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省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江苏省建设占用耕地现象越来越严重,耕地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该文利用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及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初步探讨了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内在机制。边际产出的差距是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直接动力,目前存在的一些制度和政策降低了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交易成本,外资的涌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除了资本的限制。根据其转化的内在机制提出如下建议:1)把耕地减少上升到社会问题的高度来认识;2)改变当前的征地方式;3)把耕地保护纳入政绩考核的范围;4)提高农业的产出。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空间规划的需求,从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制度政策3个要素方面构建了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评价的禁止性指标和限制性指标。禁止性指标对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一票否决",限制性指标以分值(0~100,分数越高,表示越适宜)和权重对适宜性进行限制。以湖南省汨罗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汨罗市适宜进行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占汨罗市总面积的20. 8%,适宜进行耕作的土地面积占汨罗市总面积的42. 67%。适宜建设开发的土地极限剩余潜力为13 327. 28 hm~2,可供耕地开发的储备土地资源为1 060. 44 hm~2。  相似文献   

3.
栾维新  王茂军 《地理科学》2002,22(2):208-212
在对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关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对大连市域城市化水平提高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 :①人均建设用地与居民点规模呈反向变化 ;②大、中城市建设用地基本可以得到控制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控制难度较大 ;③在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点内部潜力的前提下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各类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将减小 ,提高城市化水平是缓解耕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为有效解决耕地保护"缺动力"、工业化城镇化"缺土地"、农民增收"缺渠道"、新农村建设"缺资金"、城乡统筹"缺抓手"、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缺平台"等问题,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今年,全省共有10500亩增减挂计划指标。我县积极策应,主动跟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04,(7):44-44
从1997年到2003年的7年间,我国耕地从19.5亿亩锐减到18.5亿亩,而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却年均增加1000万人。根据我国建设用地的规划,从1996年到2010年,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2950万亩,但现在才是2004年,全国已经把用地指标用去大部分,东南沿海个别省份甚至已经把2010年前的  相似文献   

6.
新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耕地与建设用地扩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中国土地利用数据集(NLUD)中的新疆部分,以耕地与建设用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为对象,从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中提取其扩张图斑,分析了近30 a来新疆耕地与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南北疆耕地及建设用地扩张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持续增长、南快北缓、重心南移是新疆耕地扩张呈现的总体特征;提速增长、南缓北快、城市扩张为主是建设用地扩张的基本特征。南北疆耕地面积差距逐渐缩小,建设用地面积差异加大。(2)对比近30 a来不同绿洲区内耕地与建设用地的扩张数量及趋势,可将耕地的扩张模式归纳为双峰型、减速型及阶段增长型,将建设用地的扩张模式归纳为指数增长型、双峰型、缓降型及缓降陡增型。(3)各绿洲区耕地及建设用的扩张特征十分显著。北疆耕地除阿勒泰绿洲区依然保持加速扩张外,其余绿洲区耕地扩张规模均出现下降,而北疆各绿洲区建设用地均呈持续加速扩张趋势,其中天山北坡城市扩张尤为突出;南疆各绿洲区耕地扩张均呈加速态势,建设用地扩张规模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耕地与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基于南昌市新建县1991~2005年土地利用和自然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定量综合探讨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子对耕地、建设用地变化驱动方向和强弱顺序表现差异性;驱动因素同一性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状况、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增长是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主分量;相同驱动因素的影响敏感性也表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的时空格局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涛  史秋洁  王雨  杨宇 《地理研究》2018,37(8):1609-1623
描绘了1996-2006年间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及其占用耕地的时空特征,探讨了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人口流动为主的城镇化模式导致农业转移人口在城乡“两头占地”,这是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持续扩张的主要根源;各类开发区的设立和扩张都以占用耕地为主,对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的贡献超过一半;而城市和镇的扩张速度更慢、土地来源更为多元。实证结果表明,投资和产出增长的差异性对城乡建设及其耕地占用的时空格局起到了关键作用;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但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带动作用有限;以开发区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和耕地保护,而东部沿海地区的省级开发区则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的圈地运动。土地集约利用和耕地保护政策应重点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城乡同时占地的问题,发挥城镇化的节地效应,并强化政策的区域差异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土地资源人类活动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实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勇  王丽佳  杨华 《地理学报》2022,77(7):1615-1633
针对中国现有土地资源人类活动适宜性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搭建了适用于青藏高原的评价流程框架,建立了基于栅格单元的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宜性定量评价模型,提出了空气密度、气温、坡地适建、坡耕地土壤抗蚀等关键参数的普适性算法,并以藏东南米林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 米林县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宜性可划分为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欠适宜、不适宜5个等级类型,30 m精度建设用地各适宜性等级面积占土地面积比例依次为1.26%、2.92%、2.12%、2.77%和90.93%;50 m、100 m各等级面积较30 m误差±0.34%,250 m误差 ±1.11%,500 m、1000 m误差较大。30 m精度耕地各适宜性等级面积占土地面积比例依次为0.72%、3.07%、2.62%、1.35%和92.25%;50 m、100 m、250 m与30 m误差±0.52%,500 m、1000 m误差较大;② 米林县现状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主要分布在建设用地较适宜、适宜和一般适宜等级类型,30 m精度三者合计占比达95.96%,50 m、100 m占比分别为95.96%和94.74%。现状耕地和种植园用地主要分布在较适宜、一般适宜和适宜等级类型,3种栅格精度下三者合计占比大于96%;③ 业已建立的评价方法、定量模型及参数算法是可行的和适用的,青藏高原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宜性评价的适宜栅格精度为100 m,最大不超过250 m;④ 建立了可应用于青藏高原的土地资源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宜性等级类型与地形高程及坡度对应谱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是全球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热点区,为此论文基于1990—2016年4个时段的遥感卫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分层分类影像解译方法完成了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地区(简称和田塔里木地区)土地利用调查,重点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发展模式和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1990—2016年,和田塔里木地区耕地持续加速扩张(增长率为2.9%/a),呈现渐进式扩张和骤变式开垦2种发展模式;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2.1%/a),主要表现为城市化发展、农村居民用地和交通用地的增加;耕地和建设用地扩张导致林灌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和田地区县域土地利用发展不均衡,和田市建设用地比例最高,和田县与墨玉县的农业和建设用地扩张总量和速率最大,其次是洛浦县和于田县,皮山县、策勒县和民丰县农业和建设用地增长相对缓慢;总体上,和田塔里木地区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扩张在新疆处于一个较快的发展水平,今后一段时期快速的土地利用变化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1.
杨光 《西部资源》2009,(3):20-21
今年6月25日,我们迎来了第19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一主题,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管理,节约集约用地,全面提高土地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推进准旗国土资源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婵 《西部资源》2009,(5):14-14
巴彦淖尔农垦辖区总人口7.8万,现有16个农牧渔场,总占地200多万亩。其中,耕地约38万亩,园地约0.6万亩,林地约4万亩,草地约92万亩,建设用地约48万亩,其它未利用地约18万亩。如何使有限的农垦耕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农业增产、农工增收?笔者认为必须要从思想认识上和实际行动上,重视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耕地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国家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近20年来耕地变化总体趋势:耕地总量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且地区间的数量、质量变化不平衡。并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多变量作因子分析,找出我国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口的不断增长,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及水土流失的日益加剧。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藏粮于土、加强水土保持、加强第三产业用地管理等若干关于耕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未来10年我国不同生态区居民点建设占用耕地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生态区为单位分析 ,预测 2 0 0 0~ 2 0 10年 10年间人口增长和居民点建设用地需求及其占用耕地面积。研究表明 :全国未来 10年人口净增加 12 6 96万 ,因人口增长造成的居民点建设用地需求 12 6 6 571hm2 ,其中占用耕地达 6 4 5545hm2 。耕地减少最多的是淮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丘陵、长江中游平原、闽粤丘陵平原、汾渭谷地等平原区。  相似文献   

15.
李云  杨凌云 《西部资源》2015,(1):28-29,210
<正>土地整治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回顾鄂尔多斯市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历程,土地整治在保护耕地、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整治作为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耕地数量的重要手段,在建设用地持续增长情况下,有效地保证了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正在建设和已经完成国家和自治区投资  相似文献   

16.
今天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又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基本农田作为耕地中的精华,是保障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和基础,因此基本农田保护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耕地始终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10,(11):61-61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9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农村土地整治新增农用地30.5万公顷,新增耕地26.9万公顷;为保增长、扩内需,全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较快增长,全年新批准建设用地57.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6%。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项目以及耕地保护之间的博弈越来越紧张,为了破解用地矛盾,兴安盟突泉县国土资源局采取了三大措施,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首先,深挖用地潜力,缓解供地紧张矛盾。为了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该局用足用好国家、自治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提供用地需求。并以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为契机,抽调骨干力量,制定了修编方案,通过修编腾出1100多公顷规划用地指标,为舍饲农业(包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实际粮食产量与抛荒耕地种植粮食作物条件下粮食总产量关系的分析方法有助于促进耕地红线制度改进。依据全国粮食总产量、种植面积与耕地面积数据,构造2016-2033年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红线耦合的基本、法定、过渡、新型与理想耦合红线标准;分析阶段性耦合与可持续耦合两种升级路径。研究表明:2001-2015年,全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耦合不足。据此,提出以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抛荒治理面积挂钩的政策建议;在抛荒比例11.12%的条件下,新增单位面积建设用地,治理28.85倍抛荒耕地;2017、2021、2025、2029、2033年分别实现有效利用1.200×10~8hm^2、1.243×10~8hm^2、1.279×10~8hm^2、1.314×10~8hm^2、1.349×10~8hm^2耕地,粮食总产量分别比基期增加4.838×10~6、2.4190×10~7、4.354 2×10~7、5.321 8×10~7、8.824 6×10~7t;红线耦合系数分别达到0.882 471、0.909 740、0.937 008、0.950 643与1;有效利用耕地增加12.5%,粮食总产量提升14.2%。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耕地资源演变形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着重从国家基建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农民个人建房用地,农业结构用调地和灾害段地等多方面分析河南省耕地减少的原因,其目的是找出河南省耕地面积动态变化的特征,为今后保持耕地资源总量动态平衡,保证耕地有增无减以及为政府为耕地资源保护决策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