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句话新闻     
《西部资源》2012,(6):29-29
普京近日会见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成员时说,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将会在石油与天然气供应问题上达成协议,这将促进双边贸易额于近期增至1000亿美元。他说,俄中贸易额的增长得益于中国商品、尤其是日常消费品大量进入俄罗斯市场。俄中两国还将继续加强在核能、航空和火箭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7,(1):44-45
继东海平湖油气田、西气东输工程后,上海天然气供应将添海外力量。市有关部门昨天透露,上海液化天然气公司近日与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公司签署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合同》,马来西亚方面将从2009年起向上海供应液化天然气。到2010年,上海的天然气供应量有望从2005年的18.7亿立方米增加至55亿立方米—6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汉英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0):1433-1443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能源供应安全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现代化进程。通过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来扩展石油与天然气来源,与传统的海运进口方式相比,不仅可以大幅度节省运费和时间,而且能源供应的安全性也可大大提高。本文从地理学和地缘政治角度,在深入分析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开展能源合作的战略背景、现实需要、资源储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能源合作项目和发展计划,预测了未来至2030 年不同时间点的能源合作潜力与规模。主要结论如下:① 至2015 年,来自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原油在中国原油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将由2010 年的12.3%上升至20%,而天然气由10%上升至50%,两者相加占中国油气综合进口量的26%;② 至2020 年,来自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原油、天然气和油气综合进口量所占比例分别上升至28%、70%和38%;③ 至2030 年,分别占26%、75%和40%。本文筛选并展望了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已经开展或即将开展的10 项重要能源合作项目。为进一步提升能源合作,本文重点推荐了4 种合作模式,即贷款换石油模式、产量分成模式、联合经营模式和技术服务模式,认为应妥善协调能源合作中的矛盾与问题,加强能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并重视改善能源合作开发区域的民生状况。  相似文献   

4.
蒙古国矿产资源分布与中蒙两国合作开发前景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副主席于2008年6月访问蒙古国,并签署了《中蒙经贸合作中期发展纲要》,标志着两国经贸合作特别是矿产资源合作开发进入了新阶段。蒙古国是中国实施睦邻、富邻、安邻政策的主要对象,矿产资源合作开发又是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为此,有必要对其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开发态势及两国合作开发利弊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合作开发力度的对策创意。作者认定,中蒙两国合作开发矿产资源前景光明,必将为双方经贸合作的持久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5.
北冰洋面积约1 300×104 km2,周边国家对200 M(海里)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的划界现状及对200 M外大陆架的诉求,对于我们参与北极科考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划界,美国与苏联已签署协定,美国国会已批准,但前苏联和俄罗斯未批准,这直接导致两国的海域争议不断。俄罗斯与挪威也已签署协议。美国与加拿大之间未签署协议,争议区超过7 000 M2。丹麦与加拿大已签署协议,完成划界,但存在汉斯岛的主权争议。挪威与丹麦及挪威与冰岛已完成划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北冰洋周边国家拥有确定北冰洋200 M外大陆架的权利。俄罗斯和挪威已提交200 M外大陆架划界方案,挪威对南森海盆西部的划界方案已得到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原则同意,但俄罗斯方案仍有很大的争议。作为《斯瓦尔巴条约》的签署国,斯瓦尔巴协定区,我们有权进入;因美国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阿拉斯加北部大陆架及200 M外的楚科奇海台,都是我们进行科考的选择。此外,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参与不同海域的科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北冰洋面积约1 300×104km2,周边国家对200 M(海里)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的划界现状及对200 M外大陆架的诉求,对于我们参与北极科考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划界,美国与苏联已签署协定,美国国会已批准,但前苏联和俄罗斯未批准,这直接导致两国的海域争议不断。俄罗斯与挪威也已签署协议。美国与加拿大之间未签署协议,争议区超过7 000 M2。丹麦与加拿大已签署协议,完成划界,但存在汉斯岛的主权争议。挪威与丹麦及挪威与冰岛已完成划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北冰洋周边国家拥有确定北冰洋200 M外大陆架的权利。俄罗斯和挪威已提交200 M外大陆架划界方案,挪威对南森海盆西部的划界方案已得到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原则同意,但俄罗斯方案仍有很大的争议。作为《斯瓦尔巴条约》的签署国,斯瓦尔巴协定区,我们有权进入;因美国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阿拉斯加北部大陆架及200 M外的楚科奇海台,都是我们进行科考的选择。此外,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参与不同海域的科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俄是地缘相接的两个世界大国,近年来,由于双方领导人高度重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两国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尤其是在能源领域,俄罗斯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而中国则是最大的进口国之一,因此,俄罗斯能源产业发展、能源外交等都对中俄能源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即时新闻     
《西部资源》2011,(6):14
1不久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代表中国政府与南非政府代表——南非矿产资源部部长苏珊.萨班古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地质和矿产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承诺:将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促进两国地质、可持续矿产资源管理、利用与开发领域的合作,重视专业经验及两国间存在的合作机会。  相似文献   

9.
举世注目的地中海输气管道工程已于1981年底竣工。它把非洲的天然气输送到了欧洲!其长度有2,000多公里,年输气能力为120亿米~3,服务年限为20年。此管线是由阿尔及利亚与意大利两国按照1973年签署的协议共同铺设的,其工程浩大而艰巨,总投资额达30亿美元之巨。  相似文献   

10.
举世瞩目的“新亚欧大陆桥”已于1992年12月1日起正式投入营运。该大陆桥东起我国连云港市,通过陇海铁路、兰新铁路、北疆铁路,再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等国,直达大西洋东岸的鹿特丹。 亚欧大陆桥横穿亚、欧两大洲;而且还从其东西两端连接太平洋——大西洋海运,构成了联接两大洲与两大洋世界最大交通网络。因此,作为海上陆上两大交通通道结合部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1.
张天媛  黄季夏  王利 《地理学报》2021,76(5):1122-1135
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对能矿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和资源大国俄罗斯展开了大量的能源贸易。在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通航性逐渐提高的背景下,两国港口间的能源运输可通过东北航道完成,在时间、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将优于通过传统航道运输。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量化气候变化情景下2030—2070年中国港口到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可达时间,并建立海运成本体系,计算经由东北航道进行资源运输的成本,得到如下结论:① 中国港口到达俄罗斯石油资源的可达性优于天然气资源;② 中国港口的资源可达时间每十年平均减少7 h,南通港到达俄罗斯资源的可达性最佳;③ 中国港口的资源海运成本每10 a平均降低0.5万美元,从南通港出发的航线成本在所有港口中最低;④ 在高排放浓度情景下,以商船作为媒介的中国港口资源可达性提升潜力巨大,应用前景乐观。本文量化并评估了2030—2070年中俄港口间能源贸易的时间与成本,为中俄能源海上贸易运输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政治支轴国"概念,对分析当前美国在欧亚大陆上的地缘战略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蒙古国作为一个位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大型内陆国家,其地理位置特殊,又因其与中国和俄罗斯的政治外交关系复杂而引人注目。近年来,蒙古国与美国关系发展不断,双方在政治军事层面的密切交往更是引人注意,蒙美两国军事交往的深入,将对中国国家安全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对蒙美军事合作,尤其对蒙美在将来可能结成的军事同盟关系、蒙古加入北约等情况,中国应充分准备,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出发,指出天然气是一种理想的高效清洁能源,是发展低碳能源的首选。通过分析中国天然气供不应求、世界天然气供过于求的市场现状,以及世界天然气资源的分布,提出中国从其周边国家进口天然气符合经济高效原则。中国从国外进口天然气主要有四条路线,即中亚输入通道;缅甸输入通道;俄罗斯输入通道;海上输入通道(重点分析了澳大利亚输入通道)。文章对此四条路线格局及其地缘优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天然气进口的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这将对我国未来发展低碳经济和保护环境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能源局希望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进一步优化至10.7%,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6.1%,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5%以下。能源结构的调整在2014年将进一步深化。国家能源局消息,"2014年解决用气荒,不仅需要提高供给,还要加强调控。"在1月13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如何应对天然气"气荒"成为国家能源局在2014年需要面对的问题。在增加天然气供应的措施中,煤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将加快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披露,初步规划到2020年,要煤制气500亿立方米以上,占到国产气的12.5%。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地域辽阔,土地、森林、水、能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有色金属矿藏,种类配套齐全,在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和中亚五国与中国在地缘、历史和文化等多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资源开发、经贸合作和科技交流的国际背景和有利条件。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十分重视资源开发和原料出口,向主要经济合作伙伴推销资源产品,并很快引起许多国家,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快国家的重视。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在土地、电力、建材、机械、畜牧业、信息、交通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可以说,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及其辐射地区市场潜力巨大,待开发的领域空白点较多,特别是里海、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是21世纪全球最具能源开发前景的地区,而能源勘探与开采领域则是我们未来需要重点发展合作的领域。但是,中亚国家的原料型经济倾向,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足,生产和社会基础薄弱,这些问题都阻碍着中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中亚国家的加工工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这是我国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加工业优势的有利条件。所以,资源和经济技术的互补性,对发展中国与中亚五国和俄罗斯双边的区域经济合作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展望21世纪的俄罗斯、中亚五国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根据俄罗斯和中亚各国资源状况实地调查和统计资料等,对区域资源开发现状与潜力进行了分析,对共同面对的问题,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及合作前景,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琦  石莉  万芳芳 《极地研究》2013,25(2):176-184
北极地区是俄罗斯的重要关注领域,其战略重要性正在迅速提升。俄罗斯决心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成为北极核心国家。俄政府于2008年制定了《截至2020年及之后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旨在维持俄罗斯“北极领导国家”的地位。结合俄罗斯在极地的一系列举措,从经济、法律、军事和地缘政治这几个角度分析俄罗斯北极政策中的关键内容,同时关注当前俄罗斯在极地区域的政策与2001年由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的《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期间的海洋政策》中的北极战略中所呈现出的态度之间的差别。最后,从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两方面评估俄罗斯北极政策目标的实施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亚国家距离公海遥远,仅凭管道出口或进口石油,因此面临着来自油气管道沿线国家巨大的地缘政治压力。本研究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作为中亚出口国代表,选取吉尔吉斯斯坦作为中亚进口国代表,从相关性、多样性和国际关系影响三个角度,利用2005—2016年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能源贸易数据,分析中亚国家所面临的能源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哈土两国的石油市场多样化程度较高且市场之间相关程度较低,这种市场配置使出口国、过境国和进口国之间的关系对石油出口的影响较小;而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市场因为多样性不足,国际关系能够对天然气出口造成较大的影响;吉尔吉斯斯坦的能源进口仅来源于数个相邻或相近的国家。本文认为中亚国家的能源安全深受四个政治因素的影响:(1)与俄罗斯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亚国家能源出口市场的格局,因为中亚国家市场多样化的关键在欧洲;(2)中亚能源博弈的管线竞争对中亚国家能源出口安全有重要影响,因为这些新管道能够将中亚与欧洲和中国市场直接联系在一起;(3)中国作为邻近中亚的巨大能源市场能够帮助中亚国家有效回避俄罗斯对能源出口的控制;(4)对于进口国而言,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对其能源安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尺度政治视角下的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引入政治地理学的尺度政治、国际关系学的安全理论和能源安全理论,考虑到能源争夺中的尺度转换、地缘环境中的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以及安全的三个属性等因素,重新构建了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对1995-2010 年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在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地缘石油安全指数不断攀升,中国在此石油能源尺度政治争夺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考虑到今后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参与,竞争将更加激烈;② 从地缘关系上看,中日两国能源竞争指数趋于减少,但是两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竞争加剧;③ 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长期以来一直偏重欧洲,但是已经出现转向的趋势,其能源出口战略指数已显著下降;④ 中国石油消费的比重稳定和中俄之间友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⑤ 从地缘结构上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下的整体综合国力的增强,将会加剧东北亚地区的地缘石油竞争。  相似文献   

19.
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总电力产量的三分之一。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将降低技术成本、提高化石燃料及碳的价格。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美国对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赖程度越来越低,一些国家核电供应能力的削减、风力发电和太阳能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非常规天然气生产的全球化趋势等,都有可能进一步重塑全球能源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20.
100年前,沙俄军队出兵越过中国边界,仅 用了几个月就占领了东北全境,制造了一起起骇 人听闻的人间惨案。日前,俄罗斯《政权》杂志 援引俄罗斯档案馆珍藏的一系列秘密材料,披露 了此次战争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19世纪末爆发的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 终,清政府与日本在1895年签署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中国的大门被两方列强彻底打 开。这时,居住在中国北部的俄罗斯人乘机向中 国东北渗透,在短短几年间,东北几乎成为沙俄 的殖民地。俄罗斯工业家首批到达这里,东北大 地上出现了俄式城市和村庄,俄罗斯的教堂、学 校、剧院、宾馆、企业等相继大量出现在东北大 地上。1896年,沙俄还取得了东北铁路的修建 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