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清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3):32-33,71
介绍了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根据各自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地源热泵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以工程实例具体说明了水源热泵节能、环保的成效,以及该类空调工程存在的问题与水文地质专业在该类工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宏 《地下水》2009,31(6):154-155,166
简要分析了地下水源热泵工作的技术原理、类型及应用地源热泵工作需注意的问题,并阐述了目前沈阳地区应用地源热泵的主要相关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建议,最后提出改善地源热泵的技术展望——应用干热岩供暖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梁爽 《地下水》2020,(1):56-58
地源热泵系统是地下水热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新型形式。在地源热泵运行过程中,当水温变化在0. 1℃的情况下,会发生热贯通,水的热泵会运转,热泵运行效率将受到影响。本文以沈阳城区为例,采用数值模拟和数学统计方法,计算部分热贯通问题,以期对开采指导回灌井设计,以及地下水源热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北京从本世纪初开始成规模地应用浅层地温能为冷,热源的热泵集中采暖、制冷工程,到2007年9月底,全市已有1050万平方米的建筑用上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这些工程既有国内目前运行最大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中石化管理干部学院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天湖国际会议酒店岩土源热泵空调系统、国家北方苗木基地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用友软件园地源热泵及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等,又有地下水源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2)
地源热泵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利用供暖空调系统实现能量转换,能够充分利用地下水热能资源,实现地热的循环利用,并作为一项可再生能源技术逐渐被各大城市采用和深入研究。本文依托于辽阳市健身大厦采用水源热泵供暧和制冷项目,通过对项目机组的参数(能量和功率等)进行确定和计算,确定了冬季取暖、夏季制冷的需水量和蓄能需水量,对建设项目过程中的取水情况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研究了水源热泵技术的五大优点,对电加热、集中锅炉、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等供暖方式进行了研究和计算,分析了该项目的用水合理性;通过对水源热泵原理的研究,对气水分离技术、微机调频供水技术、变频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对地下水资源环境的保护,减少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根据贵阳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阶段性成果,对区内水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两种方式开发利用前景分析,认为水源热泵开发方式在贵阳地区受到一定限制,推广难度大;而区内具备地埋管地源热泵开发利用的各项条件,且资源量较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5)
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浅层地温能属于清洁能源,通过利用该能源有利于当地保护环境。目前国内浅层地热能主要通过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技术采集,因此从这两个方面对航空港区的浅层地温能进行评价。通过对地温能的开发利用的适应性进行划分,估算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的制冷和供暖潜力,并提出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建议,为航空港区的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当前我国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各地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的背景形势,结合对各地编制的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规程的系统分析,从确保热泵系统长期安全、可靠、低能耗运行,实现对浅层地热能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规程中易受忽视的如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学合理地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前提是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进行充分论证。地源热泵技术的适宜性区划和浅层地热能评价是以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地源热泵系统特征进行划分。依据长春市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长春市区可划分3个地层结构区, 即贾家洼子-八里堡-兴隆沟以西地区、贾家洼子-八里堡-兴隆沟基岩裂隙含水带及其以东到伊通河西岸台地陡坎地带、伊通河谷地区。建立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共分目标层、亚目标层、指标层3层。亚目标层包含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温,指标层包含含水层厚度等9个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3个地层结构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是Ⅰ区不适宜采用地下水源热泵,Ⅱ区和Ⅲ区均适宜采用地下水源热泵利用浅层地热资源。评价结果对长春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昌市区地下浅部广泛分布有第四系砂砾石孔隙地下水,水量丰富,大部分地方水质较好,地下水的这些性质符合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用水水源的要求。近年来南昌市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已陆续使用,但经验较少,回灌技术不成熟,监测和管理工作尚不到位和完善,现阶段热泵系统应以局部试用为好,在试用中做好与热泵系统使用有关的水文地质勘察和水资源论证、地下水回灌、热泵用水和地下水定期监测以及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逐渐积累经验,使今后热泵系统使用地下水真正做到高效、安全和环保。  相似文献   

11.
成都平原区位于四川省盆地中部,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近年来,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号召,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在成都平原区有着较快的发展,但对区内的地源热泵系统热能交换形式缺少适宜性的分区,在选择系统热能交换形式上缺少依据.根据成都平原区地源热泵系统热能交换形式对其适宜性进行初步划分,以供成都平原区热泵系统热能交换形式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7,(4)
浅层地热能作为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是国家大力探索和发展的新能源。渭南市地处陕西关中盆地东部,具有丰富的浅层地热能资源,在浅层地热能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对渭南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改善和优化渭南市建筑用能结构,大力推广地源热泵工程,根据不同区域采用地下水源热泵和地埋管地源热泵两种不同方式加大对渭南市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以期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缓解渭南市持续雾霾天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郎骏  孙晓菊 《地下水》2014,(5):63-64
水源热泵是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技术。近年来,国家已从立法和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用予以强力推动。结合水源热泵工作原理,通过利用水源热泵技术,提取地下水热(冷)能的实例,详细介绍了布设取退水井的方法,为实现地下水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李杨 《地下水》2019,(3):28-29
水源热泵是一种绿色可再生新能源技术,以地下水作为热源具有安全、环保、节能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通过全面调查辽阳市白塔区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情况,深入分析水源热泵系统在项目建设和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出台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项目审批制度、强化勘察质量、加强队伍建设等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水源热泵用水管理水平和质量,促进地下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取水许可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吉林省靖宇县昌盛市场地下水源热泵项目为例,采用密闭加压回灌的方式,解决了玄武岩孔洞裂隙承压水地区无法应用地下水源热泵的问题。项目运行期通过回访调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该地区地下水源热泵项目应用加压回灌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源热泵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洪泳  殷琨  庄迎春 《世界地质》2002,21(2):203-207
地源热泵主要由四个部件组成:即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器和调节阀,而地热泵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地上和地下系统的设计,地下系统有开放式,封闭式和混合式三种,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地上系统的设计主要有风机盘管,地板式采暖系统,混合散热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为基础,选取有代表性的昌平区某地源热泵供暖改造工程为实例,对地源热泵项目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对地源热泵的设计方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对地温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试验场,运行热泵系统,并进行地下水温度连续监测,分析应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对地温场的影响。抽水井与回灌井之间以及回灌井附近的地下水温度随系统运行明显变化。系统运行后,回灌水体将以不规则边缘的透镜体贮存于含水层中,以回灌井为中心向外围扩展,水温最低或最高点位于含水层中部。粘性土相对隔水层的温度变化幅度、影响范围均小于含水层。由于热量的累积效应,即使是冷热负荷均衡的热泵系统,运行一个采暖、制冷周期后也将在热源井附近的抽、灌水含水层以及相邻的隔水层中形成冷量或热量的小范围聚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淮安市太阳能照射条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及构造、岩土体热物理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因素的介绍,阐述了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分布特点;结合不同地热泵系统应用条件,初步评价其适宜性。淮安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赋存条件优越,开发潜力巨大,地源热泵系统应用前景广阔,但在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时,从保护地质环境、预防地质灾害的角度出发,不适宜采用地下水热泵系统,推荐选用垂直地埋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回灌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宏亮 《水文》2012,32(3):60-65
近年,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并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益。但是,回灌问题仍是困扰我国地下水源热泵发展的瓶颈。以唐山市丰润区乡居假日住宅区A4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为例,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对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回灌能力进行了分析,指出开展地下水源热泵项目时,掌握热源井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性。探讨了影响地下水回灌能力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热源井成井工艺、回灌井阻塞以及地下水回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