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振克 《自然资源》1995,2(4):41-45,61
在分析胶东半岛东部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形成的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矿泉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胶东半岛东部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具有优越的开发环境条件,矿泉水开发已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今后应面向国际市场,多渠道综合开发矿泉水资源,同时要加强矿泉水资源的管理与水源地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城市供水水源地在促进城市的发展、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山东省主要城市重点供水水源地共25处,本文采用水质综合指数法对2016年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2007~2016年期间水源地水质指标和水质指数WQI值分别进行了季节性Kendall检验和趋势线直观分析,通过两种评价结果的对比综合分析山东省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山东省水源地现状水质较好,采用两种检验方法所得出的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避免了采用单一分析方法进行趋势分析的的局限性,互为补充和验证,分析结论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3.
城市供水水源地在促进城市的发展,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山东省主要城市重点供水水源地共25处,采用水质综合指数法对2016年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2007~2016年期间水源地水质指标和水质指数WQI值分别进行了季节性Kendall检验和趋势线直观分析,通过两种评价结果的对比综合分析山东省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山东省水源地现状水质较好。采用两种检验方法所得出的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避免了采用单一分析方法进行趋势分析的的局限性,互为补充和验证,分析结论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4.
二龙山水库水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宏 《地理科学》2004,24(1):122-126
文章在对二龙山水库水源地环境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划分水源地保护区,确定水质保护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对水源地的水环境容量及主要污染物削减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二龙山水库水源地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及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矿泉水资源丰富,形成条件好。文章搜集了广东省矿泉水现状以及开发方面的各项数据信息,通过整理比对,发现广东省矿泉水具有分布范围广、分布与地质构造的走向大体一致、品种全、储量丰富以及补给条件好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源地污染、开发力度有待加强以及市场指导力度弱。再借鉴国内外矿泉水开发利用的经验,对广东省矿泉水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布点、加强矿泉水资源保护、适当加大开发力度与科学规划矿泉水市场的建议,并认为应使矿泉水产品多样化、系列化,联合旅游业,扩大消费领域,使广东省矿泉水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民。  相似文献   

6.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获悉,全区有151处天然矿泉水水源地获得了技术专家评审组的评审。评审专家指出,内蒙古矿泉水资源丰富,特别是地热资源储藏量大,开发价值高,这对发展矿泉水产业,推动全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沋河水库是渭南市城区人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其水质优劣直接关系到渭南市全市人民的健康。在沋河水库水源地水资源和保护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沋河水库水源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沋河水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水源地的保护策略,为渭南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质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某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于1993年钻探成井并提交了资源量,但一直未利用。本文通过对该矿泉水井进行抽水试验核实估算,取得的资源量依据充分可靠。  相似文献   

9.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达二级以上。但目前已出现局部区域入库支流和水库本身的水环境恶化趋势,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入库支流的水环境与工程对水质的高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将会拉大。因此水源地水环境保护成为工程实施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分析工程水源地水环境保护的难点,认为经济落后、水质和生态的逐渐恶化是其水环境保护的主要制约因素。对此提出了工程水源地水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达拉特旗国土资源局利用采矿权年检工作契机,全面部署落实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核减工作,督促在生产矿山企业开展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提交储量年报。截至目前,达拉特旗国土资源局已完成全旗27家生产矿山的储量检测工作,编制储量年报27份,生产矿山核查检测率和上报率均达100%,及时掌握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为新年度储量管理奠定了扎实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达拉特旗国土资  相似文献   

11.
杨桂山 《地理科学》2001,21(2):123-129
上海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除受沿岸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外,主要受河水盐水入侵的危害,导致严重的水质型缺水问题,正在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和拟议中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效应相叠架,无疑将影响长江河口段和黄埔江的盐水入侵强度,进而危及上海城市供水水质,着重探讨三峡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运营及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可能产生的综合影响,并提出适应和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小兴凯湖水质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年9月,在小兴凯湖湖区的入湖口、农田排水渠、湖心、主要景观区和人口密集区布设14个采样点,选取10项水质指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水质指标进行空间分析及插值,以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开流、857农场抽排干和兴凯湖农场31队采样点的水质最差,新开口和东北泡子采样点的水质最好;水体污染水平空间变异特征明显。人类活动是影响小兴凯湖水质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和居民生活废物输入湖中的氮、磷和有机物是主要污染源,旅游业对该湖水质影响的强度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3.
于2007年和2014年的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测量了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二期及其附近河涌8个采样点的水体温度、pH、DO、COD、BOD5、TP和TN等物化指标。通过对比监测结果和倍斜率聚类评价结果发现:研究区水质总体上处于-Ⅲ级或-Ⅳ级的“尚清洁”状态;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2008年对外开放后至2014年,水环境指标中pH变化范围不大,DO、COD含量有所下降,BOD5、TP和TN含量均呈增加趋势;2007年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采样点W1、W2、W3水质优于河涌采样点W7和W8,河涌采样点W7和W8水质优于红树林湿地公园二期采样点W4、W5、W6;2014年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二期采样点W4、W5、W6水质优于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采样点W1、W2、W3和河涌采样点W7、W8;8个采样点中水质改善最明显的是二期采样点W6,水质下降最明显的是一期采样点W3;丰水期河涌水质2014年较2007年有所好转,但红树林湿地公园水质无论枯水期亦或丰水期,多数情况下优于河涌水质;研究区域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差异总规律为2007~2014年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二期水质好转,一期水质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在宁夏第三排水沟设置了4个采样点,于2019年每月的3日至5日,采集水样,测定水样的主要化学指标;采用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各采样点的水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宁夏第三排水沟银川市贺兰县段水体的污染程度相对较轻,石嘴山市平罗县段和惠农区段水体的污染程度相对严重;1~3月各采样点水体的水质最差,采样点1水体符合地表水Ⅳ类水域标准,采样点2和采样点3水体符合地表水劣Ⅴ类水域标准,采样点4水体符合地表水劣Ⅴ类或Ⅳ类水域标准;4月,各采样点水体都符合地表水劣Ⅴ类水域标准;5~9月,各采样点水体水质优于其它月份;与4月相比,11月水体水质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宁夏沙湖的水质状况,于2018年4月18日(春季)、7月22日(夏季)、10月25日(秋季)和2019年1月23日(冬季),在宁夏沙湖设置了9个采样点,采集水样,测定水质指标;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沙湖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沙湖各采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770~0.951,各采样点水体都为中污染水体;污染沙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类型为化合氨、有机化合物、无机和有机氮、磷酸盐。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会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用水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与管理。文章首先对饮用水质检测指标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常用饮用水质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通过水质检测和管理提升农村饮用水水质。  相似文献   

17.
小兴凯湖浮游动物丰度和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在小兴凯湖设置了12个采样点,对小兴凯湖浮游动物丰度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采用水质理化因子和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小兴凯湖水质状况。结果表明,5月10日的浮游动物丰度最高,其次为7月10日和9月10日的,11月10日的浮游动物丰度最低,其值差异较为明显;11月10日小兴凯湖水体的营养状态指数最高,其次为7月10日和9月10日的,5月10日的营养状态指数最低,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为63.25;在12个采样点中,营养状态指数最高的是6号采样点,最低的是12号采样点,各采样点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为66。水质指标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都表明小兴凯湖水体处于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标识指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曦  王丽  周平  孙庆业 《湿地科学》2012,10(1):46-57
2010年夏季,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调查,共设置采样点160个,选取总氮、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4项水质指标,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WQI)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达标率77%,超标的评价因子为氮营养盐和化学需氧量。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面源和生产、生活废水;水流流速、沉积物性质和周围环境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湖泊水质监测和评价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水质评价指标的选取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解决水质评价过程中指标间的信息重叠及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2011年,在查干湖水源中的引松工程渠道来水水流经过的新庙泡高家桥、新庙泡西、查干湖码头和查干湖湖中心设置4个采样点,采集水样,测试水样的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和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氟离子含量及p H;在对9个原始水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采样点的水质都在4月和7月污染比较严重,其原因可能是4月融雪径流和7月农业面源污染所致。查干湖中心采样点的水质污染最严重,其原因可能是查干湖中心还有其他污染源的汇入。  相似文献   

20.
郑德凤  赵锋霞  孙才志  臧正  苏琳 《地理科学》2015,35(8):1007-1013
首先引入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考虑模型中部分参数的不确定性,采用三角模糊数表征暴露参数的区间范围,选取风险管理易接受的可信度水平对暴露参数的区间数进行转化,建立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水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用水源地地下水中化学致癌物和非致癌污染物通过饮水途径、皮肤接触和呼吸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风险率进行了分析与计算。以盘锦市6个地下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分析资料为例,应用上述水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别对水中化学致癌物和非致癌物经饮水、皮肤接触和呼吸途径所致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远大于非致癌物,非致癌物所致人体健康风险不受关注。污染物经饮水途径所致人体健康危害大于呼吸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呼吸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所致人体健康风险可以忽略。化学致癌物所致人体健康危害排序为Cr6+ >As>Cd,非致癌物所致人体健康风险排序为氟化物>铅>铜>锰>锌>铁>汞>氨氮>氰化物>挥发酚。水源地中大洼水源地存在的致癌风险率最大,其次是兴一和兴南水源地,石山、高升和盘东水源地存在的致癌风险最小。据此可确定各饮用水源地水中污染物的主次及治理的优先顺序,为饮用水源污染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