼系,主要的含矿层位是下三叠统北泗组,沉积相主要为浅海陆棚相。本文通过研究东平锰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结合东平锰矿的岩相古地理、含锰岩系、矿石矿物等特征,阐明矿床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测试结果表明,含锰岩系富集Co、Ni、Ba、Sr、Ti、V等元素,w(Ba)/w(Sr)值在3~7之间,N(Fe)/N(Ti)、N(A1)/N(Al+Fe+Mn)值分别为6~59、0.26~0.66,w(Co)/w(Ni)值在0.4~1之间;w(ΣREE)为36.9×10~(-6)~774.1×10~(-6)之间,w(Nb)/w(Ta)值为9~22(平均13),w(Y)/w(Ho)值为26~35,HREE与LREE分馏不明显;微量元素的图解均显示成矿过程中有海底热液的加入,说明矿床的形成受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与局部海底火山热液喷流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